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風濕,是什麼導致風濕病的
風濕性疾病是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筋膜等一組疾病,病因多樣,如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退化性、地理環境性、遺傳性等。 風濕性疾病以疼痛(關節、肌肉、軟組織、神經等疾病)為主要症狀,各種原因所致的關節炎占重要組成部分,但風濕性疾病只限於關節炎。以往所指的「結締組織病」或「膠原病」是風濕性疾病的一部分,它們和「風濕性疾病」不可完全等同。 風濕性疾病的病理改變具多樣性,涉及全身的間質組織,結締組織是風濕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病變場所,無論緻密結締組織如軟骨和肌腱,還是疏鬆結締組織,均可有廣泛的不同程度的損害。疏鬆結締組織損害的特點是:粘液樣水腫、類纖維蛋白變性,肉芽腫形成,炎症細胞浸潤,晚期呈透明性或硬化等變化,血管炎廣泛存在,尤以動脈系統中的小動脈炎為主,表現為血管內皮細胞和外皮細胞增生或全層炎症。 免疫損傷在風濕性疾病中的發病中佔有重要位置,許多風濕性疾病,至少部分是因為免疫異常所致的組織損傷。免疫損傷可分四個基本類型:過敏性Ⅰ型反應,可以是局部或全身型;抗體-介導Ⅱ型反應,其特點是抗體可與本來的細胞表面抗原或吸收附於細胞表面的抗原相結合,免疫復合物Ⅲ型反應,特點是免疫復合物在細胞或組織表面局部沉著;細胞一介導Ⅳ型反應,是致敏的T細胞與特異性抗原直接接觸的結果,反應過程不需要抗體及補體,這些類型不相互排斥,在某些病人可同時存在。 免疫遺傳學的進展和HLA抗原與相關疾病的研究增加了對風濕性疾病的發病機理認識。與MHC基因相關的很多風濕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的,HLA-B27編碼的基因與強直性脊柱炎有密切的相關。 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遺傳因素與風濕病的關系極為密切。早在1889年就有人指出,風濕病常可在同一家系成員中發病。此後也有人發現家族性發病比率較高。父母有風濕病的兒童,其發病率高於雙親無風濕病的兒童。有關單卵雙胞胎的研究認為,其中一個患風濕病,則另一個有20%的可能亦將發病。因此在對風濕病患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後,有的學者認為風濕病的易感性與常染色體的隱性基因有關,但並未得到其他學者的進一步證實。另一項對40對雙卵雙胞胎的研究,只有2對有風濕病的相同病史。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HLA),抗原在第6號染色體短臂上受基因支配。有人對風濕病患者進行了 HLA檢查,證明HLA-BW35與風濕病的易感性有關。芬蘭人的風濕病患者HLA-BW35佔多數,而英國人的風濕病患者HLA-BW15佔少數。因此,風濕病與HLA型的關系可能還和種族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具有HLADRβ1*0405等位基因者較較一般人群為高;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C1q、C2、C4基因的缺失較一般人群高,說明有易感基因存在。易感基因不僅增強易感性同時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認為風濕病的發病與遺傳有密切的關系,或者說基因遺傳是風濕病發病的易感因素,但尚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風濕病是一種遺傳病。隨著人類遺傳密碼的解譯,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遺傳與風濕病發病的關系會被人類認識的越來越清楚,基因治療也會成為現實的。
2、什麼是風濕性疾病?
風濕性疾病是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經等的一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退行性、地理環境性、遺傳性、腫瘤性等。
它可以是周身性或系統性的,也可以是局限性的;可以是器質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或功能性的。包括各種關節炎在內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病,是風濕病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風濕病不只限於彌漫性結締組織病。
3、風濕性疾病的分類
1.彌漫性結締組織病
(1)類風濕關節炎。
(2)幼年型關節炎。
(3)紅斑狼瘡
1)盤狀;
2)系統性。
(4)硬皮病
1)局部型①線狀;②斑狀。
2)系統性硬化症①彌漫型硬皮病;②CREST綜合征;③化學物(或葯物)所致。
(5)彌漫性筋膜炎
彌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6)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①多發性肌炎;②皮肌炎;③與惡性腫瘤相關的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④兒童多發性肌炎或皮肌炎與血管病相關。
(7)壞死性血管炎和其他類型的血管病變
1)結節性多動脈炎。
2)變應性嗜酸性肉芽腫血管炎(Churg-Strauss綜合征)。
3)超敏性血管炎①血清病;②過敏性紫癜;③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④惡性腫瘤所致;⑤低補體血症性血管炎。
4)肉芽腫性動脈炎①韋格納肉芽腫;②巨細胞(顳)動脈炎伴或不伴風濕性多肌痛;③大動脈炎。
5)川崎(Kawasaki)病。
6)貝赫切特綜合征。
(8)乾燥綜合征。
(9)重疊綜合征。
(10)其他①風濕性多肌痛;②復發性脂膜炎;③復發性多軟骨炎;④結節紅斑。
2.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1)強直性脊柱炎。
(2)Reiter綜合征。
(3)銀屑病關節炎。
(4)炎性腸病關節炎。
3.骨性關節炎。
4.感染性關節炎。
5.代謝和內分泌病所致的關節病
(1)晶體誘導的關節炎
①尿酸鈉結晶所致(痛風);②焦磷酸鈣結晶所致(假性痛風、軟骨鈣化病);③鹼性磷酸鈣結晶所致(羥基磷灰石)。
(2)其他生化異常
1)澱粉樣變①原發性;②繼發性。
2)血管病。
3)其他先天性疾病①Marfan綜合征;②Ehlers-Danlos綜合征;③成骨不全。
4)內分泌病糖尿病、肢端肥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
5)免疫缺陷病①低丙球蛋白血症;②lgA缺乏症;③補體缺乏症。
(3)遺傳性疾病①先天性多關節彎曲;②過動綜合征;③進行性骨化性肌炎。
6.腫瘤性風濕病
(1)原發性①滑膜瘤;②滑膜肉瘤。
(2)繼發性①白血病;②多發性骨髓瘤;③轉移瘤。
7.骨與軟骨病變
(1)全身性、局限性骨質疏鬆。
(2)骨軟化。
(3)肥大性骨關節病。
