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頭壞死有何臨床表現?
股骨頭壞死以髖關節疼痛,跛行為主要臨床表現。疼痛多呈漸進性。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臨床表現。疼痛多呈漸進性。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而是在拍攝CT片或X線片是發現的,也可以最先出現髖關節或膝關節疼痛,在髖部又以內收肌痛(腿根痛)出現較早。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如雙側病變可出現交替性疼痛。疼痛常因久站、外行而加重,服用止痛劑、卧床休息後可以減輕,患者髖關節活動受限,以外展和內旋受限為主,所以患者可表現為不能盤腿,上、下自行車困難,一旦騎上後,騎自行車尚可,嚴重的患者髖關節屈伸也受限,表現為不能下蹲,彎腰時不便,大便時需藉助坐便器。此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引起嚴重殘廢而喪失勞動能力。
股骨頭壞死的中醫類型有哪些?
(1)損傷淤滯型。 外傷史或過度活動史,髖部疼痛由輕而重,有時呈刺痛,拒按,向膝部放射,輕度跛行。舌紫暗或有瘀點,苔薄白,脈弦澀。
(2)氣滯血淤型。 無外傷史,服用激素類或消炎鎮痛類葯物後發病,髖部刺痛,痛有定處,時輕時重,夜間加重,痛有定處,時輕時重,夜間中重,跛行,知南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沉弦。
(3)寒濕陰滯型。 髖部持續性重著疼痛,患肢冰涼,得熱痛減,畏寒怕冷。舌淡胖,苔白膩,脈沉緩或沉遲。
(4)經絡痹阻型。 髖部疼痛向膝部放射,患肢麻木,肌膚不仁,筋脈拘急。舌質淡紅,略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緊。
(5)肝腎虧虛型。 髖部疼痛,下肢乏力,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精神萎靡不振,關節屈伸不利。舌淡紅苔薄或少苔,脈沉細無力。
(6)氣血兩虛型。 髖部疼痛,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納差,氣短懶言,舌淡白,苔薄,脈虛細無力。
(7)筋骨萎弱型。 髖部酸楚不適,下肢萎弱無力,跛行,舌淡,苔薄白,脈沉弦無力。
2、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表現
3、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表現哪些?
髖和骶髂關節許多病變可表現為4字試驗陽性,(即屈膝並使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擺成4字形狀放在對側伸直下肢上,一手按壓對側髂嵴上,另一手放在膝內側手同時下壓,引起臀髖痛)因此也不是診斷股骨頭壞死特定體征。
4、股骨頭壞死有什麼臨床表現
大部分股骨頭壞死病人患病時年齡不大,在30-40歲之間 ,股骨頭壞死最後嚴重破壞股骨頭,髖關節,有明顯的致殘作用。通常認為在大多數病例即使早期診斷、及時手術也不能改變病人命運,但是手術可以延緩病程發展速度,推遲作全髖關節置換的時間。多數研究表明,不做手術治療病程發展的風險要比手術治療的風險高 。股骨頭壞死早期治療和晚期治療效果有比較大的差別。由於股骨頭骨壞死病人患病相當長時間以後才出現症狀,症狀慢慢出現,一開始可能時有時無。大多數病人起初常常被誤診為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膝關節增生等,到出現明顯髖部疼痛、活動受限、跛行,想到股骨頭壞死去拍片確診時往往已經出現大面積壞死或塌陷,延誤了治療時機。因此認識壞死早期症狀是早期發現壞死的關鍵之一。美國股骨頭壞死基金會網站主頁就專門提出「首先出現的症狀」這一節: 「不幸的是許多骨壞死病人患病相當長時間後才出現症狀。一開始常在活動時感覺患病關節疼痛或刺痛,症狀緩慢出現,一開始可能時有時無,有時疼痛突然發生。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加劇,關節僵硬並不能活動。髖關節發病最常見,常感覺腹股溝疼痛」。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斷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熟悉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表現對於早期發現壞死非常重要。病人出現症狀才來找醫生,醫生如果不明了股骨頭壞死的症狀就不會想到股骨頭壞死,就不會做必要的檢查,就會延誤診斷。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只是認為壞死臨床症狀主要為腹股溝疼痛,偶爾臀部疼痛,疼痛位於深部 、悸痛,行走時加劇,有時夜裡疼痛明顯。通常患腿在屈曲和伸直時內旋均受限,腿伸直被動內旋時特別疼痛,常出現跛行。 其實這些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症狀,對於早期發現股骨頭壞死幫助不大。經過仔細調查發現股骨頭壞死有特徵性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五點:1 起動難。在椅子上坐的時間長了起來走路時,走頭幾步特別不舒服,走幾步以後就好. 2 走不遠,行走能力差.3 膝關節酸痛,而膝關節又沒有腫痛表現.4 翹二郎腿或穿襪子困難,不能盤腿.5 腿左右分開困難早期病例僅僅出現起動難,出現頭三條表現是典型表現,出現第4、5條表現時股骨頭可能已經塌陷。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就是股骨頸骨折作過內固定後發生壞死的病人,膝關節酸痛不明顯。少數叫做靜息髖的病人即使股骨頭有塌陷、關節間隙明顯狹窄也僅僅出現跛行而無其他症狀。一小部分青年人股骨頭輕度塌陷時不一定出現穿襪子困難。了解這些特點,對於早期發現壞死以及判斷壞死程度有一定幫助,關鍵是提高對股骨頭壞死的警惕性。另外一個問題在於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是常見疾病,即使確診這些疾病也不能排除並存股骨頭壞死的可能性,只要有壞死的症狀就要檢查髖關節,通常檢查的順序是平片、CT和磁共振。我們認為隨著數碼照片的普及,與醫生認識的提高,不久以後絕大多數病人使用平片檢查就可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