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免疫過篩

風濕免疫過篩

發布時間:2020-04-24 05:28:42

1、成品鹵蟲卵過篩是做什麼?

你好,關於弓形蟲的觀點: 1、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能傳染弓形蟲。 美國愛貓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從人類的感染源來說,貓糞傳染弓形蟲的機會其實比吃未熟肉類要少。 首先是吃未煮熟的肉,特別是豬、羊。幾乎所有哺乳動物和鳥類,如鼠類、豬、羊、牛、家兔和雞、鴨、鵝等,都可以傳染弓形蟲,而且感染率很高。人的傳染來源主要來自於這些動物的肉類,如火鍋的溫度不夠或時間過短,其中的弓形蟲沒有殺死,就有傳染的危險。生肉或切肉案板的污染同樣可以傳染。污染的羊、牛奶也可以傳染。我國人口的弓形蟲感染率較低,可能與中國人熟食肉類的習慣有關。 2、感染了弓形蟲的貓只在第一次感染時排出的糞便里存在蟲卵 貓是弓形蟲的最終宿主,弓形蟲寄生在貓的腸粘膜上,感染了弓形蟲的貓所產生的糞便可以把弓形蟲傳染給人。但蟲卵被貓排出後,至少要在24小時後才有可能有傳染性,所以如果每天及時清理糞便,就會減少被感染的機會。需要說明的是,貓只是首次被傳染弓形蟲之後,在糞便中排泄一次弓形蟲卵。家貓傳染弓形蟲的途徑通常是食用死老鼠、鼴鼠、松鼠或其他被感染的小動物,故住在室內、從未與老鼠接觸過的貓被傳染的機會極少。 3、單純和狗接觸不會感染弓形蟲病 狗是弓形蟲的中間宿主,也可以傳染弓形蟲,但是它的糞便和排泄物卻都沒有傳染性,所以單純和狗接觸不會感染弓形蟲病。 4、如果孕婦以前曾經被傳染上弓形蟲病並產生了抗體,那麼你就不要擔心了 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葯物學院的母嬰物主任約翰·波提醫生說:「如果你曾經被傳染上弓形蟲病並產生抗體,那麼你就不會有問題了。」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第一次傳染上這種寄生蟲,是否會對她和嬰兒產生影響取決於她已懷孕多長時間。在頭三個月里,孕婦不太可能把寄生蟲傳染給胎兒。但如果在此期間弓形蟲病被傳染給胎兒,那麼嬰兒將來很有可能產生健康問題。相反地,孕婦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里最有可能把寄生蟲傳染給胎兒,但是胎兒會產生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最低。 關於弓形蟲的小資料 1. 什麼是弓形蟲病? 弓形蟲病是由弓形蟲寄生引起的一種感染,世界各地的弓形蟲感染非常普遍,美、英的成年人中,大約16~40%曾經感染,有的調查達70%,而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的成年人,50~80%有過感染,法國人高達90%。1985~90年我國的23個省、市、自治區的調查,大都在10%以下,明顯比外國低。 正常人感染弓形蟲絕大多數沒有症狀,或者症狀很輕,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感染的,只有少數人初次感染(或稱原發性感染)時有發熱、淋巴結腫大、頭痛、肌肉關節痛和腹痛,幾天或數周後隨著人體產生免疫力,症狀消失,只是形成的包囊在身體里存在幾個月、好幾年或者更長時間,一般都是自愈。但是,有嚴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艾滋病人等,弓形蟲感染就很嚴重。懷孕婦女感染可傳染給胎兒,有可能發生嚴重後果。 2. 先天性弓形蟲感染對胎兒有哪些危險? 如果懷孕頭3個月發生先天性感染,大約40%胎兒可能有嚴重損害,出現流產、死胎或新生兒疾病,或者出生後有眼、腦或肝臟的病變或畸形,如視網膜脈絡膜炎、白內障、腦內鈣化、腦積水、小頭畸形、智力障礙、黃疸和肝脾腫大。