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火焰山旅遊景點可以治風濕

火焰山旅遊景點可以治風濕

發布時間:2020-04-22 19:05:33

1、風濕大到吐魯番火焰山能好點嗎?

不是說到熱的地方就能把體內的問題解決的,可以嘗試蜂療,去三九蜂療枉看下

2、火焰山冬天還熱嗎?

火焰山是煤層自燃造成的,所以全年都很熱。

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89℃,沙窩里可烤熟雞蛋。吐魯番屬典型的大陸性抄乾旱荒漠氣候。雖然年平均溫度只有14.5℃,然而超過35℃以上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

多年測得的絕對最高氣溫百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溫度能達到89℃,是名符其實的「中國熱極」。火洲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佔一半,而托克遜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終年不雨或雨而未覺亦不足為奇,可度以算得上是「中國干極」。

(2)火焰山旅遊景點可以治風濕擴展資料問:

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呈東西答走向。火焰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唐人以其炎熱曾名為「火山」。 山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

火焰山童山禿嶺,寸草不生,飛鳥匿蹤。每當盛夏,紅日當空,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3、在新疆北疆有哪些景點?全一點的

北疆即新疆的北部。天山山脈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大部分,稱天山以北為北疆。 包括烏魯木齊、克拉瑪依、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昌吉、石河子、北屯、可克達拉、伊犁、博爾塔拉等地區。

北疆相對南疆經濟和旅遊業更發達,主要景點如下:

1、葡萄溝:因盛產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魯番市的旅遊勝地。2007年5月8日,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天山天池:古稱「瑤池」,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內,博格達峰北坡山腰,是以高山湖泊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距烏魯木齊市97公里。

3、喀納斯湖: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自然保護區、國家自然遺產、全國低碳旅遊實驗區、中國最美湖泊。

4、火焰山:吐魯番最著名的景點。其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當地人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

5、鄯善國家沙漠公園:是庫木塔格沙漠的一部分,是世界上離城市最近的沙漠。

(3)火焰山旅遊景點可以治風濕擴展資料:

新疆旅遊注意事項:

用餐:新疆旅遊用餐時最要注意的是:飯前飯後要洗手,洗完手後不能亂甩手上的水珠,必須用毛巾擦乾。不能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裝有鹽的袋子和做飯用具上。在屋內炕上坐下時,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或奉送禮物、茶飯碗時要雙手,單手接受或遞送物品被視為缺乏禮貌,家裡有客人時不能掃地。

作客時,應聽從主人的招待,如實在不想吃東西,也要嘗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絕。主人給客人倒茶時,客人應雙手捧起碗,不能為了表示客氣接過茶壺自己倒。在新疆旅遊時,你的行為如能這樣,就可能會處處招人喜歡!

凝視禁忌:不少維吾爾人認為人們忌羨他物或忌妒賢能的眼光,具有某種超自然的惡的力量,會給所喜愛的人、物或所從事的事業帶來厄運,所以,新疆旅遊禁忌凝視。

在新疆旅遊,你可千萬不能凝視維吾爾人或他們的東西,或在巴扎(自由市場)上看了好久而不買,由於這個原因,導致的各種惡性事件屢見不鮮,可悲的是被罵或被打的遊客居然理直氣壯地說「看看不行嗎」,在新疆旅遊得到的回答是:在新疆,不行!因為這與他們的原始宗教信仰有關。

「排氣」禁忌:在新疆旅遊,絕對禁止在公眾場合放任何有聲屁或無聲屁,因為周圍可能有已經沐浴過准備去禮拜的各族穆斯林群眾,按照伊斯蘭教經典《聖訓經》,有聲屁或無聲屁均導致沐浴無效!因此這些穆斯林群眾按照經典將被迫應該重新沐浴。

崇拜禁忌:新疆旅遊忌踐踏糧食、咸鹽及各種食物,否則會遭到報應,不是日後變成乞丐,就是雙目失明,永遠生活在黑暗裡;不能朝咸鹽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亞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認為這種地方有飯粒、饢渣和鹽水,而這些都是「聖物」,否則會帶來厄運,遭到各種磨難。

贊美禁忌:有些新疆人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胖」、「漂亮」、「胃口好」等之類的詞句;不論是親戚還是朋友,忌諱一進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諱遠道而來的客人去抱,認為這樣會使小孩受驚生病。因此,在新疆旅遊時,你常會聽到一些老人見到小孩時常說「這個小孩太難看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疆

4、我媽得類風濕有十幾年了,以前總是吃了止疼葯勉強可以止住疼,可現在吃葯也止不住了,天天疼的特別難受

如果你家有條件的話,我聽說在新疆那邊的「火焰山」的旅遊處的沙子治療風濕很好,只要把身體埋在沙土中,就可以進行治療,我是在電視上看得,不知道真的假的,你可以參考一下。

