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壞死護理論文

股骨頭壞死護理論文

發布時間:2020-09-14 04:54:05

1、股骨頭壞死如何護理措施

在進行具體的股骨頭壞死的手術之前,需要進行很多具體的股骨頭壞死護理措施皮膚方面的股骨頭壞死的護理。對長期卧床。特別是對石膏固定和截癱的病人尤為重要。石膏固定的病人。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床單需要平整無皺折。截癱的病人應每2小時翻身一次。並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壓部位。以預防褥瘡的發生。便盆的使用。卧床的病人大小便需在床上用便盆來接。使用便盆時。用枕頭墊高上身;如果需長期卧床可將床邊開洞口。大便時便盆放在洞孔下。臀部下方墊一小油布或塑料布。自洞口上緣下垂於便盆。保持洞口及其周圍清潔。綜上所述,想必大家現在對股骨頭壞死護理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了,希望大家能夠有效的早期的預防股骨頭壞死。如果您身邊的朋友不幸得了股骨頭壞死疾病,請及時有效的就醫,這樣才能夠徹底的治療。

2、股骨頭壞死如何保養

保養股骨頭壞死首先必須改掉長期飲酒的不良習慣,或戒酒,脫離致病因素的接觸環境,清除酒精的化學毒性,防止組織吸收。股骨頭壞死保養,因為相關疾病必須應用激素時,要掌握短期適量的原則,並配合擴血管葯、維生素D、鈣劑等,切勿不聽醫囑自作主張,濫用激素類葯物。

其次要同時應用帶血管蒂骨瓣頭植骨,促進股骨頸癒合,增加頭部血運,防止骨壞死,術後應定期隨訪,適當口服促進血運的中葯和鈣劑,預防股骨頭缺血性的發生。股骨頭壞死保養是對職業因素如深水潛水員、高空飛行員、高壓工作環境中的人員應注意勞動 保護及改善工作條件,確已患病者應改變工種並及時就醫。

最後在飲食上需做到:不吃辛辣食物,不過量飲酒,不吃激素類葯物,注意增加鈣的攝人量,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曬太陽,防止負重,經常活動等對股骨頭壞死均有預防作用。

以上就是保養股骨頭壞死的方法。我建議你還是去專業點的醫院咨詢和治療,這樣會有利於你的病情康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想要兩篇關於護理的論文,不要一樣的。2000字以上

【關鍵詞】 門診患者 心理護理

門診是醫院面對病人的主要窗口,也是醫療工作的第一線。由於患者就診數量大、病情復雜、患者個人素質、經濟狀況、環境等因素影響,患者的心理反應也不盡相同。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服務的對象日趨擴大,要做到讓每位病人都滿意很難,但是病人一旦對服務過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滿,就可能導致他們對整個醫療過程全盤否定,這就要求門診不僅僅對患者進行病理護理,還要對其做好心理護理和撫慰,把握門診患者不同心理特徵,並根據其不同的心理需要,提供個性化、系統化、規范化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對提高醫護工作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檢驗門診護士素質及護理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標志〔1〕。本文針對門診病人不同的心理特點,在管理方面上做進一步探討。

1 門診患者的常見心理特徵

1.1 陌生、恐懼的心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院的就醫條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門診患者特別是首次來醫院就診,對醫院環境不熟悉,就診程序不了解,加上對自己的疾病能否治好的擔心會產生懼怕心理。

1.2 焦慮、煩躁的心態 病人到醫院就醫,一般都經過掛號、候診、診斷、檢查、交費、取葯、治療等過程,在這個診療過程中,由於醫院面積的擴大,科室和專業進一步細化,患者在就診時,常常要來回多次,「造訪」多個部門和診室,加上求治心切,希望盡快辦理就診手續,希望醫護人員盡早明確診斷,或者害怕病情加重,往往對疾病的治療表現出焦急、煩躁情緒,甚至引起醫患關系緊張。