懷孕末3個月發生的感染,嚴重者不到3%。 1996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醫院的一項弓形蟲對胎兒影響的研究發現:在他們進行血清抗體檢查的16733名孕婦中,只有42人是原發性感染,其中有36人接受了螺旋黴素治療,長期隨訪結果,她們的孩子中共發生4例先天性弓形蟲病,2例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病變,2例無臨床症狀。其餘原發性感染孕婦所生的孩子在生長發育和智力方面與其他孕婦的孩子沒有不同。 關於弓形蟲檢查 貓貓狗狗弓形蟲檢查 如果不放心自己的貓狗是否帶有弓形蟲,可以給貓狗也檢查一下。 准媽媽弓形蟲檢查 准媽媽的孕期體檢中,包括一項叫做TORCH的檢查。TORCH一詞是由幾種病原體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其中字母T就代表弓形蟲。(其他幾個字母分別代表梅毒、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 TORCH檢查的費用:150元左右 TORCH檢查的時間:懷孕前、 懷孕3個月左右 檢測結果和處理 - 正在感染期 危險性高需採取其他檢測方法進一步確診。若其他感染指標仍為陽性或胎兒情況不佳,應終止妊娠。 - 曾經感染過 有一定免疫力,危險性低,一般不需進一步處理。 - 從未感染過 無免疫力,整個懷孕期間,要注意飼養和飲食衛生。 准媽媽飲食防「蟲」 除了貓狗,家禽和被污染的瓜果蔬菜也可能帶有弓形蟲。 所以,准媽媽在飲食上也要多加提防: - 只吃十成熟的肉食,特別是豬肉、牛肉和羊肉。 - 烤肉時,肉的內外層都要烤成棕色,不能帶一絲粉色。 - 蒸煮肉時,內部溫度至少達到54℃。 - 加工生肉後,吃東西前都要洗手。 - 切過生肉的切菜板和刀用燒開的水清洗。 - 清洗蔬菜和水果要徹底,除去全部殘留的土及其他污染物。 - 不喝未消毒的牛奶和其他奶製品。 給寵物檢查弓形蟲的地方 北京(收費/幾天出結果) 北京動物總醫院:80元/1天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85元/2周 北京觀賞動物醫院:100元/1天 上海 環島寵物醫院:200元/3天 深圳 趣致寵物醫院:60元/2天 部分資料來源:《母子健康》 准媽媽怎麼養貓狗 很多准媽媽認為懷孕時不能再養貓狗。其實,只要注意做好以下防護和衛生,寵物和健康寶寶可以兼得。 在國外,通常獸醫師都不會建議孕婦為此拋棄寵物,有很多方法可以留下寵物的,例如:在懷孕期間及嬰兒太小之前,可以限制貓狗在一個房間活動,不要讓它上床一起睡。清理寵物糞便的工作由家中其他成員代勞,若孕婦一定要自己清,那就戴手套,並且事後一定用肥皂洗手。在有嬰幼兒的情況下,多保持環境清潔,辛苦一點,還是能做得到。其實,也不是一定反對人家把貓狗送走,那是個人的自由,路人也無權干涉,而是提醒各位女性同胞,多給自己一點快樂,多給自己一點空間和堅持的立場。弓漿蟲的部分,可以帶貓去檢查,而孕婦本身也可以由檢查得知是否受到感染,若你自己的寵物生活單純又檢查過後沒有弓漿蟲,那不是可以少一層擔心嗎。如果孕婦或者嬰兒有過敏反應,必須做過敏源測試,而不是趕緊把家裡最明顯的目標——寵物往外丟。 - 帶貓狗去體檢 想知道貓狗有沒有帶弓形蟲,可以帶它們去寵物醫院做檢查。檢查時只要抽一點貓狗的血化驗就可以了。 - 貓狗出門有人陪 因為貓狗的傳染是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鳥類,或者吃了污染貓糞的食物。所以,不要讓你的貓貓狗狗在外野跑。 - 貓狗怎麼喂 不讓貓狗在外面捕食,不用生肉喂貓狗,喂熟食和成品貓糧狗糧。不把它們盛食物的碗和其他東西放在一起。 - 勤快好主人 弓形蟲的蟲卵在被處理前,至少24小時內不會傳染。所以貓狗的便便和食盤應該每天最少清理一次。 - 記得洗手 清除貓狗的便便後要認真洗手,最好帶上橡膠手套。撫摩貓咪後請記得洗手 7229希望對你有幫助!.

