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布希置換股骨頭

布希置換股骨頭

發布時間:2020-08-14 12:28:53

1、布希有多少錢?

現任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

父親: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母親:巴爾巴拉·比爾斯·布希

三個弟弟:約翰、尼爾、馬文

妹妹:多蘿茜

夫人:勞拉

雙胞胎女兒:詹納、芭芭拉

補充:布希家族在美國政界

平民社會中的王族
托克維爾曾驚嘆美國是一個沒有貴族傳統的平民社會。不過,這樣的社會卻不乏「王族」,布希家族就是一個。這與布希父子是否當過總統無關。就血統而言,據說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老布希是遠房表兄妹。布希家族幾代人,都是從小入上流社會的寄宿學校,到耶魯這樣的精英大學鍍金,然後進入美國的權力階層的特權人物。布希的曾祖薩繆爾·布希曾是美國製造業聯盟的首任主席,美國商會的創始人之一。他的曾外祖父,喬治·沃克是華爾街歷史最悠久的W.A.哈里曼投資銀行的創始人之一。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布希家族的政治生涯是從金融核心新英格蘭地區開始。
布希家族第一個從政的是布希的祖父普雷斯科特·布希。普雷斯科特是典型的新英格蘭貴族,他精通高爾夫、網球和棒球。還在耶魯讀書時,就是令人驕傲的Whiffenpoof合唱團的成員,並加入了「骷髏會」這一最神秘的上流社團。普雷斯科特屬於共和黨進步的一翼,他甚至參加了計劃生育組織。1950年,當他第一次在康涅迪格州競選參議員時,政敵攻擊他是「計劃生育聯盟主席」,當時康州是美國兩個禁止銷售避孕套的州之一,結果普雷斯科特以微弱劣勢敗陣。
兩年後,由於在任參議員死亡,普雷斯科特得以當選參議員。他在參院最令人矚目的業績之一,是增稅。他曾公開贊揚他在參院的同道「有勇氣為了保證政府的必要收入來增加不管是多少的稅額」,以支付國防、科學和教育費用。不過,他大概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孫子最終竟成了一個減稅、反流產的總統。
「老」布希南下
普雷斯科特·布希的兒子喬治·布希,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老布希,1942年從馬薩諸塞州菲利普斯學校畢業時,沒有直接去耶魯,而是去當了一名海軍飛行員。1948年,老布希從耶魯畢業後,沒有繼承父業,舒舒服服地在華爾街開始自己的事業,卻選擇了舉家南下德州。
那時的德州,還是偏遠的邊疆。不過,戰後大量發現的石油,卻讓老布希嗅到了自己的機會。
在這里,老布希掙到了「第一桶金」。1959年的時候,他移居德州首府休斯頓,終於決定從政。
然而,老布希在德州政壇上混得卻頗為艱難。當時的德州完全是民主黨的天下,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林登·約翰遜就是德州參議員。不過,民主黨卻最終在約翰遜任總統內丟了德州。由於約翰遜支持種族平權,激怒了南方民主黨白人選民。1964年極右翼的戈德華特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後,掀起了一股草根的保守主義運動。雖然這無法撼動約翰遜,但從此,南部陽光地帶的平民保守主義運動,卻漸漸壓倒新英格蘭的金融貴族精英的統治。像德州這樣奴隸制度的故鄉,最終投入了共和黨的懷抱。
老布希趕上德州政治的轉型。作為一個共和黨人,共和黨在南部的復興給了他機會;但作為一個新英格蘭貴族之後,他在南部大老粗們的草根民主中卻玩不轉。1964年競選參議員失利後,老布希好不容易在1966年當選眾議員。不過,他在德州的政治命運也到此為止。德州人對他這樣出身的人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他被譏為是那種指甲修得乾乾凈凈、「沖淋浴時要撒尿也得走出來找廁所」的另類,是「為科威特酋長而到德州來開採石油的、康州的投機分子」。很快,老布希就知道要想在德州靠民選政治前途不明朗,於是他進入官僚界,從駐聯合國大使、共和黨主席,到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幾乎成了職業官僚。在這些職位上,他可以和自己熟悉的上流社會打交道,再也不用理會那些草根小民了。
他骨子裡是新英格蘭人,人們也決不會把他看作德州人。他血管里流的是貴族的「藍色血液」,和平民百姓難有共鳴。這一點從他和里根的關系中就能看得出。他和里根從政敵變盟友,成為里根的副總統,他對里根忠心耿耿,但里根對他則只是表面上的客氣。作為一個草根總統,里根生性好交遊,入主白宮後,動不動就請好萊塢的朋友去他白宮的私人住所聚會。但8年時間里,老布希雖然常常出入白宮,卻從未獲此邀請。
不過,老布希對里根操作平民政治的本領卻是心服口服,乃至過於被裡根的權威所懾伏。據南希·里根回憶,當老布希對里根的閣僚感到不滿時,就會向南希抱怨。但當南希讓他把意見直接告訴里根時,他卻從來沒有勇氣和里根說。在里根的葬禮上,他談起里根時,稱從沒有任何一個人在政治上教了他這么多,說著說著竟一時哽咽。老布希作為一個官僚,最後當了總統,在美國戰後政治中十分罕見。里根的旨意使保守派最終接受了布希,但終於還是一任而終。
「土老帽」的德州
老布希在德州,竭盡全力想成為一個平民政治家,但終於沒能和草根社會建立牢固的聯盟。對老布希而言,德州是個扎不下根的地方。真正能夠在德州落地生根的,則是他的長子、當今的總統布希。
布希的外表不像其祖父、父親那樣具有貴族氣,而且從小長在德州,操就一口德州土腔。雖然他生在紐黑文,受教於耶魯,但卻執意要脫掉常青藤的皮,在德州的泥土裡折騰,這或許是無奈的選擇。布希是C等生,可沒有在新英格蘭精英里混的智力資本。不過,這並不能說他不聰明。在耶魯這樣的精英環境中飽受了壓抑,自然會有逆反心理。他要讓那些所謂的精英子弟們看看:老子自有老子混的路數!
老父當副總統時,布希常去華盛頓,但幾乎沒有和里根接近過。里根對老布希都沒有個人層面的親近,對他這個兒子就更是視而不見。但布希卻對里根頗為傾倒。其實,他對里根也只是遠遠看看,聽過他的演講而已。但他卻極為欣賞里根與平民百姓的溝通能力,發誓要像里根那樣。
正因為如此,布希執意要成為德州之子。不過,德州人知道他的家庭,對他有抵觸。1978年,他嘗試競選德州眾議員,在黨內預選中,競爭對手得到里根的支持,攻擊他是「洛克菲勒式的共和黨人」。贏得預選後,民主黨的競爭對手漢斯,又殘酷地攻擊他是東部投機家。在兩人的公開辯論中,主持人竟毫不客氣地說布希是外來勢力控制德州的工具。結果,布希輸得一干二凈。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布希常說:「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生在德州。」
失敗讓布希知道了什麼是德州。於是,與擁有私人司機、衣冠嚴整的父親相比,他穿著隨意,騎車或步行去學校。1994年,當他向在任民主黨女州長安·理查德,一個真正的德州人發起挑戰時,光景大變。安深知布希的弱點,她反復用「喬治王子」這樣的語匯,提醒選民布希是個高高在上的精英。但布希已非吳下阿蒙。對此,布希表示「我的對手花了許多錢試圖把我塑造成一個我不是的人,所以我拒絕玩這樣的游戲」。他甚至反客為主,稱「德州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狀態、一種思想方式」。他的政治捐款,許多是來自德州的橄欖球明星和教練。對德州價值的強調,讓他出人意料地大獲全勝。
當了州長的布希,更願意把自己包裝成地道的德州人。他財政上有德州的企業界、特別是石油界、職業體育界的支持。行為則完全是德州土老帽、大老粗的做派。1998年,當布希以壓倒優勢獲得連任時。德州這個民主黨統治了幾十年的州,在他任上被徹底轉化為共和黨的堡壘。

