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頭壞死還有什麼偏方?
中醫學認為:股骨頭壞死的外因為跌仆損傷,氣滯血瘀,內因為肝腎抄虧虛而導致。由於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肝腎虧虛,則筋骨失養,故見骨質壞疽,筋骨枯萎,屈伸不利,經絡阻隔,不通則痛。股骨頭壞死經西百醫照X光診斷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因其肌肉萎縮,神體疲倦,勞累後加重,兼髖部疼痛,活動受限,間歇跛行,休息則減輕;舌淡苔白,脈沉細,按中醫辨證為肝度腎虧損,經絡阻隔,治療以滋補肝腎、活血通絡。
2、有知道股骨頭壞死自我療法嗎?
隨著人類飲食生活質量的改變,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醫學發展中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一種難治之症。此病屬於中醫的「骨蝕」、「骨瘺」、「髖骨痹」等范疇。其成因是體弱腎虛、痰瘀內阻、創傷勞損、復感風寒、濕邪侵入筋骨所致。主要症狀為髖關節疼痛、跛足、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等,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在中醫中葯補腎壯骨、活血化瘀等法的治療基礎上,少負重,多鍛煉,才能治癒快、效果好。
現介紹自我鍛煉法:
1、雙手捶腰法:雙手空拳交替捶擊腰眼部200次(站立或平坐均可),此法能補腎壯骨充髓等。
2、病人坐床上,雙腿平伸,全身放鬆,雙手空拳叩擊髖關節5分鍾。手法先輕後重,再由重至輕收功。此法能松解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的粘連,促進血液循環。
3、仰卧床上,雙腿慢慢上抬到極限,再用力做雙腳尖背屈動作12次。此法能增加髖關節後側及雙下肢後側的肌肉筋膜的彈性。
4、雙腿開合交叉動作:雙下肢上抬到極限,再左右用力分開,然後再合並交叉,反復做12次。此法能伸展大腿內側肌肉群。
5、左側卧身,以左肘和右手為支點著床上,用力上抬右下肢到極限,做12次。然後再做右側卧身,同樣方法上抬左下肢12次。此法可松解髖關節外側肌群。
6、在腰骶部墊一10CM厚的棉墊,然後上抬右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動作12次,慢慢放下右下肢,再用向樣方法做左下肢12次,休息片刻,同時抬起雙下肢向外向後劃圓弧8次,可松解腰骶關節和髖關節的粘連。
7、雙腿抬起做空中蹬車動作20次。可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與舒張12次。
8、准備2把椅子放在身體左右兩側,以雙肘關節為支點放在椅子上,左腿在前,膝、髖關節均呈角900角,右腿後伸,右腳尖著地用力伸到極限,再用右手握住左手四指,雙臂上舉過頭,盡量後伸到極限,為時5秒鍾。 用同樣方法再做對側,可拉伸腹股溝部肌肉韌帶,促進髖關節前面血液循環。
9、雙手撐在小椅上為支點,雙腳左右分開伸到極限,為時1分鍾,此法可伸展內收肌,改善股骨頭供血。
以上功法堅持每天做兩遍,可增加全身機能代謝,促進髖關節和下肢的血液循環,有利於消除肌肉血管的痙攣,降低血管阻力,能改善股骨頭缺血、缺氧狀況以及代謝產物的排泄,加速病情恢復。
試論按摩配合斜扳牽引治療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由於多種原因造成股骨頭的血液供應被破壞,導致單側或雙側下肢疼痛及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嚴重者生活難以自理。近年來,該病較為多見,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共收冶本病患者19例,療效基本滿意,現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19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姓4例;公務員3例。司機7例,個體戶2例,工人2例,教師3例,農民2例;年齡最大60歲,最小19歲;病程最長11年,最短4個月;單側壞死者7例。雙側壞死者12例;早、中期患者16例,股骨頭塌陷者3例,單純壞死者9例,合並腰椎者10例。
