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骨頭 > 股骨頭壞死查體

股骨頭壞死查體

發布時間:2020-08-02 04:39:32

1、股骨頭壞死的常見體征如何鑒定?

股骨頭壞死發生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潛伏期,在潛伏期內,患者很難感覺到身體的病變,當出現一些體征後,人們才察覺,從而引起重視。 股骨頭壞死Ⅰ期可以感覺到腰部、膝部、大腿內側等處的輕微疼痛或是麻木感,體征主要表現在髖關節活動受限,特別是內旋活動受限最早出現,強力內旋時髖關節疼痛加重,有輕微進行性跛行。股骨頭壞死Ⅱ、Ⅲ期疼痛加劇伴隨著外展、外旋、內旋、 屈曲活動等髖關節活動受限明顯。股骨頭壞死發展到Ⅳ期,下肢活動功能明顯受限,跛行加重,為短縮性跛行,此時疼痛多緩解或消失,患肢有肌肉萎縮的跡象。股骨頭壞死進入Ⅴ期,疼痛明顯,關節活動范圍嚴重受限,出現嚴重跛行,甚至下肢無法行走。 發現有以上體征出現,人們可檢查狂關節有無明顯的紅、腫、熱等現象,或是進行簡單的體征檢查——4字試驗,將身體仰卧,一側下肢伸直,另側下肢以「4」字形狀放在伸直下肢近膝關節處,並一手按住膝關節,另一手按壓對側髂嵴上,兩手同時下壓,如下壓時,骶髂關節出現痛者,並且彎曲一側膝關節不能觸及床面,就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

2、股骨頭壞死治癒後去醫院查體能被發現嗎?

股骨頭壞死就算治癒了,但是如果再去醫院檢查拍片的話,醫生是能看出來的。

3、股骨頭壞死檢查項目有什麼

晚期髖關節各方向活動受限,肢體短縮,屈曲內收攣縮畸形,肌肉萎縮,患髖可出現半脫位體征,Trenelenburg征陽性。X線表現應採取之前的臀部,一邊一個或故障件,需要拍攝雙髖關節,為了控制密度。經常在側位置和故障晶元發現早期病變的重要標志。臨床上可分為四個階段的X線表現。Ⅰ期:軟骨下溶解期。頭形狀正常,只有在某些領域(如重量面積)軟骨囊性變或&lquo;新月標志&rquo;。Ⅱ期:頭壞死期。頭的形狀是正常的,主管中央外交或以上,可見密度增加,有時周圍出現硬化區。Ⅲ期:頭崩潰時期。頭出現了崩潰或雙峰標志,軟骨是微妙的骨折線,負載面積變得平坦,周圍骨質疏鬆的現象。Ⅳ期:頭位錯期。壞死區繼續在國內發展,頭部扁平、增生和肥大,但上述的錯位,關節間隙狹窄、關節窩邊緣增生硬化。0期:骨活檢結果和缺血性壞死是一致的,但其他所有檢查均正常。Ⅰ期:骨骼掃描或MRI正面或積極正面,取決於病變的位置的股骨頭,進一步分為內,中央和側。ⅠA:股骨頭受累30%。Ⅱ期:X射線膠片異常(股骨頭斑駁的性能、骨硬化,囊腫形成和骨質疏鬆症),在X射線膠片和CT片沒有崩潰,骨掃描和MRI是正面的,髖臼沒有變化,依靠股骨頭病變影響位置,分為內,中央和側。Ⅱ答:股骨頭受累30%。Ⅲ期:新月標志,根據位置受影響的股骨頭,病變可分為內,中央和側。Ⅲ答:新月簽署2毫米ⅢB:新月標志15%~3%0或崩潰的股骨頭2~4毫米。ⅢC:新月標志>30%或股骨頭坍塌>4毫米。Ⅳ期:x射線和股骨關節面變得平坦,關節間隙變窄,關節窩出現硬化,囊性變化和邊緣骨贅。

4、股骨頭壞死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檢查

股骨頭壞死的檢查:
1、骨掃描檢查
目前檢查股骨頭壞死的方法還是比較多的,患者可以通過骨掃描檢查股骨頭壞死,這種檢查的敏感度比較高,但對診斷股骨頭壞死仍缺乏特異性。骨掃描適用於疑有多灶骨壞死而未能做核磁共振檢查的患者。
2、CT檢查
對於股骨頭還是的檢查還可通過CT檢查,這種檢查主要是多用於了解股骨頭壞死的病情進展,根據其影像表現幫助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CT檢查的影像學表現為壞死區域骨小梁消失、硬化、囊變及塌陷等,壞死區周圍出現硬化帶,「星芒征」為骨小梁結構中骨質片狀修復的表現。壞死區內點狀低信號區或微骨折預示股骨頭出現早期塌陷,病情已進展到三期。
3、核磁共振檢查
核磁共振檢查也是檢查這種疾病的常用方法,股骨頭壞死在核磁共振檢查影像中有特定表現,當股骨頭的外上區發生壞死後,骨質的修復開始於壞死區和正常骨質之間的界面,形成的新骨組織覆蓋於壞死上,從而產生一個硬化邊緣。

5、股骨頭壞死檢查哪些方面

6、股骨頭壞死做什麼檢查?

股骨頭壞死臨床的copy檢查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查體的檢查,另一個是相關輔助檢查。查體檢查一般是醫生活動髖關節活動范圍,判斷髖關節百周圍肌肉萎縮的情況,以及做托馬斯征或者四字試驗等,判斷具體股骨頭病變的可能。剛開始要是做初步度篩選,做骨盆的X光片檢查,就能夠明確判斷股骨頭壞死比較明顯的病變,要是不是特別明顯的,可以做股骨頭的CT或者核磁共問振檢查判斷。目前臨床上在早期的股骨頭壞死確診都是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有可能很多醫生就直接跳過了X光片的檢查,特別是針對於本身答髖關節疼痛時間短的情況下,又懷疑是早期股骨頭壞死,就能明確股骨頭壞死的具體特點。

7、股骨頭壞死的常規檢查項目有哪些?

(1)磁共振成像(MRI):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組織學變化過程可由MRI很好的反映出來,MRI可在發生骨壞死後3—5天發現骨壞死灶,是國際上公認的早期診斷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金標准」,准確率可達99%。MRI的優點是在X線片和CT片發現異常前作出診斷。
(2)CT診斷股骨頭壞死,它發現股骨頭壞死灶的時間較MRI晚,在股骨頭壞死的早期CT片可表現為正常。CT掃描對判斷股骨頭內骨質改變優於MRI,對明確股骨頭壞死診斷後進行塌陷的預測有重要意義。
(3)X線平片:X線片可以確定病變的范圍,排除骨的其他病變,具有簡單、方便、經濟和應用范圍廣泛等優點,仍作為診斷技術中最基本的檢查方法。由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雙側發病率為60%,正位片應包括髖關節,而蛙勢位對確定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部位塌陷有特殊的意義,應常規拍攝

與股骨頭壞死查體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