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足部反射區

股骨頭足部反射區

發布時間:2020-09-12 16:20:57

1、足部反射區的特點

足部反射區具有如下特點:
1. 足部反射區不同於呈點狀的穴位,面積大而呈片狀,定位稍有偏離也能產生效果。
2. 足部反射區位於膝部以下,遍布於足的足底、足背、內側、外側以及小腿,而不僅限於足底。因此把足部按摩一概稱為足「底」按摩是不確切的。
3. 足部反射區的排列與人體各器官的解剖位置基本相一致。當於坐位或卧位,雙足並攏兩下肢前伸時,相當於他們面對著你坐著。拇指部是頭部;足跟部是臀部;接近正中線的器官的反射區在足內側,如脊柱、子宮、前列腺等;遠離正中線的器官和部位的反射區在足外側,如肩部、卵巢、睾丸等。

2、如何通過足部反射區確定哪些臟器出現問題?

原理各異
足部反射區按摩的形成和理論基礎有個最明顯
的規律:雙足是整個人體的縮影,它按照一定規律排
列著全身各部位的器官反射區.它很象全息論,因
為把各反射區匯攏起來兩只腳並起來像個胎兒,故
有人稱之為全息胚.足部反射區按摩嚴格的按照這
些全息胚規律的反射區進行.該法認為用手法刺激
了某個反射區,神經系統的傳導作用可以影響到特
定的同名器官,甚至認為某器官有病痛會通過神經
系統使其同名反射區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作者認
為這種說法可以當作一種假說.但實踐中通過足部
反射區按摩又能收到療效,故不少人認為這個假說
有道理.
中醫按摩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改善陰陽平衡.
調節臟腑,解決筋出槽冶骨錯位,滑利關節等
功能,其中強調經絡和穴位的治療作用.