草根政治
在歐洲和中國,一般的常識是「倉廩實而知禮節」。人有了錢,就得學習上流社會的舉止做派。政治領袖要能吟詩誦詞,出口就是幾國語言,要能欣賞古典音樂,甚至上台彈鋼琴等等。布希家族則相反,從政三代,從一個高雅的貴族,不遺餘力地把自己轉化為鄙俗的市井小民。其中的關鍵在於,老百姓要選一個和自己相像的人,擺譜兒是成不了事的。
布希的出身是如此之高,但行為舉止是如此之俗,這一落差越大,就越顯示出他的政治能量,不管你對他的政策本身是什麼看法。
布希在2000年競選時,跑到戈爾的老家田納西,攻擊自己的對手,「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果然拿下田納西。他從來不忘自己是個德州人,乃至當了總統,還不停地回老家度假,使他德州的牧場成為美國政治的中心。
那麼,德州的政治精神,對布希當總統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德州在南北戰爭中曾被北方征服,所以自主意識非常強,絕不容忍別人對自己的事務說三道四。這種我行我素的南部精神,也使布希在國際上的單邊主義變得極端。
同時,美國的歷史是被所謂「邊疆精神」所驅動,不斷向外開拓。德州在上個世紀大部分時間,一直是個邊疆州,人口隨著石油的發現不斷增長。當地的地主通過把自己的地租給石油公司開采而大發其財。所以,德州人有邊疆的冒險氣質,同時把土地視為最大、最有價值的財富。相信有恆產則有恆心,反對政府在人家的財產上大收其稅。布希繼承了這樣的冒險精神。這不僅僅體現在伊拉克戰爭上,更體現在他的減稅政策上。他知道減稅會創造巨額財政赤字,但也決定一試,把油水留給了富人。這也多少反映了他在德州培養的對有產階級的同情。這一點,在他祖父和父親身上都是找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布希是美國社會最近幾十年反智主義最有力的代言人。德州是下里巴人的世界。草根民主給這些人極強的獨立精神。他們絕不容忍東部的知識分子對他們指手劃腳。布希年輕時是個浪盪公子、劣等生。這種不爭氣的形象,正好符合南部草根社會自我認同需要。在他們眼裡,布希懂得事情不多,但他腰桿硬,不讓那些懂得多的人欺負。這正是個為他們出氣的人。
在2000年競選中,一個記者問布希:「你知道車臣的總統是誰?」面對這樣不友好的問題,布希以牙還牙,堅決地說:「不知道!你知道嗎?」有備而來的記者當然不可能不知道答案。但布希強硬的對答,傳達了一個信息:別跟我來這套。不知道又有什麼了不起?我照樣治國!知識分子主宰的媒體對這樣的回答反彈不小。但草根的百姓卻覺得他給自己長了志氣。
文明傳統過於悠久的國家,常常因為精英對社會的壟斷根深蒂固,導致文化上過於柔弱,進而喪失了文明的動力,難免遭蠻族入侵,在注入新鮮的野性後,才能夠重新獲得再生的動力。而美國這樣的草根民主社會,卻有一種自身不斷再造野性的能力。所以,雖然歐洲人看不上布希的蠻與力,美國人則常常看不上歐洲的文與弱,覺得歐洲文明已經沒落,自己的文化才充滿了動力。
不過,布希家族能夠從上流社會融入草根,換得更多的是包裝而不是實質。老布希斯斯文文,為政謹慎,但戰爭來了卻出生入死,勇武非凡。布希包裝上土裡土氣,強硬異常,但越戰時卻靠老父的關系,躲開戰場。布希號稱一生勇於冒險,但個人從來不為冒險付出代價。在德州經營石油,幾乎每戰必敗,但每敗必有老父做靠山,最後常常是在公司倒閉前甩出手中的股票而自保,讓不知情的股民跟著倒霉。如今又是在自己躲過戰爭後,把別人家的子弟送到伊拉克。這樣的冒險,似乎沒有什麼敢不敢的問題,因為代價不是自己來付。所以,這樣的草根政治,有其盲目性和危險性。不管我們對之喜歡也好,憎惡也好,推動這種政治的動力,卻不可不察。