2、病因病機:該病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2.1 長期大劑量服用激素葯物,長期服用皮質激素,可使脂肪在肝肪中沉積,造成高血脂症,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液的血管壁上,出現脂肪栓塞,引起血管梗阻,或是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及血管有炎症,特別是在膠原性疾患中,極易造成血管栓塞及骨壞死。長期服用激素葯物還可引起骨質疏鬆,導致股骨頭塌陷。
2.2 局部閉合性外傷:局部外傷後,軟骨破裂、撕脫,骨頭表面充血水腫,癒合後疤痕組織形成,血管壁粘連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
2.3 過度飲酒:過量欽酒引起機體胰酶釋放,造成脂肪壞死,繼而鈣化,出現骨的硬化病變。另外,酒精中毒,可導致過性高血脂症,合並血液凝固性改變,可使血管堵塞,造成骨缺血壞死。
2.4 醫源性及其他(如紅斑狼瘡、血管疾患):在治療過程中,不同程度損害血管壁,直接影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另外,潛水員、登山員,股骨頭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直接影響其血液供應,導致股骨頭壞死,但臨床發病率較低。
3、臨床表現:早期臨床症狀不甚明顯,多在拍照X線片時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再次外傷後,患者髖膝關節疼痛,持續性或間歇性內收肌疼痛,行走困難或跛行,疼痛持續性加劇;雙側患者可見疼痛同時發作或進行性加劇,仰卧時內收外展困難,行走時,依賴助行器。
4、血液循環特點: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來源於腹主動脈,腹主動脈下行稱為髂外動脈,股動脈續接骼外動脈,在腹股溝處分為股深動肪(分為旋骨內、外側動脈)和股淺動脈,它行向後內下方,分支營養大腿諸肌。具體說,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有3個來源:4.1股圓韌帶的小凹動脈。它只供應股骨頭少量血液,局限於股骨頭後凹窩部。
4.2股骨乾的滋養動脈升支,對股骨頸的血液供應很少。
4.3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頸的主要血供來源。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滑膜反折處,分成三組血管進入股骨頭,即骨後外側動脈、干骺端上、下側動脈,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頭的4/5—2/3地區,旋股外側動脈的供血量要比旋股內側動脈少。旋骨內、外動脈的分支在股骨頸基底組成一個動脈迂環,有人認為,旋骨內側動脈的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乏血性而壞死的主要因素。
5、治療: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止痛,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骨細胞再生,恢復關節功能。
5.1按摩法:患者俯卧位,醫者立於患者左側,(以右側股骨頭壞死為例,若雙側患者應分別處理)雙手掌沿腰部脊柱兩側推至骶骨,然後分推至股骨大轉子處3-5遍,單掌摩揉以上路線5-7分鍾,點按肝俞、脾俞、腎俞搓擦八寮穴,以患者有溫熱感為度,晃拔臂部肌肉,拇指靜壓環跳,拇指橫拔承扶,拿揉大腿後肌群。
患者側卧位:患側在上,醫者立於患者後側,以股骨頭為圓心作環形摩法(有鑽孔者,應放大圓點),以局部有溫熱滲透感為度,接著用掌根叩擊5-7遍,股骨頭塌陷者慎用,拇指彈拔股骨大轉子與髂前上棘的連線3-5遍。