5、火焰山的石頭是什麼顏色

當然是紅色的,見圖片

有「火洲」之稱的新疆吐魯番copy最高氣溫達到41攝氏度,距離吐魯番市區40多公里的火焰山風景區高溫時段最高氣溫飆升至68攝氏度。

當地氣象部門發布今夏首個高溫橙色預警信息,提醒人們注意防暑降溫。

盡管熱浪撲面,高溫難耐,還有眾多遊客前往火焰風景區游知覽,體驗一把「火洲」滋味。

相傳《西遊記》中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這里寸草不生,基岩裸露,夏季在陽光強烈道照射下,紅色山體熱浪滾滾,紅色煙雲蒸騰繚繞,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

6、從旅遊角度說說為什麼新疆是個好地方

引語:因撰寫論文《科學規范用人制度是立國、治國、興國的重要舉措》榮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之獎,加之本人亦系該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於甲申仲秋被邀請參加在新疆召開的學術研討會。與此期間亦遊了些許景點,故寫一組系列散文,姑且叫「新疆游」吧。
一、游烏魯木齊
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名,據說來自蒙古准噶爾語,意為「美麗的牧場」。它位於天山北麓、准噶爾盆地南端,環山帶水,泛野廣袤,可謂之西域「耕鑿弦涌之鄉,歌舞遊冶之地」。從城市方位來看,其南倚天山,北連流河東依博格達峰,西接妖魔神山。尤有城正中是一座紅山,小巧而陡峭,狀如飛來之物……
縱觀歷史,烏魯木齊自古便是眾多游牧民族的交匯之地,也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鎮。西漢初年,牧居在烏魯木齊的各部落迭遭匈奴奴隸主侵擾。西域都護府建立後,漢朝政府即置戊已校尉在此近處的金滿設營屯田,維護絲路北道安全。唐朝時期,西域著名的軍事重鎮輪台也設在烏魯木齊附近,時人岑參曾留下「忽如一夜春風來」的美麗詩句。到了明代,蒙古厄魯特部又在這里修築城堡,為後來的烏市奠定了基礎。清代則是烏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築城堡、署郡縣、開屯田、列兵防」,人戶劇增,斯地犯進,正所謂「繁華富庶,甲於關外」也。
放眼現在,烏魯木齊輝映華廈。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烏市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農牧業全速發展,商業貿易空前繁榮,市政建設日新月異,城垣風貌煥然一新。據有關資料記載:今日烏市總人口約15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將近佔三分之一。已有統計的43個民族皆有自己的語言、文化、習俗,同時也不斷地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筆者在繁華的市面上目不暇接:由於多民族聚居,這里可見歷史悠久、具民族特色的傳統市場此起彼伏,「巴扎」上的不少商品皆系罕見之物,其民族情調亦濃,其交易方式亦殊。據官方介紹,烏市當地近年生產了200多個國優、部優、區(省)優產品,極大地增強了這座首府城市的輻射力和吸引力。
與會期間,我還是專門抽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獨自到紅山公園坐攬車上紅山頂上,欣賞烏市的全景。在這突兀屹立的紅山山嘴上,矗立著一座青灰色的九級磚塔,高聳入雲,映襯著遠處天山山脈的雪巒,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為方便人們遊玩,紅山南端於上世紀90年代還興建了一座遠眺樓,該樓系三層仿清建築,十分雄偉。樓高21.95米,建築面積544平方米。樓四周另建有138米的長廊呈環形,廊內雕梁畫棟,其建築佔地1150平方米。沿坡上行,有325級台階可直通山巔。在遠眺樓內,有烏市微縮模型一目瞭然;有城建成就大型圖片展覽讓人倍感驚欣;還有大紅柱聯「高層通雲霄過城宏圖收眼底;舉目看天池雪山美景留心中」分外奪目。我借著游興登到「萬景俱從一閱收」的樓頂,盡窮欣賞邊城遠近新貌:但見城中河灘公路,林木蔥蘢,立交橋上人流如織、車輛如梭;改道的和平渠,翻卷著嬉戲的浪花,順其自然地歡聚奔流;河灘兩岸,鱗次櫛比的高樓,向遠處的山腳延伸鋪展,漸漸隱沒於青雲淡霧之中……
呵!烏魯木齊,昔日美麗的牧場;今日繁榮的鬧市;未來燦爛的明天!
