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壞死的X線表現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概述
股骨頭壞死因其主要病理系股骨頭血運受阻,遭受破壞而引起的頭部骨質缺血,故多稱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該病直到本世紀初才被醫務工作者所認識。
隨著其他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逐漸對本病的成因機制以及診斷治療由宏觀感性的認識和研究進入到生化等微細病理改變的探索,並且治療也由最初的單一葯物或手術簡單治療,進展到包括人工關節置換在內的多種系統治療之中。
現代醫學認為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國內外專家均主張早期壞死採取姑息手術,如:核心減壓、帶血管骨移植術、血管植人術、骨支架術等。晚期不可避免的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等。但總體看來,手術療法因其痛苦大、費用高、恢復期長、局限性廣、遠期效果不能盡善盡美等而不被眾多患者所接受。
近年來,國內中醫應用的內病外治的理論和內服中葯的方法對股骨頭壞死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文獻報道,治癒率高達93.8%,總有效率為98.5%,所需時間短者半年,最長一年半。所以,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篩選有效方法及方葯,研製使用方便,療效可靠的內服、外治劑型,以便更好發揮中醫中葯的優勢。
股骨頭壞死的定義
股骨頭壞死是骨的有活力的成份(包括骨細胞、骨髓、造血細胞及脂肪細胞)的死亡所引起的病理過程。骨缺血壞死不僅只限於股骨頭,而且由於股骨頭負重,因此在其負重面積上日久會發生節段性的關節面塌陷,最後導致髖關節的退行性病變。股骨頭壞死,從開始到塌陷一般需3—5年,有時可靜止達數年之久。在西方醫學上,股骨頭壞死素有「十病九癱」和「不死人的癌症」之稱。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多種多樣(約60多種),比較復雜,難以全面系統地分類,這與發病機理不清有關。我們在長期的理論研究和臨床診治中歸納出了十多種常見的致病因素(如下),雖然病因不同,但其共同的病理表現是股骨頭缺血,比較一致公認的理論是血液供應受阻。
①創傷導致股骨頭壞死。如外力撞擊引起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關節扭挫傷等。創傷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因素。但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與否、范圍大小,主要取決於血管破壞程度和側支循環的代償能力。無疑,由於各種外傷導致骨內血管或股骨頭血管的破裂管及扭曲或受壓均可引起股骨頭壞死。臨床表現為痕跡骨折、頭呈半脫位,下肢肌肉萎縮、跛行、負重疼痛加重等。
②葯物導致股骨頭壞死。如因氣管炎、哮喘、風濕、類風濕、頸肩腰腿痛、糖尿病、皮膚疾患等,而長期服用激素類葯物。由於大量或長期使用激素,導致了激素在機體內的積蓄而發病,這是早期的一種說法。近期認為股骨頭壞死的發生與激素使田的種類、劑型、給葯途徑有直接關系,與敷素的總量及時間並不成正比。但長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日量過大,劑量增減突變也是發生股骨頭壞死的原因之一。激素性股旨頭壞死雙側同時發病多見,且一半以上均患者先一側發病,經數月或數年後,另一剛才發病。臨床表現為髖關節疼痛、浮腫、久暈、胸悶、下肢功能受限等。
③酒精刺激導致股骨頭壞死。在各種可能引起股骨頭壞死的病因中,慢性酒精中毒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於長期大量的飲酒而造成酒精在體內的蓄積,導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損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減緩,使血液凝固性改變,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壞死。臨床表現為酒後加重、行走鴨子步、心衰、乏力、腹痛、惡心嘔吐等。
④風、寒、濕導致股骨頭壞死。臨床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寒濕為甚、下蹲困難。
⑤肝腎虧虛導致股骨頭壞死。表現為全身消瘦、面黃、陽萎、早泄、多夢、遺精、乏力等。
⑥骨質疏鬆導致骨壞死。臨床表現為下肢酸軟無力、困疼、不能負重、易骨折。
⑦扁平髖導致骨壞死。臨床表現為行走鴨子步、下肢短、肌肉萎縮,行50米左右疼痛逐漸加重,功能受限等。
⑧骨髓異常增生導致骨壞死。表現為患肢寒冷、酸痛、不能負重、易骨折、骨明顯萎縮等。
⑨骨結核合並骨壞死。表現為結核試驗陽性,午後低燒、疼有定處、消瘦、盜汗、乏力等。
⑩手術後骨壞死。在臨床中骨移植、血管移植三年後、骨血供應不足而發生骨壞死。
此外,還有氣壓性、放射性、血液病性、血管疾?⑾忍煨怨曬峭坊鄧賴取?
