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置換到期後怎辦啊

股骨頭置換到期後怎辦啊

發布時間:2020-09-22 15:21:19

1、股骨頭置換術後形成血栓怎麼辦?

什麼部位?
一般是下肢
血栓部位禁止按摩,熱敷
我們一般用低分子肝素鈉皮下注射
還有口服阿斯匹林
定期復查凝血功能
一般置換術後常規用抗凝葯的
就這些

2、股骨頭置換後的人工股骨頭能用多久?

理論時間是20年左右,但是根據材料的不同以及手術情況的不同,還有患者自身使用的不同,其實際年限和理論年限也會存在很大的誤差,而且置換手術是不可逆的,所以建議在中早期採用保髖葯物治療方法,中晚期行動受限嚴重的情況下,採用保髖手術+爆款葯物的治療方法。

3、股骨頭置換術後疼痛怎麼辦?

第三、即使使用國外進口的人工髖關節使用的最長年限也只是10-15年,國內的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也就5-6年,使用年限到了還需要再次進行手術的。那這一生需要做幾次手術啊?所以一般60歲以下的患者我們不建議手術置換。1、費用高、痛苦大,易發生感染,神經損傷、脫位、假肢下沉,擺動斷裂,並發症出現。2、有些患者股骨頭壞死的程度,並未達到非置換關節的程度;3、有些高齡老人或未發育成熟的人群不適合置換關節。4、技術要求高,否則走路更疼痛,有排斥現象。

4、股骨頭置換術康復需要多長時間

我今年28,開始還想著保守治療,但後期越來越痛,走路5分鍾就走不動了,直接影響生活了,所以不要聽別人的,根據自己本身條件來選擇,我現在術後一個月了,恢復挺好的,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床了,兩個星期棄拐,現在直接不用拐杖可以走一個小時左右,走久了腿會酸痛,抱孩子,下蹲什麼的都很正常。

5、股骨頭置換後最多能用多少年

一般是10年到15年左右

6、股骨頭壞死置換手術

全髖置換的標准和後遺症(1)年齡界限:只適合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體質壯實之人,而此年齡的人多伴有其它病症,體質虛弱,無法耐受手術帶給的創傷。
(2)適合股骨頭壞死致患肢短縮達5cm以上者。
(3)年輕人不能做此手術:因為年輕人活動多,對假體磨損大,且每隔10-15年需重新更換一次,而第二次手術難度遠遠大於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更不堪設想。
(4)排異反應:術後發燒、紅腫、疼痛等。
(5)並發症:術後疼痛、活動受限、髖臼磨穿、假體斷裂、假肢感染、骨皮質穿透、術中股骨頸拼裂骨折、脂肪栓塞等。這種毫無退路的方法好似賭博一般,若輸了將終身悔恨。因此,臨床中部分醫生勸早中期的患者不要治療,任其發展至嚴重狀態再行至此手術,顯然是不科學的,相反卻延誤了治療病情的最佳時期。
使用進口的材料一般能用20年左右。

7、股骨頭置換後遺症

你好,人工股骨頭種類很多,設計在不斷改進,材料也在不斷改進。但並發症不少,主要有感染、脫位、松動和假體柄折斷等等情況,故術後的護理很重要,適度的功能鍛煉也很重要。

8、股骨頭置換後的護理!(要快)

【術前准備】

1.骨科手術的一般護理常規。

2.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術前常規護理。

3.備齊各項常規檢查報告,如血常規、尿常規、出凝血時間測定、肝腎功能、腦部及胸部X線片、心電圖等。

4.術前2—3d開始按醫囑給抗生素。

5.手術野皮膚准備上至劍突以下,下至膝關節以上,前面超過腹中線6—7cm,後面超過椎柱6~7cm。

【術後護理〕

1.按硬膜外或全麻木後常規護理。

2.保持患肢外展、輕度外旋位。術後6周內避免做如內收、屈曲動作,以防髓關節的脫位。

3.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全身情況及局部切口出血情況。

4.切口負壓吸引,保持引流管通暢,注意引流液的性質和量。

5.患肢皮膚牽引2—3周。一般採用皮膚牽引,老年人皮膚易受到膠布粘貼而過敏、破潰,可使用海綿包紮作牽引,牽引重量應小於2kg。

6.功能鍛煉

(1)術後6—12h後即可以收縮、舒張的方法鍛煉股四頭肌。

(2)牽引拆除後,可將上身抬高20o--30o,在胭窩下墊軟枕1隻,使膝關節保持微屈狀態。同時可以活動踝關節,以防遠端關節僵硬。

(3)6周內忌屈曲、內收及內旋,可在兩下肢中間放軟枕1隻,以防止髓關節脫位。

(4)6~8周後可下床,適當負重。

7.預防並發症及感染

(1)為預防肺炎、肺栓塞及血栓性靜脈炎,鼓勵患者利用牽引架上拉手抬起身軀,以促進呼吸及血循環。

(2)預防尾骰部褥瘡,經常保持床鋪平坦、乾燥、清潔、無渣屑。

(3)預防泌尿系統感染,使用吹哺妥因作膀敢沖洗。

8.術後預防夠關節脫位術後6周內應囑告患者不能將兩腿在膝部交叉放置,3個月內不能坐小矮凳,不能蹲下,不能爬陡坡。

與股骨頭置換到期後怎辦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