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救命,去醫院檢查類風濕,要查風濕篩查實驗內基 類風濕篩查 抗ENA多肽譜多少錢?有沒有查的必要性?
類風濕很多疾病就是需要檢查血液里的各種酶和抗體、補體,各項因子,為了准確診斷而做的。醫生讓你做了一些化驗檢查,是為了更明確診斷,希望你可以理解。
2、診斷風濕熱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常規。急性期白細胞計數輕度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細胞稍增多。可有輕度的貧血。
(2)血沉(ESR)。除舞蹈病和心力衰竭外,血沉加快。血沉顯著加快,常常直接和疼痛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3)C 反應蛋白(CRP)。急性風濕熱發病2 周以內,C 反應蛋白常呈陽性,1 個月後多變為陰性。C 反應蛋白與疾病的嚴重性成正比。風濕熱靜止期時消失,再度出現是風濕熱復發的預兆。本試驗和血沉,對診斷急性風濕熱都不是特異性診斷指標,但可協助判定本病是否活動。
(4)黏蛋白(MPT)。當風濕活動時黏蛋白可見增多。
(5)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此試驗可證明有鏈球菌的先驅感染,為有代表性的反應。但抗「O」陽性並不能說明是否患有風濕熱。
(6)免疫球蛋白。在風濕活動期,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M 和A(IgG、IgM、IgA)均可升高,恢復期則降至正常。
3、類風濕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認
你好,根據你情況,風濕檢查一般抽血檢查風濕四項就可以。 指導意見: 建議你平時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冰冷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動態觀察。
4、做什麼檢查才知道是不是風濕病
風濕病檢查、往往是做抗o、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檢查的看一下情況治療的需要空腹檢查的
5、風濕三項臨床意義
「風濕」一般認為風濕病就是關節炎,這是不正確的,其實「風濕」並不是指一種病,風濕是以骨、關節、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最常見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風濕病有:急性風濕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骨性關節炎、痛風等。祖國醫學認為,風濕就是風寒濕氣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致使氣血遠行不暢引起的肌肉關節麻木疼痛,區伸不利或腫大。 風濕病的病因有哪些? 1 、免疫功能紊亂; 2 、環境因素,如風、寒、濕等; 3 、感染; 4 、創傷與勞損; 5 、退行性改變(老化); 6 、遺傳因素; 7 、代謝障礙。 風濕病的常見臨床症狀有哪些? 1 、疼痛 2 、壓痛 3 、僵硬感 4 、腫脹 5 、活動障礙。 什麼是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風關炎)是一種與 A 組溶血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典型表現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不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恢復正常,不留關節強直與畸形。 如何診斷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准) 1 、病前多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 2 、症狀。四肢大關節(腕、肘、肩、踝、膝、髖)遊走竄痛或腫痛。 3 、體征。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或腫痛,活動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熱、結節性紅斑或環形紅斑或心臟病變等。 4 、實驗室檢查。活動期血沉( ESR )一般多增快,非活動期正常,活動期抗 O ( ASO )多陽性( 1:600 單位以上)如抗 O ( ASO )陰性者( 1 : 400 單位以下)必須見有環形紅斑或結節形紅斑,否則不能診為風關炎。 5 、 X 線檢查。受累關節僅見軟組織腫脹,無骨質改變。 6 、預後。緩解期或治癒後受累關節不留畸形。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強直性脊柱炎,屬中醫痹證范疇,俗有骨痹、歷節風之稱。是一種以慢性多關節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關節起病,常呈對稱性,早期症狀為受累關節的疼痛、腫脹、活動困難及發僵,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關節畸形。本病在我國人中患病率為 0.3% ,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與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發病一般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的高峰年齡 20-40 ,而女性則在 40-60 歲,類風濕關節炎以女性多發,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和病程?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的病理變化是所謂的滑膜炎。正常狀況下,關節腔內面有一層精緻的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和保護關節。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滑膜產生發炎反應,關節因 發炎細胞的聚積而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這種發炎反應嚴重時甚至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適當治療,關節將變形、僵直而無法活動。此外,活動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中約有 5%-15% 會出現皮下結節,這是一種發生於皮下面,因發炎作用而變性成纖維組織,分布很廣,但好發於較敏感部位如關節伸側、頭皮等,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有時則會導致感染。