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候看過一部記錄片叫武之舞裡面有一個畫面是,一個人拿著一把刀,然後他的腳只剩下骨頭,是什麼電影啊`
新龍門客棧?有一幕是甄子丹演的宦官腳被刮掉肉,只剩骨頭了,站在沙漠里,手裡還拿著刀。
2、《非典十年祭》觀後感1200
向「抗非」英雄致敬
《廣州日報》在去年創刊60周年之際,評選出「溫暖廣州60人」,兩大「抗非」英雄——鍾南山和葉欣赫然在列,並獲得了評委的高度評價:「在抗擊『非典』關鍵時刻,鍾南山臨危不亂,顯示出科學家的嚴謹治學態度與高度責任感」;葉欣「大醫精誠,捨生忘死抗擊非典」。而從2013年2月4日開始,《廣州日報》更推出系列專題報道「抗擊非典勝利十周年」,通過與當年奮戰在「抗非」第一線的不同工作人員,如鍾南山、唐小平、肖正倫等的對話,向讀者重現了十年前驚心動魄的多個瞬間,並探討了「非典」留給世人的多個謎團,甚至提醒公眾和政府「是否已經准備好抗擊下一個『非典』」。
《羊城晚報》則緬懷了鄧練賢和葉欣這兩位因抗擊「非典」而失去生命的醫務工作者,並通過梳理其家人和同事的回憶,表達了對兩位烈士的崇高敬意。
為「非典後遺症患者」發聲
早在2009年,《新京報》就曾報道稱,「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約300人;民間調查顯示80%因病離崗,60%家庭變故。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鬱,幾乎是非典後遺症患者的普遍狀態。」
2010年,《中國日報》也披露,方渤,這為被英雄光環所籠罩的「非典」康復者戰勝了「SARS」病毒,卻敵不過骨壞死的折磨。雖然他多次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商,但一直難以喚起各界對「非典後遺症患者」的重視。
2013年1月31日,在「非典」爆發十周年之際,方渤在騰訊微博上發出了求助信息:
「#非典十年#諸位網友,我叫方渤,非典後遺症患者。今天在騰訊發微博告訴大家,我們這個群體生存艱難,絕大多數人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有人癱瘓、有人癌症,有人已經去世了。今天,我們152名非典後遺症患者聯名向社會求助,我們希望成立非典後遺症患者救助基金,方便救治。求大家轉,跪謝大家。」
截止發稿時,該信息被轉播超過42000次,也吸引了媒體的關注。2月1日,《南方人物周刊》刊登文章《非典十年》,從北京多位「非典後遺症患者」的回憶中,窺探他們患上「非典」後遺症十年來的生活片段,揭示了過量使用激素治療「SARS」而導致的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和骨壞死等症狀,並由此帶來的對精神的折磨。
2月6日,《南方都市報》發文《SARS患者方渤:後遺症十年,這是怎樣一種折磨》,進一步展現了「非典後遺症患者」這個特殊群體的十年艱辛生活。報道通過與方渤的深度對話,揭露了當年治療「非典」的不合理所帶來的種種禍害,而大病救助制度和政策的嚴重滯後更為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最後,文章還對比了北京和廣東「非典」康復患者患上骨壞死的數據:「在北京2500名康復的SARS患者中,有30%患上了骨壞死,其中登記在冊的『非典』後遺症患者有300多名。而據鍾南山透露,由於激素應用合理,廣東地區康復病例中出現骨壞死的比例只有2.4%。」
2月7日,《南方都市報》則在社論《莫讓非典後遺症患者成孤島》中繼續關注「非典後遺症患者」這個人群的存在和他們的痛苦,更發出呼籲「不能忽略非典後遺症患者這個人群的存在,不能漠視他們身心所遭受的長期的傷痛」。此外,社論更指出在這場「誰也無法置身事外的疫病危機中」,我們的戰斗還在繼續,「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抗爭」的同時,也要保障「非典後遺症患者」的尊嚴,讓他們「看到希望」,因為「他們的尊嚴和希望就是我們的尊嚴和希望」。
此外,《新快報》、《新聞周刊》等平媒均從不同的角度披露了「非典」康復者們的經歷和苦況。
反思比「非典」更「要命」的保密制度
《南方都市報》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時任市一非典病區負責人的趙子文教授之口反省了當年備受爭議的保密制度:「如果當時在第一家醫院發生院內感染時就進行信息公開,後續的醫院肯定就能採取一些相應的防控舉措,就不會有那麼多院內感染的發生。」