3、什麼是足部反射區調理

樓上的回答很復雜啊
其實腳被成為人體的第2心臟

和人體的各個器官都是相通的

如果你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在腳上就會有相應的部位顯示

比如,頭暈,你可以對大拇指進行按壓,病情就會好轉,因為大拇指相對應的就是你的頭部問題

再比如腳底凹陷的地方,咱們一般活動不到,那是腎臟,泡腳後按壓,有助於腎臟排毒,尿液會變黃,你可以實驗下

4、常見病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是什麼?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進行足部反射區治療的一般常識,下面再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病的足部反射區的按摩方法。其實,足療非常簡單,相信大家都能很快掌握,並通過這種方法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健康。
1.感冒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指腎、輸尿管、膀胱3個反射區,下同)各1~2分鍾。
(2)用拇指推壓或按揉前額、大腦、鼻、三又神經等反射區各30次。
(3)對伴有頭痛者,前額頭痛加強按揉前額反射區;偏頭痛者加強按揉三叉神經反射區;全頭痛者,加強按揉大腦反射區;對伴有鼻塞流涕者,加強推壓鼻反射區。
(4)對伴有發熱者加強按揉脾、頭頸淋巴結、胸部淋巴結、上下身淋巴結、扁桃體、前額等反射區。
(5)用拇指按揉咽喉、氣管、甲狀旁腺等反射區各50次,並用食指關節刮壓肺、支氣管反射區各50次。
(6)推壓脊椎反射區1~2分鍾。
(7)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失眠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3~5分鍾。重點刮壓腎、腹腔神經叢等反射區。
(2)用拇指指腹按揉前額、大腦反射區各2~3分鍾。
(3)用食指關節點按或按揉垂體、小腦、腦干、甲狀旁腺、甲狀腺等反射區各30~50次。
(4)用拇指腹推壓胃腸道、子宮(男性為前列腺)、生殖器、脊椎、膈反射區各30~50次。
(5)用食指關節點按心、脾、肝、膽、各淋巴結反射區各30~50次。
(6)用食指關節按揉失眠點2~3分鍾。
(7)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3.頭痛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按揉前額、大腦、垂體、小腦、腦干、三叉神經、頭頸淋巴結各1分鍾。
(3)用拇指按揉頸項、頸椎各30次。
(4)用拇指按揉胸部淋巴結、上下身淋巴結各1分鍾。
(5)前頭痛者應加強按揉前額、胃、胰、十二指腸、小腸等反射區和足三里穴;偏頭痛、三又神經痛者重點加強按揉三又神經反射區和足竅陰、太沖穴;頭頂痛者應重點按揉前額、肝、膽、胸部淋巴結等反射區和太沖穴;後頭痛者應重點按揉小腦、腦干、頸項、頸椎等反射區和至陰穴;全頭痛者應重點按揉腎、大腦、前額等反射區和湧泉穴。
(6)重復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4.疲勞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腹按揉大腦、前額、小腦、腦干、垂體、眼、耳、頸項、甲狀腺、甲狀旁腺反射區各30次。
(3)用食指關節刮壓斜方肌、肺、腹腔神經、小腸反射區各30~50次。
(4)用食指關節點按心、脾、肝、膽反射區各30次。
(5)用拇指指腹按揉生殖腺反射區30次,拇指指腹推壓脊椎反射區共約2~3分鍾。
(6)用拇指指腹推壓坐骨神經、肩、肘、膝、肩胛部、髖關節、膈、肋反射區各30次。
(7)用食指關節按揉各淋巴結反射區各20~30次。
(8)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5.心臟病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2)用食指關節按揉或推壓大腦、小腦、腦干、垂體、血壓點、甲狀腺、肺、胃、胰、十二指腸、小腸、肝、膽等反射區各30次。
(3)重點用拇指按揉心反射區3~5分鍾、胸部淋巴結反射區2~3分鍾。心律過緩者加按腎上腺反射區1~2分鍾。
(4)用拇指按揉脾、各淋巴結、生殖腺、胸、胸椎反射區各30次。
(5)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分鍾。
6.糖尿病的足部反射區自愈處方(1)用食指關節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2)用拇指按揉或刮壓前額、大腦、小腦、腦干、三叉神經、眼、耳、頸項、血壓點、甲狀腺、甲狀旁腺等反射區各30~50次。
(3)用拇指按揉胰腺、血糖代謝等反射區各5~7分鍾。
(4)用拇指點按垂體反射區1~2分鍾。
(5)用拇指點按心、肺、脾、肝、膽等反射區各30~50次。
(6)用食指關節刮壓或拇指推壓胃、十二指腸、大腸、小腸、各淋巴結、子宮(前列腺)、生殖腺、膈等反射區各30~50次。
耳部反射區全知道(7)重復刮壓5個基本反射區各1~2分鍾。