在以上諸多因素中,以局部創傷、濫用激素葯、過量飲酒引起的股骨頭壞死多見。其共同的核心問題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的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骨細胞缺血、變性、壞死。
中醫對股骨頭壞死的認識
中醫認為疾病發生原因為外因和內因,而且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氣血的失恆而生疾?V幸窖О壓曬峭坊鄧萊莆猏\"髀樞痹"、"骨痹"、"骨萎"。
其發生原因如下:
①、外傷所致。由外力作用於髖關節局部,輕者皮肉受損,嚴重者出現骨斷筋傷,使經絡、筋脈受損氣滯血瘀,氣血不能蓄養筋骨而出現髀樞痹,骨萎。
②、六淫侵襲。六淫中以風寒、濕邪最易侵襲人體、風寒邪侵襲人體經絡、氣血不通,出現氣滯血瘀筋骨失於溫煦、筋脈攣縮,屈伸不利,久之出現股骨頭壞死。
③、邪毒外襲。外來邪毒侵襲人體,如應用大量激素,輻射病減壓病等,經絡受阻,氣血運行紊亂,不能正常養筋骨,出現骨萎,骨痹。
④、先天不足。先天之本在於腎,腎主骨生髓先天不足,肝腎虧損,股骨頭骨骺發育不良或髖臼發育不良,髓關節先天脫位,均可導致股骨頭壞死。
⑤、七情所傷。七情為喜努憂、恩悲恐、驚,七情大過情志郁結,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機失降,出入失調久之肝腎虧損,不利筋骨,使筋弛骨軟。
中醫認為與股骨頭壞死病變關系最為密切的為肝、脾、腎三臟。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健則髓充,髓滿則骨堅。反之,則髓枯骨萎,失去應用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與腎同源,兩藏榮衰與共,若肝臟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調節血量,"心主血,肝藏之,人動則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若血液藏運不周,營養不濟,亦是造成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脾胃為後天這本,萬物生化之源,使脾健胃和,則不穀腐熟,化氣化血,以行營衛,若脾胃失健運,生化氣血無源,則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
股骨頭壞死的症狀
股骨頭壞死的主要症狀表現在以下五點:
①疼痛。疼痛可為間歇性或持續性,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鈍痛或酸痛不適等,常向腹股溝區,大腿內側,臀後側和膝內側放射,並有該區麻木感。
②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患髖關節屈伸不利、下蹲困難、不能久站、行走鴨子步。早期症狀為外展、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③跛行。為進行性短縮性跛行,由於髖痛及股骨頭塌陷,或晚期出現髖關節半脫位所致。早期往往出現間歇性跛行,兒童患者則更為明顯。
④體征。局部深壓痛,內收肌止點壓痛,4字試驗陽性,伽咖s征陽性,A11is征陽性TKdele叻uq試驗陽性。外展、外旋或內旋活動受限,患肢可縮短,肌肉萎縮,甚至有半脫位體征。有時軸沖痛陽性。
⑤X線表現。骨紋理細小或中斷,股骨頭囊腫、硬化、扁平或塌陷。
股骨頭壞死的類型
股骨頭壞死的分型根據壞死部位的范圍大小和形狀分為六類,具體如下:
①股骨頭全部壞死。較少見,是指股骨頭從關節邊緣起全部壞死。頭下型股骨頸骨折常常可以引起全頭壞死。
②股骨頭錐(楔)形壞死。最多見。正常股骨頭分為中心持重區和內、外無壓區。頭中心錐形壞死即為持重區骨壞死。
③股骨頭頂半月狀壞死。發生率很高,骨壞死發生於股骨頭的前上方,死骨呈半月狀,髖關節蛙式外展位X線照片顯示最為清楚。
④股骨頭灶性骨壞死,是最輕的。這一類型一般不發生股骨頭塌陷。
⑤股骨頭核心性壞死。
⑥非血管性骨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分期
骨壞死的發生,演變和結局,有其規律性病理過程,即壞死發生一死骨被吸收一新骨形成。X線表現不管壞死范圍大小,單發或多發,都是這一過程的縮影。股骨頭壞死的X線分期方法很多,但我們一般採用Arlet,Ficat和Hageffard的5期分法:
