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有醫治類風濕的中醫方
類風濕中醫有分為6種證型:
1、風寒濕阻證:癥候:關節腫脹疼痛,痛有定處,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則痛劇,局部畏寒怕冷;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沉緊。治法:散寒除痹,祛風通絡。方葯:蠲痹湯,或麻桂溫經湯加減。
2、風濕熱郁證:癥候:關節紅腫疼痛如燎,晨僵,活動受限;兼有惡風發熱,有汗不解,心煩口渴,便干尿赤;舌紅,苔黃或燥,脈滑數。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方葯:白虎桂枝湯或當歸拈痛湯加減。
3、痰瘀互結證:癥候:關節漫腫日久,僵硬變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錐刺,晝輕夜重,口乾不欲飲;舌質紫暗,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澀或細滑。治法:祛瘀化痰,通絡止痛。方葯:桃紅四物湯和二陳湯加減。
4、腎虛寒凝證:癥候:關節疼痛腫脹,晨僵,活動不利,兼有畏寒怕冷,神倦懶動,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氣寒冷加重;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治法:溫補腎陽,散寒通絡。方葯:右歸丸加減。
5、肝腎陰虛證:癥候:病久關節腫脹畸形,局部關節灼熱疼痛,屈伸不利,形體消瘦,腰痛酸軟;伴有頭暈耳鳴,盜汗,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補益肝腎,通絡止痛。方葯:六味地黃丸合健步虎潛丸加減。
6、氣血虧虛證:癥候:關節疼痛,腫脹僵硬,麻木不仁,行動艱難;伴有面色淡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補益氣血,通痹止痛。方葯:人參養榮湯加減。
2、中葯治療類風濕靠不靠譜?
你好,首先可以肯定地告訴您,中醫治療類風濕是有效果的,靠譜的。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兩種方法:一類是內治法,一類是外治法。所謂內治法,也就是根據中醫的基本理論辨證施治,採用分型治療,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喝湯葯進行治療,湯葯治療一段以後,症狀控制了,病情緩解了,可以採用中成葯鞏固治療。另外還可以採用外治的方法,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調內外兼治,所謂外治,有很多方法,比如說對關節的疼痛,可以貼膏葯、熏洗、針灸、推拿。
3、可有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方或偏方
關節炎、肩周炎(包括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食用細鹽1斤,放鍋內炒熱,再加蔥須,生薑各3錢,一起用布包好,趁熱敷患處至鹽涼;一日一次,連用一星期,有追風祛濕之功效。
求採納
4、如何通過中葯外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一)熏蒸療法
取荊芥、防風、艾葉、大蒜(去皮)各30g,將上葯放入盆中加水煮沸後,將患部置盆上熏蒸。每次熏蒸1~2h,熏蒸後要用干毛巾擦乾患部,並防止受涼。每日熏蒸一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d。
(二)中葯浴
取生艾葉、防風、透骨草、威靈仙各30g,布包放入盆中加水煮沸後,放至溫,將患處或全身浸泡在葯液中。每次30min至一個小時,出浴後用溫水沖去殘葯,擦乾防止受涼。每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d。
中葯浴在炎症的急性期不宜使用。
5、請問類風濕中醫是如何辨證的?
中醫治療注重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根據症狀,中醫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常分為風濕熱痹、風寒濕痹、痰濁痹阻型、肝腎虧虛型等證型來用葯,如果關節紅腫熱痛,痛得十分厲害,並且遇到熱的東西後腫痛加劇,冰敷後腫痛緩解,關節活動不方便這就是熱痹,如果關節酸痛,不紅腫,不發熱,肌膚麻痹,患者手足沉重,舌苔白膩。那就要考慮是「風寒濕痹
6、中醫治類風濕?
中醫治類風濕和西醫治類風濕,都要解決情緒的問題,患了類風濕病,沒有人情緒會好,特別是剛得時候,從各個方面得到的都是負面消息,從西葯角度看類風濕的發病本身又和精神刺激因素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有人就說是情緒不好因為的類風濕。
其實,情緒不好本身是不會引起身體疾病的,但是情緒不好卻可以導致人的身體機能、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甚至嚴重下降。導致人體的正氣不足,正氣不足的時候,機體很容易被外邪侵襲,原本侵襲到身體後,不會導致疾病發生的病邪,在機體抵抗能力下降的時候,就會引起疾病,
這是情緒不佳,或者情緒受到嚴重刺激後,類風濕疾病發生的一個原因。
已經發病後,許多患者被檢查出來類風濕病後,情緒更加低迷,這會導致機體的抗病能力進一步受到傷害,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7、找個能治療類風濕的中醫
你說的地方,肯定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