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蘊結證

風濕蘊結證

發布時間:2020-04-20 07:10:01

1、膝關節骨刺的中醫辨證

以下幾種:
(一)受寒阻滯
路卧受涼或受漬於水濕之中,寒濕稽留,深伏於膝,氣血阻滯,發為膝痛。如《張氏醫通》:「因卧濕地,流入腳膝,痹弱疼重。」證見:膝腫疼痛較劇,行走不便,或覺重滯,陰雨天加重,形寒肢冷,面色帶青,苔白滑,脈沉緊或沉遲。治法:散寒除濕,祛風止痛。
(二)濕熱蘊結
感受風濕之邪,郁而化熱,或受濕熱侵淫,濕熱稽留,蘊結經脈,聚於膝部,發為腫痛。如《雜病源流犀燭》:「發於腳膝,始而腫,繼乃潰爛成瘡者,名腳氣瘡,有腎虛為風濕所博,攻於腳下足上」。證見:膝部腫脹疼痛,局部發紅,捫之有熱感,屈而不伸,小便黃赤,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治法:清熱滲濕,疏利止痛。
(三)氣血虛衰
脾胃素虛,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病後體虛,胎產經行之後,氣血不復,膝部筋脈失於濡養,發為疼痛。如《張氏醫通》「婦人鶴膝風證,因胎產經行失調……而為外感所傷」所致。證見:膝部酸痛,其痛綿綿,四肢軟弱無力,面色無華,頭暈心悸,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或細弱。治法:補氣溢血,溫經止痛。
(四) 肝腎虧損
肝主筋,腎主骨,膝為筋骨之大會,若病後虛贏,或老欲過度,肝腎虛虧,筋骨失於精血之養,而至膝痛。如《張氏醫通》:「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證見:膝部隱痛,下肢肌肉消瘦,步履艱難,腰脊酸疼,頭暈耳鳴,舌瘦或胖大,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治法:滋養肝腎,補虛止痛。
(五)熱毒內攻
風毒外侵,與血熱相搏,熱毒內攻,氣血壅滯,而發為膝腫痛。證見:膝部紅腫劇痛,勢如虎咬,屈伸困難,伴有身熱,心煩口渴,便閉尿赤,舌紅苔黃而乾燥乏津,脈滑數或弦數。
(六)淤血蓄積
因跌傷撞傷,或碰擊所傷,淤血蓄留,血行不暢,不通則通。證見:膝部紅腫熱痛,熱隨痛增,痛隨熱劇,局部皮膚紫暗或傷裂,亦或膝部關節變形,疼痛夜甚,痛如針刺而有定處,舌質紫暗,脈弦澀或細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2、濕熱蘊結證的臨床表現

多發於夏季。皮損為紅斑、丘疹、風團,色鮮紅,可有較多水皰,或口腔糜爛,外陰濕爛;自覺癢痛;可伴有發熱、咽干、關節酸痛或身倦乏力、納呆嘔惡,溲赤便秘;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3、濕毒蘊結肌膚症什麼症狀

具體要看是什麼疾病,治療大法為祛濕解毒,
有時間還是倒正規醫院檢查一下!本人不是醫務人員,所有資料來源網路,只供參考,如需用葯治療請到正規大醫院就診!切記!

4、什麼是石淋病,濕熱蘊結證

濕熱蘊結證 濕熱蘊結證:濕熱互結,熱不得越,濕不得泄,以身熱不揚,口渴不欲多飲,頭痛,身重而痛,腹滿食少,小便短黃,大便泄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5、母親53歲,膝關節腫大,照CT片找不到原因,打算去北京就診,跪求大家幫助

[概念]
膝腫痛指膝部腫大疼痛而言。
"膝腫痛"早在《內經》中就有論述,在《靈樞.經脈篇》中胃足陽明之脈的所生病復,就載有"膝臏腫痛"症,其它各篇也有類似的描述。此後的醫學著作多列入痹、痛風、鶴膝風、歷節風等病門中討論。《靈樞.雜病篇》中還有"膝中痛"症,雖與本症相似,但痛而不腫,故不予敘述。