Ⅰ期(前放射線期)此期約有50%的患者可出現輕微髖痛,負重時加重。查體:髖關節活動受限,以內旋活動受限最早出現,強力內旋時髖關節疼痛加重。X線顯示:可為陰性,也可見散在性骨質疏鬆或骨小梁界限模糊。
Ⅱ期{壞死形成,頭變扁前期)臨床症狀明顯,且較I期加重。X光片顯示:股骨 頭廣泛骨質疏鬆,散在性硬化或囊性變,骨小梁紊亂、中斷,部分壞死區,關節間隙正常。
Ⅲ期(移行期)臨床症狀繼續加重。X光片顯示:股骨頭輕度變扁,塌陷在2mm以內,關節間隙輕度變窄。
Ⅳ期(塌陷期)臨床症狀較重。下肢功能明顯受限,疼痛多緩解或消失,患肢肌肉萎縮。X光片顯示:股骨頭外輪廓和骨小梁紊亂、中斷,有半月征,塌陷大於2mm,有死骨形成,頭變扁,關節間隙變窄。
Ⅴ期(骨關節炎期)臨床症狀類似骨性關節炎表現,疼痛明顯,關節活動范圍嚴重受限。X光片顯示:股骨頭塌陷,邊緣增生,關節間隙融合或消失,髖關節半脫位。正確的診斷和分期,對決定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有密切的關系。早期治療可防止骨壞死的股骨頭塌陷。如果在X線上發現或懷疑有骨壞死,可繼續做磁共振(MRI)或CT掃描。但以上兩種檢查費用較高,故一般建議患者拍骨盆正位X線片即可,或加拍雙側髓部X線片,屈髖至90°外展位髖關節片。
股骨頭壞死的危害性
由於股骨頭壞死有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使股骨頭塌陷,關節間隙變窄,最後導致骨關節炎,使病人髖關節功能障礙而致殘致癱。病人在遭受生理病痛的同時,還要遭受心理創傷的煎熬,也給家庭、單位和社會增添了沉重的負擔。
股骨頭壞死誤診的原因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體征和骨盆正位X線片、MRI、CT等,可早期准確診斷並防止股骨頭塌陷,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關鍵。然而,由於目前專門從事股骨頭壞死研究的醫學科技人員不多,這方面的專著也較少。因此,人們對該病的病因病理、診斷治療尚未完全明確並加以重視,而導致了臨床中大多數(資料報道60%以上)的骨壞死患者被當作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椎炎、骨關節結核、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椎間盤脫出等疾病進行誤診、誤治。這樣,不僅使病人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也造成了他們精力和財力的極大浪費。
股骨頭壞死的中醫療法
股骨頭壞死,中醫稱「骨蝕」。中醫認為機體體質虛弱,抗病能力低下,肝腎精血不足,致使骨質疏鬆,是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潛在原因。病變涉及肝、脾、腎。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健則髓生,髓滿則骨堅。反之,則髓枯骨萎,失去應有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與腎同源,二者榮衰與共,若肝臟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調節血量,血液營運不周,營養難濟,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脾主運血,脾失健運、無化氣源,則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病變發生後,骨與軟骨挫裂傷,氣血不通暢,經脈瘀阻,血行障礙,肢體失去營養,再生和修復能力減退,因而產生本病。
總之,祖國醫學認為,本病有多種病因,包括意外的創傷、慢性勞損、六淫之邪侵襲、七情內郁、飲食不節所致內損或用伐損之葯所致。這些原因都損傷氣血,造成氣血運行紊亂而出現瘀,瘀形成,正氣衰弱導致肌肉筋骨失榮而發生痹痛。我國有得天獨厚的中醫葯學,採用天然中葯辯證治療股骨頭壞死是我國醫務工作者的心願,也是國際骨傷醫學界研究的趨勢。目前,我國中醫均採用具有活血祛瘀、疏經通絡、消腫止痛、強筋壯骨等特殊功效的純中葯進行治療的,並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股骨頭壞死的西醫療法