如果發生在肋膜、眼睛等,則會導致較嚴重的後果。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必備的條件(診斷標准) 診斷類風濕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自覺症狀)一般是以遠端一個或兩個小關節開始疼痛、腫脹、逐漸發展到多個關節,有的呈對稱性、遊走性、間歇性發作。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現晨僵(早晨起床時兩手發硬脹),活動後消失。 如何鑒別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受累關節 以四肢大關節(膝、髖、踝、肘、肩、腕)為主 以四肢小關節(手指、掌指、足趾)為主 臨床表現 急性者發病急、高熱、關節紅、腫、熱、痛,慢性者關節遊走竄痛或兼低熱 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可侵犯大關節,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 實驗室與 X線檢查 ASO陽性(1:600以上)若陰性要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現症,血沉多快,類風濕因子陰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如中晚期相對穩定,類風濕因子陰性者應以 X線片檢查,具典型類風濕性關節X線所見 其他合並症及預後 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不留畸形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納差,關節可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不可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
6、查類風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7、如何讀懂風濕病化驗單
風濕性疾病是一大類常見病,多發病,且多數疾病需經過一系列的化驗檢查才能確診。由於風濕病診斷治療在我國起步較晚,有很多大型醫院都尚未成立風濕病專科。而風濕病的化驗項目發展很快,近幾年發現了多種用於風濕病早期診斷和幫助判斷疾病預後的化驗指標,不僅大多數病人看不懂風濕病化驗單,甚至連其他專業的醫生也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化驗。風濕病化驗項目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自身抗體的檢測。所謂自身抗體是我們自身體內的防禦組織過度反應,對體內的正常組織產生抵抗,也就是自身抗體,用來破壞這些正常組織。自身抗體的檢測對於風濕病的診斷,特別是對於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至關重要。現在應用於風濕病臨床的自身抗體主要有:類風濕因子、抗角蛋白抗體譜、抗核抗體譜、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抗磷脂抗體等。一、 類風濕因子(RF)類風濕因子最初在類風濕關節炎(RA)病人的血清中發現,故認為可以用來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目前RF作為RA的篩選試驗有一定的價值,至少75%的RA病人RF是陽性。而且美國風濕病學會(ACR)提出了7條RA診斷標准中, RF陽性為其中之一,符合其中的四條者可診斷為RA。RA患者出現RF,提示病情預後不良,同時也提示該病人不僅可由關節症狀,還可有關節外表現也就是多系統受累的表現。且隨著RA病人關節症狀持續時間的延長,RF的出現率也隨之增高,如:3個月時33%,1年75%,18個月90%。因此,當初次檢測結果為陰性而臨床上仍高度可疑時,重復檢測RF有一定意義。RA也不能完全依靠RF陽性來診斷,也就是說,不是RF陽性且有關節腫痛的就一定是RA,而RF陰性的就一定不是RA。這是因為RF還可以出現於下列一些疾病,乾燥綜合征、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硬化症、急性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腫瘤、其它高球蛋白血症狀態、慢性肝病,大約5%的老年人也可出現RF陽性。二、抗角蛋白抗體譜 抗角蛋白抗體譜中包括抗角蛋白抗體(AKA)、抗核周因子抗體(APF)、抗CCP抗體等,它們都是用於RA早期診斷的自身抗體,可以輔助RF,提高RA的早期確診率,早期正確治療,改善預後。三、抗核抗體譜抗核抗體(ANA)中的「核」字指的是細胞核及細胞核中的成分。ANA是指抗細胞核內成分的抗體。因為細胞核包含多種成分,所以ANA其實是抗核內多種物質的抗體譜,又稱為抗核抗體譜ANAs。ANAs 陽性的病人要考慮結締組織病的可能性,但應多次或多個實驗室檢查驗證為陽性。此外,正常老年人或其他非結締組織病的病人血清中也可能存在低滴度的ANAs。因此,ANAs的檢測應有滴度的測定和報告。根據細胞核內各種成分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及其臨床意義,將ANAs 分成抗DNA,抗組蛋白,抗非組蛋白,和抗核仁抗體四大類。其中抗非組蛋白抗體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用到的抗ENA 抗體。 對於ANAs陽性的病人除了檢測滴度外,還應分清是哪一類。不同類別的ANAs有不同的臨床意義,具有不同的診斷價值。抗DNA抗體,特別是抗dsDNA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特異性診斷抗體,而且對於狼瘡腎炎有很強的診斷價值。抗組蛋白抗體陽性的紅斑狼瘡患者多考慮葯物性狼瘡的可能。抗核仁抗體陽性多見於系統性硬化症的患者。抗ENA抗體譜中抗Sm抗體最早發現在一名名叫Smith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清中,後發現可以用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診斷,且特異性很強;抗SSA、SSB抗體是兩種用於乾燥綜合症患者診斷的自身抗體;抗RNP抗體可用於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抗Jo-1抗體陽性可以幫助診斷多肌炎/皮肌炎;抗Scl-70抗體可用於系統性硬化症的診斷。四、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對血管炎病尤其是韋格納肉芽腫的診斷和活動性判定有幫助。五、抗磷脂抗體 抗磷脂抗體與血小板減少、動靜脈血栓、習慣性自發性流產有關。上述的多種抗體對風濕病的診斷極有價值,但敏感性和特異性有一定范圍,而且檢測的技術也可引起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因此風濕病的診斷仍要通過臨床與實驗室自身抗體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