何謂「貴族」?是財富,更是一種氣質。這種理解顯然偏重於養成。一般而言,一個從社會下層奮鬥起家的人,往往很難超脫物慾橫流的社會,在把家財傳給下一代的同時,會伴以本人在打拚中形成的平民習氣。只有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兒女們在向第三代交接時,才能大致滌盪那些習氣。因此,英國有句老話:「三代造就一個貴族。」
那麼,造就一個「土老帽」,需要多久呢?布希家族的歷史證明:同樣需要三代。
2000年,當布希最終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時候,「布希家族」儼然成為美國政界第一家族,其社會影響已遠非日漸式微的肯尼迪家族能比。
然而,短暫的熟悉之後,人們突然發現布希遠不像其父。他給人的印象是蠻渾、頑固、守舊,自以為是,又愚昧無知。人們怎麼也不能理解:他同老布希為何會如此不同?美國這個世界帝國怎麼會找這么個土牛仔當總統?
事實上,布希家族三代人平民化的轉變是極為清晰的,更為有趣的是,這種轉變也是戰後美國共和黨歷史的一個縮影:從一個由東北部財閥控制的貴族式的政黨,演變為南部陽光地帶保守主義主宰的平民政黨。不了解這一點,恐怕就很難了解今天的美國總統——布希。而布希的弟弟傑·布希———佛羅里達州州長,則被認為是2008年總統人選的大熱門。所以,這個美國「王族」的神話還遠未完結。

2、小布希上任前是幹嘛的

擔任得克薩斯州州長

1994年,他競選得克薩斯州州長並獲得成功。1998年他競選連任,成為該州歷史上首位得以連任的州長。2000年8月,布希被共和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同年11月7日,布希參加了美國歷史上競爭最為激烈的總統選舉。最後,由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布希成為美國第54屆(43任)總統,並於200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正式入主白宮。他是繼美國第六任總統亞當斯之後第二位踏著父親的足印入主白宮的總統。

擔任得克薩斯州州長期間的資料:
隨著布希父親在1988年當選總統,共和黨人之間也推測布希是否會參與1990年的州長選舉,但布希本人則由於購買了德州游騎兵隊股份、同時也是擔心自己的不良紀錄影響,因而沒有參與選舉。隨著他辭去游騎兵隊管理者和擁有人的身份,布希宣布他將會參選1994年的州長選舉,同年他的弟弟傑布也投入競選佛羅里達州的州長。布希輕易贏得了共和黨的提名選舉,他面臨的對手是民主黨籍的時任州長安·理查德(Ann Richards),當時理查德德支持度和名聲極高,使布希的選情相當不樂觀。
協助布希選戰的政治顧問還包括了一名前記者卡倫·休斯(Karen Hughes)、布希他的競選助手John Allbaugh、以及說服布希投入選舉的密友卡爾·洛夫(Karl Rove)。布希的競選策略是攻擊州長理查德德在執法效率、政治職務指派、以及她對自由派政策的支持等議題,並且將自己形塑為強調「個人責任感」和「道德領導者」的形象。布希陣營主打的議題還包括了教育(強調學校應該對學生的課業表現負起責任)、犯罪、經濟的放寬管制、以及司法體制的改革。布希陣營被批評在選戰中過度抹黑理查德德陣營。布希在選舉辯論會上表現的相當傑出,他的支持度也因此上升,最後使他以52%的選票擊敗了理查德德的47%。
在州長任內,布希成功的推行了司法制度改革、增加教育資金、提高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門坎、並且改革了執法部門體制。在州長任內布希批准了152次死刑執刑,超過現代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州長,這也使得遭受一些反死刑人士的批評。學校的預算在當時仍是敏感的政治議題,原先德州以房地產稅的收入作為教育經費來源。布希希望在增加教育預算的同時也不影響到一般家庭的稅率,於是他提出了商業稅的構想,但卻遭到共和黨內部以及民間的反彈。而在稅政方面,盡管無法達成政治上的共識,布希仍成功以剩餘的預算作為替補,推行了億美元的減稅計劃,成為德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同時也確立了布希奉行經濟保守主義的形象。
布希也提議了一個稱為信仰和小區行動(Faith-Based and Community Initiatives)的政策,擴展政府對於宗教組織的補助,以此提供教育、酒精和毒品防治輔導、家庭暴力防範等功能。身為州長的布希還在2000年4月17日簽下備忘錄,將德州每年的6月10日訂為「耶穌日」,宣稱他鼓勵所有德州人在這一天「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雖然布希被批評違反了憲法規定的政教分離原則,但他的舉動被大多數德州的人民所支持,尤其是宗教和社會的保守派。
在1998年,布希以接近69%選票的壓倒性勝利當選連任,成為第一名在四年任期制下連任兩屆的德州州長(1975年前德州州長任期只有2年)。