西醫對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除了少部分採用非手術療法和介入療法外,一般患者均採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包括髓芯減壓術、髓芯減壓加血管束植入術、骨移植術,、截骨術、髖關節融合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只適合少部分老年人)、股骨頭修復與再造術等。雖然各種手術都有其優缺點,但因其費用昂貴、局限性廣等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況且,患有其它手術禁忌症的患者和老幼患者還不宜接受手術治療。
股骨頭壞死的功能鍛煉
患者在被診斷為股骨頭壞死後,醫生都會讓其患肢限制負重,卧床休息,進行手術或非手術療法。在非手術療法中,股骨頭壞死靠修復就需1年到3年的時間,修復快者只需半年。然而長期不負重卧床休息,是不易實行,也不提倡的。功能鍛煉可防止廢用性的肌肉萎縮,是促使早日恢復功能的一種有效手段。功能鍛煉應以自動為主,被動為輔,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並根據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期、形、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功能受限程度以及體質,選擇適宜的坐、立、卧位鍛煉方法。
①坐位分合法:坐在椅子上,雙手扶膝,雙腳與肩等寬,左腿向左,右腿向右同時充分外展,內收。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
②立位抬腿法:手扶固定物,身體保持豎直,抬患腿,使身體與大腿成直角,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動作反復。每日300次,分3-4次進行。
③卧位抬腿法:仰卧,抬患腿,使大小腿成一直線,並與身體成一直角,動作反復。每日100次,分3-4次進行。
④扶物下蹲法:手扶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下蹲後再起立,動作反復。 每日枷次,分3—4次進行。
⑤內旋外展法:手扶固定物,雙腿分別做充分的內旋、外展、劃圈運動。每日300次,分3—4進行。
⑥堅持扶拐步行的訓練或騎自行車鍛煉。
股骨頭壞死的預防
①對股骨頸骨折採用堅強內固定,同時應用帶血管蒂骨瓣頭植骨,促進股骨頸癒合,增加頭部血運,防止骨壞死,術後應定期隨訪,適當口服促進血運的中葯和鈣劑,預防股骨頭缺血性的發生。
②因為相關疾病必須應用激素時,要掌握短期適量的原則,並配合擴血管葯、維生素D、鈣劑等,切勿不聽醫囑自作主張,濫用激素類葯物。
③應改掉長期酗酒的不良習慣或戒酒,脫離致病因素的接觸環境,清除酒精的化學毒性,防止組織吸收。
④對職業因素如深水潛水員、高空飛行員、高壓工作環境中的人員應注意勞動 保護及改善工作條件,確已患病者應改變工種並及時就醫。
⑤飲食上應做到:不吃辣椒,不過量飲酒,不吃激素類葯物,注意增加鈣的攝人量,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曬太陽,防止負重,經常活動等對股骨頭壞死均有預防作用。
2、股骨頭壞死的X線影像表現是什麼?
你好,金冠醫生謝謝您的邀請。X線檢查是股骨頭壞死常見的檢查項目之一,那麼會有什麼症狀呢?
1、在股骨頭軟骨下骨板下方出現骨質密度增高,周圍出現點狀或斑片狀密度減低區或囊性變,周圍出現一密度增高的硬化邊緣包繞。骨密度增高和硬化緣是骨壞死後新骨形成的表現,而不是骨壞死的本身,硬化帶出現在壞死骨和活骨之間。這是改良的Ficat-Alert分期、Steinberg 分期和ARCO 分期Ⅱ期的表現。
2、股骨頭軟骨下骨板出現「新月征」。新月征是指股骨頭負重區軟骨下骨板內厚的透光區,是由於骨壞死後,骨質被吸收,出現微骨折所致,通常在正位片上不易見到,在蛙式位片上易顯示,容易被忽視。新月征的出現是股骨頭缺血壞死所有分期系統的基礎,股骨頭有新月征而無節段性塌陷是股骨頭缺血壞死所有分期Ⅲ期特徵性的表現。
3、股骨頭軟骨下骨板出現節段性塌陷、變扁、碎裂,軟骨下骨質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出現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表現。
3、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如何從影像學進行病理分型?