二、游吐魯番
驅車經過浪漫、迷人的「老風口」達板城後不久,便到了令人神往的吐魯番。這個位於絲綢古道的塞外綠洲之所以令人嚮往,主要是因為它有著奇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歷史人物以及遍布全洲的著名特產。
在我國歷史典藉中,不乏關於吐魯番的記載:漢朝屬車師前國,稱高昌;晉置高昌郡;唐改置西州;宋稱高昌回鶻;元、明則稱火州、和州。起名吐魯番,始見於《明史》記之「土魯番」;於清代設吐魯番直隸廳以後,此名遂用至今。自西漢兩千多年來,吐魯番一直是祖國內地同西域邊疆密切往來的必經要地。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很早就深受中原地區的影響。
然而,我來吐魯番一游,主要是被幾處特有的景點所吸引——
高昌故城坐馬車。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區東南面約40公里的南麓木頭溝三角洲地段。從「城外」入「城內」約5公里路遠,只有一條塵土馬路,遊人必須停下車來,自湊上十人購票坐一輛馬車入內。到了城內即可看到:到處聳立的土城牆仍然氣勢宏偉,深陷的護城河輪廓猶存。據傳,高昌城奠基於公元前1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北史·西域傳》記載:「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敞,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漢、魏、晉歷代均派有戊已校尉駐此城。又《周書·高昌傳》載:「以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之稱王自此始也」。此後張、馬諸氏在高昌相繼稱王,並均受中原王朝的冊封。至唐吏部尚書候君集帶兵統一了高昌後,於公元9世紀在此建立了回鶻高昌國。直到元代,由於高昌城在戰火中毀壞過甚,後重建的火州城就不在高昌舊址了。由此算來,從西漢到元初,高昌故城使用了1300多年。它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曾是古西域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雖然高昌城廢棄後,大部分地面已被開墾為耕地,但目前受國家保護的部分遺址,仍能從各自不規則而呈方形的「可汗堡」中一睹昔日繁盛的風采。
火焰山下有奇觀。「一片青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未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這是明代詩人陳誠吟詠的《火焰山》絕句。太凡從遠道來到吐魯番的遊客,沒有不看看昔日孫悟空借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扇滅了沖天烈火的火焰山的。旅遊車沿著火焰山向東開去,雖是九月天,可仍是流火熒風撲面而來。越是走近,越能感到熾熱氣流滾滾上升,雲煙繚繞冉冉起伏,山如大火騰騰燃燒。據地質學家考證:約在1.8億年至5000萬年間,大地岩漿迸涌,呼嘯著從海底騰躍而出,由此造成了現在這座火焰山。維吾爾語稱火焰山為克孜勒塔格(即「紅山」之意)。他們對此山也有一段美麗傳說:遠古時期,天山有一條惡龍,經常飛到這里要吃掉一對童男童女,人們若不供奉,它就作惡施威殘害人畜。有名叫哈拉和卓的青年向君主托克布喀拉漢請命,要去降伏惡龍。他手執寶劍與惡龍激戰三晝夜,終於斬掉惡龍,而由於斬惡龍時的鮮血噴射,便形成了而今的「紅山」……有趣的是,當遊客們在車上看到火焰山的一片禿坡時,高處山巒上有一排酷似腳印的土凹,導游講解說:這道奇觀就是《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行走的腳印,後人無論怎麼把這些土凹填平,但風一吹仍呈現出這一排永遠不滅的「足痕」。
葡萄溝里見「縣令」。舉世聞名的葡萄溝位於吐魯番城東北角,是火焰山西側的一個峽谷。在葡萄溝深處,景物天成。遊人到此停車,舉目環顧,只見藤蔓交織,樹影婆娑;寬敞幽深的甬道,清雅玲瓏的亭榭別墅,淹沒在葡萄架的濃蔭之中;串串果穗,伸手可及,其形如珍珠狀,豐腴晶瑩。因時下九月,部分早熟葡萄已成為一串串的紫色葡萄乾,它們天然地吊在葡萄架上,與晚熟的綠色葡萄相喘襯,莫不誘人垂涎欲滴。游移一段,忽見巍然聳立的峭崖,崖壁上抓爬掛著交柯連枝、密如簾帳的野葡萄。撥開藤蔓,喜見涓涓泉滴,從崖縫、蒼苔間溢出,注入崖下大小池塘,其池水盈盈,游魚歡樂,熱情的主人就在這清泉池畔為來客設席擺晏,少不了用葡萄溝里特別佳釀的全汁葡萄酒為之洗塵。再往前走,發現葡萄架上掛著一塊醒目的指路牌,上面寫著「舊縣令參觀處」。按照所指的左行方向,筆者好奇到了這一特殊觀賞處:原來是用石頭雕刻的昔日縣令開崖審案的場景:只見縣令赤身坐在缸里審案,崖下赤裸著身子跪著的被審人。據講解員介紹:昔日此地溫度高達80多度,縣官都是在盛著天山冷水的水缸里放著橙子坐著審案,被審人也都是赤裸著身子受審,盡管如此,還是汗如雨注,熱不可擋。這個場景真實地記錄了昔日吐魯番的一個社會縮影。