3、煙台冰輪收購的頓布希控股的資產到的值多少錢

停牌近3個多月後,煙台冰輪[1.38% 資金 研報]今日公告,以每股9.78元價格發行股份收購大股東持有的冰輪香港全部權益及部分房產,標的資產評估值約3.1億元;同時,以每股不低於10.27元價格募集配套資金1億元。
冰輪香港核心資產為其擁有的具有百年品牌歷史的世界知名中央空調生產企業頓漢布希控股。按其業績承諾,標的資產2015-2017年業績分別為6458.27萬元、8291.09萬元及10096.29萬元。煙台冰輪表示,預計到2018年國內商用中央空調市場有望達到1400億元。因此,頓漢布希控股未來前景廣闊。

4、安海斯布希

背景:

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簡稱A-B公司)於1852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旗下有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公司,美國第二大鋁制啤酒罐製造廠等。安海斯-布希公司出產的百威啤酒(Budweiser)名揚世界,深愛各國消費者喜愛。

安海斯--布希公司年產啤酒1300萬噸,自1957年以來啤酒產量一直居美國行業之首,佔美國啤酒市場份額的46%,並以絕對優勢控制著世界9%的啤酒市場。安海斯-布希公司於1981年成立了安海斯-布希國際公司(Anheuser-Busch International Inc.),專門負責開拓國際市場。目前,該公司的啤酒已銷往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已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國家設廠生產啤酒。

-----

營銷手段:一是在世界范圍內打造百威作為領先高檔啤酒品牌的地位,二是積極投資當地,推進本土化進程。以中國為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場,而安海斯-布希公司則是中國最成功的外資釀造商之一。

一、打造百威作為領先高檔啤酒品牌的地位

(1)注重包裝的創新。1998年,率先在中國使用了溫度感應錫箔標簽,它可以顯示出百威啤酒的最佳飲用溫度。2001年,在全國推出了700毫升大瓶裝,700毫升百威啤酒使用全國首創的浮雕質感酒瓶。其它的包裝創新還包括金屬標簽、棱形罐和大口蓋拉環等設計。

(2)通過在各大省市投放電視廣告,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百威優質、高檔的品牌形象。其電視廣告包括在中國製作的「螞蟻」系列廣告和以「皇者風范」為主題的品質宣傳片。同時,還在主要市場的各大餐廳和酒吧投放大量戶外廣告,以形成對消費者的視覺沖擊。

(3)積極支持中國的體育事業,除了在中國推廣其全球贊助項目,還積極開展為中國市場度身定做的體育贊助。2004年,百威啤酒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奧委會和中國奧運代表團的官方國際啤酒贊助商。在華東地區主辦了「百威杯」大學生足球聯賽,以及百威6人制足球挑戰賽。百威還贊助了一系列全國性體育電視節目,其中包括在全國和地方電視台播放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和世界盃足球賽和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4)娛樂營銷。2004年,舉辦「超越激情音樂派對」,為全國9大城市的數百萬消費者帶來了14場充滿現代感的演唱會,其中既有全球知名歌手的登台亮相,也有本土當紅藝人的傾情獻演。2002年10月,為中國觀眾帶來了薩克斯之王——Kenny G的大型演奏會。2004年9月贊助被譽為 「世界搖滾界傳奇人物」的艾爾頓•約翰在中國大陸的首演。除此之外,百威還贊助了大量本土音樂人才。

二、積極投資當地,推進本土化進程

(1)百威在中國的生產廠---百威(武漢)國際啤酒有限公司座落於中國的第四大城市武漢,是安海斯-布希公司在美國以外獨有的兩家釀造廠之一。除了旗艦品牌百威之外,百威(武漢)國際啤酒有限公司還生產百威冰啤。安海斯-布希公司擁有該廠97%的股份。

(2)在上海、北京、廣州設立了區域銷售分公司、經管著三個倉庫,在全國設立了29家辦事處。擁有一支專業的銷售和市場推廣隊伍,這支隊伍和遍布全國40多個主要市場的100多家獨立經銷商共同組成百威的全國銷售網路。包括銷售、市場和釀造部門在內,公司在中國大陸共有1,500多名雇員,幾乎全部為本地員工。

(3)1993年,安海斯-布希公司和中國最大的啤酒企業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該協議使得安海斯-布希公司在未來的七年裡將其在青島啤酒的股權將從9.9%增至27%。2002年,兩家公司結成戰略聯盟,實現管理和技術資源共享。

(4)2004年,安海斯-布希公司收購了中國第四大啤酒公司——哈爾濱啤酒集團。該集團在中國東北啤酒市場佔主導地位。這次收購進一步加強了安海斯-布希公司在東北市場的地位,並使安海斯-布希公司、青啤和哈啤集團各自發揮優勢,以進一步增強銷量和收益。

