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白細胞減少

風濕白細胞減少

發布時間:2020-04-22 15:51:34

1、白細胞減少應注意什麼

查清白細胞減少的原因和程度:


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


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復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制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

建議: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2、類風濕與白細胞少有關系嗎?

建議:你好,類風濕疾病可以引起白細胞減少的情況的。退行性變不是白細胞減少原因的。粒系統增生的情況有可能會造成的。白細胞減少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學因素,血液系統疾病,伴脾腫大的疾病,結締組織疾病,過敏性疾病,遺傳性疾病等。多種情況都是可以引起的。

3、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減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減低,另抄一種是病理性減低。

病理性減低常見於病毒性感染(常伴有淋巴細胞分類升高)、襲以及某些葯物(氯黴素、磺胺類等等)、甲醛、苯的化學物質、射線等因素導致的骨髓白細胞生成、釋放障礙引起的。

生理性減低,骨髓造血系統白細胞增zd生正常,只是外周血液中白細胞減低,沒有任何不適症狀(如頭暈、乏力、抵抗力減低等)。

4、白細胞偏低?怎麼辦?怎麼恢復?

你好,
白細胞低的原因很多,比如病毒感染期間,或者骨髓造血抄功能障礙。正常的白細胞是4到10×十的九次方,如果白細胞輕百微稍稍下降,這倒不一定是多大問題。如果低的較多可以到正規醫院檢查確診一下,必要時需要做一個骨髓檢查,然後確診病因以後積極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平時飲食可以適當度多吃大棗、花生、動物肝臟等。祝你早日康復!

5、類風濕引起的肝硬化,白細胞減少,能活多久

關鍵還是要看你母親自身的體質。現在首要的就是要解zd決白細胞減少的問題。可以先吃點「升白片」。還有就是注意肝版硬化的病症到了什麼程度。你母親患類風濕才六年,就引起肝硬化,說明病症沒有權控制好。吃葯方面有問題。

6、白細胞減少

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范疇。

[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復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對葯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 109/L,小於5歲低於5.5x 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升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黨參、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術、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參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葯:峰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7、白細胞減少,風濕應該注意什麼

白細胞減少,風濕應該注意什麼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bn mnh bn j辭舊迎春

猹嫇爅弶漸漢慌枔奞掩冒喂嶧懧傍

8、風濕關節炎會引起白細胞降低嗎

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9、白細胞減少是什麼原因

哪類白細胞減少需治療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葯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征。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范疇。

[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酸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復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對葯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症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准為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 109/L,小於5歲低於5.5x 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升白細胞葯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 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葯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酸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葯:黨參、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術、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參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葯:峰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參考資料:今晚報 中國孕育網

蜂王漿
具有滋補、強壯、健脾的功效,尤其適宜癌症病人治療後白細胞減少者食用。有報道說:一位70多歲的老婦胡某,因乳房癌,後又發生肺癌,年高體弱,白細胞僅1000/毫升,既不能手術,又不能化療,老人只得試服鮮蜂王漿,10多天
靈芝
《神農本草經》中載:靈芝「益精氣,堅筋骨」。《本草綱目》認為靈芝能「療虛勞」。據福建三明地區第二醫院1972年的《醫葯學資料》中介紹:採用人工培養的靈芝,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52人,結果顯效(白細胞總數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進步(白細胞總數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轉(白細胞總數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為84.6%,白細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紫河車
有很好的補益強壯作用,能補氣、養血、益精。《本草蒙筌》說它「療諸虛百損。」《本草再新》認為紫河車「大補元氣。」白細胞減少症是屬傳統醫學中的「虛損」症范疇,常食紫河車,對提高白細胞數,頗有效益。可用新鮮紫河車1個,去膜洗凈,慢火烘乾,研末後裝入空心膠囊,早晚飯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補陰補髓,對虛勞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療食養的作用。現代還有用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者。中國葯科大學葉橘泉教授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方法是:生羊脛骨(即羊四肢的長骨)1~2根,敲碎,加紅棗10~20個,糯米適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為1療程。用同樣的食
法,也適宜白細胞減少症者眼食。

大棗
有補脾、益氣、養血的功效,凡血虛、貧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者,均宜食用。對腫瘤病人經放療或化療後引起白細胞減少者,民間習慣用紅棗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據報道,從人工栽培的鮮香菇中提取的多糖類,對白細胞減少症有明顯療效。民間對白細胞減少症,可用鮮香菇適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還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來增強惡性腫瘤病人的化療放療效果,預防和治療化療、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黃芪
有補中益氣、治虛弱病症的作用。歷代醫家認為,黃芪為補氣諸葯之最,是以有耆之稱。《本經逢原》載:「黃芪能補五臟諸虛」。《日華子本草》說它:「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白細胞減少症多屬中醫氣虛癥候,近代有些醫家創立了「補氣升白湯」,即從補氣人手來達到升高白細胞的目的。黃芪為補氣之最,故白細胞減少者宜食之。


能大補元氣、強壯身體,對白細胞減少症表現為氣虛,及陽氣不足、體虛氣短、怕冷乏力者尤為適宜。

黨參
有補氣、健脾胃、養氣血的作用,為氣虛之人常用之品。據葯理實驗報道,黨參給正常兔連續服用後,可使嗜中性白細胞比例增多,黨參對因放射線療法及化學治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能使其升高。