1.3 祈求「神醫」心理 在大多數病人的心裡,都希望找到醫術好的「神醫」,盡快詳細的檢查,及時、准確的診療,葯到病除;對護士穿刺總希望「一針見血」;對所有檢查總希望一次就有了明確診斷。

1.4 心存疑慮的心態 近些年,由於部分醫務工作者在診療活動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行為,導致「白衣戰士」和「白衣天使」形象在人們心中有所暗淡,病人對醫生的信任度有所下降,有些患者就診時,一方面希望得到醫生的治療,另一方面又對醫生的能力表示懷疑,心理表現較為矛盾。

1.5 期待診療,祈求安全 患者就診時期望醫生為其進行全面檢查,並給予正確診療,對自己患病經過的敘述,總擔心有遺漏,而誤導了醫生的診斷,若醫生不耐心傾聽,便會產生自責和不安心理。尤其是一些有難言之痛的患者,敘述病情遮遮掩掩,而後又叮嚀醫生保密,希望醫生對自己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1.6 消費心理 每個患者經濟收入、消費觀念、文化素質的差異,對醫生診療水平、服務質量要求各不相同。有些病人既希望醫術高明的醫生為自己診治,但對醫生開具的檢查和葯物不理解,總擔心自己被「宰」;有些病人排隊掛號、候診很長時間,總希望醫生能做詳細檢查,甚至主動要求醫生給自己做檢查,開「好葯」,誤認為便宜葯不管用。

1.7 葯到病除、急於求成心態 門診患者大多都對療效有一定疑慮,想迫切體驗到治療效果。特別是慢性病患者,病程長,治療效果差,多次復診常使他們懷疑醫生的診療水平,有些病人甚至認為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患者總希望看一次醫生就能「立竿見影」。

2 門診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管理措施

2.1 營造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 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寬敞的診區,舒適的候診椅,清新的空氣,清晰的電子呼叫系統和液晶電視等措施,能舒緩病人的緊張情緒,使病人在輕松的氛圍中候診。
2.2 設置明確就診流程 在各診區設有鮮明的掛號、就診、交費、取葯指示標牌,當患者初次來醫院就診時,鮮明的指示標牌能緩解病人的恐懼感。

2.3 「以人為本」,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門診服務護士是第一時間與病人接觸的醫務工作者,因此形象十分重要,美觀整潔的儀表,親切的微笑與問候,都能創造出寬松和諧的氣氛,對病人焦慮、恐懼心理起到安撫作用,護士在施治過程中要講究語言的技巧,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態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如安慰、鼓勵、勸說、疏導、解釋或指令等,使用暗示性語言,通過積極巧妙的暗示,使治療發揮最好的效用〔2,3〕。

2.4 提高醫護人員心理素質,以優質服務善待病人 門診醫護人員要加強醫護心理學的學習,倡導人性化護理,注意察「言」觀色,從不同的患者及家屬的眼神中讀懂他們的疑慮和疾痛,盡最大努力給予滿足〔4〕;預測患者的需求,積極主動地提供服務,解決患者的疑問,從患者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反應出發,善待每一位病人。

2.5 靈活安排就診,縮小醫患間心理距離 門診患者多,流量大,患者的情況也千差萬別,合理、靈活的安排就診秩序,減少就診環節,縮小醫患間的心理距離,增進醫-患間、患-患間的情感交流和理解,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2.6 提高醫、護技術水平,贏得患者信任 門診醫護人員必須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掌握醫學全科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為上的配合〔5〕。總之,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門診醫護人員必須通過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優化服務態度,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徵,「因人施護」,滿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才能使醫院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參考文獻】
1 王長虹,叢中.臨床心理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575-578.

2 馬彩虹,王香杜,劉哲.門診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2):2339-2340.

3 莫孫淑冰,廖進芳,劉均娥.與病人溝通的重要技巧.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96-398.

4 嚴利,田繼書.護士長崗位培訓新模式—建立基於網路的護士長學習共同體.中國使用護理雜志,2008,24(5):73-74.