5、布希家族的發家史

第一桶金
1977年,夢想成為「富人」的小布希利用5萬美元啟動資金正式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石油公司阿布斯托能源公司。小布希慫恿許多父親的朋友進行投資,但後來石油勘探生意連油沫子也沒找到,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然而小布希並沒有因此破產,1984年,在一些「貴人」的安排下,另一家叫作「光譜七」的石油勘探公司竟然心甘情願地買下了小布希如同「垃圾股」一般的石油公司,「光譜七」公司隨後又被更財大氣粗的哈肯能源公司收購,轉眼間,小布希不僅名列股東委員會,並且轉眼間還擁有了價值53萬美元的股票。1990年,父親老布希任美國總統期間,小布希突然賣掉了「哈肯能源」的所有股票,獲利近85萬美元。不到兩個月時間,伊拉克就入侵科威特,石油市場開始混亂,「哈肯能源」公司的股票狂跌,季度虧損達2300萬美元,而小布希由於「提前抽身」而毫發無損。
1989年,小布希游說父親的老友以8600萬美元買下了得克薩斯「游騎兵棒球隊」,小布希自己也投資了60萬美元,但他卻被指定為該球隊的管理者,因為「游騎兵棒球隊」的最大股東都是老布希的鐵桿支持者。小布希後來賣掉了「游騎兵棒球隊」,這次買賣讓他凈賺1500萬美元。小布希能在數年間讓60萬美元變成1500萬,顯然和他父親曾說過的「到時會有貴人相助」有關。
一分錢沒出白得40%公司股份
老布希二兒子傑布·布希的事業是從搞房地產開始的,傑布也遇到了貴人——邁阿密房地產商科迪納,他是老布希的慷慨捐資人和支持者。他和傑布合開了一家「科迪納-布希房地產公司」,傑布盡管一分錢沒出,但卻憑空獲得了該公司40%的股份以及各種投資收益。1994年傑布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並敗給勞頓·切利斯後,科迪納再次歡迎傑布回到「科迪納·布希房地產公司」來。正是這家公司讓傑布成了「撿來的百萬富翁」。1997年,這家公司讓傑布賺了240萬美元。
1988年,老布希成為總統後,傑布和共和黨捐資人艾勒合夥到非洲做「水泵生意」。傑布來到奈及利亞,許諾他的父親會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傑布說動美國進出口銀行貸給奈及利亞7400萬美元的借款,好讓他們有錢來買他的水泵。奈及利亞人花大錢買下了傑布的水泵,10多年後的今天,奈及利亞仍未還清那筆借款。
老三虧了1.32億只罰5萬美元
在小布希幾個兄弟中,老三尼爾·馬倫·布希也許算是最不順利的一個。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尼爾只投資了幾百美元,就和朋友合開了一家「JNB石油勘探公司」,自己充當公司總裁。當時尼爾還擔任著丹佛市「西爾維拉多儲蓄借貸銀行」的主任,他將超過1億美元的銀行資金借給了「JNB石油勘探公司」的兩名生意合夥人。由於公司生意失敗,尼爾的兩名合夥人無法償還高達1.32億美元的借款,導致「西爾維拉多儲蓄借貸銀行」破產倒閉,但「罪魁禍首」的尼爾甚至連警察局都沒進,只是被象徵性地罰了5萬美元。1989年,尼爾拋棄了債務累累的「JNB石油勘探公司」,借貸230萬美元開辦一家「頂點能源公司」,尼爾同樣只是私人投資了3000美元,就成了公司管理者。像「JNB石油勘探公司」一樣,「頂點能源公司」很快也破了產,無法償還銀行的債務。這時「貴人」再次出現,一名老布希的主要捐資者及時向尼爾提供了一份豐厚的新工作。尼爾如今管理著一家總部位於休斯敦的「連鎖經營公司」,公司地址和老布希的辦公室在同一座建築中,正是這家公司讓尼爾財源廣進,從此也像幾個哥哥一樣躋身富人行列。
老四靠「伊拉克戰爭」大發橫財
四弟馬文·皮爾斯·布希很少拋頭露面,可以說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類型。1998年,「一無所有」的馬文不僅被任命為北弗吉尼亞一家投資公司「溫斯頓合夥人集團」的經理,同時還被選入南佛羅里達一家蔬菜水果公司管理委員會。這家蔬菜水果公司的管理委員會中全是布希家族的朋友,其中包括休斯敦HCC財產保險公司總裁、布希王朝主要資金贊助者斯蒂芬·威等人,1999年,斯蒂芬·威邀請馬文加入HCC的管理委員會,馬文憑空獲得了HCC公司12500股普通股票。
接著,馬文又被邀請加入弗吉尼亞州一家秘密安全公司的委員會,這是一家專門為國際組織和政府服務的安全公司,公司中充斥著美國前安全人員和軍事人員,公司的大主顧包括華盛頓附近的杜萊斯機場和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等,在「9·11」事件中轟然坍塌的紐約世貿大廈中的安全系統,正是由馬文所在的安全公司提供的。當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薩達姆被推翻後,「溫斯頓合夥人集團」下屬的諾爾公司獲得了8000萬美元的伊拉克投資合同。
2004年1月,諾爾公司再次接到一筆價值3.27億美元的美國國防部合同。然而由於諾爾公司此前壓根兒就沒有相關的經驗,諾爾公司贏得這一合同的手段引來了美國國防部的調查,導致這一合同最後被重新競標,諾爾公司只能眼睜睜看著到嘴的肥肉飛向別人的嘴巴。

6、布希履歷

姓名:布希
出生年月日:1946年7月6日
身高:1.80米
綽號:小布希
學歷:哈佛商學院MBA碩士
職業:美國總統
配偶:勞拉
喬治·W·布希簡介
喬治·W·布希是前總統布希之子。1978年首次參加國會選舉,輸給競爭對手民主黨人士肯特·漢斯。1989-1994 任德克薩斯流浪者隊(棒球)經理。1994年當選德克薩斯州州長,1998年再次連任。1999年3月8日正式成立競選委員會參與競選。

1946年7月6日生於德克薩斯州米德蘭
1964至1968年就讀耶魯大學歷史系
1968至1973年在國家空軍警衛隊服役
1968年畢業於耶魯大學並獲學士學位。
1975年獲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 士學位。
1975至1986年在德州米德蘭創建了一家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公司,並在該公司工作至1986年。
1978年首次參加國會議員競選失利
1988年遷往華盛頓,幫助其父喬治·布希競選美國總統,出任高級顧問。
1989年他與合夥人購買了得克薩斯流浪者棒球隊,還為球隊在阿靈頓新建了一座棒球場,並任球隊總經理至1994年11月8日。
1994年11月布希當選為得克薩斯州州長,1995年1月1日就職。
1998年11月,布希再次當選得州州長,成為該州歷史上第一位連任州長的人。
1999年6月12日,布希正式宣布參加2000年總統選舉,2000年8月2日在費城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

