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透骨草冶風濕

透骨草冶風濕

發布時間:2020-04-19 14:51:51

1、求治風濕的中草葯。

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為以下幾類:
1、疏散風邪類:獨活、羌活、防風、麻黃。
2、溫經散寒類:桂枝、川烏、草烏、熟附子、細辛。
3、除濕蠲痹類: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蒼術、蠶砂、豬苓、澤瀉、滑石。
4、清熱通痹類:忍冬藤、銀花、連翹、黃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藍根。
5、通經活絡類:豨薟草、清風藤、威靈仙、絡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節、木瓜、海楓藤、千年健、透骨草、雞血藤、穿山甲、姜黃。
6、搜風剔絡類:全蠍、蜈蚣、地龍、蘄蛇、烏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蠶、蜂房。
7、活血化淤類: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乳香、沒葯、五靈脂。
8、化痰散結類:半夏、茯苓、陳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貝。
9、益氣養血類: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雞血藤。
10、補腎壯骨類:熟地、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狗脊、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仙靈脾、鹿茸、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2、有什麼草葯是治風濕病拜託了各位 謝謝

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黃柏10g,水煎服。 (3)蒼術、黃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懷牛膝10g、漢防己10g、絲瓜絡30g,水煎服。 (5)青風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薟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劑。 (8)鮮忍冬藤、根、葉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紅糖30g,調服。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單方、驗方有: (1)雞血藤、海風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樹根各30g,大棗10枚,水煎服。 (3)郗薟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絡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風藤、秦艽、尋骨風、何首烏各12g,水煎服。 (6)郗薟草90g,生白術、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風濕性關節炎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 連續使用1個月(《實用中醫內科學》方)。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 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貴州醫學院附院方)。 ③艾葉、紅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尋骨風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風、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處,每日2次。 風濕性關節炎外用膏葯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有利的一面。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風濕性關節炎敷法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11)坎離砂(熨劑):用鐵屑和醋混合後,產生溫熱效應,直接熨敷局部。已被製成外用熨劑成葯。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重著,或痛處有腫脹者。

3、喝透骨草泡的水,可以治療膝蓋風濕痛嗎?還是把透骨草碾碎敷在膝蓋上呢?

你好;
最好,的辦法是,用『透骨草』熬水,熏洗。

4、透骨草可以治療類風濕嗎

可以的!透骨草的功效就有祛風除濕的功效!

5、山花椒草加透骨草煮水喝治風濕

這兩味葯配伍有祛風散寒的作用,對風濕有一定作用。

6、治療類風濕用哪種透骨草最好

您好,風濕疾病 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
上海 虹橋 醫院治風濕病的醫生,,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7、透骨草的醫療價值