坎兒井中留合影。坎兒井是我國聰明智慧的各族勞動人民根據本地氣候、水文特點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地下水道工程。全新疆大約有坎兒井1600餘條,分布於吐魯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皮山、北疆奇台等地。其中以吐魯番最多最集中,總數近千條約5000公里。太凡來到吐魯番的旅遊者,無不在那鬱郁蔥蔥的綠洲外圍戈隆灘上,看見順坡而下的一堆又一堆圓土包,形如火堆,錯落有致地伸向綠洲。只有參觀後才知道,這些都是坎兒井的豎口。假如從高空俯視,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結的項鏈,點綴著吐魯番這個古老而又煥發青春的寶地。通過詢問當地人得知:吐魯番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宜修建大量的坎兒井:其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每年夏季都有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且滲於戈壁地下變為潛流,積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層厚、儲量大,為開挖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導游介紹說,坎兒井的結構由堅井、地下渠和澇坎共四部分組成。豎井的深度和井與井之間的距離,有上下游這分:愈向上游愈深間距愈長,約30—70米;愈往下游愈淺間距愈短,約只有10—20米。然而,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興建的。據史料記載:在清政府的倡導下,加之屯墾措施的作用,使之坎兒井得到大量發展。如今,雖然已新修了許多大渠、水庫,但坎兒井仍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其特殊作用。我們根據導游的指引,來到了一條十分涼爽的地下溝渠,往裡延綿行走約半小時後,方見渠頂上有塊「坎兒井」的大牌子,大牌子底下有幾條方木搭在溝渠上,兩邊各有一排穿著維吾爾民族服裝的姑娘站著,方木中間是遊客請維族姑娘一道合影之處。看來,遊客們都想與這些花花綠綠的異族少女留個影作紀念,因而只能排成隊按順序來拍照。輪上我時,已有了經驗,先是將掛在旁邊的維族花綠帽取一頂戴在頭上,然後向溝渠兩邊各招來一位維族姑娘,我站在中間,兩位姑娘各站在一邊,她們還做出很對稱的表演的動作來。這一幅合影照,是我思念新疆、結緣維族、不忘吐魯番坎兒井的珍惜之照。
三、游伊犁
疆內伊犁游往返日程四天,路途千餘公里。沿途游覽准噶爾盆地南緣風貌、賽里木湖風景;穿過著名的果子溝,參觀霍爾果斯口岸、惠遠古城、伊犁大橋;最後前赴那拉堤,盡覽河谷風光和優美的天山草原自然風景。真可謂此行不枉。
賽里木湖夕景。從烏市乘旅遊車到伊犁,我們早晨出發到下午八點多鍾天還未黑(新疆西域與南方氣候不同,要在晚上九點多鍾天才黑),此時已行至塔爾欽斯凱山區,卻忽見峰迴路轉、天水一色。原來這就是新疆舉世聞名的賽里木湖。在導游的安排下,旅人息足湖濱,飽覽這夕陽映照之下的高山湖泊綺麗多姿的特別風光。此時有強烈的西風吹拂,墨藍的湖面上白浪滔滔、驚濤滾滾,不時拍打在岸邊的礁岩上,濺起數米高的水花。滿目迷霧彌漫,水天朦朦,把湖岸的遠山雪嶺全然遮擋,其景色酷似大連海濱。導游興奮地介紹:要是在清晨,便可見到浩瀚的湖面一平如鏡,水色湛藍,光照映天。放眼遠岸,還可看到天山山脈的層層雪峰和密密松林,在隨風飄盪的雲霧中時隱時現,倒映湖中,會顯得特別的靜謐、神奇。賽里木湖又名三台海子,是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湖略呈橢圓形,是北疆唯一封閉的內陸湖。湖盆周圍的山地,均由古生代岩層組成;其中不少地方石灰岩露出,使之溶入了大量的碳酸鈣,因而導致湖水之晶藍、之清澈。怪不得古人有貫名「天池」之稱。元初道祖邱處機之弟子李志常還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中譽此湖「方圓凡二百里,雪峰環之」。清洪亮吉亦贊為「西來之異地,世外之靈壤」也。
