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骨病誤區

風濕骨病誤區

發布時間:2020-04-24 06:30:32

1、類風濕十大誤區

您好! 誤區之一:風濕病只包括風濕熱(含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新的認識:風濕病是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類疾病;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包括結締組織病、脊柱關節病、退行性或代謝性骨關節病及感染性關節炎等十大類百餘種疾病。
誤區之二:老年人才會患風濕病。
新的認識:不單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齡的人包括兒童都會患風濕病,而嚴重的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壯年中更常見。
誤區之三:風濕病是因為在潮濕環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的認識:風濕病可發生在各種氣候環境中,主要是與免疫相關。
誤區之四:關節腫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診斷風濕熱(含風濕性關節炎)
新的認識:風濕熱目前是個少見病,不要輕率地濫下風濕熱的診斷。抗「0」增高只是鏈球菌感染的證據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見抗「0」增高,不能僅憑此診斷風濕熱,一定要結合典型的臨床表現和排除其它的風濕病才能診斷。因為風濕熱要應用青黴素治療和預防,而其它各種風濕病皆不用。
誤區之五:關節痛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就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因子陰性就可排除類風濕關節炎。
新的認識:類風濕因子是一種以變性IgG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它並非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診斷指標,除了類風濕關節炎外,其它一些常見的風濕病和感染性疾病等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陽性者,因此,類風濕因子陽性者不一定就是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因子陽性率為70%,故也不能根據類風濕因子陰性就排除類風濕關節炎。是否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國際通用的診斷標准,不能僅憑類風濕因子。
誤區之六:血沉、抗「0」、類風濕因子、風濕八項(抗ENA抗體)和其它一些免疫試驗陰性就可以排除風濕病。
新的認識:上述的化驗只能檢測部分風濕病,而且陽性率並非100%,有很多風濕病患者的化驗結果可能陰性,因此,不能僅憑上述化驗結果陰性而排除風濕病的診斷。
誤區之七: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是治不好的。
新的認識:近年現代風濕病學科的飛速發展使類風濕關節炎等風濕病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只要能早期診斷,抓緊時機給予積極的正確的綜合治療措施,就可使病情好轉,穩定或緩解,提高生活質量。否則,如果消極對待,不規則治療,就有可能發展成嚴重殘疾,或導致嚴重並發症而死亡。
誤區之八:常規應用激素治療風濕病。
新的認識:不可一概而論,要根據不同的病種、病情而酌情考慮。如何應用激素治療風濕病是一門藝術,在使用激素前一定要先熟悉激素的作用和毒副反應。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用激素並不能阻止關節炎病理過程繼續發展,不能根治,長期使用或使用不當還會帶來許多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甚至比類風濕關節炎本身對人體的危害還大。
誤區之九:風濕病用西葯只能「治標」,中葯才能「治本」。
新的認識:西醫和中醫治療風濕病各有所長,近年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病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例如類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病變是骨關節侵蝕而致殘,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發現有些西葯能達到控制病情進展,阻止發生骨關節侵蝕的「治本」作用;而中葯雷公藤的遠期療效正在研究之中,尚未發現其它中葯有阻止發生骨關節侵蝕的「治本」作用。
誤區之十:抗風濕西葯的不良反應大,中葯無不良反應或不良反應輕微。
新的認識:抗風濕西葯是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但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用葯並嚴密監測不良反應指標,可保安全耐受。然而,抗風濕中葯有些是毒性很大的葯物,例如雷公藤可抑制生殖功能和出現急性粒細胞缺乏,如果麻痹大意不注意監測而盲目應用,可導致嚴重後果。
合肥黃山路446號