2、體檢發現有三個加的尿蛋白,第二天又去檢查發現2個尿蛋白想請問下醫生,現階段的我應該做什麼檢查來確診勒

反復蛋白尿如排除糖尿病百等繼發性腎損害外度,應該要考慮腎炎的診斷,由於腎炎的臨床類型很多,各種不同知類型其治道療方法、預後均各異,故確診必須進行經皮腎穿刺活回檢。一般收費價格在200元(手術費)+20元(超聲引導費答)

3、是風濕免疫結締組織病嗎?抗核抗體1:320陽性 抗SS-A陽性 抗RO-52陽性,這些指標能轉陰嗎

考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zd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導致的。抗核抗體陽性常見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可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篩選試驗。最常見於彌漫性結締組織病,某回些非結締組織病也可為陽性,如慢性活動性肝炎、重症肌無力、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等,正常老年人也可出現答低滴度的抗核抗體陽性。抗SS-A抗體主要見於乾燥綜合症,但也可見於其他自身免疫病如SLE中。

4、上海檢測的三周,檢查項目 hiv/1/2型抗體過篩試驗 陰性 人免疫缺陷病毒P24抗原 陰性 請問這個是四代葯劑嗎

那是在做HIV抗體和抗原檢測,你的結果說明是沒有被感染上HIV,但是前提是你最後一次高危行為到檢測時間必須超過三個月,否則再過三個月再檢測。

5、女人風濕都有哪些症狀

女性的獨特生理特點,在遭受到風濕病症侵害的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一些特殊的臨床症狀。通常女性風濕患者有月經不調,有帶團,帶黑,帶白現象,時間和量不太正常,稍微嚴重的還會出現閉經,這些都是屬於女性風濕臨床表現。
在病情發作的整個過程中,女性風濕患者的精神會受到極大的刺激,出現心跳比以前更快,怕嚇,有心慌的感覺。稍微嚴重些的風濕臨床表現還有女性患者出現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對生活失去信心,疑神疑鬼的現象。在風濕發作的過程中女性風濕患者脾氣比以前更煩躁,容易發火,時常心裡都有一股莫名的火要想發出來,不能自控。 長期受到風濕的折磨,女性患者的身體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健康損害,一般情況下,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有臉色偏黃,記憶力,以及思考能力明顯下降,風濕患者會成天沒精神有的還會出現失眠多夢,飲食不佳,大小便異常等現象。

6、寬筋藤和黃芪可以一起堡嗎

可以的,沒有葯物配伍禁忌,寬筋藤量不宜過大。

7、上海檢測的三周,檢查項目 hiv/1/2型抗體過篩試驗 陰性 人免疫缺陷病毒P24抗原 陰性 這個是不是就是四代

你都檢查了,就放平心態,你再怎麼擔心都改來變不了結果,還不如不擔心,說不源定你所謂的症狀就消失了。如果你三百周去測的話,應該是查不出來什麼的吧,六周的時候檢查結度果最准確。所以你再等等,舌頭上本來就很問白的,你是因為恐艾才導致你沒有食慾,惡心。等第六周去檢查吧,答陰性的話就什麼都沒有問題了。

