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頸骨折如何分型
股骨頸骨折的分類方法很,搞清楚了股骨頸骨折的類型,與治療方法的選擇和判斷預後有著密切的關系。1、按骨折部位分型頭下型骨折:骨折面完全在股骨頭下,整個股骨頸都在骨折遠段。些型骨折對血運的操作較嚴重,極易發生股骨頭壞死,預後差。頭頸型骨折:骨折面的一部分在股骨頭下,另一部分則經過股骨頸,故稱為頭頸型骨折。此型骨折最常見。由於剪應力大而穩定性最差,骨折復位後容易再移位,骨折不易癒合和易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頸型骨折:全部骨折面均通過股骨頸,實際上此型很少見,通常為頭頸型骨折在X線片上的假象。基底部骨折:骨折面在股骨頸基底部,有部分在關節囊外。此型股骨頸的營養血管損傷較輕,骨折較易癒合,預後較好。2、按骨折線方向分型主要依據是用骨折線的傾斜度來反映所遭受剪切應力的大小。依遠端骨折線與股骨乾的垂直線所成的角度(Linton角)可分為:外展型:Linton角<30º。此型剪式傷力小,骨折端常嵌頓穩定,易癒合。內收型:Linton角50º。此型剪式傷力大,不穩定,不易癒合。3、按骨折錯位程度分型(即Garden分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分型)GardenⅠ型:不完全性骨折,無移位,這種骨折易癒合。GardenⅡ型:完全性骨折但骨折端無移位。股骨頸雖然完全斷裂,但對位良好。如系股骨頭下骨折,仍有可能癒合,但股骨頭壞死變形常有發生;如為股骨頸中部或基底部骨折,骨折容易癒合,股骨頭血運良好,不易發生壞死。GardenⅢ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部分移位。GardenⅣ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完全移位。關節囊及滑膜有嚴重損傷,因此經關節囊和滑膜供給股骨頭的血管也容易損傷,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2、老人股骨頸骨折,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100分
股骨頸骨折手術後一般要闖三關:一是術後感染關,這一關多數患者能闖過,一般是10天左右;二是癒合關,股骨頸部位血運差,大多患者為中老年人,因此癒合起來較為緩慢,一般需要3個月至1年左右,年齡越大癒合越難,不癒合率大約可以達到30%左右。前兩關作為醫生和患者來講,都比較重視,而第三關是股骨頭壞死關,這一關往往容易被忽視。臨床常見的情況是:股骨頸骨折手術後復位、內固定、癒合都很順利,醫生患者都很滿意,於是不作保護、隨意活動,最終造成股骨頭壞死,留下終身遺憾。股骨頸骨折發生股骨頭壞死的機率約為20-40%,其高危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越靠近股骨頭,發生不癒合和股骨頭壞死的機率越高;
2、年齡: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頸骨折易發生不癒合,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易發生股骨頭壞死;
3、負重:過早棄拐活動是導致股骨頭壞死的普遍原因;
4、錯位程度和復位質量:股骨頸骨折輕度錯位,股骨頭壞死率為15.7%,中度錯位者為35.7%,重度者則為51%,復位質量越好,股骨頭壞死發生率越低。
為了防止股骨頭壞死應該做到:
1、勤復查X線片,即使骨折癒合,也要追蹤3~5年。研究表明約85%的股骨頭壞死發生在骨折後3年內,98%發生在5年以內。對於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和療效的評價,不能僅僅觀察到骨折癒合,而應隨診至傷後5年。如發現X線片有釘痕出現,股骨頭高度遞減和硬化透明帶等現象,表明股骨頭已有壞死先兆,應積極採取措施,防止其進一步發展;
2、不宜過早負重。股骨頸骨折單純從骨折癒合的角度講12周以後基本上就可以負重,但因為股骨頭壞死發生較晚,減少負重應一直堅持到1~1.5年;
3、如發現股骨頭有早期壞死現象,應採取服用葯物、適當手術等措施使病變逆轉
3、骨折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呢
這種疾病只要態度正確,並且在治療過程中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按時吃葯,按時就寢,對剛剛緩解的症狀不僥幸,不放棄,持之以恆的接受骨科醫院的治療。骨折的類型可以分為: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發生在骨幹部,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3。壓縮骨折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4。星狀骨折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5。嵌入骨折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6。青枝骨折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這也是骨折的類型之一。
4、股骨頭的類型
你好,股骨頭壞死由外傷、酒精、激素可以分為外傷性股骨頭壞死,酒精性股骨頭壞死,激素性骨頭壞死。一旦患者有股骨頭壞死的症狀,建議患者及時去當地醫院檢查,遵醫囑治療
5、股骨頸骨折分型圖片
股骨頸骨折分型圖片
股骨頸骨折位置比較特殊,一般恢復時間較其他位置要長,特別是老年人恢復時間相應更長。
股骨頸骨折長不好,常年累月卧床不起,可誘發多種並發症,如褥瘡、尿路結石、腦血栓、墜積性肺炎等,嚴重影響健康,甚至威脅生命。約有近1/3病人可發生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有的病人骨折癒合了,幾年內仍有壞死可能。因此,必須重視對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和康復護理,預防並發症,促進癒合。