果子溝奇觀。乘著夕陽,我們繼續前行。不到一會兒,眼前豁然展現了一片迷人的峽谷風光,只見青山重疊,松濤激盪,萬花爭艷,野果飄香。順著一條蜿蜒起伏、曲線下浮近百公里的陡峭公路上行駛,盡管旅人被山道險景驚嚇得毛骨聳然,卻仍被「奇絕仙境」的果子溝風景所痴迷。果子溝又名塔勃奇溝,雄踞於天山西部的關隘之中,是駛入伊犁谷地的咽喉。據說這里唐代便是古牧道,元代修成大道,元、清兩代政府均在此駐軍把守,並設驛站過往官兵。由於這里扼交通要沖,古代一些親蒞伊犁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均路過斯地,他們流連於谷中山水,並留下了不少贊美詩文。如清代林則徐「荷戈萬里」行經果子溝時,便在日記中留下記趣,稱其為「天然畫景」。今天看來,果子溝更是景物宜人、新穎別致:現代化的寬敞公路;奪人眼目的鋼鐵飛橋;中西合璧的各種木屋;川流不息的大小車輛;沿途可見的深山勘探者的標桿、帳篷;還有深藏於翠谷曲澗之間、可供旅人小憩的一座座山鎮……天漸漸黑下來了,雖然還有好多美景未能欣賞,但不時飄溢的果香仍是陣陣入鼻,給人不僅是「望梅止渴」,更有被果味「陶醉」之感。
塞北江南在伊寧。伊寧市是伊犁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北疆伊犁河谷正中間。其城市周邊散布著綠樹掩映的城鎮、水草豐茂的牧場及其遼闊肥沃的田野。在這里絲毫沒有西北邊陲的感覺,倒真象回到了美麗富饒的江南了。據資料記載,伊寧最早稱固爾札,公元1762年建城取名寧遠,1888年設置寧遠縣,清末更名伊寧縣,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改為伊寧市至今。1960年,陪同陳毅副總理來伊寧視察的熊向輝同志吟得一律將之絕妙概括:「祖國邊陲一朵花,天山積雪澆黃沙。林蔭夾道陽光軟,清水繞城風味佳。羊群隊隊迎盛月,果木株株傲晚霞。歡慶豐收歌頌黨,草原響徹冬不拉。」林藏水秀、溪流花香;果木撐天、河渠串連;排樓聳塔、映古融今……難怪伊寧被人們冠以「花園城」、「蘋果城」等等美稱。在近代史上,伊寧還具有其光榮的歷史。早在反抗沙俄侵略的斗爭中,維族人民表現了不畏強暴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新疆革命黨人也聚集在伊寧舉行起義並取得勝利;在解放戰爭時期,伊寧同樣是一個指揮中心,曾相繼建立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革命政權,配合全國的解放戰爭,直至新疆和平解放。如今,伊寧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邊陲城市,也保留著豐富的民族色彩:人們艷麗多姿的穿著打扮,娛樂場所中習見的多民族民間歌舞,中亞與中原建築形成相融合的屋宇、庭院,以及各民族語言、習俗交匯而成的奇特文化情調,對於我們初來乍到的旅人來說,就好象是進入了萬花叢中,無不十分新鮮而魅力奪人。激動之餘,筆者亦步熊向輝同志七律原韻和一首:「乍到伊寧眼看花,林濤果浪澗流沙。排樓聳塔融今古,活水虹橋貫美佳。強盛邊陲興祖國,光榮歷史映朝霞。草原曠野兩相染,塞北江南不枉拉。」
霍爾果斯口岸購物。霍爾果斯口岸位於伊犁地區霍城縣中國與哈薩克邊境。從這里到伊寧市近百公里,距烏魯木齊約700公里。早在19世紀下半葉,這里便形成中哈兩國的重要口岸,也是連接亞歐大陸的重要通道。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里已發展成為較具規模的邊境小城,中哈雙方口岩岸之間也有了旅遊專車相通,近年還開展了多種日程游以及邊民互市貿易等活動。同時,第三國旅遊者持有合法證件和有效簽證者,也可以從該口岸通行。該口岸交通便利,管理職能完善,基礎設施齊全,並投入使用了現代化的批量貨物裝卸設備。據了解,該口岸年吞吐量達80萬噸以上。我們一車旅人下車後,除購票進口岸看邊境界線外,大多是在口岸各種門店購物。這里除有大量的哈薩克商品外,也有不少俄羅斯產品。我也觀看了大小多個門店,除選購分俄羅斯國煙送人外,自己則選購了價廉物美且很適用的剃須刀、望遠鏡以及一些日用品。有不少旅客還大包小裹地購買了減免關稅的電器產品和進口首飾。看得出這里的貿易十分活躍。聽導游介紹,位於伊犁地區,對外開放的口岸還有都拉塔口岸和木札爾特口岸,年過貨能力分別為30萬噸和10多萬噸,旅遊者也均在10萬人以上。