8、如何讀懂風濕病化驗單

風濕性疾病是一大類常見病,多發病,且多數疾病需經過一系列的化驗檢查才能確診。由於風濕病診斷治療在我國起步較晚,有很多大型醫院都尚未成立風濕病專科。而風濕病的化驗項目發展很快,近幾年發現了多種用於風濕病早期診斷和幫助判斷疾病預後的化驗指標,不僅大多數病人看不懂風濕病化驗單,甚至連其他專業的醫生也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化驗。風濕病化驗項目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自身抗體的檢測。所謂自身抗體是我們自身體內的防禦組織過度反應,對體內的正常組織產生抵抗,也就是自身抗體,用來破壞這些正常組織。自身抗體的檢測對於風濕病的診斷,特別是對於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至關重要。現在應用於風濕病臨床的自身抗體主要有:類風濕因子、抗角蛋白抗體譜、抗核抗體譜、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抗磷脂抗體等。一、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因子最初在類風濕關節炎(RA)病人的血清中發現,故認為可以用來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目前RF作為RA的篩選試驗有一定的價值,至少75%的RA病人RF是陽性。而且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提出了7條RA診斷標准中, RF陽性為其中之一,符合其中的四條者可診斷為RA。RA患者出現RF,提示病情預後不良,同時也提示該病人不僅可由關節症狀,還可有關節外表現也就是多系統受累的表現。且隨著RA病人關節症狀持續時間的延長,RF的出現率也隨之增高,如:3個月時33%,1年75%,18個月90%。因此,當初次檢測結果為陰性而臨床上仍高度可疑時,重復檢測RF有一定意義。RA也不能完全依靠RF陽性來診斷,也就是說,不是RF陽性且有關節腫痛的就一定是RA,而RF陰性的就一定不是RA。這是因為RF還可以出現於下列一些疾病,乾燥綜合征、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硬化症、急性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腫瘤、其它高球蛋白血症狀態、慢性肝病,大約5%的老年人也可出現RF陽性。二、抗角蛋白抗體譜 抗角蛋白抗體譜中包括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抗體(APF)、抗CCP抗體等,它們都是用於RA早期診斷的自身抗體,可以輔助RF,提高RA的早期確診率,早期正確治療,改善預後。三、抗核抗體譜抗核抗體(ANA)中的「核」字指的是細胞核及細胞核中的成分。ANA是指抗細胞核內成分的抗體。因為細胞核包含多種成分,所以ANA其實是抗核內多種物質的抗體譜,又稱為抗核抗體譜ANAs。ANAs 陽性的病人要考慮結締組織病的可能性,但應多次或多個實驗室檢查驗證為陽性。此外,正常老年人或其他非結締組織病的病人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低滴度的ANAs。因此,ANAs的檢測應有滴度的測定和報告。根據細胞核內各種成分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及其臨床意義,將ANAs 分成抗DNA,抗組蛋白,抗非組蛋白,和抗核仁抗體四大類。其中抗非組蛋白抗體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用到的抗ENA 抗體。 對於ANAs陽性的病人除了檢測滴度外,還應分清是哪一類。不同類別的ANAs有不同的臨床意義,具有不同的診斷價值。抗DNA抗體,特別是抗dsDNA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特異性診斷抗體,而且對於狼瘡腎炎有很強的診斷價值。抗組蛋白抗體陽性的紅斑狼瘡患者多考慮葯物性狼瘡的可能。抗核仁抗體陽性多見於系統性硬化症的患者。抗ENA抗體譜中抗Sm抗體最早發現在一名名叫Smith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中,後發現可以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且特異性很強;抗SSA、SSB抗體是兩種用於乾燥綜合症患者診斷的自身抗體;抗RNP抗體可用於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抗Jo-1抗體陽性可以幫助診斷多肌炎/皮肌炎;抗Scl-70抗體可用於系統性硬化症的診斷。四、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對血管炎病尤其是韋格納肉芽腫的診斷和活動性判定有幫助。五、抗磷脂抗體 抗磷脂抗體與血小板減少、動靜脈血栓、習慣性自發性流產有關。上述的多種抗體對風濕病的診斷極有價值,但敏感性和特異性有一定范圍,而且檢測的技術也可引起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因此風濕病的診斷仍要通過臨床與實驗室自身抗體的結合。

9、請教這不是風濕病是什麼病啊?

