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川牛膝風濕

川牛膝風濕

發布時間:2020-04-20 04:21:06

1、川牛膝與懷牛膝

川牛膝和懷牛膝區別:

1、產地不同

川牛膝主要產於四川、貴州、雲南、河北、陝西、湖南等地,淮南溪產於淮南(焦作河南省),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中醫葯之都,

懷牛膝是河南省焦作市的一種特產,屬地理標志產品。

2、外形不同

川牛膝的表面呈黃棕色或灰褐色,近似為圓柱形,向下略細,並有一定的扭曲。川牛膝的質地是非常的堅硬的,而且韌性是非常的強的,是不容易被折斷的,斷面是淺黃色的,而且是呈同心圓排列的維管束。

而懷牛膝的顏色相比之下是更加的鮮艷明亮的,而且條子更為粗壯,油性更多。

3、用葯部分不同

川牛膝主要葯用部位是牛膝的根。將收集到的牛膝干根從蘆葦頭上除去雜質,洗凈切成薄片,油炸。

而懷牛膝除了使用牛膝的野生種外,還可以使用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的根和根莖入葯。 

4、功效不同

川牛膝具有祛瘀、痛經、利尿、淋病等作用,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血瘀等疾病。

懷牛膝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可治療閉經、類風濕關節疼痛、瘀傷等疾病,槐糯以補益肝腎、健脾養骨為主,川牛膝為活血化瘀。

5、味道區別

懷牛膝和川牛膝在味道上也有一定區別,懷牛膝外表色澤鮮艷明亮,而且油性比較多,但它的味道比較苦,而且帶有明顯的澀味,但是川牛膝的口感與味道卻比他好很多,雖然它的氣味比較微弱,但是品嘗時會感覺它的口感略甜。

2、川牛膝作用?

川牛膝,為莧科植物川牛膝的乾燥根。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河北等地。其具有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等功效。對於經閉症瘕、胞衣不下、跌撲損傷、風濕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等證均有治療作用。

3、川牛膝全草圖?

川牛膝:別名拐夕、杜牛夕。
功效與作用
散瘀止痛、活血通經、補益肝腎,現已證實其作用為:1、鎮痛,動物實驗證明有一定鎮痛作用2、興奮子宮,能加強子宮收縮。3、利尿,作用較輕微。4、解痙,對胃腸運動有輕度抑製作用。5、降壓,與擴張血管有關,但作用短暫,不能作為有效的降壓葯用,治高血壓時需要配其他葯物。
炮製:壞牛膝切咀,川牛膝切片。
性味:苦、酸、平。
歸經:入肝、腎、膀胱經。
功能:補肝腎,強腰膝,破血行瘀。
主治:肝腎不足之筋骨酸軟,腰膝疼痛,經閉瘀血,風濕疼痛。
懷牛膝偏於滋補肝腎,治腰酸腿軟無力;川牛膝偏於破瘀通經,治瘀血,經閉等,並有降壓作用。
牛膝的臨床應用
前人經驗取牛膝性善下行,而治療一系列病症。所謂「下行」,大致是指:
1、使用月經通暢、小便通利、大便易泄,易於向下排出;2、使頭部和上半身血液「下行」,從而減輕頭部充血;3、作為葯引,引導其他葯的葯力「下行」到達下半身,治下半身疾患。
根據以上性能,牛膝常用於治療下列病症:
1、治腰腿疼痛,無論腰腿痛原因屬腎虛、風濕或跌打損傷,牛膝都是常用之葯。
對腎虛腰痛,牛膝有補益作用,但須加配杜仲、狗脊、續斷、桑寄生等葯,以加強補力,也可用虎潛丸。
對風濕腰腿痛,牛膝能引葯下行,加強祛風、祛濕、止痛作用,常配絡石藤、海桐皮、萆薢、蒼術等。
對跌打損傷腰腿痛,牛膝能活血散瘀,但須加配其他活血葯和補益肝腎葯,方如跌打腰痛散。
2、治淋症,前人的經驗說「牛膝淋症要葯」。但實際上主要用於治療淋症而有血尿和腰痛者,如石淋(尤其適用於腎結石),故腎石方中用牛膝作為輔助葯。至於熱淋(如尿道炎)有小便困難、尿痛,可用牛膝配當歸,黃芩等,方如牛膝湯。
3、治氣血瘀滯而致的經痛、經閉、經行後期,取其有收縮子宮和鎮痛作用,祛瘀通經,常配四物湯和肉桂、黨參等,把調經和調補氣血結合起來。
4、治風濕痹痛,不僅能治風濕腰痛,且對四肢風濕痛也適用,常配海風藤、獨活、雞血藤等同服。
5、治高血壓:屬肝陽上亢者,有頭痛、頭暈、眼花,以本品與杜仲、磁石、鉤藤、白蒺藜等配伍,方如平肝降壓湯。此方也可用於腦血管痙攣引起的頭痛。
6、治齒齦腫痛,由虛火上炎引起的較適用(如牙周病),前人謂取其能引血下行,減輕頭部血熱。