水煎劑的鎮痛抗風濕作用與水楊酸類葯物相似.服葯後2~3小時發揮作用,其乾燥全草每次劑量15-30 克/日,分2—3次口服。水煎劑外用有抗炎、殺菌、收斂創面作用,適用一般瘡癬腫毒。
加工炮製
凈制將採集全草經漂洗、曬干、切斷、除去雜質:
性味歸經
【性味】甘、辛,溫。
【歸經】入肺、肝二經。 1.祛風除濕,該品辛溫,辛能行散,溫勝寒濕。八肝經,故能祛風除濕,如《本草綱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風濕疼痛攣縮。」若因風寒濕邪侵襲肢體經絡而導致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選用該品,祛風散寒勝濕,病邪去,則諸症自愈。
2.舒筋活絡,該品辛散溫通,入肝經,而肝主筋.故該品具有舒筋活絡之功效。對於外感風寒之邪,經氣失宣,症見肢體筋脈收縮抽急,不能舒轉自如。可選用透骨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治之。如《陝甘寧青中草葯選》即選用該品,治筋骨拘攣。
3.活血止痛,該品辛散溫通,入肝經血分,故能活血止痛。對於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內外各種疼痛,均可選用該品治之,取其辛溫善走,活血利氣之功,血氣通則不痛。
4.解毒化疹,靈秘丹葯箋》曰:「療熱毒。」《楊誠經驗方》選用該品,治腫毒初起。《陝甘寧青中草葯選》則用該品,治陰囊濕疹,瘡瘍腫毒。故可思透骨草治療瘡癬腫毒,陰囊濕疹,一般多煎水外洗。因本葯外洗還有引葯透入經絡、血脈,而祛風、活血、止痛的特點。
鑒別應用:
①透骨草與桑枝;兩葯均有祛風除濕之功效。但透骨草辛溫,能通達四肢陽氣,偏用於風寒痹痛。桑枝苦平,能利四肢關節,祛風氣,偏用於風邪化熱的四肢關節痹痛及中風半身不遂。
②該品與松節兩葯均有祛風濕、活經絡之功效,但透骨草偏用於筋骨拘攣的風濕痹痛。松節偏用於關節屈伸不利或關節腫脹的寒濕痹痛。 內服:9—1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孕婦忌服。(《中葯志》)
【配伍應用】
1.配附子,附子辛甘性熱,祛寒燥濕,偏走腎經,溫腎助陽.走而不守,內達外透,升降活絡。兩葯合用,同類相從,相得益彰,肝腎同治,氣血皆調。除沉痾,治頑痹尤效。
2.配蒼術,一燥濕偏長,一止痛有功。兩葯相須為用,祛濕止痛,功效大增。
3.配伸筋草,兩葯合用,治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屈伸不利,肢體麻木,筋骨攣縮,有伸筋透骨之效。
4.配雞血藤,兩葯合用,補肝益腎,活血止痛。久痹屬虛者最為相宜。
5.配白鮮皮,白鮮皮苦能燥濕,瀉火解毒,兩葯合用,治療濕疹熱瘡。燥皮膚之濕,解肌蘊之毒,其效顯著。
6.配桑枝,桑枝通達四肢,行經絡,利關節,助葯力。兩葯合用,祛風止痛,治風痹最效。
7.配威靈仙,威靈仙通十二經,其性走竄,祛風通絡.善治四肢麻木。兩葯合用。前者溫通經絡,後者祛風止痛。用治風、寒、濕痹,皆奏奇功。 1.治風氣疼痛,不拘遠年近日(《周益生家寶方》):該品、穿山甲、防風、當歸、白蒺藜、白芍、稀薟草、海風藤、生地、廣皮、甘草。以上為末,用豬板油一斤,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錢。酒下。
2.治風濕性關節炎,筋骨拘攣(《陝甘寧青中草葯選》):該品、制川烏、制草烏、伸筋草。水煎服。 3.治陰囊濕疹,瘡瘍腫毒(《陝甘寧青中草葯選》)透骨草、蛇床子、自蘚皮、艾葉。煎水外洗。
4.治腫毒初起(《楊誠經驗方》):該品、漏蘆、防風、地榆。煎湯綿蘸,乘熱不住盪之。
5.治風濕疼痛,筋骨拘攣,肢體麻木(《經驗方》):該品、伸筋草、羌活、獨活、附子、千年健、海桐皮、紅花。水煎服。
6.治頑固風濕疼痛(《經驗方》):該品、川烏、伸筋草、骨碎補、全蠍、雞血藤。水煎服。
7.咽中骨哽(《普濟方》):白風仙子研水一大呷,以竹筒灌入咽,其物即軟。不可近牙。或為末吹之。
8.小兒痞積(《孫天仁集效方》): 急性子、水紅花子、大黃各一兩,俱生研末。每味取錢,外用皮消一兩拌勻一將白鵓鴿一個,或白鴨亦可,去毛屎,剖腹,勿犯水,以布試凈,將末裝入內,用綿扎定,沙鍋內入水三碗;重重紙封,以小火煮干,將鴿鴨翻調焙黃色,冷定。早辰食之,目西時疾軟,三日大便下血,瘸去矣。忌冷物百日。