參考資料:
風濕病是一種常見病,男女老少都可能得,但以青少年為多。一般風濕病發生的冬春寒冷季節,且北方發病率比南方高。
風濕病的主要特徵是低燒,關節疼痛並又腫又紅。其特點:大關節上通常出現交替發病,膝關節疼腫好了肘關節或肩關節又犯病了。風濕病發作時身上會出現不疼不癢的小紅疹,過兩天就消失;有時四肢或頭皮也會出現不引人注意的小硬結。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症狀來斷定風濕病。風濕病是一種慢性病,易反復出現急性發作。但在急性期後,即使紅腫消退,關節不變形,功能似乎完全恢復,仍不等於已經完全恢復。尤其值得重視的是,經過反復發作後引起的病變,心臟受到損壞,病從出現心慌、氣短、消瘦、多汗等病變為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病是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過敏性反應。多在患過中耳炎、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等病1-4周年發生的。青少年因抵抗力較弱,易得這類病。體質差的人也容易發生變態反應,得病機會也多。防止風濕病關鍵是要防止鏈球菌的感染。平時,我們不僅要排好學習、工作、勞動、休息和飲食,還要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對容易引起風濕病的病症應治療徹底。如患了風濕病,應及時治療,並注意休息,避免經常發作和病情的加重。

生薑皮可治療風濕症
生薑皮曬干研末,裝瓶內儲存,備用。風濕病患者,每次取姜皮末半茶匙沖酒飲服,可以緩解症狀。

古代對風濕病是怎樣認識的?
人類認識風濕病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回到實踐」的認識規律。幾千年來,風濕病一直危害著人類的健康。人們在征服這類疾病的漫長實踐活動中,對其臨床表現和發病機制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並不斷地總結前人的經驗,提出新的理論。縱觀風濕病學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8世紀):早在公元前3世紀的《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就已出現風濕(rheuma)一詞。rheuma源於古希臘語,意為流動,反映了最初人們對此類疾病發病機制的推想,即病因學中著名的體液論。體液論認為人體中有4種基本體液,包括血液、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其中任何一種失調或異常流動都會導致疾病,如引起疼痛則稱之為風濕病。在近2000年裡,體液論在風濕病的病因學中占據著統治地位。但對體液通過何種途徑和方式引起關節炎症未曾描述。
長期以來,風濕病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主要用來說明周身的酸痛和疼痛,人們對其具體定義和臨床范圍並不清楚。然而由於當時許多重要的臨床特點尚未被認識,亦缺少先進技術的幫助,對於臨床學家來說,風濕病仍不失為一個比較合適的名稱。Baillou(1538~1616)最早將風濕病與關節疾病聯系在一起,他用風濕病(rheumatism)來表示一類與痛風不同的急性關節炎,從而首次將風濕病看作一個獨立的疾病。1676年,Sydenham最先將急性風濕病的臨床表現清楚地描述為「主要侵犯青少年的劇烈的遊走性關節疼痛並伴有紅腫」,使之與痛風區別開來。其描述即為後人所稱的風濕熱。
第二階段(公元18世紀至現在):17世紀以後,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基礎理論知識逐步加深和各種先進技術廣泛應用,使醫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1776年Scheele對於尿酸的發現標志著現代風濕病學的開始。