5 趙丹.門診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國社區醫師,2006,8(144):10.

【摘要】 當髖關節因疾病導致破壞,出現關節疼痛、活動障礙,並嚴重影響日常活動及生活質量而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就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如股骨頭壞死、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所致的髖關節損害,疼痛及功能喪失等均可以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但隨之而來的並發症、翻修等問題使醫護人員面臨挑戰,手術前後的循證護理對如何避免手術並發症和手術翻修有重要意義,能有效地恢復關節功能,解除疼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關鍵詞】 人工關節 髖關節置換 手術護理

術前護理

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應把心理康復作為機能康復的樞紐,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能康復。

術前功能鍛煉:①訓練床上排便:目的是防止術後因體位不習慣而致尿瀦留及便秘。②指導下肢肌鍛煉方法:等長收縮訓練。踝關節背屈,綳緊腿部肌肉10秒後放鬆,再綳緊→放鬆,以此循環。等張收縮訓練,做直腿抬高、小范圍的屈膝屈髖活動、小腿下垂床邊的踢腿練習。直腿抬高時要求足跟離床20cm,空中停頓5~10秒後放鬆。③關節活動訓練:指導其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關節充分活動,患肢屈膝屈髖時,髖關節屈曲度<45°,並避免患髖內收、內旋。④指導正確使用拐杖:准備合適的雙杖,使拐杖的高度及中部把手與患者的身高臂長相適宜,拐杖底端配橡膠裝置(防滑),拐杖的頂端用軟墊包裹(減少對腋窩的直接壓力),對術前能行走者訓練其掌握使用方法,練習利用雙杖和健腿的支撐站立,以及在患肢不負重狀態下的行走。

術中配合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要求手術間空氣、物面要符合Ⅰ類手術間要求,所有器材用物盡可能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或環氧乙烷滅菌,不能高壓蒸汽滅菌或無可能送環氧乙烷滅菌的電池採用福爾馬林熏蒸時,要注意電池表面的清潔及乾燥,以免影響滅菌效果;手術切口皮膚覆蓋皮膚手術薄膜以保護手術切口免受皮膚細菌污染。限制手術間參觀人數,監督參觀人員,洗手護士及手術醫生的無菌操作。

術後護理

病情觀察:監測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並經常詢問病情。高齡、高危患者術後病情變化大,應提高警惕。

體位與制動:保持正確的體位要做到三防。一防:防過度屈曲和伸直,術後在膝關節下墊一軟墊;二防:防內旋,術後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牽引,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內收,兩下肢間放軟枕,肢體外展位防健側肢體近患肢而過度內收。目的防人工假體脫位。
疼痛的觀察及處理:術後24小時內患者疼痛較劇,我們及時採用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其他病的加重。術後3天仍疼痛較劇者,注意體位的變換和牽引的調整,保持正確舒適的體位,抬高患肢利於靜脈血迴流,避免患肢腫脹而致的脹痛。

創口負壓引流管的護理:術後行創腔持續負壓引流,必須保持引流通暢,避免創口內積血而致感染及術後血腫形成,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色,若引流量多且鮮紅,引流袋術後10~12小時內持續出血量超過500ml時,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以免發生失血性休克,術後引流量<50ml/日則可拔除引流管。