中葯治療見效緩慢。 (2)鬱血型:X線呈密度減低或囊性變,ECT呈現核素濃集「熱區」,作隧道時疏鬆,刮出豆腐渣樣死骨,呈「濕性」壞死,可能由於多次小區壞死融合或靜脈病變所致,骨內壓高,靜脈迴流差。中葯治療有效,但易塌陷。 (3)混合型:介於上述二者之間,ECT呈現大片「熱區」中含有相對「冷區」,可以是壞死中期表現。 (4)增生硬化型:是 V 、 VI 期的晚期表現,X線為股骨頭增生硬化,畸形發展,機械強度又逐漸增高,ECT呈現股骨頭及關節間隙區濃集「熱區」,但比鬱血型核素濃集要低些。
4、股骨頭供血不足
您好,股骨頭壞死的原因主要是供血中斷或受損引起的,如外傷導致股骨頸骨折導致供血中斷,酗酒、使用激素等導致股骨頭血運受阻,而使股骨頭發生缺血性壞死。患了股骨頭壞死,在早期可以保守治療,如避免患肢負重,服用活血的中葯等治療。在股骨頭達到3-4期,股骨頭塌陷,保守治療是無效的,需要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來治療。
5、求助『股骨頭X光攝影報告』。
股骨頭內密度增高是股骨頭缺血壞死的表現,再加上股骨頭明顯塌陷變形和夾雜囊狀透光區,股骨頭壞死可以診斷成立。
股骨頸縮短則是因股骨頸骨折所致。
不能生活上自理時可以做股骨頭置換術,就又能跑跳自如了。
6、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X線表現
建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到前海問下醫生看看,現在網上說什麼的都有,大部分都不靠譜,你還是看看醫生是怎麼說的,別再網上耽擱時間,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治療一下,千萬別一直拖著。
7、股骨頭缺血的自我鍛煉法?
隨著人類飲食生活質量的改變,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醫學發展中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一種難治之症。此病屬於中醫的「骨蝕」、「骨瘺」、「髖骨痹」等范疇。其成因是體弱腎虛、痰瘀內阻、創傷勞損、復感風寒、濕邪侵入筋骨所致。主要症狀為髖關節疼痛、跛足、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等,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在中醫中葯補腎壯骨、活血化瘀等法的治療基礎上,少負重,多鍛煉,才能治癒快、效果好。
現介紹自我鍛煉法:
1、雙手捶腰法:雙手空拳交替捶擊腰眼部200次(站立或平坐均可),此法能補腎壯骨充髓等。
2、病人坐床上,雙腿平伸,全身放鬆,雙手空拳叩擊髖關節5分鍾。手法先輕後重,再由重至輕收功。此法能松解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粘連,促進血液循環。
3、仰卧床上,雙腿慢慢上抬到極限,再用力做雙腳尖背屈動作12次。此法能增加髖關節後側及雙下肢後側的肌肉筋膜的彈性。
4、雙腿開合交叉動作:雙下肢上抬到極限,再左右用力分開,然後再合並交叉,反復做12次。此法能伸展大腿內側肌肉群。
5、左側卧身,以左肘和右手為支點著床上,用力上抬右下肢到極限,做12次。然後再做右側卧身,同樣方法上抬左下肢12次。此法可松解髖關節外側肌群。
6、在腰骶部墊一10CM厚的棉墊,然後上抬右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動作12次,慢慢放下右下肢,再用向樣方法做左下肢12次,休息片刻,同時抬起雙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8次,可松解腰骶關節和髖關節的粘連。
7、雙腿抬起做空中蹬車動作20次。可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與舒張12次。
8、准備2把椅子放在身體左右兩側,以雙肘關節為支點放在椅子上,左腿在前,膝、髖關節均呈角900角,右腿後伸,右腳尖著地用力伸到極限,再用右手握住左手四指,雙臂上舉過頭,盡量後伸到極限,為時5秒鍾。 用同樣方法再做對側,可拉伸腹股溝部肌肉韌帶,促進髖關節前面血液循環。
9、雙手撐在小椅上為支點,雙腳左右分開伸到極限,為時1分鍾,此法可伸展內收肌,改善股骨頭供血。
以上功法堅持每天做兩遍,可增加全身機能代謝,促進髖關節和下肢的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肌肉血管的痙攣,降低血管阻力,能改善股骨頭缺血、缺氧狀況以及代謝產物的排泄,加速病情恢復。
