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術後外展內旋什麼意思

股骨頭術後外展內旋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0-04-10 01:24:46

1、做股骨頭置換手術後,平時應注意什麼?

你好 ,(1)術後6—12h後即可以收縮、舒張的方法鍛煉股四頭肌。 (2)牽引拆除後,可將上身抬高20o--30o,在胭窩下墊軟枕1隻,使膝關節保持微屈狀態。同時可以活動踝關節,以防遠端關節僵硬。 (3)6周內忌屈曲、內收及內旋,可在兩下肢中間放軟枕1隻,以防止髓關節脫位。 (4)6~8周後可下床,適當負重。

2、前屈、外旋、內旋、外展如何解釋及區分

這個首先涉及到人體的三條軸。我們給人體人為的設計三條相互垂直的軸,即垂直軸、矢狀軸和冠狀軸。
1、垂直軸:為上自頭側,下至尾側並與地平面相垂直的軸。
2、矢狀軸:是指從腹側面至背側面,同時與垂直軸呈直角交叉的軸。
3、冠狀軸:為左右方向與水平面平行,與前兩個面相垂直的軸。

有了三條軸,我們就可以比較容易的解釋你說的幾種運動方式了。
前屈:通常是指關節沿冠狀軸進行的,使得相關節的兩骨之間角度變小的運動,如向前抬腿時,大腿股骨圍繞髖關節做了前屈的運動。
旋轉:是關節沿垂直軸進行的運動,如肱骨圍繞骨中心軸向前內側旋轉,稱為旋內或內旋,而向後外側旋轉,則稱為旋外或外旋。
外展:一般是關節沿著矢狀軸進行的運動,骨向正中矢狀面靠攏稱為收,遠離正中矢狀面則為展。如兩臂側平舉的動作過程,是兩臂圍繞肩關節作外展的運動。

3、後更換了股骨頭,更換有一年了,平時該注意些什麼

注意省著點用股骨頭置換術後注意事項: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內旋、伸直位。患肢外展中立位牽引1~2周,防止內收、外旋以免脫位。以後改用矯正鞋於同樣體位2~3周。2.術後應用二聯或三聯足量抗生素,肌肉及靜脈聯合用至體溫平穩,再肌

4、做完股骨頭手術怎麼養

1、患者家屬應請教醫生學會股骨頭置換術後基礎護理。應注意防止關節脫位、僵硬及靜脈血栓。在術後搬運時應絕對防止患肢內收,以免手術縫合的肌肉韌帶重新撕裂。術後第一天,即可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舒縮鍛煉,配合踝關節的被動活動,輔以由下至上的按摩動作,但應避免活動髖關節。術後使用皮膚牽引或丁字鞋,使患者保持外展中立位2~3周。術後第3周即可坐起,持拐下床活動,下床早期,患肢可穿戴長筒彈力襪,以減輕腫脹。
2、患者及其家屬需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人工股骨頭在植入人體後,會因周圍的軟組織尚未修復或是關節固定差有失效可能,如手術成功後在10年左右也會更換一次,因此患者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和了解道術後的各種可能性,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行治療。
3、股骨頭壞死患者日常鍛煉、生活中,應掌握鍛煉的度和對人工股骨頭的保護。髖關節活動應盡量柔緩,循序漸進,避免盤腿及下肢內收等危險動作,不要急於使髖關節活動在短期內恢復正常,防止褥瘡、肺部感染、肌肉萎縮等其他並發症。在生活中避免過度負重,禁止單腿跳躍,不可從事負重的體力勞動,行走時配備前臂拐或手杖,減輕人工股骨頭負重和磨損。
股骨頭壞死的患者在手術後,做好以上的護理工作利於病情的恢復。病情有變化及時咨詢醫生,盡快解決問題所在,早日恢復健康。

5、股骨頭置換術後康復

股骨頭置換後術後正確護理包括:
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內旋,伸直位,防止內收,外旋以免脫位.以後改用矯正鞋於同樣體位2~3周.
2,術後抗生素使用3天,無特殊情況停止使用.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通暢留置24小時,最後8小時引流量少於50ml才可拔管.引流管留置不不應超過72小時.
4,下地前常規拍X線片,檢查假體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應即活動未固定的關節,做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2~3天後可坐起逐步增大主動和被動范圍;術後14天拆線;術後5~6周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負重;7周後患者部分負重;10~12周可棄拐獨立行走.總之,節制負重要時刻注意.鍛煉過程可輔助理療.棄拐後仍應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損傷.
6,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硬及時隨診治療.病人一定要知道新植入物的局限性.直至支持骨完全癒合時,新植入物都僅能承受應有的壓力.任何植入物的承受負荷的能力都不能與健康骨相比.
7,嚴格定期隨診,每2~3個月一次,以便指導鍛煉.定期拍攝X線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發症,如有疼痛,炎症,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

6、做完股骨頭置換手術後,需要復查做什麼檢查

股骨頭置換術後注意事項:
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內旋、伸直位。患肢外展中立位牽引1~2周,防止內收、外旋以免脫位。以後改用矯正鞋於同樣體位2~3周。
2.術後應用二聯或三聯足量抗生素,肌肉及靜脈聯合用至體溫平穩,再肌肉注射一周左右。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不應超過72小時,24小時引流量少於20ml後才可拔管。
4.下地前常規拍X線片,檢查人工股骨頭在髖臼內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應即活動未固定的關節,作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2~3日後可起坐,逐漸增大主動和被動范圍;術後10日拆線;術後3~4周可持拐下地。半年內應在持拐保護下行走,鍛煉過程可輔以理療。棄拐後仍應注意避免過度活動和損傷。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應及時隨診治療。
6.嚴格定期隨診每2~3個月1次,以便指導鍛煉。

7、如何理解和區分「旋前、旋後、內翻、外翻、外旋、內旋、內收、外展」?

都是人體的幾種運動方式。

1、內翻、外翻:通常是指關節沿冠狀軸進行的,使得相關節的兩骨之間角度變小的運動,如向前抬腿時,大腿股骨圍繞髖關節做了前屈的運動。

2、旋轉(包括旋前、旋後、外旋、內旋):是關節沿垂直軸進行的運動,如肱骨圍繞骨中心軸向前內側旋轉,稱為旋內或內旋,而向後外側旋轉,則稱為旋外或外旋。

3、外展(包括內收、外展):一般是關節沿著矢狀軸進行的運動,骨向正中矢狀面靠攏稱為收,遠離正中矢狀面則為展。如兩臂側平舉的動作過程,是兩臂圍繞肩關節作外展的運動。

(7)股骨頭術後外展內旋什麼意思擴展資料:

扭轉動作是軀干運動動作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在跑步時軀干配合四肢的扭轉,使人體保持在運動方向上的平衡,為下一個動作儲存肌肉的彈性勢能。又如在擲標槍最後用力前,軀乾的扭轉拉長腰腹部肌肉的長度,可增大最後用力時投擲臂的轉動速度和幅度。

人體完成相向運動動作時,身體的兩個部分相互接近(或遠離),如仰卧起坐、跳水中的屈體(圖6)。在動作技術中利用人體相向運動規律,可以加強動作效果。例如,跳遠落地前軀幹上部的主動下壓,可以較為輕松地收腹舉腿,延長腳觸及沙面的距離。

與股骨頭術後外展內旋什麼意思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