飲食指導:嚴格執行飲食醫囑,術後的飲食因人而異,因病制宜。

並發症的預防與護理: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與病人傷後卧床、患肢制動、血液黏度增高有關。下肢使用長筒彈力襪,抬高床腳,鼓勵病人進行患肢的床上早期活動。幫助病人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同時觀察皮溫、顏色、肢體腫脹程度等。②術後感染:病室空氣清新,作好口腔護理,指導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協助翻身叩背、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床鋪乾燥、平整,患者皮膚清潔、協助翻身、及時按摩受壓部位;有留置導尿者每日更換尿袋,保持會陰部清潔;指導病人多飲水、預防切口感染,保持敷料清潔乾燥,觀察體溫是否升高。③預防髖關節脫位:人工髖關節脫位也是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生率為0.2%~6.2%,絕大多數發生於手術後1個月。導致髖關節脫位的原因很多,如手術入路、術中假體的放置、患者體位不正確、肢體活動不當或不正確的翻身均可造成髖關節脫位而致手術失敗。髖關節脫位最主要原因是外展肌乏力,反對術中做無謂的軟組織松解,術後恢復軟組織張力是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後髖關節脫位最重要的措施。正確搬運,術後穿丁字鞋,保持外展中立位,兩腿間夾枕頭。側卧時需保持屈膝,兩膝間墊枕頭,防止內旋造成髖關節脫位。術後放置便盆時,注意保護患側髖關節,防止外旋和內收動作。④預防壓力性潰瘍。

康復訓練

功能鍛煉可增加肌力,有利於關節穩定。在進行康復訓練時,應指導病人循序漸進。術後第1天即指導患者進行足趾及踝關節充分活動,並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定時給予下肢由下往上的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術後3~5天可將床頭抬高45°~60°練習坐位,4~6次/日,20~30分鍾/次,並指導病人進行患肢直腿抬高訓練,要求足跟離床20cm,在空中停頓5~10秒再放下,如此反復。根據病情在醫生同意後可下床活動,護士必須在旁指導,由健肢先下床,上床時則患肢先上床,注意使患肢始終保持外展中立位,下床後指導患者做髖關節屈伸、外展動作。術後1周在適應下床站立練習後6周內不能負重,3個月後棄拐行走,術後6個月內避免兩腿交叉,不能坐低凳和馬桶或下蹲,持續坐位不能超過1小時。

討 論

術前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疑慮和恐懼,為手術順利進行建立了基礎。正確使用拐杖和下肢肌肉鍛煉可使術後髖關節脫位減少,髖關節功能恢復快。術後密切病情觀察,體位和制動為預防髖關節脫位起重要作用。早期下床防止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及靜脈炎的發生,術後感染的預防及處理也是手術的關鍵。成功的手術是取得良好療效的基礎。術後的正確護理和病情觀察,並發症的預防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有效的早期康復訓練是能否恢復髖關節功能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許衛東,吳岳嵩.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中猝死的原因及機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999,15(6):15.

2 劉潔珍.高齡患者髖部骨折圍手術期護理探討.實用護理雜志,1999,15(6):15.

3 杜可利,方漢萍,陳海霞.31例人工髖關節置換病人的護理.護理雜志,2000,15(9):532.

4、生活中怎麼護理好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生活中護理:1.適當鍛煉,但應減少負重。2.注意飲食營養和合理搭配。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營養和合理的飲食搭配,對本病也能起到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苗醫建議主食:應以米、面、雜糧為主,做到品種多樣,粗細搭配;副食:應多吃含鈣多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羊肝、豬肝、蝦皮、豆類、海藻類、雞蛋類食物3.注意自我防護。相關閱讀:在生活中,患者要做好自我保護,不要做粗暴的動作,以免造成傷害。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治療過程中,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千萬不能抽煙喝酒,否則會加重病情。股骨頭壞死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合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調節以及其它護理措施,這樣才能促進疾病的好轉。股骨頭壞死沒有科學合理好,不僅病情不好轉,可能病情更加嚴重。

5、股骨頭壞死的護士個案護理

I

6、股骨頭壞死護理是怎麼樣的?

