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風濕及關節腫、疼痛的最有效果的膏葯貼有哪些?
本來膏葯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基本上都不採用
\但是既然你問,我就推薦兩個吧
黑螞蟻膏葯 和 海馬追風膏
2、「螞蟻膏」為何會有如此神奇的療效?
最近,通過跟蹤幾個病例服用螞蟻膏後反饋的效果來看,其中,有風濕、類風濕病四十年未治治癒的,也有腦血栓、腦出血後遺症患者,他們服用螞蟻膏後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其中有一例,患者於淑華,67歲,在四十年前生完孩子坐月子的時候,六月份的三伏天下大雨時,看到自家的豬圈門開了,養的豬都跑了出去,情急之下,頂著大雨跑出去抓豬,被雨澆過後患風濕病四十年未愈,嚴重時腿痛得睡不著覺、腿抽筋,並有輕微的腦血栓,頭迷糊,在四個月前腿不能走路,只能靠拄拐杖行走,剛開始服用暫無明顯效果,服用兩個月左右,自覺疼痛漸輕,已經可以不拄拐走路了,頭也不再迷糊; 我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小小的螞蟻膏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居然連大醫院都束手無策的疾病服用後會漸輕並治癒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螞蟻膏的配製符合了中醫的人體健康理論。螞蟻膏不但能夠補氣補血還補腎。中醫理論認為,氣與血構成了人體的兩大類基本物質,氣為陽,血為陰,兩者關系密切。早在《內經》就已指出:「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明代《景岳全書》則說:「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惟斯而已。」氣和血皆為水谷精微所化,氣屬陽,血屬陰,兩者不可分離。氣與血的關系是氣為動力,血為基礎,兩者是對立的統一,所以中醫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的說法。可見,機體中絕不存在無氣之血,也不存在無血之氣。在氣與血的關系中,氣是血液生成和運行的動力,血是氣的物質基礎和載體。氣以推動、溫熙為主,血以營養、滋潤為主,所以血到之處,氣一定到,氣到之處,血未必隨。氣和血無論在生理、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系,互相資生,互相影響的。(1)氣能生血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氣盛,則化血功能自強而血充;氣虛,則化血的功能自弱而血虧。所以,氣虛常可進一步導致血虛,證見面色不華,心悸氣短,頭暈乏力等氣血兩虛的病證。在臨床用葯時,依據「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葯中,配以益氣之品。故《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溫病條辨》說:「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岳全書》則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意思是說,在大失血情況下,更急需補氣,以恢復機體之功能,氣得生得固,血液才能漸生。(2)氣能行血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血液的運行,主要有賴於心氣的推動,肺氣的敷布,肝氣的疏泄。清代唐容川《血證論》更直截地說:「運血者即是氣」。如果氣的功能障礙,氣滯或氣虛,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導致血瘀。所以臨床上在治療血瘀證時,常在活血化瘀葯中加入行氣導滯之品,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如果因氣虛而導致血瘀之證,治療時則必須以補氣為主,再配以活血化瘀的葯物。(3)氣能攝血中醫認為,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而不致溢出脈外,是由於脾氣的統攝作用。所謂攝血,是指氣(具體指脾氣)對血液的統攝作用。如果脾氣虛弱,失去對血液的統攝作用,往往導致各種出血證(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醫稱為「氣不攝血」或「脾不統血」。治療須用補脾益氣的方法,恢復其統攝血液的功能,方能達到止血的目的。(4)血為氣母中醫所說的「血為氣母」有兩種意思:一是指氣存於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以載氣;一是指氣的化生以血為物質基礎。氣能行血,血能載氣,氣存在於血液之中。如《內經》所說:「營行脈中」,此「營」是指營氣,營氣是存在血中的氣。衛氣雖運行於脈外,但亦需要津液來運載。《內經》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血證論》亦說:「守氣者即是血」,意思是說氣不能離開血而存在。若氣不附於血中,則將飄浮而無根。氣存血中,血以載氣的同時,血不斷為氣的功能活動提供物質基礎,使其持續得到補充,所以氣不能離開血和津液而存在。總之,氣與血的關系為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為氣母。那麼氣和血之間的關系如此密切,氣和腎之間又有什麼關系呢? 中醫還認為「腎為氣之根」,語出《類證治裁》:「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腎為氣之根」是指腎是人體一身之氣的根本。