4、川牛膝何懷牛膝有什麼功效差別?

)煎劑在人體體內顯抗腫瘤的治療作用。

(2)粗毛牛膝劑在動物體內能中和白喉桿菌毒素,並有預防白喉的作用。

(3)牛膝煎劑或醇提取液對醉犬、獵、兔作靜脈注射,均有短暫的降壓作用。

(4)牛膝煎劑靜脈注身於麻醉家兔,有輕微利尿作用,腹腔注身於已用醋酸產生扭轉的小鼠呈一定的止痛作用。

(5)牛膝煎劑對動物離體腸管有輕度抑製作用。

(6)牛膝煎劑和流浸膏對家兔離體子宮不論已孕、末孕都能使之收縮;對收縮無力的小鼠離體子宮則有加強其收縮的作用。

[葯性] 苦、涼。歸肺、脾、肝、膀胱經。

[葯效] 敗毒抗癌、逐淤除痹,消炎利尿。

[葯用] (1)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鼻咽癌 土牛膝、野麥、漢防已各30克 均用鮮品,水煎3次分服。另取燈心草搗碎口含。同時用垂盆草搗爛。繼續煺月,可獲近期痊癒。宜於未分化癌。食管癌 土牛膝、丹參、黃芪、沙參、黨參各9克,黃芩、川貝、雞內金各6克,金銀花15克,白英30克 水煎3次分服,每次送去南白葯2克。可連服半年,能使症狀消失,飯量增加。

(2)逐淤除痹,用於淤阻痹痛:淤阻經閉 土牛膝、馬鞭草各30克 均用鮮品,水煎,調酒服。風濕痹痛 土牛膝12克,續斷、木瓜各9克 水煎3次分服。

(3)消炎利尿,用於炎症尿淋:小兒肺炎 鮮土牛膝500克,搗爛,加適量開水,絞取汁500毫升,隔水蒸0.5小時。1~2歲小兒每次服15毫升;3~5歲20~35毫升,隔4~6小時1次,日2~3次,亦宜於麻疹並發肺炎、流感肺炎及支氣管肺炎等。尿淋澀痛 土牛膝、滑石各12克,冬葵子9克 水煎3次分服。

[葯量] 煎劑:9~15克(鮮品倍量,鮮桿同)。外用:適量。孕婦忌用。

【別名】倒扣草、倒扣簕、倒鉤草、粗毛牛膝、雞掇鼻、雞骨癀

【來源】為莧科牛膝屬植物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以根(土牛膝)或全草(倒扣草)入葯。夏、秋才收,除去莖葉,將根曬干,即為土牛膝;若將全草曬干則為倒扣草。

【源形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直立或披散,堅實,具4棱,有分枝,被柔毛,大如膝狀,入秋後地上部分變成暗紅色。單葉對生,具柄。夏、秋間開淡綠色小花,穗狀花序頂生,直立。胞果卵形,長約3毫米。

【性味歸經】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用於感冒發熱,扁桃體炎,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瘧疾,風濕性關節炎,泌尿系結石,腎炎水腫。