我們的耳朵就像一個頭朝下、臀向上倒縮在母體子宮中的「胎兒縮影」,其分布規律:是頭面部相對應的全息反射區在耳垂及其鄰近,與上肢對應的全息穴區在耳舟;與軀干或下肢相對應的全息反射區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與內臟相對應的穴位集中在耳甲艇與耳甲腔,消化系統在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耳部相對應人體各個器官的主要反射區分別在什麼部位:
(1)輸尿管區:腎、前列腺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主治輸尿管結石。
(2)闌尾穴區:大、小腸穴之間。主治急、慢性闌尾炎。
(3)艇中區:耳甲艇中央。主治臍周疼痛。
(4)胰膽區:肝、腎兩穴之間。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膽道疾病。
(5)十二指腸區:耳輪腳上方外1/3處。主治十二指腸潰瘍。
(6)賁門區:耳輪腳下方外1/3處。主治惡心、嘔吐、胸痛。陽性反應多為惡心、嘔吐。
(7)頸區:頸椎內側緣,近耳甲腔緣。主治落枕、頸部扭傷、單純性甲狀腺腫。
(8)緣中區:對耳屏外上方上緣中點。主治遺尿、崩漏。月經不調、陽痿。
(9)腦干區:在輪屏切跡處。主治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支氣管炎、發熱、癲癇。
(10)額區:對耳屏外側面前下方下緣中點。主治頭痛、頭暈、嗜睡、記憶力減退。
(11)枕區:對耳屏外側面的後下方。主治咳嗽、頭暈、頭痛。
(12)內耳區:在額區下面。主治耳聾、耳鳴、失眠、眩暈。
(13)皮質下:對耳屏內側面。主治神經、心血管、消化系統等疾病。可協助診斷消化、神經、心血管系統疾病。
(14)內生殖器點區:三角窩凹陷處前緣。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性功能減退等。如盆腔、前列腺、內生殖器區呈陽性,則提示前列腺炎。
(15)交感區:對耳輪下腳內1/3的內上方。主治循環、消化系統功能失調,哮喘、痛乏等。
(16)屏尖區:耳屏外側面上1/2隆起平面的中點。主治炎症、疼痛性疾病。
(17)腎上腺區:在耳屏側面下1/2隆起的中點。主治低血壓、無脈症、咳嗽、感冒、乳腺炎。
(18)三焦區:外耳道孔後下方與耳屏下1/2連線中點。主治泌尿、生殖、消化系統疾病。
(19)內分泌區: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0.5厘米處。主治泌尿、生殖、消化、內分泌系統疾病。
(20)垂前區:在耳垂中央。主治失眠。
(21)大腸區:耳輪腳上方的內1/3處。主治痢疾、泄瀉、便秘、咽痛等。
(22)神經衰弱區:頸椎與枕頂穴之間。主治神經衰弱。
(23)睾丸(卵巢)區:對耳屏內側前下方。腮腺穴向下0.2厘米處。主治生殖系統疾病、頭痛。陽性反應多提示睾丸病變,如伴有盆腔、腎、內分泌反應陽性提示陽瘙。
(24)心臟點區:渴點、外耳連線中點。主治心臟病。該穴和皮質下均呈陽性反應則提示心動過速。
(25)咽喉區:耳屏內面上1/2中點。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26)外耳區:在屏上切跡前凹陷中。主治眩暈、耳聾、耳鳴。
(27)脊柱區:從輪屏切跡至對耳輪下、上腳分又處。共分5份,自上而下依次為:上1/5為骶椎,上2/5為腰椎,下2/5及中3/5處為胸椎,上1/5為頸椎。主治相應部位疾病,亦可診斷相應部位疾病。
(28)胸區:胸椎內側緣、近耳甲腔緣。主治胸痛、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
(29)腹區:腰骶椎內側緣、近耳腔緣。主治腹痛、腹瀉等腹部疾病及消化系統、婦科疾病。
(30)乳腺區:胸與胸椎連線中點為對側乳腺;胸椎與肋脅連線中點為同側乳腺。主治乳腺炎、乳腺增生、少乳。
(31)臀區:對耳輪下腳外1/3處。主治坐骨神經痛。
(32)食道區:耳輪腳下方中1/3處。主治食道炎、梅核氣、呼吸不暢、惡心、嘔吐。強陽性伴觸痛提示食道腫物。
(33)胃區:耳輪腳消失處。主治惡心、嘔吐、胃痛、消化不良等。診斷胃部疾病。
(34)小腸區:耳輪腳上方中1/3處。主治消化不良,腹瀉、腹脹、口舌生瘡。
(35)腎區:對耳輪上、下腳分又處下方。主治腎炎、腰膝酸軟、神經衰弱、耳鳴、眼疾、浮腫。腎、內分泌、腎炎點呈陽性反應提示腎小球腎炎。腎、尿道陽性反應則提示腎盂腎炎。
(36)前列腺區:耳甲艇內上角。主治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性功能障礙。
(37)膀胱區:腎、前列腺連線的中內1/3處交界處。主治膀胱炎、尿閉、遺尿、腰腿痛。
(38)肝區:耳甲艇外下方。主治眩暈、眼疾、肋痛、痛經。
(39)心區:耳甲腔中心凹陷部。主治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暑、驚風。
(40)肺區:心區的上、下方。主治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水腫等。肺、內鼻、咽喉呈陽性提示感冒;肺、支氣管平喘穴、過敏區呈陽性反應揭示哮喘。
(41)氣管區:口、心穴之間。主治咳喘、急慢性咽炎。診斷咽炎、支氣管炎參考穴。
(42)卵巢區:屏間切跡外緣與對耳屏內側緣之間。主治不孕症。