那拉提「空中草原」騎馬。來到那拉堤草原賓館是中午時分。大家安頓好行旅午餐後,就由當地的專線車載我們到那拉提牧場,實際也叫做陸地草原。牧場處有不少的馬拴在那裡,馬主們都就地坐成一大排,等候著遊人騎馬上「空中草原」(也就是那拉提高山草原)。我們一車幾十人幾乎都報名騎馬上「空中草原」。每匹馬的馬主收了遊人200元付款後,便熱情地為之服務。有的是被馬主擁著雙雙騎在馬上行走,這是很安全的,決不會掉下馬來,所以膽小者都讓馬主擁著騎上山頂草原;有的膽大者,想過足騎馬癮,便由馬主扶上馬後,聽馬主叮囑的方法雙手抓住馬棕,獨自騎在馬背上,馬主在地上牽著韁繩行走;也有個別會騎馬的根本不要馬主跟隨,而是自己熟練地縱身躍馬、勇往直驅。到了「空中草原」,遊人們一個個為之歡呼雀躍,大家忙著攝影和賞景後,便又匆匆隨著馬主們返回牧場。上下來回共約三個小時。游後便知,該「空中草原」位於新源縣那拉提山深處,海拔約1600—4100米的中高地區,面積約1.64萬公頃。這里以山地草甸為主要保護對象,兼及雪豹、猞猁、兔猻、馬鹿等珍貴動物;保護區草類型有高寒草甸、山地草甸、低濕地草甸等;再者,其科屬繁多,種源豐富,不僅對開展高山草原之研究極為有利,也是觀賞被稱為「五花草甸」的理想地方。回到山下,尚未日落,藉助夕陽,大家又到陸地草原觀賞一番。只見這里一片片高深的草被草民們用長刀砍在地上,有的被曬枯後正在縛起或裝車運走,有的是草民們正在揮刀而砍,我們真正看到還長在草原上的草就不多見了。然而,草原正中立著一塊巨大的橫石,上面分別用漢字和蒙文書寫著「那拉提草原」的字樣,遊人們都紛紛在這里拍一張攝影以作永久的留念。
天山山脈賞雪。記得是9月10日這天,我們一行從那拉提草原賓館離開返程。按旅程安排,返回時不走果子溝了,而是沿著天山山脈直行烏魯木齊,路途行車共約14個小時,要比來的路程減少四分之一左右。但由於是行駛天山山脈,沿途絕大多數路段是山路,行程約十個小時。所以導游叮囑大家,中午只能自備干糧,沒有午餐地點,直到下山後才有晚餐的地方。大家雖然覺得旅途疲倦,但對一個午餐吃點干糧也無所謂難熬,聽其自便、順其自然了。上天山山脈首先要經過那拉提大山。頭天觀賞「空中高原」天氣晴朗,可返程時卻下起了大雨。在雨中翻過了那拉提大山後便行駛天山山脈了。誰知一進入天山山脈就由雨轉雪,僅僅個把小時,就大雪封山了。開始大家都耽心司機行車困難並危險,沒想到司機笑呵呵地安慰大家說沒事,並說新疆的司機行走雪地習慣了,不會有危險。大家放下心後,便有人興奮地提出要觀賞雪景,要求司機停一會車。司機與導游商量後同意了大家的願望,決定停車15分鍾,讓大家盡情地欣賞一番早來的雪景。此時,坐在空調車內的遊人都迅速穿上隨帶的夾衣沖下車,不顧寒風刺骨,在觀賞一番雪景後,又幾乎千篇一律地在地上捧起雪捏成雪團照相:有的雙手各捏一個雪團高高舉起;有的捏著雪團做出打雪仗的姿態;也有的捧雪團往口裡吃的樣子;還有的戀人雙雙抱住一個雪團做親熱的形狀……我是捏成一個大雪團,雙手將之捧在胸前,人直立,雙眼望著遠處的雪景而拍了一張照片。雖然光線不太好,但這確是我珍藏的一張最早月份的雪景之照。
四、游天池
從伊犁返回的第二天,烏魯木齊又是大好晴天。我們便來到了享有「天山明珠」盛譽的天池景點。這是一個天然的高山小湖,由於周邊被山巒包圍,其湖面就象一塊透明的鏡子,故名「天池」。來到這里的遊人,沒人不說是一種天然的享受。難怪大文豪郭沫若來此游覽後,隨即寫下了「一池濃墨盛硯底,萬木長豪挺筆端」的著名詩句嘿!筆者不才,姑且按游覽順序分幾個層面粗略描述一下——
乘坐快艇飽覽天池。這個被稱為「天池」的小湖泊,坐落在北天山東段博格達峰下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總面積4.9平方公里,南北長約3.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5公里,平均水深40餘米,最深處105米。坐上快艇而游,只見清澈的湖水象一塊綢布,一艘艘快艇象一把把剪刀,把湛藍的「綢布」剪成碎片後,即刻又自行恢復。望四周群山,翠綠如茵,絲毫還沒有仲秋的感覺,其挺拔、蒼翠的雲杉、塔松,漫山遍嶺、遮天蔽日。在快艇上,還看到,天池的東南面就是雄偉的博格達主峰,該峰海拔5445米,主峰兩邊又有兩峰肩連,使之其三峰並起,突兀插雲,狀如筆架。再仔細一看,其峰頂的冰川積雪,閃爍著皚皚銀光,與天池湛藍的湖水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高山平湖綽娜多姿的天然巨畫。據史籍記載,「天池」之名,源於兩個世紀前的清乾隆年間時任烏魯木齊都統大臣的明亮,他親率騎從來此後,借碑刻「見神池浩淼,如天鏡浮空」一句的天池二字命其湖名。昔日,由於這里山高路險,唯有膽大志堅而又精於騎術的人才能到此探險天池。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人民政府才撥專款修築了通往天池的盤山公路,並在湖畔建起別致的亭台水榭、賓館餐廳及其它旅遊設施,向中外遊人開放了這個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1982年,國務院將之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第一批公布名單。我坐在快艇上游覽一圈時間雖短,但腦海里卻有永遠也忘不了的深刻印象。