2、類風濕的治療有誤區嗎

類風濕病治療的誤區是導致類風濕病難治的根源。
西葯被大多數風濕、類風濕病患者樂意接受,因為西葯在治療風濕、類風濕病方面有其較好的止疼效果,大多數治療風濕病的西葯都具有副作用,而且副作用相當大如肝臟損害、腎臟損害等,遠期療效也不近理想。不知長期接受西醫治療的患者是否有此感受?
中醫中葯治療風濕、類風濕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但因服用麻煩,喝起來比較難以下咽而被大多數風濕病患者拒之千里。實際中葯治療風濕、類風濕病有其獨特的優點,我在臨床中找出了一條無毒、無副作用、療效好、療程短的中葯方劑,為無數例風濕、類風濕病患者從根本上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中醫的精華和生命所在就是臨床療效,而良好療效的取得與有效葯物密不可分,但也與患者的密切配合治療不可分割。引起風濕、類風濕病難治的根源:其一、與風濕病自身纏綿難愈有關,其二、與以下幾個方面有直接關系。

1、某些醫生的誤導:

說什麽風濕、類風濕是不死的癌症,風濕、類風濕病是不治之症。

2、長期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風濕、類風濕病患者應用糖皮質激素之後,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依賴性特別強。停用會有反跳現象。

3、反復應用解熱止疼的西葯:

有些風濕、類風濕病患者服用止疼葯後,疼止住了也就不再看醫生了。這樣就延誤了病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4、經濟困擾遷就思想嚴重:

有些患者早起症狀輕不當回事;有些患者買些便宜的止疼葯如炎疼喜康、布洛芬......不積極治療,等到病情嚴重了再去治也就難治了。

5、觀望思想:

大部分患者都有這種思想觀念,比如一個患者在得到某種療效好的治療方法後又告訴了另一個患者,這個患者就會說等你治好了我再去治療。豈不知這樣延誤了時間,錯過了最佳治療。也是導致風濕類風濕病難治的一個根源

6、病急亂投醫:

常說中葯三兩劑問問路,五六劑才能見效果。這對某些心急的患者來說是一種考驗,他們往往是在這吃幾劑那兒吃幾劑,最終什麼效果也沒有。這也是導致風濕、類風濕病難治的根源之一。

7、服葯問題:

中葯湯劑是治療風濕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劑,但服用起來比較麻煩、難喝等,被大多數風濕病患者所拒之。

望風濕、類風濕病患者在今後的治療中能以此為戒,找出根源徹底治癒。祝廣大風濕、類風濕患者早日康復。

3、膝關節炎有哪些科學的防治誤區?

關節炎的治療誤區包括: 1、盲目按風濕治療 2、關節疼痛是缺鈣,補補鈣就可以了 3、體重在治療中無關緊要 4、關節炎是老人的事,我還年輕,不會得。

關節炎是一種骨科疾病,很多老年人會患上這種疾病。但是不要以為關節炎是只有老人才患上的疾病,很多年輕人也會患上這種疾病。關節炎的發病率是很高的,而且危害極大。在進行關節炎的治療的時候不要陷入誤區,一起來看治療關節炎有哪些誤區。

1、盲目按風濕治療: 只要有關節痛就自認為是風濕病,到處求醫服葯,延誤了病情,還產生了嚴重的毒副作用

4、治療風濕骨病有什麼誤區么?

風濕骨病患者,治療時存在的6大誤區:
 誤區一:簡單的消炎。
簡單消炎,治標不治本。多數患者不明自己的病因,盲目的服用一些削炎止痛葯物,不能完全消除骨關節及其周圍骨組織炎症與體內的痹毒,只能暫時緩解疼痛症狀。
 誤區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風險大,並且不除根。手術的方法只是對骨病進行器質性治療,無法抵制風、寒、濕、邪對骨關節的二次侵襲,因而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
 誤區三:止痛快的葯物就是好葯。
許多患者在治療風濕骨病過程中,通常認為能夠快速止痛的葯就是療效好的葯,也就是過分的依賴止痛葯物。造成服用的劑量越來越大,胃肝腎被止痛葯的副作用傷的千瘡百孔。眾說周知。許多迅速止痛的產品含有毒性葯物或成份,只是暫時緩解,掩蓋來症狀,並沒有根本消除致病根源,長時間的服用還會導致胃,肝腎的損害。
 誤區四:以毒攻毒傳統的方法。
通常是用「以毒攻毒」的方法清除痹毒和炎症,極易損傷胃、肝、腎等臟腑器官,嚴重者甚至癱瘓、致死!要麼止痛不祛毒,要麼祛毒傷肝腎;這是傳統治療風濕骨病的又一大誤區。
 誤區五:疼了就治療,不疼就不治了。
大多數風濕骨病患者都走不出「疼痛——治療——不疼——停止治療——再疼痛——再治療」惡性循環的怪圈,其實,致使他們陷入這種誤區的關鍵是對治療的目標不明確,把止痛當成了治療的目標,而不明白治癒風濕骨病的關鍵:必須徹底祛除痹毒。
 誤區六:變形的關節能夠徹底恢復原樣
許多葯物都宣稱能徹底能恢復變形的關節機構,稍有理性的人都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的,醫學上也從來沒有提出過這個奮斗目標。