5、腳底反射區

<

6、人體足部骨骼是什麼樣的?

足部反射區排列是有規律的,基本是與人體大體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體實際位置上下、左右、前後順序精確排列的。將雙足並攏可以想像看到的足是個屈腿盤坐並向前腑狀的投影人形(見圖1)。其足拇趾及各趾相當於人的頭、頸、面部反射區,內有大腦、小腦、垂體、三叉神經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齒等反射區,足底上部相當於胸腔,內有肺臟、氣管、心臟、甲狀腺、甲狀旁腺、斜方肌等反向區;足底中部相當於上腹部,內有大腸、小腸、膀胱、生殖器官(女為卵巢、子宮,男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區;兩足內側相當於脊椎部分,從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頸、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區(見圖2);足外側相當四肢部分,足底內有肩、腰、肘、髖、股、膝關節等反射區。

圖1 足部反射區與人體脊椎對應關系示意圖 圖2 足部反射區分布規律示意圖

二、足部骨骼和足部關節

足部骨骼

人有雙足,每足有骨骼26塊,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見圖3)

1、 跗骨 每足有跗骨7塊,分近側與遠側兩排。足跗骨較粗大且砌合緊密。

近側列跗骨包括跟骨、距骨和足舟骨。遠側列跗骨由內側向外依次為內側楔骨(第一楔骨)、中間楔骨(第二楔骨)、外側楔骨(第三楔骨)和骰骨。

2、跖骨 每足有跖骨5塊,由內側向外側依次為第1~5跖骨,構成足掌跖部的前半部。跖骨分近端、遠端、足背跖和掌跖面。跖骨分頭、體、底3部,第五跖骨底外側分突向後,稱為第五跖骨粗隆。

3、趾骨 每足有趾骨14塊,趾骨分近端、遠端。拇趾為遠節和近節,其餘各趾均為3節,分遠節、中節、近節。

足部關節

距骨與下肢小腿部的脛骨、腓骨下端構成踝關節,脛骨側(內側)為內踝,腓骨側(外側)為外踝。跖骨與趾內間構成跖趾關節。第一跖骨與第一趾骨近節趾骨的近端構成第一跖趾關節。第二趾第一節趾骨和第二節趾骨間構成第一趾間關節,第二和第三節趾骨間構成第二趾間關節(或稱遠側趾間關節)(見圖3)。

足底面 足背面

圖3 足部骨骼和足部關節示意圖

7、足部反射區的應用原則是什麼?

