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講的風濕是怎麼回事?如題 謝謝了
風濕是指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的一類疾病。主要影響身體的結締組織,可能是免疫系統損傷造成的。在現代醫學並不是指某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類疾病的總稱,包括:滑囊炎、強直性脊柱炎、粘附性肩囊炎、骨性關節炎、銀屑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復發性風濕病、紅斑狼瘡、巨細胞性動脈炎、多發性肌炎、腱鞘炎、纖維肌痛、炎性腸病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等。世界各地的傳統醫學中有許多種草葯用於治療風濕病,現代醫學對上述各種疾病分別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風濕是比較頑固的一種疾病,中醫里一般是從補氣血做起,艾灸療法在其中因為藉助火的效力,對風濕有不少療效。
2、類風濕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西醫和中醫在治療風濕病有各自的特點,西葯起效快,對於疾病急性發作期治療有優勢。副作用明顯。中葯具有增強免疫、抗凝活血、鎮痛消炎、改善微循環等作用,而且沒有毒副作用。由於風濕病治療沒有突破性的方法,所以具體治療方法主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而定,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為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
3、中醫對類風濕的認識?
治法: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4、中醫治類風濕?
中醫治類風濕和西醫治類風濕,都要解決情緒的問題,患了類風濕病,沒有人情緒會好,特別是剛得時候,從各個方面得到的都是負面消息,從西葯角度看類風濕的發病本身又和精神刺激因素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有人就說是情緒不好因為的類風濕。
其實,情緒不好本身是不會引起身體疾病的,但是情緒不好卻可以導致人的身體機能、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甚至嚴重下降。導致人體的正氣不足,正氣不足的時候,機體很容易被外邪侵襲,原本侵襲到身體後,不會導致疾病發生的病邪,在機體抵抗能力下降的時候,就會引起疾病,
這是情緒不佳,或者情緒受到嚴重刺激後,類風濕疾病發生的一個原因。
已經發病後,許多患者被檢查出來類風濕病後,情緒更加低迷,這會導致機體的抗病能力進一步受到傷害,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5、從中醫來講類風濕是怎樣引起的
一、內因:臟腑陰陽內傷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如果人體內陰陽失衡則就會引發疾病。按中醫陰陽五行的觀點講,肝主筋;脾主肌肉;腎主骨。發生風濕病主要是肝脾腎發生內傷,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體為骨是作強之官;肝為筋之本,藏血生筋,統司筋骨關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來源,主四肢肌肉。人體臟腑的陰陽之氣必須保持平衡,如果陰陽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受到邪氣侵入,就會發生風濕病的熱與寒的症狀表現。
二、外因:外感六淫之邪
中醫上認為,患風濕性關節炎不僅有人體的內部原因,而且自然界對人體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也是重要原因。正常之氣太過的六氣侵入人身體引起發病的氣就稱為邪氣,六淫之邪氣是指風、寒、署、濕、燥、火六種。風濕病多是受到風、寒、濕等邪氣侵入人身而發生。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和關節,不通則痛,故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
三、痰濁瘀血內生:
這是導致風濕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病情不斷進行性發展而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痰濁與瘀血即是人體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產物,風濕病大多有慢性進行過程,疾病已久,則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而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就產生痰濁與瘀血。
以上是中醫學上認為的引發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我們可以看到預防風濕性關節炎不僅要注意防範風濕寒邪對身體的侵入,而且要注意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讓體內的五臟六腑陰陽平衡,這樣才能有效地抵禦風濕性關節炎的侵襲。
6、類風濕從中醫角度如何分類
類風濕和風濕以及一些現代醫學的一些結締組織疾病在症狀上多和祖國醫學(中醫學)的痹症表現類似,由於類風濕在現代醫學的治療上多採用一些非淄體類或其他一些長短效的抗炎止痛葯來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大多不能根治,有部分病人甚至引起心臟等臟器的並發症,而且抗炎止痛大多有刺激腸胃等副作用;所以,在類風濕的治療上,有很多醫生包括西醫也很注重用傳統中醫來治療,在臨床上單純以關節症狀為主要表現的類風濕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疇,又由於病因(主要是風 寒 濕邪)和體質的不同又分為:熱痹 寒痹 著痹等證型;
7、請問類風濕中醫是如何辨證的?
中醫治療注重辨證論治與辨病論治,根據症狀,中醫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行痹、痛痹、著痹、熱痹。常分為風濕熱痹、風寒濕痹、痰濁痹阻型、肝腎虧虛型等證型來用葯,如果關節紅腫熱痛,痛得十分厲害,並且遇到熱的東西後腫痛加劇,冰敷後腫痛緩解,關節活動不方便這就是熱痹,如果關節酸痛,不紅腫,不發熱,肌膚麻痹,患者手足沉重,舌苔白膩。那就要考慮是「風寒濕痹
8、中醫里的風濕和類風濕有區別嗎
有區別的,風濕就是風濕,但類風濕不是風濕,只是類似於風濕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