5、風濕病的治療誤區有哪些

風濕病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該病主百要會造成關節、肌肉度疼痛,而且該病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包括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制問性脊柱炎等多種疾病。風濕病是答一種致殘率較高的回疾病,所以專家建議大家一定要及早治療,但是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答要避免以下的誤區:

6、風濕病,懂的朋友就進來看看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玻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

7、風濕骨病能治好嗎?

在臨床上並沒有風濕骨病這一個診斷,風濕骨病,一般是我們老百姓的說法或者是一些廣告語的說法,我們平時所說的風濕骨病可能指的是類風濕關節炎。 目前來說,類風濕關節是不能根治,我們治療的主要目標是使患者達到臨床緩解或者疾病的低活動度,臨床緩解是指沒有明顯的炎症活動的症百狀和體征,患者在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時候,要早期達標個體化的治療,同時要長期堅持用葯,密切監測病情,減少致殘率。 一般的治療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療、葯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等,其中葯物治療最為重要。患者葯物治療分為五大類,非甾體類抗炎葯,改變病情抗風濕葯、糖皮質激素、植物度葯和生物制劑等,具體選用哪種葯物或者具體的治療方案,要根據病人的病情以及對葯物的耐受性來具體的選擇。

8、關於痛風的六大常見誤區,你知道幾點

痛風治療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百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度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教學視頻指出: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專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屬針對膝蓋痛。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可以咨詢中醫師:能否利用上面經方進行治療。

9、怎麼有效治療風濕

如何預防風濕類風濕病? 1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加快血液循環減少局部血液和炎性物質淤滯。 2 、注意個人衛生和生活規律,出汗後不要立即用涼水沖洗和吹電扇,久坐的人要適當運動。 3 、適當的減少性生活次數。 4 、適當加強營養,多吃含蛋白高的和易消化的及熱性事物(魚、蛋、羊肉等)。 5 、同時患有其它疾病時,可同時加用治療其它病的葯物,時間要適當錯開 30-60 分鍾。 6 、不要有病亂投醫,亂用葯,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葯,堅持按療程治療,不要隨意停葯 風濕病治療誤區: 風濕病治療誤區一:風濕病雖然難治,但並不是無葯可治,有一部分患者道昕途說,認為風濕病是不治之症,往往背上了「死不了,活不旺」、「輕了是懶漢,重了是癱瘓」等思想包袱,產生悲觀情緒,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了信心,到了談風濕而色變的地步,不是積極的配合治療,結果只是耽誤治療而錯過最佳、有效的冶療時期.致使疾病更進一步惡化、發展,增加殘疾的程度。 風濕病治療誤區二:與上面的人相反,有些人認為關節、腰腿疼痛不影響吃、不影響穿。不是什麼大病,疼痛厲害了,吃些止痛片即可,只能止住疼痛就算了,這種想法更是要不得,風濕病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疾病,得風濕病後如果不及時治療就使病情發生遷延。最後使風濕病一步一步惡化、發展而導致殘疾。 風濕病治療誤區三:激索治療是有嚴格適應症的。一般而言只有不足 5 %的風濕病病人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但在實際治療中大部分病人曾經用過激素治療。病人用葯後,表面上疼痛、僵直稍減輕些,活動稍有改善,病情看似有一些緩解。而實際上.激素服用後有諸多毒副作用,如發胖等。長期應用激素,還會產生賴葯性和抗葯性等,一旦停葯.症狀會璧新出現並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病人不要濫用澈紊。 治療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現介紹幾種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葯敷療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10、產後風濕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之一:產後風濕必須在百日內治療