西王母祖廟燒高香。位於天池東岸山腰的西王母祖廟,需要攀登半個多小時的石階才能到達。廟前有一個較大的場子,不少工作人員用桌子擺成長方形格式為遊客服務,桌子後面站著一排身著道服的向導,遊客一到,一個個向導熱情地為之講解、引路。在聽了講解後才知道,西王母祖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觀,始建於元朝,距今已有800餘年歷史。由於時朝之久,在歷史上經過三次大修,最後一次毀壞是在1932年。現在的祖廟建築,是1999年由烏魯木齊市道成實業公司投資與天池管理局合作,在原廟址的基地上重建。其重建的西王母祖廟基本保留了原廟的建築風格。現廟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為天池的重要景觀之一。在這座廟堂里,使我感到最為新鮮的舉動是燒高香。在我所見過的寺廟,如北京的碧雲寺、福建的武夷山廟、內蒙的草原寺廟、十堰的武當山廟以及廣東、雲南、黑龍江等地的寺廟,都未見過巨大的高香。而西王母祖廟雖然不大,可其高香之巨,最高的高香約3米多高,次之有2米多高和1米多高的。當然,其燒高香的價格也不薄,經詢問得知分別是999元、699元、399元燒一根。盡管如此高昂的價格,但仍有不少的道教崇拜者不舍價貴,而是紛紛選擇高香來燒。甚至有個別人在廟內兩重購高香燒後,出廟門後還在外面再選購一支高香燒。我也注意到,凡燒高香者,均有穿著道服的小道士幫助把香燒燃,然後引領燒香人將高香安插在應插的位置上。總之,觀察一些燒高香的人後,我為他們對道教的摯著崇拜和虔誠感到了另類人群的味道。後來,在一些描繪天池的游記文中看到,有不少引用三千多年前的古書《穆天子傳》記載的神話,即把天池當作西王母晏請周穆王的昆侖仙境「瑤池」,這當然也與西王母廟的正面牆頭上亦有「瑤池」二字有關。實話實說,這顯然是不夠確切的。不過,些許詩文借用古神話和民間傳說為天池的神奇刻意渲染一番,譬如說天池就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呀,說小天池就是王母娘娘的泡腳盆呀,等等,聽起來倒也是另有一番風趣,由此也就大可不必去指責了。這也就象那些自願掏重金去燒高香祈求平安與幸福一樣,各隨自便,順其自然,旁人無須去挑剔什麼了。
天山雪蓮與名貴中草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於天寶年間曾寫了一首七律《優缽羅花歌》。據後人考證,詩人所寫的「優缽羅花」就是雪蓮。僅從詩的序文中便將此花描述為「贊花中折,駢葉外包,異香騰風,秀色媚景。」究其「雪蓮」一名的來歷,尚有待考究。然而,據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稱:「塞外有雪蓮,生崇山積雪中」。從這類記述至少可以推斷明清代即有雪蓮之名。據介紹,橫貫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其間海拔2800—4000米間的石縫、岩壁、礫石坡地等,均生長雪蓮。每年盛夏,雪蓮開花異香。其花的外圍有十多瓣玉白色或淡綠色的半透明膜質苞片,攏著一顆紫色的半球形花心,亭亭玉立於高山風雪之中,為冰雪王國增添了一片妖嬈景色,顯示出其勝似梅花的堅貞品格。當地的哈薩克族人,都喜歡攀山採摘幾朵雪蓮,插在自家的氈房上,以象徵吉祥興旺的生活和純潔高尚的愛情。當然,雪蓮花的主要功效是名貴草葯。其性辛熱,含有揮發油、生物鹼、黃酮類、酚類、鞣質、糖類等成分。用它泡酒成劑,對醫治風濕性關節炎、男性助陽、婦女宮寒腹痛能及麻疹不透等療效尤佳。另外,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天山山脈上生長的靈芝、貝母、紫草、秦艽、全葉青蘭等數十種中草葯,都象綻露異彩的明珠,將為祖國的醫葯學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我在返程之際,也情不自禁地在天池景點上光顧
http://www.dy7cd.com/tourist/2004/90306.shtml

