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指那些

風濕指那些

發布時間:2020-04-23 01:31:16

1、什麼是風濕病?為什麼會得風濕病?

一: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
二:發病原因:
1.免疫反應:機體對外源性或內源性抗原物質直接或通過巨噬細胞呈遞的刺激,使相應T-細胞活化,部分T-細胞產生大量多種致炎性細胞因子造成各類組織器官不同程度的損傷或破壞;部分T-細胞再激活B-細胞,產生大量抗體,直接或與抗原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使組織或器官受到損傷或破壞。此外由單核細胞產生的單核細胞趨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參與炎症反應。大部分風濕性疾病,或由於感染產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質,或由於體內產生的內源性抗原物質,可以啟動或加劇這種自身免疫反應,血清內可出現多種抗體。
2. 遺傳背景:近年來的研究證明一些風濕性疾病,特別是結締組織病,遺傳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達密切相關,對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預後都有一定的意義;其中HLA(人類組織白細胞抗原)最為重要。
3. 感染因素:根據多年來的研究闡明,多種感染因子,微生物產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間接激發或啟動免疫反應。
4. 內分泌因子:研究證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調、與多種風濕病的發生有關。
5. 環境與物理因素:如紫外線可以誘發SLE 。
6. 其他:一些葯品如普魯卡因醯胺,一些口服避孕葯可以誘發SLE和ANCA陽性小血管炎。
三:表現:
1. 風濕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重則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多為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
2. 異質性,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亞型,由於遺傳背景,發病原因不同,機制也各異,因而臨床表現的類型,症狀,輕重及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
3. 風濕病多是侵犯多系統的疾病,許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疊,症狀相似,如MCTD為這種表現的典型。
4. 血清內出現多種抗體及免疫復合物(CIC),並可沉積於組織(皮膚,滑膜)或器官(腎,肝)內致病。
5. 雷諾現象常出現於本類疾病,如SLE,MCTD。
四、可以吃以下食物來預防風濕:
1、山葯
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
2、黑豆
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於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3、橄欖
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症,手足麻木等。
4、松子仁
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5、蓮子
味甘澀,性平,具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可鮮食,也可乾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6、可多吃活力捷等預防類風濕。

2、類風濕三項指的是什麼

你好,我們通常所說的風濕三項包括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抗鏈球菌溶血素,臨床上的正常范圍是:【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0~15mm/h;女性0~20mm/h。【類風濕因子(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RF〈20IU。【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3、風濕是什麼意思

風濕病學是一門年輕的臨床醫學學科由於起步較晚人們對風濕病的認識尚淺易引起漏診、誤診風濕病指主要侵犯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肌腱韌帶、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常見的有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骨與關節的病變
其常見的症狀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皮膚黏膜症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6.系統損害:有些風濕病特別是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可有多個器官的損害如表現為心臟炎(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腎臟損害(蛋白尿、血尿、浮腫、高血壓、腎功能衰竭)、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紅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容血等)、呼吸系統(間質性肺炎、肺動脈高壓、胸腔積液)、消化系統(肝功能損害、黃疸)等 7.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希望可以幫到您,感謝您的採納。

4、風濕是什麼感覺

在風濕病的病變中,會在病者的關節處最先發生不正常,不少的人會以為是關節炎。在平時如果出現莫名其妙的腰腿痛,或是在陰雨天的時候關節疼痛,這就是風濕的典型表現。晨起肢體僵硬,身體沒力、疲乏等現象,平時的養護,避免受風濕寒邪侵襲。不要在對流風口乘涼或在樹下以及室內開窗睡覺

5、風濕指標五項包括哪些

你好,風濕指標5項主要包括類風濕因子、抗o、血沉、抗核抗體、抗角蛋白抗體,你描述的情況需積極遵醫囑配合檢查,明確病因,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平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生活環境保持乾爽舒適,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注意關節部位保暖,防止受涼

6、風濕四項和風濕三項定量指的是

建議檢查血沉、抗鏈O、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前三項用於確診風濕,如類風濕因子高,可繼續檢查。

7、風濕有幾種各有什麼特點各有什麼危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與軟骨的破壞: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與軟骨的破壞: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其他炎症性關節病不同之處在於其滑膜有過度增生的傾向,並可對與滑膜接觸的局部軟骨與骨,產生侵蝕作用。多種機制參與了這一過程。軟骨與骨並不是組織遭到破壞的惟一目標,軟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也參與了組織細胞外間質的丟失過程,而且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破壞的目標還包括韌帶和肌腱。 (1)軟骨破壞的機制:關節軟骨是由大量的間質和少量的軟骨細胞組成的。其中,膠原纖維、蛋白多糖、水等組成軟骨間質。軟骨細胞可合成並分泌膠原蛋白、蛋白多糖以及其他作用於間質的蛋白。類風濕性關節炎軟骨的破壞主要是指細胞間質的降解,這一過程實際上是間質被水解蛋白酶消化的過程。 (2)局部骨侵蝕的機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放射學的改變包括近關節處出現骨質減少、軟骨下骨的局灶性骨侵蝕和血管翳侵襲關節邊緣。已有多項研究表明,有關局部的骨侵蝕隨著疾病的進展而加重,一般來說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 (3)各種類型的細胞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破壞中的作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由於滑膜襯里層細胞數量的增多和細胞形態的肥大造成滑膜增厚。促炎症性細胞因子IL-1 和腫瘤壞死因子-α刺激黏附分子在內皮細胞的表達,並增加招募嗜中性粒細胞進入關節腔。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並發症: 1.惡性類風濕關節炎(MRA) 指動脈炎可引起梗死性病變、雷諾現象,進一步發展可引起指尖壞死、脫落。病情嚴重者可發生與結節性多動脈炎難以區分的全身壞死性動脈炎,其預後不好。 2.本病侵犯心臟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炎。也有的由於類風濕結節引起心臟傳導障礙(尤其是束支傳導阻滯)。個別病例可出現縮窄性心包炎。 3. 病情嚴重者嗜酸粒細胞升高。部分病人可合並腎臟損害,多數出現葯物性消化道黏膜病變。脊髓病變多繼發於頸椎滑膜關節病,有時可繼發於神經炎性肌萎縮。類風濕性胸腔滲出液可並發胸膜炎。若病變發展,結節可融合成空洞,有時可引起氣胸或慢性支氣管胸膜瘺。 4.少數無痛性結節病變潰破後引起眼球穿孔。也有的合並虹膜炎、脈絡膜炎、乾性角膜結膜炎。

8、類風濕的診斷中風濕三項指的是什麼

我們通常所說的風濕三項包括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抗鏈球菌溶血素。紅細胞沉降率(ESR)正常范圍:男性0~15mm/h;女性0~20mm/h。類風濕因子專(RF)正常范圍:膠乳凝集試驗RF〈屬20IU。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正常范圍:ASO<400U。

9、什麼是風濕病?

與風濕指那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