【用法用量】根、全草0.5~1兩。

5、生黃芪24克,川牛膝90克,遠志90克,石斛24克,二花30克,此方有民間所傳又叫四神煎,治療風濕關節炎。

這樣配比:生黃芪250克,遠志肉、牛膝各90克,石斛120克,金銀花30克。
四神煎:出處:《驗方新編》原著清·鮑相璈 
組成:生黃芪半斤,遠志肉、牛膝各三兩,石斛四兩,金銀花一兩
用法:生黃芪、遠志肉、牛膝、石斛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銀花一兩,煎一碗,一氣服之。服後覺兩腿如火之熱,即蓋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後,緩緩去被,忌風。
主治:鶴膝風。兩膝疼痛,膝腫粗大,大腿細,形似鶴膝,步履維艱,日久則破潰之證。痛而無膿,顏色不變,成敗症矣。
功效:扶正養陰祛邪,清熱解毒,活血通利關節。
方解:方劑葯雖僅五味,但組方嚴謹,照顧全面,堪稱葯簡量大,功專效宏。黃芪一葯重用,味甘性溫,為補氣聖葯,又善祛大風,並可固表止汗,托瘡排膿。氣乃血帥,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正氣充足,邪自易除,重用黃芪,用來扶助正氣以統領諸葯直達病所,蠲痹除滯,祛邪外出;牛膝味苦、酸、性平,益陰壯陽,強健筋骨,祛瘀止瘀,善治膝關節屈伸不利;石斛味甘淡,性偏寒,養陰生津清熱;遠志味辛、苦微溫,補益心腎,以杜絕邪氣內傳之路,預安未受邪之地,又能祛痰消痛腫;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之功頗佳,此可消除因瘀而化熱的關節腫痛,且可制約黃芪溫熱之性。總觀諸葯相伍,扶正之功甚強,祛邪之功亦具,真乃補而不滯,清而不寒,大汗而不虛,堪稱為妙方也。

6、一口盅,牛膝,黃芪能治風濕嗎

一口盅抄,因其果子成熟模型像「鍾」故稱為「一口鍾」,亦稱「一口盅」,是中國傳統民間中草葯。味微苦,性平。其主要具有補脾健胃、降脂降壓、通絡祛風利濕百等功效。所以,雖具有祛風利濕之效,但臨床還是對感冒咳嗽,慢性咽喉炎,哮喘,老年性肺心病,肺氣腫療效度確切。
牛膝據其產地分川牛膝和懷牛膝,二者雖活血化瘀與祛風除濕各有偏重,但總的來說治療風濕都有問效果。
至於黃芪,補氣之葯,非專門治療答風濕的中葯。
篇幅所限,其應用不能一一列舉,請在參考有關資料的同時,面詢專業人士。

7、得了風濕病怎麼治大神們幫幫忙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來個特點: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自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治癒後很少復發,關節不會受損。 孔教授一生向佛他免費發中醫秘方放治療各種風濕類的病情!制知氏草200g制草禾20制尖白15g制工草15g青風藤20g海風藤20g地龍15g防己15g桂技15g川牛膝15g甲珠15g白芷20g白蘚皮15g甘草15g關節發熱者加漏蘆30g發涼者加附子10-30g(先煎一小時)麝香1羚羊骨6坎炁5(研沖) 可以在道百度中搜索:孔氏驗方館

8、川牛膝和懷牛膝有什麼不同?

川牛膝和懷牛膝區別:

1、產地不同

川牛膝主產於四川、貴州、雲南、河北、陝西、湖南等地。而懷牛膝產於歷史上著名的葯材之都懷慶府(今河南焦作一代)。懷牛膝是河南省焦作市的特產,屬於地理標志產品。

2、外形不同

川牛膝的表面呈黃棕色或灰褐色,近似為圓柱形,向下略細,並有一定的扭曲。川牛膝的質地是非常的堅硬的,而且韌性是非常的強的,是不容易被折斷的,斷面是淺黃色的,而且是呈同心圓排列的維管束。

而懷牛膝的顏色相比之下是更加的鮮艷明亮的,而且條子更為粗壯,油性更多。

3、用葯部分不同

川牛膝主要葯用部位是牛膝的根部,將採收的牛膝乾燥根除去蘆頭以及雜質,洗凈並切成薄片煎服。而懷牛膝除了使用牛膝的野生種外,還可以使用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的根和根莖入葯。 

4、功效不同

川牛膝有著逐淤痛經、利尿通淋的作用,用以治療風濕痹痛、尿血淋血等疾病。懷牛膝有活血散瘀、清熱解毒的功效,是可以很好的治療婦女閉經、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等疾病的。懷牛膝是側重於補肝腎和強筋骨的,而川牛膝是用於活血化瘀的。