一、早年生涯
布希生於康涅狄格州的紐黑文,父親是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母親是芭芭拉·布希,布希父親的祖先是來自英格蘭薩默塞特郡(Somerset)的移民。在布希只有兩歲大的時候,布希全家搬到了得克薩斯州,並且在休斯頓與他的四個兄弟姐妹:傑布、尼爾、馬文、和多蘿西一同度過了童年,他的妹妹蘿賓則在年僅3歲時死於白血病。布希的祖父普利史考特·布希(Prescott Bush)曾經擔任參議員,他的父親曾在1989至1993年間擔任第41屆總統,而弟弟傑布則連任了兩屆的佛羅里達州州長。
布希就讀了位於麻薩諸塞州安多弗市(Andover)的菲利普學院,並且選擇了和他父親一樣的大學——耶魯大學,並且在1968年取得了歷史學學士學位。在這段期間他也積極參與共和黨的許多競選活動,包括了他父親於1964年和1970年的德州參議員選舉。在大學里,布希還成為了骷髏會的會員之一。根據他自己的描述,他只算是成績中等的學生。
布希畢業時正值越戰的高潮,他選擇加入了國民警衛隊的空軍,在訓練之後他被派往休斯敦,於艾靈頓空軍基地(Ellington)駕駛F-102噴射機執勤,並獲得兩次晉升,從少尉升至中尉。在布希投入政界後,他在這段期間的服役紀錄也成為政敵的批評目標。在1973年9月,為趕上哈佛大學開學時間,布希獲得榮譽退伍的資格,提前6個月結束了他為期六年的義務兵生涯。布希在這段時間也留下了一些後來遭受批評的不良舉動,包括了「飲酒過量」以及生活放盪,布希在1976年9月4日還因為酒後駕車而在緬因州遭到逮捕,除了遭罰款0元外,還在當地被吊銷駕照兩年,這段前科直到他在擔任德州州長期間才曝光。
布希在1975年獲得了MBA學位(使他成為第一個有MBA學位的總統),畢業後布希開始從事德州的石油產業。在他人介紹下,布希認識了擔任教師和圖書館員的勞拉·威爾士,在經過三個月戀愛後,兩人在德州中部結婚和定居。布希夫婦在1981年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詹娜和芭芭拉。結婚後布希離開了原本信仰的聖公會,加入妻子的衛理宗教會。在達拉斯生活時布希全家也是達拉斯衛理宗聯合教會的成員。
在1978年,布希投入競選德州的眾議員,對手是民主黨的肯特·漢斯(Kent Hance)。布希在競選中強調他的年輕活力和保守派價值觀,然而對手漢斯同樣也抱持許多保守派觀點,也反對槍械及經濟管制,他並且還批評布希與德州的鄉村脫離接觸。選舉結果布希以6,000票落敗,不過肯特·漢斯後來轉變為共和黨籍,並且在1993年布希競選德州州長時助了他一臂之力。
布希繼續經營石油產業,成為了好幾間企業的合夥人或總裁,包括了他自行創立的布希能源公司(Arbusto Energy)——「Arbusto」在西班牙語里表示布希,以及Spectrum 7、Harken Energy等公司。這些石油公司在1980年代時由於整體石油價格的下跌而遭受虧損
在1986年左右布希戒酒了,他接著開始研讀聖經以及基督教的刊物,並且參與教會的讀書會和討論團體。在和葛培理牧師親自交談過後,布希成為了一名重生的基督徒。布希在1988年與家人一同搬至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以協助他父親的總統選舉。布希負責發展並協調選戰的策略,以吸引為數眾多、對選戰結果舉足輕重的保守派基督徒和福音教派選民。
選戰過後布希回到了德州,他在1989年4月購買了一部分德州游騎兵棒球隊的股份,並且擔任了球隊的合夥管理人長達5年。布希代表球隊處理公關事務,也負責管理新球場的建造。布希積極的投進球隊的訓練計劃,並且經常參與球隊比賽,與球迷一同觀看比賽過程。與德州游騎兵球隊的關系使布希的媒體曝光度和名聲逐漸增加,也使他獲得越來越多公眾和商業團體的支持。在布希管理下球隊的表現相當不錯,還成功招攬了知名投手諾蘭·萊恩。布希也是第一個曾經跑過馬拉松賽跑的總統,在競選德州州長之前,布希曾在休斯敦參與一場馬拉松比賽,在全長8:36/英里的比賽中得到3:44:52的成績。布希自從26歲開始便持續練習長跑,直到他擔任總統之前,每周固定要跑15至30英里。

老布希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又稱老布希於1924年6月12日生於馬薩諸塞州密爾頓。父親普雷斯科特·布希是康涅狄格州前參議員,母親多蘿西·沃克。1942年菲利普斯學院畢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海軍當飛行員。退伍後到耶魯大學攻讀經濟學,1948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到得克薩斯州經營石油業。1951年與人創辦布希-奧弗比石油開發公司。1953年至1959年是扎帕塔石油公司的創辦人和董事。1956年至1964年是休斯敦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總經理。