仰卧位:醫者立於患側,摩揉小腹點按天樞、大橫,由膝關節處向心推大腿前側、外側至骨盆上緣,拿揉大腿前外側肌群,點壓股動脈走行路線,壓放氣沖,反復點按天樞、大橫穴,患肢膝關節屈曲、外展,醫者在手掌根揉拔患者大腿內收肌群,各心推5-7下,掌心點壓血海,然後用手掌推、揉、摩內收肌群。
斜扳斜牽法:患者仰卧自製牽引床,胸衣固定胸部,踝套固定雙踝關節,連接器連接踝套與牽引墜,使病人進入牽引狀態,搖動牽引柄,讓床面在床體上傾斜上升30-600度,牽引力度應根據患者病情而定,極限量60KG,牽引時間第次30-40分鍾。
6 、療效評判6.1療效標准:痊癒為患肢症完全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正常,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顯效為患肢症狀消失,髖關節活動范圍有不同程度障礙,X線片復查無異常發現;好轉為患肢症狀基本消失,活動范圍有不程度改善,X線片得查有新骨組織顯現;無效為治療前後症狀無明顯改善。
療效結果:本組病例治療時間最短20天,最長7個月。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約需2-3個療程。 痊癒8例,42.1%;顯效4例,佔21%;好轉5例,佔26.3%;無效2例,佔10.5%,總有效率89.4%. 7、典型病例:劉某,男47歲。4個月前下車時不慎跌倒,臂部著地,次日疼痛,至某醫院就診,給以局部封閉,內服消炎、激素葯物,持續7天後停葯,雙髖關節仍有疼痛,繼續服用半月,疼痛消失,1個月後症狀再度復發且髖關節內收受限,X線片檢查雙側股骨頭骨骺線處可見細長、不規則、銳利、密度減低線,骨小梁無通過。診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輾轉多處保守治療不佳,於1996年青5月14日來我處就診。經詢部問患者平素好酒,採用上述方法治療20天後,臨床症狀消失。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下仍有密度低線。建議病人繼續治療,加強鍛煉。3個月後X線對比檢查:股骨頭軟骨密度有所增高。6個月後復查,股骨頭表現光滑,無特異,1年後追治無復發。
8、討論:目前,該病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國內外學派不同,對該病的認識不盡相同,X光學將本病臨床分為4期,即軟骨下溶解期、股骨頭塌陷期股頭修復期、股骨頭脫位期。
因脫位股骨頭破壞,缺損嚴重,修復無望,多採用手術治療,故不屬本組討論內容之列。
股骨頭壞死主要是由於股骨頭血液循環障礙所導致,醫者認為該病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在治療過程中,以「加大循環流量,加強循環動力,加快血液速度」為根本,依照供應股骨頭血液循環的血管走向反復壓放天樞、大橫、府舍、氣沖、箕門等穴,使用搓、擦八遼等穴。另個,長期服用激素或飲酒,可使脂肪在肝臟中沉積,脂肪球粘在供應股骨頭血液的血管壁上,引起血管梗阻,故選用輕揉、推、摩等手法來軟化血管,增強彈性,以達到疏通經絡、管腔的目的,對於股骨頭塌陷者,在股骨頭鑽孔術的基礎上,選用以股骨頭為圓點作環形摩法,加強葯物的滲透性,使葯力直達病所,以求新骨形成。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脾統血」,故選用肝經的箕門、血海、三陰交,脾經的天樞、大橫、府舍等穴。「腎主骨生髓」,故選用腎俞、大腸俞、八遼等穴。中醫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血行」之說。股骨頭又處於足陽經走行之位,因此,選用陽經之穴以平衡陰陽,調和營衛,改善循環。
斜扳牽引可使患者機體得到充分放鬆,擴大股骨頭鈍面與髖臼窩之間的間隙,減少刺激性摩擦,為新骨組織出現創造環境。通過下肢牽引,還能使患者內收肌痙攣得以舒展,此外,該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部疾患,該牽引法對擴大腰椎間隙,緩解腰部症狀同樣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依照中醫「葯食同源,以臟補臟」的理論,在治療時,患者可內服動物骨骼湯,配加中草葯:當歸、黃芪、條參、黨參、杜仲、牛膝等食補法。
3、股骨頭壞死有治嗎?