6、股骨頸骨折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按骨折部位分為:①頭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於頭頸交界處,骨折近端不帶頸部,此型較少見。②頭頸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過頭下,而內下方帶有部分頸內側皮質,呈鳥嘴狀,此型最多見。③經頸型,骨折面完全通過頸部,此型甚為少見,有人認為在老年病人中幾乎不存在這種類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轉子間線。頭下型、頭頸型、經頸型均系囊內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運好,癒合佳,與囊內骨折性質不同,故應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7、股骨頸骨折的分型有哪幾類
建議:按股骨頸骨折部的形態分為嵌入型和錯位型骨折。這兩型股骨頸骨折的骨折線可表現為緻密線和/或透亮線。緻密骨折線表示兩骨折端的骨小梁有重疊嵌插,而透亮骨折線則意味著兩骨折端有分離。另外,接骨折部位又可分型為:頭下型:骨折線位於頭頸交界處;經頸型:骨折線位於股骨頸的中段;基底型:骨折線位於股骨頸底部,大部分位於關節囊外;頭頸型:骨折線上端在頭下,下端在股骨頸的中部,此型骨折近端的血供不好,不易癒合。
8、骨折的分類
(一)依據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為:
1.開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膚和粘膜破裂,骨折處與外界相通
恥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腸破裂,均為開放性骨折。因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處受到污染。
2.閉合性骨折 骨折處皮膚或粘膜完整,不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沒有污染。
(二)依據骨折的程度分類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全部中斷,管狀骨骨折後形成遠、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折段。橫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屬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僅有部分中斷,如顱骨、肩胛骨及長骨的裂縫骨折,兒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屬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據骨折的形態分類
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發生在骨幹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壓縮骨折 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
4.星狀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顱骨因外力使之發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
7.裂紋骨折 如長骨幹或顱骨傷後可有骨折線,但未通過全部骨質。
8.青枝骨折 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
9.骨骺分離 通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是骨折的一種.
(四)依據解剖部位來分類
如脊柱的椎體骨折,附件骨折,長骨的骨幹骨折,骨骺分離,干骺端骨折,關節內骨折等。
(五)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
1.外傷性骨折 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於一般的外傷性骨折,其特點是在發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著影響其結構堅固性的內在因素,
這些內在因素使骨結構變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發生骨折的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據骨折穩定程度分類
1.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經適當的外固定不易發生再移位者稱穩定性骨折。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長骨橫形骨折等。
2.不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易於發生再移位者稱不穩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幹既是橫骨折,因受肌肉強大的牽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對應,也屬不穩定骨折。
(七)依據骨折後的時間分類
1.新鮮骨折 新發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纖維連接,還可能進行復位者,2~3周以內的骨折。
2.陳舊性骨折 傷後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時限並非恆定,例如兒童肘部骨折,超過10天就很難整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