20世紀60年代初,布希開始從事政治活動。1966年至1970年任國會眾議員,曾任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委員。1971年至1973年任常駐聯合國代表。1973年至1974年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1974年至1975年任美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聯絡處主任。1976年至1977年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後任賴斯大學副教授,並在得克薩斯州經商。還是達拉斯、倫敦、休斯敦等地第一國際銀行和一些公司的董事,也是哈特基金會會長。1980年11月當選為美國副總統,1984年11月連任副總統。1988年大選中戰勝民主黨對手邁克爾·杜卡基斯入主白宮。1989年1月年至1993年1月任美國第51屆總統。1989年2月,布希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2003年10月應對外友協邀請來華訪問。2006年12月,布希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來華訪問。

布希非常喜歡運動,曾在大學擔任過壘球隊隊長。愛好打網球和高爾夫球。

20世紀70年代,布希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期間,他和夫人芭芭拉經常騎著自行車穿行於北京的大街小巷,既健身,又能直接了解中國社會,接觸普通百姓。這位來自「汽車王國」的外交官的行為一時被傳為佳話,有人把布希稱為「騎自行車的大使」。布希夫婦騎車在天安門城樓前的留影一再出現在報刊雜志上。2005年12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任命布希出任南亞地震救災特使,負責協調聯合國各人道機構以及國際社會救援組織的賑災以及中長期的重建援助工作。

7、如何評價布希八年政績拜託了各位 謝謝

布希在美國國內聲望最高的時期是2001年9月11日至2003年4月30日。雖然上任伊始就有人嘲笑他口才差,智商低,但他上任100天就站穩了腳跟。他實行的減稅政策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方針當時頗得人心。911恐怖攻擊事件更是將布希的聲望推到了高峰,因為人們懼怕恐怖分子的襲擊,希望美國有一位強硬的領導人震懾恐怖分子,從而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就連2002年他呼籲美國出兵伊拉克時,他也得到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的有力支持(雖然不少人後來發現這是受布希指使手下提供的伊拉克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假情報的誤導)。 布希走下坡路是從2003年5月1日開始的。當時美軍佔領了伊拉克,他穿著飛行員制服站在美國航空母艦林肯號甲板上以征服者的勝利口吻向全世界宣布:「我們的使命完成了。」他哪裡知道,他的夢魘其實才剛開始。正如不少人當初預言的那樣,伊拉克戰爭變成了第二個越南戰爭。美國開始一步一步地深深陷入這個可怕的戰爭泥潭而難以自拔。據統計,至2009年1月2日,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陣亡將士人數已達4221人。耗資亦已超過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總和高達$585,450,930,208,並且還在不斷增長。每天耗資3億4千1百40多萬.這場戰爭已經將美國這個當年的第一世界經濟強國的經濟完全拖垮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伊拉克戰爭才是華爾街金融海嘯的真正起因。伊拉克戰爭致使國庫空虛,油價飛漲(最貴時達平均每加侖4.11美元)導致運輸和生產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和企業利潤的大幅度下降,加上惡性競爭的加劇使不少企業不得不通過裁員縮小經營規模以減少開支,增加競爭力。失業以及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價格的上漲使越來越多的家庭不堪重負,最終無法支付所欠房屋貸款。這就為以後發生的房屋次貸危機埋下了隱患。 20058月29日發生在新奧爾良市的因颶風『卡特琳娜』引起的海堤決堤,海水倒灌,淹沒整個新奧爾良市的特大洪水(水深處達4.5米)再一次重挫了布希的聲望,使他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沒能恢復往日的風光。因為布希當局應付危機的行動遲緩,造成1464人死亡,幾百萬人流離失所。更糟糕的是該市警察局屬下的幾百名警察居然臨陣脫逃,置幾百萬老百姓的生命安危於不顧。(事後該局一位正直的副局長含羞飲彈自盡)電視新聞上人們見到滔滔洪水漫過屋脊,人們驚恐之中爬上大樹,水上不時飄過一具具屍體。沒有被淹沒的樓房在大火中熊熊燃燒。暴徒們正砸開商店的大門和櫥窗,大肆搶劫。此情此景令人觸目驚心,使布希政府的聲望一落千丈。 當然,房屋次貸危機和華爾街金融海嘯的發生都與布希政府的錯誤的經濟政策有關。布希一直篤信市場經濟,認為政府應該盡量少干預市場。股票、證券市場也不例外。經過了這次房屋次貸危機和華爾街金融海嘯以後,他雖然表面上還不肯認輸,但口氣已經軟了很多,承認這種情況下政府不得不幹預,承認他的政府對房貸、股票市場以及上市公司的運行和財務狀況的監督、管理不力,致使不法奸商乘機欺詐股民,搞垮股市。畢竟這砸下去的八千多億都是納稅人的血汗錢。為了政府犯的錯誤要納稅人付出如此昂貴的代價,這對納稅人來說太不公平了。 以上談的是國內。在國際上,布希政府實行強硬的單邊外交的方針,以民主世界的領袖自居,到處輸出美國的價值觀,充當國際憲兵,到處干涉別國內政。特別是911以後,美國對世界大多數國家施加壓力,強迫大家表態站在美國及其盟國這一邊,出兵、出錢、出力參加打伊拉克,否則就是站在恐怖分子那邊。這使很多國家反感。除了布希的鐵桿兄弟英國的布萊爾,以及日本懷著巴結美國和不可告人的目的緊緊跟隨外,大部分國家只是礙於情面,難以拒絕。那些受美國軍事保護,那些得到過,或者是希望得到美國經濟、技術支持的小國家因不敢得罪美國,只好冒著國內人民反對的風險,違心地追隨美國。但一旦風向轉過來,他們就改弦更張。布希的強硬外交路線也曾多次遭到班子內部的抵制。前任國務卿鮑威爾將軍就因為不滿布希的獨斷專行憤而辭職。現任國務卿賴斯也曾多次不得不為布希在聯合國和其他不同場合信口開河而擦屁股。 布希執政的這八年期間最大的失敗就是發動了伊拉克戰爭,耗空了國庫(花光了柯林頓主政時期苦苦攢下來的4千億盈餘,又倒過來虧空4千5百48億 ,同時由於錯誤的經濟政策,徹底搞垮了美國經濟,加上錯誤的外交政策使美國樹敵太多,特別是把自己放在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為敵的危險位置,其國際威望同時也降到了最低點。不少學者認為,就憑這幾點,他就有足夠的資格被評為美國歷史上最無能、最糟糕的總統。布希最近在總結自己主政期間的政績時稱自己提升了美軍的戰鬥力和現代化程度。這一點確實不錯。在他父親打過一次伊拉克之後,他再次打伊拉克。這兩場戰爭的確使美軍得到了磨練的機會,也使美國的所有新式武器在別的國家的國土上得到了試驗的機會。