從《類證治裁》原文所述來分析,「腎為氣之根」是承「肺為氣之主」而言,其後又說「肺主出氣,腎主納氣」,結合上下文可知,「腎為氣之根」是強調腎在呼吸運動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腎為氣之根」與「腎主納氣」是異語同義,即腎為一身之氣的根本,具有攝納呼吸之氣,保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故《類證治裁》曰:「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呼吸運動雖為肺臟所主,但亦與其他臟腑有關。人體呼吸運動的正常進行,依賴於肺氣的宣降、腎氣的攝納,以及心氣的推動、肝氣的調暢。故《難經·四難》曰:「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由於腎藏精,為「封藏之本」(《素問·六節藏象論》),腎(命門)為「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源」(王肯堂《靈蘭要覽》),而足少陰腎經「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靈樞·經脈》),「腎上連肺」(《靈樞·本輸》),故腎的封藏作用能攝納由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氣,以使呼吸調勻,深長有力。正如《醫碥》所說:「氣根於腎,亦歸於腎。故曰腎納氣,其息深深。」肺居上焦而司呼吸,腎位下焦而主納氣,肺腎相合,吸納相因,則呼吸深長,節律調勻。腎主納氣是以腎藏精為基礎的,是腎的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的體現。故明代李梴在《醫學入門》中說:「腎有兩枚,……納氣收血,化精,為封藏之本。」腎精充足,則納氣正常,呼吸深長有力;若腎精不足,腎氣虧虛,攝納無力,則既不能攝納由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氣,又不能調節呼吸之深度,從而導致呼吸表淺、呼多吸少、動則氣喘、氣息不續等症。即如《靈樞·經脈》說「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證治准繩》曰:「真元耗損,喘出於腎氣之奔,……乃氣不歸元也。」「腎為氣之根」理論在臨床上對於疾病的診治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腎為氣之根,故久咳、久喘多傷及於腎,即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說:喘息「在肺為實,在腎為虛」。《證治准繩》亦雲:「肺虛則少氣而喘,若久病仍遷延不愈,由肺及腎,則肺腎俱虛。或勞欲傷腎,精氣內奪,根本不固,皆使氣失攝納,出多入少,逆氣上奔而發喘。」所以,臨床上對於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氣管炎、哮喘等病症,初期多從肺論治,日久不愈者,多從腎論治,採取補腎納氣平喘之法,常有良效。 從以上的中醫理認我找到了螞蟻膏神奇療效的中醫理論醫理了,它之所以有如此的作用,首先他不但補氣,還補血又補腎,黑螞蟻對腎虛(陰陽兩虛)有較好的溫補作用,人體的腎元充足,又「腎為氣之根」的中醫理論,在螞蟻膏補氣的作用基礎之上,元氣充足,「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三者相輔相承,相互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循環不息,周而復始,在百日內建立一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良性體內環境,則一陽生,而諸疾消。女子四七二十八,男子四八三十二歲後身體漸衰,表現為氣衰、血枯、腎虛,疾病漸生,隨之而來的老年慢性病如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疾病,腎陰虛、腎陽虛,為了延緩衰老,現在的保健方式千變萬化,有單純的補氣的,如煉氣功補元氣,打通大周天小周天,其目的不過是增加元氣,加快血液的循環;但是如果人體的血液象河床里的水一樣慢慢的乾枯了,用再大的風去加速河水的流動,血液又會帶給人體未端多少的營養物質呢?所以單純的補氣不行,還要補血,使血液充足,以便有足夠的血液在強大「氣」的推動下給人體的臟器帶去更多的營養,同樣,氣血充足,「腎為氣之根,氣歸於腎」,腎功能強大了,腎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同時,腎中命門為原氣之所系,十二經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溫煦、促進血液生化的原動力之所在。可見,腎是形成血液的主要臟器之一,故中醫有「生血根本在於腎」的說法。而血之精華又可化為腎精。如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說:「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清代唐容川說:「腎藏精,然精雖以腎為主,而合心血之所化」。意思是說,精血同源,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此,治療上常精血並補。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用健脾補腎法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生血效果。同樣,腎精虧虛者在用補腎葯的同時,亦給以補氣血之品,有助生精補髓。它能藏住更多的氣,氣化血。螞蟻膏做到了三者同時補益,而不是單純的補氣、補血或者補腎,這是它神奇作用的根源所在,也是它的集治療和保健為一身治療一些疑難疾病的機理所在。
3、風濕貼膏葯什麼好
推薦您試試周嘉福琥珀·通關貼。
周嘉福琥珀·通關貼以肉桂、炮附子等溫熱類葯物予以輔助陽氣散寒祛瘀,丁香、白芷等芳香類葯物化濕開竅、通利血脈,當歸、川芎等補血活血,草烏、川烏則協助君臣等葯物溫經通絡止痛,扶正祛邪從而治療風濕性關節疼痛、腫脹等。
4、風濕止痛膏有什麼作用
你好,香葯風濕止痛膏主要用於祛風除濕、化瘀。用於風寒濕痹引起的腰、肩、上肢、關節、肌肉諸痛等症狀。可以試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