[鑒別]
常見鑒候制
氣血虛損膝腫痛:膝部腫痛,四肢酸軟無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舌質淡紅或嫩紅,舌苔薄白,脈沉細。
肝腎虛損膝腫痛:兩膝腫大疼痛,腰酸痛,下肢肌肉消瘦,步履艱難,頭暈神疲,舌體瘦或胖大,舌質淡或黯,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濕熱蘊結膝腫痛:兩膝腫大疼痛,局部捫之有熱感,面百色黃並浮有油垢,小便色黃,大使先干後溏,舌質嫩紅,苔薄黃,脈滑數或濡數。
寒濕阻滯膝腫痛:兩膝腫大,疼痛較劇,難以行走,形寒肢冷,面色白中略帶青,舌質紫黯,苔白滑,脈沉累或沉遲。
熱毒內攻膝腫痛:膝關節紅腫劇痛,勢如虎咬,屈伸困難,伴有身熱心煩,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度結,舌質赤,苔黃偏干,脈滑數。
濕毒積留膝腫痛:膝關節漫腫沉痛,兼有頭沉身重,肢體困脹,脘腹滿悶,時有嘔惡,大便不實,舌質淡紅或淡黯,苔白膩而潤,脈沉緩或弦滑。

屬於哪種情況可以告訴我

6、什麼是濕熱蘊結證

濕熱蘊結證
 濕熱蘊結證:濕熱互結,熱不得越,濕不得泄,以身熱不揚,口渴不欲多飲,頭痛,身重而痛,腹滿食少,小便短黃,大便泄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7、風濕蘊結證怎麼治療

你好!風濕蘊結有什麼症狀呢?一般服用中葯或者中成葯療效都不錯,如復方夏天無片,祛風止痛膠囊等

8、痰濕蘊結證用什麼葯好

痰濕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脾虛失運,津液輸布失常,水濕內停所致濕濁內停,日久成痰,痰濁阻肺,出現以咳嗽痰多,色白,胸部痞悶為主症的證候。多見於肥胖之人,是本虛標實,氣虛陽虛為本,多痰多濕為標。濕痰證可見於西醫學的慢性氣管炎,肺心病,慢性胃炎,耳性眩暈等。

病因病機

脾胃陽虛,運化失常,水液停聚,生濕釀痰,或因外感濕痰誤治或失治,滯留不去而成。痰隨氣升,上貯於肺,肺失宣肅可發病為咳為喘;痰阻中焦,脾胃失和,升降失常發為嘔;痰濕壅遏清陽可發眩暈等。

臨床表現

咳嗽痰多,色白質稀,胸部痞悶,身困神倦,四肢乏力,口不渴或嘔惡納呆,腹脹便溏,眩暈心悸,肢重嗜卧,舌淡胖,苔滑膩,脈滑或緩弦滑。咳嗽痰白,易咯出或氣喘;或惡心嘔吐;或見頭暈目眩;手足軟弱無力,走行不靈或握物不牢;或見神識模糊或昏迷。

常見證型

痰濕蘊肺證 咳嗽

臨床表現: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於早晨或食後則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病因:脾濕生痰,上漬於肺,壅遏肺氣。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方劑:二陳湯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常用中葯:半夏、陳皮、茯苓、蒼術、厚朴、杏仁、佛耳草、紫苑、款冬花。

痰濁阻肺證 喘證

臨床表現:喘而胸滿悶塞,甚則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膩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嘔惡,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膩,脈象滑或濡。

病因:中陽不運,積濕生痰,痰濁壅肺,肺失肅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劑: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常用中葯:半夏、陳皮、茯苓、蘇子、白芥子、萊菔子、杏仁、紫苑、旋覆花。

9、直腸癌術後吃什麼中葯?

你胡鬧百!不對症你想不想治病了?!
有這么個故事:一個人患了風濕症去中醫那裡診治,治療效果很度好,病癒後他把那張處方仔細地收藏了起來。後來有人看他治療得很好就向他借方子問,有所損壞他就裱糊一下,時間長了一張薄薄的紙成了紙板。二十來年後他又遇到了答當年的醫生,言談中提到了那張方子,醫生問別人用效果怎麼樣,這個人扭捏回了半天最後說基本沒用,醫生說沒用就對了,因為那張方子是針對他的病情開的,怎麼能適合別人呢?
你還答是老老實實聽中醫醫生的為宜!

與風濕蘊結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