現代對風濕病是怎樣認識的?
19世紀初,有些學者認識到風濕病分類學進展的緩慢。Heberden曾寫道:「風濕病是各種酸痛和疼痛的統稱,雖然這些酸痛和疼痛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卻沒有各自特定的名稱,而且往往與已有的特定名稱的其他疾病難以區別。」因此,許多學者開始研究各類風濕病的特徵,目的是彼此加以區分。他們通過對大量風濕病患者進行觀察、分析和總結,歸納出各自臨床特點的共同和不同之處,從而提出許多新的疾病名稱。但限於認識尚不夠深入,最初報道的病例常不能反映出疾病的獨特性。例如早在1831年和1856年,就已有人對強直性脊柱炎進行了描述,但直到19世紀末才與其他脊柱炎區別開來。
隨著病理學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風濕病為一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身體各個部位。1927年至1934年期間,Klinge在研究風濕熱的發病機制時發現有全身結締組織的病變。病理學家Kl emperer總結了自己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硬皮病的經驗以及Klinge的研究成果,認為這些疾病是全身膠原系統遭受損害的結果。他於1941年提出了「膠原病」的概念。由於風濕病的病變並不局限於膠原組織,1952年Ehrich建議將「膠原病」改名為「結締組織病」,這一病名曾被臨床學家和基礎學家廣為應用。然而結締組織病並不能包含風濕病的全部,所以當今的臨床學家多主張仍使用風濕病這一名稱。
近30年來,由於生物化學、免疫學、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快速進展,風濕病的研究領域也大為擴大和深入。1950年左右,類風濕因子(1948)、狼瘡細胞(1948)、抗核抗體(1950)陸續被發現以及潑尼松和其他免疫抑制劑應用於臨床治療(1950),一系列重大進展使風濕病學有了一個飛躍發展,使風濕病的研究進入到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嶄新階段。

風濕病會引起哪些病理改變?
風濕病的共同基本病理變化包括全身的膠原纖維、小血管(動靜脈)、各關節滑膜、軟骨、骨、皮膚、肌肉、各內臟等部位的損傷,其變化特點有粘液樣變性、纖維素樣變性、澱粉樣變性,纖維蛋白滲出,各種炎性細胞浸潤,組織壞死,肉芽腫形成。病變晚期可有纖維化及玻璃樣變性。
不同類型的疾病,其病理變化也有所不同,有的以血管炎變化為主,有的以滑膜的滲出增生為主,有的則以各種肌纖維的變性、炎症改變為主,也有的以小血管的進行性硬化從而進展到內臟硬化為主。因此不同類型的疾病,有其病理變化特點和發展規律。
(1)粘液樣變性(mucoid degeneration)
它是指組織間質內出現類粘液的積聚,鏡下見病變處的間質變為疏鬆,充以染成淡藍色的膠狀液體,其中可有一些多角形、星芒狀細胞散在,並且突起互相聯綴。病變常見於結締組織的粘液樣變性,如急性風濕病時的心血管壁。
(2)纖維素樣變性(fibrinoid degeneration)
又稱纖維蛋白樣變性,為間質膠原纖維及小血管壁的一種變性,病變部位的組織結構逐漸消失,變為境界不清晰的顆粒狀或塊狀無結構強嗜酸性紅染物質,狀似纖維素,故稱之為纖維素樣變性,由於其實為一種組織壞死,故而又可稱為纖維素樣壞死(fibrinoid necrosis),如類風濕皮下結節的壞死就是纖維素樣壞死。
(3)澱粉樣變性(amyloid degeneration)
組織內有澱粉樣物質沉積稱為澱粉樣變性,多見於細胞間或血管內膜下沉著,HE染色為淡紅均質狀,剛果紅染色為陽性反應,偏振光顯微鏡觀察有特異的綠色雙折射。
(4)玻璃樣變性
又稱為透明樣變性(hyaline degeneration)。主要見於結締組織、血管壁及細胞內。鏡下為嗜伊紅染色同質狀半透明的蛋白樣物質,雖然在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病變細胞組織中可有透明樣變性,但其發生機制和化學成分均不相同。如瘢痕組織、腎小球纖維化玻璃樣變性及腎小動脈壁的玻璃樣變性。
(5)炎性細胞浸潤
大多數病變的炎性浸潤以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為主,有的病變可有較多的漿細胞浸潤(如類風濕滑膜炎),有的可以嗜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如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有的血管炎早期可以嗜中性或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晚期則以淋巴細胞、組織細胞或漿細胞浸潤為主。
(6)增生性變化
主要表現為纖維母細胞、毛細血管及小血管內皮、外皮細胞增生、肉芽腫形成。晚期纖維母細胞可由靜止狀態的纖維細胞轉變而來,也可由未分化的間葉細胞分化而來。幼稚的纖維母細胞胞體大,兩端常有突起,突起也可呈星狀,胞漿略顯嗜鹼性。電鏡下,胞漿內有豐富的粗面內質網及核蛋白體,說明其合成蛋白的功能很活躍。纖維母細胞停止分裂後,可開始合成並分泌原膠原蛋白,在細胞周圍形成膠原纖維,細胞逐漸成熟,變成長梭形,胞漿越來越少,核越來越深染、成為纖維細胞。全身小血管(動靜脈)可有內皮或外皮細胞增生,管壁壞死,血栓形成,最後纖維化等。如果炎症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細胞增生構成的境界清楚的結節狀病灶,則該病灶稱為肉芽腫。不同病因可以引起形態不同的肉芽腫,因此病理醫師可根據典型的肉芽腫形態特點作出病理診斷。炎症吸收、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最後病灶可纖維化、玻璃樣變及硬化。