目前提倡母乳喂養,分娩後百日女性在哺乳期,服用內服葯後會進入血液,通過母乳喂給孩子。治療產後風濕的葯物一般都會有補氣補血或補陽補陰的中葯,同時會加用活血化瘀的葯,嬰兒的身體不一定需要這些物質,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孩子為「純陽之體」,可損其陽不可損其陰,產後風濕的患者多是陽虛,服用後不免對孩子產生影響。目前中葯成分不能定性,如果症狀不重,建議可以用常用中葯做葯膳(指同時可以當葯物又可以是食物的中葯服用)或使用外用葯治療。產後風濕可以在患者停止哺乳後治療,從臨床看不會有太大差別。

誤區之二:產後風濕可以採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產後風濕多系感受風寒濕邪氣導致,中醫治療外感病的一種方法就是採用發汗的方法,驅除外邪。但前提首先是患者的體質較好,否則在使用發汗葯的同時加用補氣、補血葯。產後風濕之所以會發生,其根本原因是患者正氣不足,氣血虧虛,再感受外邪導致,如果只是一味地發汗,會更加損傷陽氣。

有些患者使用大量的發汗葯,全身大汗,甚至不能停止,有的能把被子濕透,這樣更加不可取,很多患者大汗後關節不能活動,生活不能自理。中醫認為汗為陽氣所化,大汗後會亡陽,陽在外為守,會導致持續流汗不止。

誤區之三:產後風濕一定要多穿衣服

很多患者來就診時,穿很厚的衣服,即使是在夏天,這樣不可取。產後風濕的患者陰陽不相協調,容易出現自汗,如果過分地穿衣服,大量的出汗,會導致身體更加虛弱。因此建議患者適當的穿衣,只要不覺得冷就可以。同時帶上一件外衣,冷時穿上,運動和熱時脫去;最好帶上1 ~ 2 條干毛巾,如果出汗,把汗擦乾,因為人體在出汗的時候,毛孔是打發的,風寒濕邪會隨之進入,同時出汗後內衣會是濕的,用身體捂乾衣服會更冷,導致病情加重。

誤區之四:產後風濕一定要卧床休息

產後風濕的患者需要適當運動,提高體質。中醫里有句話「久卧傷氣」。人體需要運動,加強新陳代謝,一般可以採取少量多次的運動方法,每次活動不要太長。同時運動方式不限,慢跑,快走等都可以,一般運動後晚上正常睡眠第二天體能恢復80%為合適,如果比較疲勞,就降低運動量,反之增加運動量。

誤區之五:產後風濕可以通過生第二胎治癒

在民間常有這種說法,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從理論上說是不太可行,多數患者病情明顯加重,有一位患者特意懷孕5 個月後引產,結果術前本來還可以生活自理,術後卧床不起3 個月。在中醫上,患者之所以出現產後風濕,系患者自身體質虛弱,如果懷孕,孩子的先天之氣會不足,同時身體提供給一個人用尚且不足,再懷一個寶貝,豈不是雪上加霜(可能有第二胎好轉的女性會有異議,醫學上腫瘤也會有自愈,但需要了解它的概率)。

誤區之六:產後風濕後發展成為類風濕關節炎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從西醫的角度病因不清,同時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沒有證據支持此觀點。從臨床上看,就診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多無產後風濕的病史。

誤區之七:症狀緩解後馬上停葯

症狀緩解或消失後馬上停葯,這是很多患者復發的原因,其實患者看到的只是表象,產後風濕很多是氣血不足,肝腎不足等所致,需要繼續服葯一段時間。

與風濕骨病誤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