7、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在什麼地方?

北京故宮。紫禁城是歷史著名古跡之一,如果來北京旅遊的話故宮是一定要去的。除此之外還有長城、天安門廣場等等。

九寨溝。四川的九寨溝一直是宛如人間仙境一般,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的水之美聞名天下。尤其是秋季的九寨,宛如童話世界。

張家界。湖南張家界是湖南省最著名的景點,張家界的山峰奇形怪狀,絢麗多姿,同時又有著畫境般的詩意。

西湖美景。杭州西湖自古以來就是全國著名的景點之一,斷橋殘雪,許仙白蛇的浪漫愛情故事,為西湖增添了無限美感。

烏鎮。嘉興烏鎮是江南小橋流水、古鎮幽香的典型代表,烏鎮更是江南古鎮中最有名的古鎮之一。蒙蒙煙雨天前往,絕對是如山水畫一般。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灕江的山水冠絕古今,絕對是遊山玩水的好去處,如果到廣西旅遊,千萬不可錯過。

麗江古城。雲南大理自古聞名全國,雲南更是旅遊景點超級多的省份之一。麗江古城是雲南景點的典型代表,這里有著濃濃的少數民族特色,同時又是風景秀麗絕倫,是很多年輕人嚮往的地方。

鼓浪嶼:鼓浪嶼申遺成功,本身就就是熱度很高的景點,現在在成為世界遺產,做為鼓浪嶼方面,更加大了環境和人文保護的力度,所以這里是目前最值得旅遊的地方。

這里的藍天碧海,紅花綠樹,遠處的海天一色,島上的別墅月夜,濤聲陣陣,彷彿滄桑不再,世界只有這里。這里的五大景點:日光岩,菽庄花園,國際刻字藝術館,皓月園,風琴博物館。

8、與火焰山有關的故事

大名鼎鼎火焰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火焰山就是這樣一座山。火焰山位於吐魯番盆地北緣。古書稱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
火焰山傳說之一:唐僧帶領一夥動物精靈徒弟--孫悟空、八戒、沙僧與龍馬,一路長途跋涉向印度求取智能與真理之書,中途來到漫天烽火的火焰山絕地,一行人本想向牛魔王之妻鐵扇公主商借寶扇搧熄熊熊烈火,卻遭到其子紅孩兒的偷襲,其間唐僧並且遭到蜘蛛精的劫持,兩人都欲用他的肉煉成長生不死之葯,師徒五人歷經劫難終於憑著智能勇氣與堅強無比的毅力,化險為夷、感化頑劣,並讓大地回春重現滿眼綠意與無限的生機。
火焰山脈呈東西走向。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止吐魯番桃兒溝,長100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火焰山重山禿嶺,寸草不生。每當盛夏,紅日當空,地氣蒸騰,焰雲燎繞,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火焰山明人吳承恩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而膾灸人口。第五十九和六十回,寫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更給火焰山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書中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里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描寫顯系誇張,但高熱這一基本特徵與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火焰山的傳說之二:當年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天宮,倉卒之間,一腳蹬倒了太上老君煉丹的八卦爐,有幾塊火炭,從天而降,恰好落在吐魯番,就形成了火焰山。山本來是烈火熊熊,孫悟空用芭蕉扇,三下扇滅了大火,冷卻後才成了今天這般模樣。
火焰山的傳說之三:維吾爾族民間傳說天山深處有一隻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當地最高統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惡龍在吐魯番東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殺。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紅了整座山。因此,維吾爾人把這座山叫做紅山,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焰山

9、《西遊記》中的火焰山位於哪?

《西遊記》中的火焰山位於新疆吐魯番盆地的北緣,乃是古絲綢之路北道。

新疆火焰山是吐魯番最著名的景點。它的位於吐魯番盆地的北緣,古絲綢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岩和泥岩組成。當地人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

(9)火焰山旅遊景點可以治風濕擴展資料

火焰山位於新疆吐魯番,是當地非常著名的景點,電視中火焰山上熊熊烈火,但是現實中的火焰山上並沒有火,只是溫度非常高,火焰山山整體長100多公里,海拔則有831.7米,上面因為溫度高寸草不生,連鳥類都沒有辦法在上面存活,

另外因為火焰山的石頭呈現出了紅色,所以一到夏天最熱的時候,火焰山上面就會有熾熱的氣流翻滾,從遠處看上去就像是被火舌包圍,火焰山的名字也是因此所得。

火焰山夏天的溫度能夠達到47.8,地面上的溫度甚至能夠有89度,所以也被稱為全中國最熱的地方,當然這樣的熱度也能夠造就很多神奇的景觀,火焰山中有饅頭山、雲梯、千佛洞等等著名的景點,令人神往。

關於火焰山的神話傳說,很多人都只是聽說過《西遊記》中的,不知道還有一個關於火焰山的民間傳說,相傳在以前的維吾爾族有一條窮凶惡極的龍,特別喜歡吃童男童女,而當時那裡的統治者為了保護百姓的安危,

於是派遣了勇士降服惡龍,後來勇士和惡龍經歷了一番驚險的激戰,終於將惡龍降服,後惡龍帶著傷逃走,它的血染紅了整座山,所以大家就將那座山稱為了紅山,也就是之後的火焰山。

火焰山因為自身的特質被國家評委了AAAA級景區,2018年的時候更是入圍了「神奇西北100景」,

與火焰山旅遊景點可以治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