風濕病的關系如何?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臨床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肢體遠端關節的疼痛能夠得到准確的定位,但起源於內臟及軀乾和肢體深層結構的疼痛則不盡然如此,所有深在性疼痛都具有某些共性,即患者不能確切定位此類疼痛的起源,諸如關節、骨骼、肌肉、神經根或干、內臟等結構病變所引起的疼痛。
風濕病臨床醫生,首先應確立疼痛的解剖起源,即疼痛定位;其次是明確引起疼痛的病理過程的特性,即病變性質;最後是眾多影響疼痛耐受,甚至導致疼痛發生的心理—社會因素也不容忽視。風濕病臨床實踐中,疼痛的成功治療顯然取決於對這些因素與疼痛間內在關系的了解,必然建立在堅實的解剖、生理、病理和心理學基礎之上。

痛體驗與心理狀態有關嗎?
疼痛體驗具有一定的情感成分,所以心理因素在所有的疼痛持續狀態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病人對疼痛的耐受力,忍受疼痛不向外界表達等,受種族、文化和宗教的影響。例如某些個體受到訓練,具有特殊習慣或為粘液質,可以忍受疼痛不以為然;而另一些個體則恰恰相反。疼痛可以為抑鬱的表現或突出症狀。反之,抑鬱也可以成為持續性疼痛的並發症。甚至形成葯物依賴。另有些個體,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感受疼痛,所有這些因素,臨床醫生都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在風濕病臨床中,決不應忽視慢性疼痛對病人的影響。持續性疼痛會增加煩躁、疲勞、睡眠障礙和食慾下降。也有一些疼痛病人不能正確地對待他們的疾患,向醫生、家庭、乃至社會提出不盡合理的要求。因此,如同心理—社會因素對疼痛病人的影響一樣,疼痛的心理—社會效應也是不容忽視的。

醫生如何接診疼痛患者?
一般情況下,未經醫生的提示只有少數內省力極強的病人能夠主動提供較為完整的病史資料,多數病人則只關注其體驗最深刻的部分,即疼痛的部位和強度,所提供的病史常為:「我右腿疼」、「腰疼」、「疼痛得不能入睡」等等。准確無誤地判斷疼痛起源和性質,有賴於原始病史資料的准確性、深入性和系統性。一般的疼痛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均需要對下述因素進行了解:1.疼痛的病程;2.疼痛的部位和范圍;3.疼痛的性質和特點;4.疼痛的程度;5.疼痛發生的頻度和規律性;6.每次發作持續時間;7.伴隨症狀,如肌肉痙攣、強直、無力、萎縮,其他感覺症狀,惡心、嘔吐、頭暈、出汗等;8.誘發因素,如呼吸,用力,頸、四肢、軀乾的位置和姿勢,情緒障礙等;9.緩解因素,如身體姿勢、葯物、休息、飲食等;10.疼痛發生前的預兆;11.既往疾病及伴隨疾病;

10、為什麼坐久了總是腰疼

與風濕免疫過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