5、味道區別

懷牛膝和川牛膝在味道上也有一定區別,懷牛膝外表色澤鮮艷明亮,而且油性比較多,但它的味道比較苦,而且帶有明顯的澀味,但是川牛膝的口感與味道卻比他好很多,雖然它的氣味比較微弱,但是品嘗時會感覺它的口感略甜。

(8)川牛膝風濕擴展資料:

川牛膝和懷牛膝都屬於牛膝,歸屬莧科、牛膝屬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圓柱形,直徑5-10毫米,土黃色;莖有稜角或四方形,綠色或帶紫色,有白色貼生或開展柔毛,或近無毛,分枝對生。

葉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少數倒披針形,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兩面有貼生或開展柔毛;退化雄蕊頂端平圓,稍有缺刻狀細鋸齒。胞果矩圓形,黃褐色,光滑。種子矩圓形,黃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根入葯,生用,活血通經。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牛膝

網路——懷牛膝

網路——川牛膝

9、土牛膝與懷牛膝、川牛膝有什麼區別?

產地和主要葯用價值不同。

1,土牛膝:主要分布於我國台灣、廣東、四川、雲南,具有活血祛瘀,瀉火解毒,利尿通淋之功

效,主治閉經,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白喉,咽喉腫痛,瘡癰,淋證,水腫。

2,懷牛膝:主要產地河南焦作,側重補肝腎強筋骨,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

筋骨酸軟、腰膝疼痛。

3,川牛膝:主要產地是四川,功效有破血通經,祛風濕,用於血瘀經閉及風濕痛,性善下行,專治

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於虛火上炎或血熱上沖之目赤、咽腫、吐血、衄血等症。

(9)川牛膝風濕擴展資料:

土牛膝與懷牛膝、川牛膝三種葯物詳細介紹:

1,土牛膝

(1)入葯部位:植物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鈍葉土牛膝的根及根莖。

(2)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滴耳;或研末

吹喉。

(3)相關配伍:

①治水疔:土牛膝不拘多少,搗爛入鹽少許,和勻敷疔上,半日即愈。(《瘍醫大全》)

②治瘰:用杜牛膝搗敷,縛其上,一日一易。(《脈因證冶》)

③治爛瘡:累治不可者,用杜牛膝並鹽泥搗攔,敷患處。(《普濟方》)

(4)採收加工:全年均可,除去莖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5)炮製方法:取原葯材,除去雜質,洗凈噴淋清水,稍潤,切斜薄片或不規則的段狀,乾燥。

2,懷牛膝

(1)入葯部位:牛膝的野生種及柳葉牛膝、粗毛牛膝等的根和根莖

(2)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25克(鮮者50~100克)。外用:搗敷,搗汁滴耳或研末吹喉。

(3)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4)適宜人群:

①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人群。

②欲改善肝功能者(各類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

③免疫力低下、體質虛弱、易感冒人群。

④體內缺乏鋅、錳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士。

⑤欲預防骨質疏鬆,骨軟化,肌肉抽搐,痙攣的人士。

⑥膽、腎、膀胱、尿道結石患者。⑦延緩衰老者。

3,川牛膝

(1)入葯部位:秋、冬二季採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炕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炕干或曬

干。

(2)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或泡酒。

(3)禁/宜人群:婦女月經過多,妊娠,夢遺滑精者忌用。

(4)炮製方法:川牛膝,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乾燥。

10、風濕腳痛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急慢性炎症,是一種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本病可因外感風寒濕邪,合而為病入絡,流注關節阻遏氣血,風邪水濕乘虛而入,侵犯郁於筋脈,留於關節而成,或因少年氣盛,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而引起,它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受累關節以大關節為主。開始侵及下肢關節,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
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遊走性、對稱性、復發性。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關節,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關節功能多因腫痛而活動受限,有時關節腔伴有滲出液。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受累。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有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主要表現:關節多為酸痛,呈遊走性竄痛或限於一兩個關節輕度腫痛,關節功能因疼痛輕度受限。如累及膝關節則行走、上下樓及蹲站時困難。呈反復發作,遇天氣變化(刮風、下雨、陰天)時加重。
治療可用中醫外科風濕散調高度白酒外敷1-2療程。
使用方法:取上葯1袋用高度白酒調成糊狀,倒在己備好的棉布上分攤平整,即製成布夾膏,敷於疼痛處,每次敷20--40分鍾取下,可連續使用1-3個部位,1天敷一次。

與川牛膝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