《民生周刊》則在專題報道《非典十年祭》中直言「真實面對才是最大進步」。文章首先簡單回顧了近年來鍾南山批評疫情防治公開不足的言論:從2003年「非典」時期的語出驚人否認「控制說」,到2008年春天質疑廣州的禽流感疫情通報過慢;再到2009年坦言相關部門公布的「甲流」死亡個案數字不準確,他「根本不信」。緊接著,通過對比2013年1月北京市疾控中心公開的北京地區流感病例相關數據和死亡病例的情況,來推斷出:「敢於及時准確地報道疫情真相,這也許是非典後十年來公共衛生應急機制的最大進步」。
CNN也承認「非典」前後最大的變化是「2005年通過了國際衛生條例」,已經有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簽字加入了這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國際衛生條例現在使世衛組織對所有簽字國擁有「調查權」,以確保一切正常。各國在法律上有義務「報告所知道的一切」,而非選擇封鎖消息。
聚焦香港:浴火重生的十年
作為十年前那場戰爭的最前沿陣地,香港,自然成為了各路媒體鏡頭對準的目標。
《信息時報》回顧了《淘大花園的十年復興路》。報道與香港淘大花園業委會聯會主席葉興國一起回憶了當年淘大花園「非典」肆虐的情景,並贊揚了淘大人自強不息、團結「自救」的場面,最後也介紹了「非典」疫情過後淘大花園的復興歷程。
新華社采訪了當年任職沙田威爾斯醫院內科及葯物治療學系部門主管的現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這位「沙士英雄」介紹了中大針對傳染病所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並承認「非典」帶來「最大的啟示是傳染病不僅在發展中地區發生,也會在香港這樣的大都會發生」。同時,他更透露為了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預防意識,中大將在3月舉辦「沙士十年--醫護專業人員研討會」。
北美《世界日報》則追蹤了香港「非典」疫潮中失去父或母的孤兒的十年成長路。這75名SARS孤兒中,有26人已經大學畢業,其中的2人更順利接過了「父母的衣缽」,投身金融界。報道更介紹了幫助這些孤兒成長的「護幼教育基金」。這個由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等四位女性政界高官「以個人名義」籌建成立的基金會,幫助在「非典」中失去至親的兒童完成學業,並最終成長為社會的棟梁。
民間輿論場:銘記歷史,不斷反思
----------------
3、你見過哪些風靡之後被發現有嚴重危害的的東西?
8090後小時候都用過的那個,塗改液?絕對是風靡一時,人手一個。明顯是化學成分,還有刺鼻氣味,四年級我一個同學自己玩,把塗改液當口紅塗了嘴唇,當天嘴唇就燒壞了,嘴唇從此就皺巴巴的,從那時候起我就想到這玩意兒是有毒的。
4、那天看電視說西藏有個溫泉可以治好股骨頭,有知道的么
我也是昨天看中央電視塔的紀錄片 看到的 想帶男朋友去
5、中國最好骨科醫院是哪?
你好,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者應盡早正視,警惕股骨頭壞死疾病的發生.
6、股骨頭置換的護理記錄單到底記錄什麼內容
護理記錄主要有以下內容:
用葯名稱、數量和時間
測量體溫的時間和體溫數據,繪制體溫變化曲線圖
脈搏、血壓、心跳等測量記錄
醫生查房記錄和醫囑
與病人相關的其他情況
7、中央十套 一個紀錄片 「科學與**」有一篇名稱是「噩夢驚醒」,有誰知道請進!
是沈陽463解放軍醫院 我問過了好象只有三期以內的才能做 主任叫楊曉鳳
電話是024--24045361 你還是自己打電話再問問吧
8、聽說央視要播放一期關於一個神奇的股骨頭壞死治療的紀錄片,有人知道不 ?
自己研究中醫中葯,把自己的股骨頭壞死治好的例子並不只是這一個人。國內至少有上百例這樣的病人。
不過自己治療是要走很多彎路的。在中醫醫師的指導下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少走彎路小花錢,沒有危險。
直接用成熟的中葯療法治療是最好的治療方向。
9、我是因為腎病綜合征吃激素葯而導致的股骨頭壞死現在已經不能自理了懇問大夫我還有辦法治療嗎我今年24歲
您好
您有近期的片子嗎?具體要先看看您的病情嚴重程度,才能給您一些建議。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0、記得有一部紀錄片,說一個村民躲雨走進山洞,發現裡面有好幾個泥像,破損的地方居然有骨頭露出來,原來是
大晚上的。。。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