(4)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厚。
(5)骨炎。
(6)缺血性骨壞死。
(7)肋軟骨炎。
(8)其他。
8.非關節性風濕病
(1)關節周圍病變滑囊炎、肌腱病、附著點炎、囊腫。
(2)椎間盤病變。
(3)原發性下背痛。
(4)其他①纖維肌痛、纖維織炎;②精神性風濕病。
9.其他具有關節症狀的疾病
(1)周期性風濕病。
(2)間歇性關節積液。
(3)葯物致風濕綜合征。
(4)其他慢性活動性肝炎、多中心性單核-巨噬細胞增多症、外傷等。
從上述分類可以看出其中一部分是繼發於病因較明確的疾病,如腫瘤、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感染等。在內科工作中最常見的風濕性疾病為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和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
4、風濕病分為哪幾類?
目前對風濕性疾病的分類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風濕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就屬此類)、內分泌—代謝性風濕病(如痛風)、感染性風濕病(如結核性關節炎)、退行性風濕病(如骨質增生性關節灸)、遺傳性風濕病(如褐黃病)以及其他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風濕病涉及的范圍很廣,與臨床各科幾乎都有關系,如內科、骨科、皮膚科、口腔科、眼科、放射科等,同時還是臨床免疫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濕病與基礎醫學中的免疫學的關系最為密切。現在對風濕病的研究手段除經典的方法外,病因及發病機制研究中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手段已較廣泛應用,基因水平的研究工作已經開展,這些預示著風濕病中某些疑難問題將會有某些突破
5、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感染性關節炎,是什麼病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要提高機體抵抗力。抗類風濕治療。感染性關節炎是關節感染,要抗感染治療、
6、名詞解釋:風濕性疾病
風濕性疾病是以關節痛、畏風寒為主症的一組極其常見的臨床癥候群。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泛指影響骨、關節、肌肉及其周圍軟組織,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經等一大組疾病。
7、感染性膝關節炎與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區別
你好,這種情況考慮這個一種是感染,一種是風濕,他是兩種疾病,這個你需要到醫院去確診,對症治療,祝你健康。
8、風濕病有哪些常識?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春季正是萬物萌發之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乾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有一些患者是由於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而誘發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6、住的房屋要通風、向陽,保持空氣新鮮。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風口處睡卧。
7、洗瀨宜用溫水,睡前洗腳,最好將雙足浸入中葯洗方湯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暢,還可以消腫痛,除風濕。
8、風濕病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有明顯的紅、腫、熱、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腎虛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9、患者出汗較多時,須用干毛巾及時擦乾,衣服汗濕後應及時更換,避免受風寒濕侵體。
10、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受潮、過度勞累及精神刺激,預防感冒,以減少自然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11、風濕病患者在飲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輕重,遵照醫囑,調理飲食和忌口。
12、風濕病在病情控制後可以參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勞動,並堅持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13、風濕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正確對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慮。
14、注意預防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流感等感染性疾病會造成人體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容易導致風濕病出現或復發。有關節病的人、老年人、體弱者和體內有結核、膽囊炎等慢性感染病的病人,在陰冷天氣里更要注意預防流感,流感發生時盡量不要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去,防止受寒受涼引發或加重風濕病。
15、注意保持居室溫暖和乾燥:有關節病等風濕病的人,在天氣寒冷時要注意保持居室內的溫暖和乾燥,注意給關節營造一個溫暖的環境。
16、注意攝取蛋白質:營養鮮牛奶、大豆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於預防關節炎等風濕病、減小關節炎疼痛,都具有比較明顯的作用。
17、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雖然風濕病無法根治,且致殘率比較高,但如果獲得早期診斷及早期的治療,是可以控制病情發展甚至治癒的。所以,若能普及本病的一般知識,醫生和患有關節腫痛症狀的病人對本病保持足夠的警惕性,就能提高診療水平,控制病情發展,減少致殘率和增加勞動能力。
有些職業是工作在水濕潮冷的環境中的,如井下、露天作業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勞動或勞動後,不可乘熱身汗出便入水洗浴。墊褥、被蓋應勤洗曬,以保持清潔和乾燥,勞動出汗,當風吹,內衣汗濕後應及時更換洗凈。
9、什麼是風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