8、我想知道怎麼用透骨草治療風濕病 可以泡酒喝嗎

自己找吧 療法1 (1)取穴:外關、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陽陵泉、血海、風市、環跳、條口、絕骨、昆侖、腎俞、命門、至陰、阿是穴。 (2)葯物及方法:選用復方馬錢子注射液,根據患病部位,每次選穴2~3個,每次注射0.5 ~1ml葯液,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4~7日。 療法2 (1)取穴:上肢取外關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陽陵泉為主穴,配絕骨、解溪;腰背取大杼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陽、陽關、命門。 (2)葯物及方法:用鳳仙透骨草、骨碎補注射液,每次選3~6個穴位,每穴注葯0.5~0.8ml。10次為1療程,隔日1次,3個療程後休息2~4周。 療法3 (1)取穴:①膝眼、鶴頂、陽關、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陰陵泉、陽陵泉。③足三里、三陰交、昆侖、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號毫針5~6寸及電針機。用捻轉瀉法,重刺激,留針20~30分鍾,5~10分鍾行針1次。電針用疏密波20~30分鍾,刺激強度以能耐受為度,10次為1療程。 推拿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關節取合谷、後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關節取肩貞、天宗、肩井、臂 ;踝關節取昆侖、丘墟、懸鍾、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梁丘、豐隆、足三里;髖關節取環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復施術,在受累關節處作重點治療。b.捻指間關節;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d.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b. 拿太溪、昆侖、委中;點承扶、環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 ③下頜關節:凡下頜關節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功能鍛煉。1月後再進行下1療程治療。 推拿法(二) (1)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為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後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侖、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鍾、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梁丘、秩邊、環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間關節作捻法,然後在病變關節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為俞。最後再用揉法施於患肢,並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分鍾。c.患者仰卧,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再循髖、膝關節、踝關節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分鍾。d.患者俯卧,術者以滾法施於臀部至小腿後側,並重點施術於髖、膝關節,然後再按揉環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鍾、太溪、申脈、昆侖等穴。時間約5分鍾。 (2)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為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並配合後抬腿活動,時間約5分鍾。b.患者取坐姿,術者於後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於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卧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分鍾。c.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於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餘穴位,最後平推脊柱以熱為度(本過程患者坐姿 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結束治療。時間約10分鍾。 以上治療連續10天為1療程,每天治療1次,療程間休息3~6天左右。 葯酒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嗎? 酒性辛溫走竄,有祛風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將治療風寒濕痹之有效中葯進行炮製,則葯力借酒力通達四肢關節,使氣血行而風濕除,筋骨強而痹病癒。長期飲用對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療效。 常用的有虎骨酒、史國公葯酒治療風濕痹痛兼有肝腎虧虛;馮了性葯酒治療痹證之寒濕偏重者;三蛇葯酒治療風痹肌膚不仁;丁公藤風濕葯酒治療瘀血痹痛;五加皮酒治療痹證而有中氣不足者。此外還有虎骨木瓜酒、虎骨追風酒、豹骨木瓜酒,參茸虎骨酒,蘄蛇葯酒等等。也可用威靈仙、牛膝、杜仲、木瓜、桑枝、黨參、黃芪、當歸、白芍等中葯1~3味,加入酒中浸泡,自製成葯酒。每次10~15ml,每日2次。 服用葯酒應注意陰虛有熱或外感風熱或風濕熱痹以及高血壓、孕婦等均應禁服。還應注意葯酒內不要兌入其他酒類或就果菜飲用。 除內服外,史國公葯酒、虎骨酒、木瓜酒等還可擦患部,或加點穴按摩,或加用小木棒叩擊,亦有一定療效。

9、透骨草能治好風濕性關節炎嗎

很多膏葯里都有透骨草的成份,但是光這一種葯是不行的

與透骨草冶風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