小茄香
性溫,味辛,為民間常用的五香調味品。《傷寒蘊要》中說它「暖丹田」。元代名醫李杲認為茴香「補命門不足」,這都說明它有補腎氣的作用。現代研究認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細胞的功效,所以,對於白細胞減少症,包括因放射治療和抗癌葯化療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以之作為調味佐料,尤為適宜。

丁香
為常用的五香調味品之一。性溫,味辛,有溫中暖腎之功。《醫林纂要》中還說它能「補肝,潤命門」。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丁香內服吸收入血後,能刺激中樞神經使之興奮,心跳加快,並能使白細胞增加。因此,對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來說,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頗適宜。

牛髓
能補腎益髓。《神農本草經》中即有記載,說它「補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細胞減少症多屬中醫精血虧損,虛勞之病,因此,常食頗宜,可收到補虛勞,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
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韓氏醫通》認為:「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醫林纂要》中還說:「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因此,白細胞減少症者,多屬中醫脾氣虛弱,多食牛肉則補氣健脾,故常食頗宜。

羊肉
為溫補性食物,能益氣補虛,有補益強壯作用。元代醫家李杲曾說:「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尤其是白細胞減少症兼有陽虛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
能補中益氣,溫腎助陽。唐代食醫孟詵認為狗肉「補血脈,填精髓」。白細胞減少症可屬中醫「虛勞」范疇,狗肉有補脾氣,益腎氣的作用,因此,對白細胞減少之人兼有脾腎兩虛,無力腿軟,四肢欠溫者,食之最宜。

鹿肉
性溫,味甘,能補五臟、調血脈,中醫常用以治療虛勞羸瘦之人。《別錄》謂:「補中,強五臟,益氣力。」《醫林纂要》亦說:「補脾胃,益氣血,補助命火,壯陽益精。」凡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兼有脾腎兩虧,陽氣不足之人,食之最為適宜。

鹿胎
為鹿的胎盤和胎獸,能益腎壯陽,補虛生精。《本經逢原》中說:「鹿性補陽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腎精虧虛,元陽不足的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宜食之。

鹿茸
能壯元陽、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明·李時珍認為它「治一切虛損」。現代也有報道,單用鹿茸治療白細胞減少症5例,血象進步者3例,臨床症狀改善者2例。也有用以治血小板、白細胞減少症15例,結果有7例血象和症狀均有改善。凡白細胞減少症患者又兼陽虛怕冷之人,頗為適宜。鹿角膠也有同等功效,故也適宜服用。

此外,白細胞減少症患者還宜選食羊肚、羊奶、烏骨雞、海參、牛肚、阿膠、雞肉、雞蛋、鴿肉、鴿蛋、白鱔、甲魚、太子參、山葯、冬蟲夏草、銀耳、燕窩、猴頭菇、枸杞子、黃精、胡桃肉、花生仁等。
(1)高蛋白飲食,主要是提高機體抵抗力能為白細胞恢復至正常,提供物質基礎。

(2)高維生素飲食,維生素可以促進細胞的生長發育。有助於白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促使恢復正常。

(3)嚴格消毒。此時病人易並發感染,故在製作食物時應嚴格消毒,決不吃生冷或不潔的食物。

高蛋白食物要選擇禽蛋類,瘦肉類,動物肝、腎、乳類以及豆類及其製品為宜。高維生素食物應選擇酵母發麵食品、谷類、花生、綠色新鮮蔬菜、水果、果汁等,以補充維生素C、B族和葉酸等。

將高蛋白食物製成流質或半流質,易於消化和吸收。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不宜烹調時間過長,以免損失維生素。但各種食物都必須清潔,並且必須有一定的糖類、鹽類及水分。每日水分需3000~3500毫升。

方一 芪虎湯

葯物組成 黃芪30g 生苡米30g 虎杖15g 雞血藤15g 當歸l0g 何首烏10g 菟絲子10g 大棗10g 炙甘草6g

制劑用法 上葯文火煎3次,取葯液500ml,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劑,20日為1療程,共用2個療程。

適應病證 白細胞減少。症見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心悸、失眠、納差、舌淡、脈細弱或細緩等。
方二 桂芍虎絞湯

葯物組成 桂枝l0g 炒白芍20g 炙甘草6g 大棗10枚 生薑l0g 虎杖20g 絞股藍30g 制黃精30g

制劑用法 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15天為1療程,不效可再觀察1個療程。觀察期間停用其他葯物。

適應病證 白細胞減少症。症見以低熱、倦怠乏力為主,伴頭暈或耳鳴,少氣懶言,失眠心悸,畏寒或五心煩熱,納差,便溏,腰酸膝軟,消瘦或浮腫,易反復感染,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等。
方三 促白細胞湯

葯物組成 太子參30g 炒白術30g 炙黃芪30g 靈芝20g 首烏20g 補骨脂15g 紫河車15g 山萸肉15g 熟地15g 當歸15g 茜草根15g 穿山甲15g

10、治療類風濕的葯物會不會使白細胞減少??

是的,可能是葯物影響白細胞減少,如果在正常范圍內就沒關系,如果白細胞降得過低,就需要治療,或是換葯看看是否好轉 不一定是西葯,中葯也可能使白細胞降低!

與風濕白細胞減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