股骨頭壞死的非手術治療
要注意非手術治療ONFH的療效尚難預料。
1、保護性負重:學術界對於該方法能否減少股骨頭塌陷仍有爭論。使用雙拐可有效減少疼痛,但不提倡使用輪椅。
2、葯物治療:適用於早期(0、I、II期)ONFH,可採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針對高凝低纖溶狀態可用低分子肝素及相應中葯治療,阿侖磷酸鈉等可防止股骨頭塌陷,擴血管葯物也有一定療效。
3、物理治療:包括體外震波、高頻電場、高壓氧、磁療等,對緩解疼痛、促進骨修復有益。
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治療
多數ONFH患者會面臨手術治療,手術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頭手術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兩大類。保留股骨頭手術包括髓芯減壓術、植骨術、截骨術等,適用於ARCOI、II期和III期早期,壞死體積在15%以上的ONFH患者。如果方法適當,可避免或推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1、股骨頭髓芯減壓術(core decompression) 建議採用直徑約3mm左右細針,在透視引導下多處鑽孔。可配合進行自體骨髓細胞移植、骨形態蛋白(BMP)植入等。此療法不應在晚期(III、IV期)使用。
2、帶血管自體骨移植 應用較多的有帶血管腓骨移植、帶血管髂骨移植等,適用於II、III期ONFH,如應用恰當,療效較好。但此類手術可能導致供區並發症,並且手術創傷大、手術時間長、療效差別大。
3、不帶血管骨移植 應用較多的有經股骨轉子減壓植骨術、經股骨頭頸燈泡狀減壓植骨術等。植骨方法包括壓緊植骨、支撐植骨等。應用的植骨材料包括自體皮鬆質骨、異體骨、骨替代材料。此類手術適用於II期和III期早期的ONFH,如果應用恰當,中期療效較好。
4、截骨術 將壞死區移出股骨頭負重區,將未壞死區移出負重區。應用於臨床的截骨術包括內翻或外翻截骨、經股骨轉子旋轉截骨術等。該方法適用於壞死體積中等的II期或III期早、中期的ONFH。此術式會為以後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帶來較大技術難度。
5、人工關節置換術 股骨頭一旦塌陷較重(III期晚、IV期、V期),出現關節功能或疼痛較重,應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對50歲以下患者,可選用表面置換,此類手術能為日後翻修術保留更多的骨質,但各有其適應症、技術要求和並發症,應慎重選擇。
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選擇
對於0期非創傷性ONFH,如果一側確診,對側高度懷疑0期,宜嚴密觀察,建議每6個月進行MRI隨訪。
I、II期ONFH如果屬於無症狀、非負重區、病灶面積15%者,應積極進行保留關節手術或葯物等治療。
IIIA、IIIB期ONFH可採用各種植骨術、截骨術、有限表面置換術治療,症狀輕者也可保守治療。
IIIC、IV期ONFH患者中,如果症狀輕、年齡小,可選擇保留關節手術,其他患者可選擇表面置換、全髖關節置換術。
股骨頭壞死中醫治療
股骨頭壞死,中醫稱「骨蝕」。中醫認為機體體質虛弱,抗病能力低下,肝腎精血不足,致使骨質疏鬆,是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潛在原因。病變涉及肝、脾、腎。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健則髓生,髓滿則骨堅。反之,則髓枯骨萎,失去應有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與腎同源,二者榮衰與共,若肝臟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調節血量,血液營運不周,營養難濟,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脾主運血,脾失健運、無化氣源,則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病變發生後,骨與軟骨挫裂傷,氣血不通暢,經脈瘀阻,血行障礙,肢體失去營養,再生和修復能力減退,因而產生本病。
股骨頭壞死早期:
1、中醫辯證多為氣滯血瘀型股骨頭壞死,給予行氣活血的中葯。
2、局部可給予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葯膏或膏葯外敷。
3、可行推拿、針灸治療以改善髖關節功能,緩解疼痛。
股骨頭壞死中期:
1、中醫辯證多屬氣虛血瘀型、肝腎虧虛型,根據症型不同,給予不同中葯。
2、局部仍可以外敷活血、通絡、強筋、健骨的葯膏和膏葯。
3、中醫推拿、針灸治療,改善髖關節功能,緩解痙攣肌肉,減輕疼痛
4、股骨頭壞死咋治療比較靠譜?
病情分析:
中醫認為與股骨頭壞死病變關系最為密切的為肝、脾、腎三臟。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健則髓充,髓滿則骨堅。反之,則髓枯骨萎,失去應用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與腎同源,兩藏榮衰與共,若肝臟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調節血量,"心主血,肝藏之,人動則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若血液藏運不周,營養不濟,亦是造成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脾胃為後天這本,萬物生化之源,使脾健胃和,則不穀腐熟,化氣化血,以行營衛,若脾胃失健運,生化氣血無源,則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
股骨頭壞死有哪些臨床表現?