試論按摩配合斜扳牽引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由於多種原因造成股骨頭的血液供應被破壞,導致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嚴重者生活難以自理。近年來,該病較為多見,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共收冶本病患者19例,療效基本滿意,現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姓4例;公務員3例。司機7例,個體戶2例,工人2例,教師3例,農民2例;年齡最大60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4個月;單側壞死者7例。雙側壞死者12例;早、中期患者16例,股骨頭塌陷者3例,單純壞死者9例,合並腰椎者10例。
2、病因病機:該病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2.1 長期大劑量服用激素葯物,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可使脂肪在肝肪中沉積,造成高血脂症,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液的血管壁上,出現脂肪栓塞,引起血管梗阻,或是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及血管有炎症,特別是在膠原性疾患中,極易造成血管栓塞及骨壞死。長期服用激素葯物還可引起骨質疏鬆,導致股骨頭塌陷。
2.2 局部閉合性外傷:局部外傷後,軟骨破裂、撕脫,骨頭表面充血水腫,癒合後疤痕組織形成,血管壁粘連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2.3 過度飲酒:過量欽酒引起機體胰酶釋放,造成脂肪壞死,繼而鈣化,出現骨的硬化病變。另外,酒精中毒,可導致過性高血脂症,合並血液凝固性改變,可使血管堵塞,造成骨缺血壞死。
2.4 醫源性及其他(如紅斑狼瘡、血管疾患):在治療過程中,不同程度損害血管壁,直接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另外,潛水員、登山員,股骨頭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直接影響其血液供應,導致股骨頭壞死,但臨床發病率較低。
3、臨床表現:早期臨床症狀不甚明顯,多在拍照X線片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再次外傷後,患者髖膝關節疼痛,持續性或間歇性內收肌疼痛,行走困難或跛行,疼痛持續性加劇;雙側患者可見疼痛同時發作或進行性加劇,仰卧時內收外展困難,行走時,依賴助行器。
4、血液循環特點: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來源於腹主動脈,腹主動脈下行稱為髂外動脈,股動脈續接骼外動脈,在腹股溝處分為股深動肪(分為旋骨內、外側動脈)和股淺動脈,它行向後內下方,分支營養大腿諸肌。具體說,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有3個來源:4.1股圓韌帶的小凹動脈。它只供應股骨頭少量血液,局限於股骨頭後凹窩部。
4.2股骨乾的滋養動脈升支,對股骨頸的血液供應很少。
4.3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頸的主要血供來源。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滑膜反折處,分成三組血管進入股骨頭,即骨後外側動脈、干骺端上、下側動脈,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頭的4/5—2/3地區,旋股外側動脈的供血量要比旋股內側動脈少。旋骨內、外動脈的分支在股骨頸基底組成一個動脈迂環,有人認為,旋骨內側動脈的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乏血性而壞死的主要因素。
5、治療: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止痛,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骨細胞再生,恢復關節功能。
5.1按摩法:患者俯卧位,醫者立於患者左側,(以右側股骨頭壞死為例,若雙側患者應分別處理)雙手掌沿腰部脊柱兩側推至骶骨,然後分推至股骨大轉子處3-5遍,單掌摩揉以上路線5-7分鍾,點按肝俞、脾俞、腎俞搓擦八寮穴,以患者有溫熱感為度,晃拔臂部肌肉,拇指靜壓環跳,拇指橫拔承扶,拿揉大腿後肌群。
患者側卧位:患側在上,醫者立於患者後側,以股骨頭為圓心作環形摩法(有鑽孔者,應放大圓點),以局部有溫熱滲透感為度,接著用掌根叩擊5-7遍,股骨頭塌陷者慎用,拇指彈拔股骨大轉子與髂前上棘的連線3-5遍。