足部反射區的選用原則,主要是根據病變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臟腑器官,而不是根據具體的病症。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統的各種病症,應選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區。反之,同一反射區可用以治療不同的病症。
腎、輸尿管和膀胱這3個反射區,是足部按摩中極其重要的區域,故稱之為「基本反射區」。其作用是增強排泄功能,將「毒素」或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因此,每次按摩開始和結束時都要連續按摩這三個反射區各4~5遍。
在選取基本反射區的基礎上,再選取與病變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如:
各種眼病——眼反射區。
各種耳病——耳、內耳迷路反射區。
頸部疾病——頸椎、頸項等反射區。
腎臟疾病——腎反射區。
膽病——肝、膽囊反射區。
肝病——肝、脾、胃、腸等反射區。
肺病——肺及支氣管、喉與氣管、心等反射區。
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區。
支氣管疾病——肺及支氣管、鼻、扁桃體等反射區。
小腸疾病——小腸、腹腔神經叢、甲狀旁腺等反射區。
大腸疾病——小腸、回盲瓣、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肛門、腹腔神經叢等反射區。
各種鼻病——鼻、額竇、扁桃體、肺及支氣管等反射區。
胃及十二指腸疾病——胃、十二指腸、腹腔神經叢、甲狀旁腺等反射區。
前列腺症——前列腺、尿道、垂體、甲狀旁腺、生殖腺、腎上腺等反射區。
垂體病症——腦垂體(垂體)、頭部(大腦)等反射區。
甲狀腺病症——甲狀腺、垂體、腎上腺、小腦及腦乾等反射區。
甲狀旁腺病症——甲狀腺、甲狀旁腺反射區。
腎上腺病症——腎上腺、垂體反射區。
睾丸疾病——睾丸、垂體、頭部(大腦)、腎上腺、甲狀腺等反射區。
卵巢疾病——卵巢、垂體、大腦、腎上腺等反射區。
子宮疾病——子宮反射區。
皮膚病——脾、腎上腺、甲狀旁腺、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選取不同部位的淋巴腺)、胃腸等反射區。
另外,由於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統一的,所以除選取病變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外,還應根據不同性質的病症,和臟腑器官的相關性質去選取同一系統的相關反射區,療效會更顯著,例如:
肺部:除已選取的反射區外,還應增加鼻、咽喉、扁桃體、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區。
各種炎症:應選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選取)、腎上腺、甲狀旁腺、扁桃體等反射區來配合。
腦血管病:除選取頭部(大腦)、小腦及腦干、額竇等反射區外,還應增選心等反射區。
各種癌症:應選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選取)、腎上腺、甲狀腺、甲狀旁腺等反射區相互配合以增強免疫力。

8、人體足底一共有多少個反射區?

足底有64個反射區,分別對應著人體的五臟六腑。

足部反射區排列是有規律的,基本與人體大體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體實際位置上下、左右、前後順序精確排列的。人的雙腳合並,正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布的縮影。

腳的拇指,形似人的頭部,其足拇指及各指相當於人的頭、頸、面部反射區,內有大腦、小腦、垂體、三叉神經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齒等反射區。

足底上部相當於人的胸腔(有肺及心臟),內有肺臟、氣管、心臟、甲狀腺、甲狀旁腺、斜方肌等反射區。

足底中部相當於上腹部,有胃、腸、胰、肝、膽(右側)、脾(左側)、腎等器官反射區。

腳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宮、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陰道、肛門等反射區,內有大腸、小腸、膀胱、生殖器官(女為卵巢、子宮,男為前列腺、睾丸)等反射區。

兩足內側相當於脊椎部分,構成足弓的一條線,形似人的脊椎(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從足趾至足跟方向有頸、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區。

足外側相當於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內有肩、腰、肘、髖、股、膝關節等反射區。

(8)股骨頭足部反射區擴展資料:

寒冬季節注重足部保暖祛寒又強身。

1、浴足養生

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不盡相同。開始時水不宜過多,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後,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保持在60℃左右,同時兩腳可互搓,每次20~30分鍾,以身上感到微熱為宜。

也可加些生薑、桂皮、艾葉、紅花等中葯,以達祛寒、活血、通脈之功。若用冷熱水交替浴足,還可收到治療頭痛、失眠、心絞痛、鼻炎、支氣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2、曬腳強體

每天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鍾,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此法的妙處在於,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病症有較好療效。

3、腳部按摩

用搓、按、摸的手法,經常用手指觸摸雙腳的各個部位,如觸摸到皮下組織有結節、硬塊或水泡樣感覺,且感到疼痛時,說明該處所對應的內臟器官已發生病變或功能不正常,應及時診治。

4、結合足反射區局部治療

面部皮膚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如扁平疣、毛囊炎、癤瘡等,其餘大多與人體內環境失調及系統的功能紊亂有關,如痤瘡、黃褐斑、濕疹等。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法,可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與股骨頭足部反射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