(1)疼痛:疼痛部位可在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外側或膝部,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特別是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緩解或減輕,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到晚期,行走活動後加重,動則即痛,靜則痛止。(2)跛行:導致跛行的原因有疼痛,髖關節功能受限。疼痛跛行的特點是患肢不敢負重踩地,患側足部剛一踏地便立即抬起,即健足落地重而時間長,患足落地輕而時間短,功能受限。跛行的特點除疼痛、患肢短縮,最主要的表現是患髖內收。患側膝關節緊緊向健側靠攏,甚至兩膝之間相互摩擦。
(3)髖關節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外展、內收前屈後伸困難、下蹲困難,不敢盤腿,關節僵硬,抬腿不靈活。
(4)患肢短縮,肌肉萎縮。
指導建議:
中醫治療股骨頭壞死效果好,建議到專業股骨壞死中醫就診。
5、北京好的治股骨頭壞死的醫院?
股骨頭壞死的終末期是需要手術治療的,股骨頭壞死主要的原因是股骨頭的供血中斷。
意見建議:一般在當地三甲醫院,骨科都能做股骨頭置換手術,你應該現在就應該做股骨頭置換手術。長時間卧床會帶來褥瘡等疾病會危及生命的。
6、看股骨頭壞死到哪裡看最好
選擇正規的三甲醫院看股骨頭壞死即可,如果本市有對應的三甲骨科專科醫院,可作為首選。股骨頭壞死確診一般都需要CT或核磁共振檢查,難點是判斷病情處於幾期,這對於治療來說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中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採用葯物保守治療具有痊癒的可能,中晚期可以結合保髖手術使用,能提高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成功率。
7、股骨頭壞死,中醫叫啥病
你好!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常見的骨關節病之一。大多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壞死。其主要症狀,從間斷性疼痛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再由疼痛引發肌肉痙攣、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後造成嚴重致殘而跛行。激素葯亦會導致本病的發生。
中醫認為疾病發生原因為外因和內因,且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氣血的失恆而生疾,亦稱"髀樞痹"、"骨痹"、"骨萎"。
其發生原因如下:
①、外傷所致。由外力作用於髖關節局部,輕者皮肉受損,嚴重者出現骨斷筋傷,使經絡、筋脈受損氣滯血瘀,氣血不能蓄養筋骨而出現髀樞痹,骨萎。
②、六淫侵襲。六淫中以風寒、濕邪最易侵襲人體、風寒邪侵襲人體經絡、氣血不通,出現氣滯血瘀筋骨失於溫煦、筋脈攣縮,屈伸不利,久之出現股骨頭壞死。
③、邪毒外襲。外來邪毒侵襲人體,如應用大量激素,輻射病減壓病等,經絡受阻,氣血運行紊亂,不能正常養筋骨,出現骨萎,骨痹。
④、先天不足。先天之本在於腎,腎主骨生髓先天不足,肝腎虧損,股骨頭骨骺發育不良或髖臼發育不良,髓關節先天脫位,均可導致股骨頭壞死。
⑤、七情所傷。七情為喜努憂、恩悲恐、驚,七情大過情志郁結,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氣機失降,出入失調久之肝腎虧損,不利筋骨,使筋弛骨軟。
中醫認為與股骨頭壞死病變關系最為密切的為肝、脾、腎三臟。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健則髓充,髓滿則骨堅。反之,則髓枯骨萎,失去應用的再生能力。肝主筋藏血,與腎同源,兩藏榮衰與共,若肝臟受累,藏血失司,不能正常調節血量,「心主血,肝藏之,人動則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若血液藏運不周,營養不濟,亦是造成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的重要因素。脾胃為後天這本,萬物生化之源,使脾健胃和,則五穀腐熟,化氣化血,以行營衛,若脾胃失健運,生化氣血無源,則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