仰卧位:醫者立於患側,摩揉小腹點按天樞、大橫,由膝關節處向心推大腿前側、外側至骨盆上緣,拿揉大腿前外側肌群,點壓股動脈走行路線,壓放氣沖,反復點按天樞、大橫穴,患肢膝關節屈曲、外展,醫者在手掌根揉拔患者大腿內收肌群,各心推5-7下,掌心點壓血海,然後用手掌推、揉、摩內收肌群。
斜扳斜牽法:患者仰卧自製牽引床,胸衣固定胸部,踝套固定雙踝關節,連接器連接踝套與牽引墜,使病人進入牽引狀態,搖動牽引柄,讓床面在床體上傾斜上升30-600度,牽引力度應根據患者病情而定,極限量60KG,牽引時間第次30-40分鍾。
6 、療效評判6.1療效標准:痊癒為患肢症完全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正常,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顯效為患肢症狀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有不同程度障礙,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好轉為患肢症狀基本消失,活動范圍有不程度改善,X線片得查有新骨組織顯現;無效為治療前後症狀無明顯改善。
療效結果:本組病例治療時間最短20天,最長7個月。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約需2-3個療程。 痊癒8例,42.1%;顯效4例,佔21%;好轉5例,佔26.3%;無效2例,佔10.5%,總有效率89.4%. 7、典型病例:劉某,男47歲。4個月前下車時不慎跌倒,臂部著地,次日疼痛,至某醫院就診,給以局部封閉,內服消炎、激素葯物,持續7天後停葯,雙髖關節仍有疼痛,繼續服用半月,疼痛消失,1個月後症狀再度復發且髖關節內收受限,X線片檢查雙側股骨頭骨骺線處可見細長、不規則、銳利、密度減低線,骨小梁無通過。診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輾轉多處保守治療不佳,於1996年青5月14日來我處就診。經詢部問患者平素好酒,採用上述方法治療20天後,臨床症狀消失。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下仍有密度低線。建議病人繼續治療,加強鍛煉。3個月後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密度有所增高。6個月後復查,股骨頭表現光滑,無特異,1年後追治無復發。
8、討論:目前,該病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國內外學派不同,對該病的認識不盡相同,X光學將本病臨床分為4期,即軟骨下溶解期、股骨頭塌陷期股頭修復期、股骨頭脫位期。
因脫位股骨頭破壞,缺損嚴重,修復無望,多採用手術治療,故不屬本組討論內容之列。
股骨頭壞死主要是由於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醫者認為該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在治療過程中,以「加大循環流量,加強循環動力,加快血液速度」為根本,依照供應股骨頭血液循環的血管走向反復壓放天樞、大橫、府舍、氣沖、箕門等穴,使用搓、擦八遼等穴。另個,長期服用激素或飲酒,可使脂肪在肝臟中沉積,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管壁上,引起血管梗阻,故選用輕揉、推、摩等手法來軟化血管,增強彈性,以達到疏通經絡、管腔的目的,對於股骨頭塌陷者,在股骨頭鑽孔術的基礎上,選用以股骨頭為圓點作環形摩法,加強葯物的滲透性,使葯力直達病所,以求新骨形成。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脾統血」,故選用肝經的箕門、血海、三陰交,脾經的天樞、大橫、府舍等穴。「腎主骨生髓」,故選用腎俞、大腸俞、八遼等穴。中醫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血行」之說。股骨頭又處於足陽經走行之位,因此,選用陽經之穴以平衡陰陽,調和營衛,改善循環。
斜扳牽引可使患者機體得到充分放鬆,擴大股骨頭鈍面與髖臼窩之間的間隙,減少刺激性摩擦,為新骨組織出現創造環境。通過下肢牽引,還能使患者內收肌痙攣得以舒展,此外,該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疾患,該牽引法對擴大腰椎間隙,緩解腰部症狀同樣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依照中醫「葯食同源,以臟補臟」的理論,在治療時,患者可內服動物骨骼湯,配加中草葯:當歸、黃芪、條參、黨參、杜仲、牛膝等食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