8、新布希主義指的是什麼?

所謂「新布希主義」,就是布希政府的「全球民主化」戰略,即美國通過進攻性的外交、軍事、經濟等手段向全球推廣「民主」、「自由」以此來保衛和擴大美國在全球的利益。

國際背景:一方面,彌合歐美分歧是布希第二任期內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共同促進「全球民主化」又是歐美可以取得一致認識的戰略目標。另一市面,真正受「新布希主義」沖擊的
主要有兩類國家。一類是賴斯所指的「暴政前哨」國家,另一類是處在大國爭霸的關鍵位置,或位於能源交通的要沖,但不會對美國 的地們構成挑戰。

國內因素:一方面,美國實力的有限性將成為制約新布希主義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美國國內的反對力量是一股重要的制約力量。

與布希主義相比,新布希主義究竟「新」在何個呢?
首先,布希主義的突出特點是以單邊主義和軍事實力等戰略手段來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和國家安全。而新布希主久則開始強調外交和軟實力的重要性。
其次,美國外交目標由「邪惡軸心」轉向「全球暴政」。
第三。將「反恐」內容擴展為「推進自由與民主」。

9、誰是尼爾·布希?

尼爾·布希先生,畢業於杜蘭大學,獲授國際經濟學學士學位,並獲授杜蘭大學弗里曼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布希先生在能源相關業務及國際業務開發方面具有逾30年經驗.彼曾創辦多家石油公司,在美國多個州勘探石油資源,亦曾從事國際業務開發活動,專注於中國及中東.布希先生曾於中國多個城市就包括房地產開發、能源、汽車部件、石膏夾心紙板製造及油漆生產在內的眾多項目與大量企業合作.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七日至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日,布希先生任中國資源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其股份於聯交所上市(股份代號:269))的非執行董事.布希先生現任 ATX Oil總裁,該公司在美國從事上游油氣開發.彼亦擔任 Points of Light Institute 主席,該機構為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總統於一九八九年創辦的全國性慈善組織,透過全美(及愈加在海外)的社區義務活動宣傳公民服務.布希先生亦任職於休斯頓救世軍及布希政府與公共服務學院.

10、布希任職期間對美國建設有什麼貢獻嗎?

喬治·沃克·布希於2001年-2009年擔任美國第43任(第54-55屆)總統,任內遭遇了2001年的9·11事件,隨後於2001年-2003年先後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一系列反恐戰爭並取得較大成效,推行了1.3萬億元的減稅計劃、以及對於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體制的改革和社會保守主義的政策。
喬治·沃克·布希在稅政方面,他成功以剩餘的財政預算作為替補,推行了20億美元的減稅計劃,成為德克薩斯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同時也確立了布希奉行經濟保守主義的形象。
2001年,通過了高達35萬億美元的減稅案,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減稅之一。這些減稅政策降低了幾乎所有納稅人的稅額,包括了針對最低的納稅級別階層的減稅、增加兒童的扣抵稅額、削減遺產稅、並且減少婚姻帶來的稅率負擔。
2001年10月7日,美國發起阿富汗戰爭,這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恐戰爭的開始。2003年3月20日,美英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布希支持自由貿易的政策和法律,但偶爾也會支持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總統府在2002年3月向進口美國的鋼鐵以及來自加拿大的針葉樹木材施加額外的關稅,使得布希遭受保守派支持者的批評,不過這些關稅在被世界貿易組織判定非法後便取消了。在2005年8月2日布希也與加勒比海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DR-CAFTA),協定中指明將設立類似《北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自由貿易區。
布希在第二屆任期里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保障改革,提倡對於社會保障機制進行逐步的撤銷管理,並主張將社會保障私有化以提供人們更多元的選擇。
布希的外交政策所設定的主要目標為「捍衛美國和全世界免受恐怖份子以及那些試圖取得生物武器、化學武器和核武器的國家威脅」。
2004年,通過了醫療保險法,將更多處方葯葯品劃入醫療保險計劃(Medicare)的保險范圍,並且創建了健康儲蓄賬戶(Health Savings Account)制度,使人們可以選擇省下醫療保險的一部分資金以投資在其它「重要的地方」。他要求國會建立一個「暫時就業旅客計劃」,允許超過12000000的非法移民保住合法的居住身份。
布希在2006年10月17日簽署了一項法律合法化了聯邦政府的反恐怖審訊政策。
布希政府在反恐戰爭的正當性、關塔那摩灣事件、虐囚門事件、以及颶風卡特里娜救災工作的處置上遭遇到眾多批評,執政民調認可度在911事件之後也有逐漸下滑的趨勢。在美國在線於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布希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6位。

與布希置換股骨頭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