不要付重,不要飲酒。睡向陽暖和房間。多休息。勤鍛練。多騎自行車,

7、怎樣進行股骨頭壞死康復護理

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在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過程中,您也要兼顧對這種疾病的護理工作。 股骨頭壞死的康復訓練: 一、踏空鍛煉法 1、動作要領:患者要仰卧,雙手放在腿的兩邊,髖關節和膝關節同時彎曲,小腿在空中懸浮,做屈伸運動,每天要到三到五次,每次要做三到五分鍾。 2、適應症:在塌陷期卧床休息的,患肌肉萎縮的,關節運動受限的患者都適用這個方法。 二、直腿抬高鍛煉法 1、動作要領:患者要仰卧,兩手放在腿的兩邊,膝關節要伸直,緩緩的抬起下肢,下肢要在空中懸浮一分鍾左右,然後緩慢的放下,兩腿交替的做這種運動。 2、適應症:下肢肌肉萎縮者,下肢沒有力氣的患者和拄著雙拐的患者。 三、勾足鍛煉法 1、動作要領:患者要仰卧,兩手放在腿的兩邊,膝關節要伸直,足尖要使勁的往裡伸,然後緩慢的放下,每次要堅持一分鍾左右,兩腳交替的進行。 2、適應症:小腿肌肉沒力氣的患者和大腿肌肉萎縮的患者等都能做此運動。 四、內外旋鍛煉法 1、動作要領:患者要仰卧,兩手放在腿的兩邊,足尖要使勁的旋轉,持續時間為一分鍾左右,兩腳之間相互交替。每天要做三到五次。 2、適應症:關節外展功能受限的患者等。 五、外展鍛煉法 1、動作要領:患者要仰卧,患病的肢體要向外使勁的展開,持續時間為一分鍾左右,每天要做三到五次,以後逐漸增加。 2、適應症:關節外展功能受限的患者。 我國有句諺語叫&lquo;心急吃不了熱豆腐&rquo;。往往有一些心急的股骨頭壞死病人,長時間的惡疾纏繞已使其耐性殆盡,得到方法就死抓不放。為了有效康復,人家鍛煉一小時,他兩小時,甚至是三小時、四小時……物極必反,如此勤奮的鍛煉不僅沒讓其壞死的股骨頭有效康復,反而愈發嚴重。還有部分患者在看到自己患肢的疼痛有所減輕,股骨頭無疼痛大礙後,就將醫生所說的適度鍛煉置之於腦後,如正常人般健步如飛。髖關節運動幅度過大,用力過猛,長時間如此,必然會造成骨橋骨折,筋腱損傷。 患者在進行功能鍛煉時,會出現骨片交鎖或發出磨擦的聲音,感到輕微疼痛,這些都屬於正常,稍微休息一下後情況就會改善;但如果感到劇烈疼痛,則應適當減少活動量和減小活動的幅度。這就是股骨頭壞死的鍛煉保健之一。 對於股骨頭壞死的護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畢竟我們接觸到更多的都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想股骨頭壞死能夠盡快康復,就一定要將股骨頭壞死的護理工作進行好。

8、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怎麼護理?

您好
股骨頭壞死的護理:
股骨頭壞死護理一:copy特別注意如果患者患有感冒,或者局部有炎症,那麼最好不要進行按摩。 股骨頭壞死護理二:在按摩的時候,一定要分清病情的輕重。按摩時要股骨頭壞死周圍施加力量,可做外展,內收功能活動,以幫助改善關節活動障礙。而且病情加重的患者,因為股骨頭壞死面積比較大,關節強直垂,所以在按摩時,一定要輕柔,用來不要過猛,不要過力壓迫髖關節,以免加重病情。
股骨頭壞死護理三:股骨頸骨折患者 不要進行按摩 股骨頭壞死護理四:患血病友的股骨頭壞死患者不適合按摩,
股骨頭壞死護理四:患血病友的股骨頭壞死患者不適合按摩,

9、股骨頭壞死的基本護理措施有哪些

治療過程中給病人做康復指導,嚴防持重及外力損傷,病情嚴重者卧床休息或在床上做關節功能鍛煉操。治療疼痛減輕或消失,可扶拐杖行走,保持骨盆平衡,防止活動量過大或過猛造成股骨頭塌陷。對於病情較輕的治療後功能恢復較好。活動量應適宜,循序漸進,不加重疼痛為度。

與股骨頭壞死護理論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