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檢查類風濕前應注意

檢查類風濕前應注意

發布時間:2020-04-19 08:48:51

1、類風濕平時需要注意什麼

2、查類風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3、查類風濕哪三項

風濕三項(抗o、類風濕因子、C反應蛋白)
抗o的臨床意義:
增高:風濕熱病、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小球腎炎、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疾病。用於檢測風濕病是否在活動期的試驗,期間60%~80%可增高;抗「O」增高只能說患者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鏈球菌,但不一定會患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和風濕性心臟病,需要同時檢測抗鏈球菌的菌體抗原並結合臨床表現等;
類風濕因子(RF)的臨床意義: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診斷及預後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RA患者RF陽性率為52%~92%,一般RF陽性者療效差,並伴有其他並發症,如周圍神經炎及動脈炎等;RF陰性者病情較輕,並發症較少,療效較好。RF陰轉或含量降低,可作為評價葯物療效及病情緩解的一個指標;
C-反應蛋白(CRP)的臨床意義:
CRP作為急性時相蛋白在各種急性炎症、組織損傷、心肌梗塞、手術創傷、放射性損傷等疾病發作後數小時迅速升高,並有成倍增長之勢,其升高幅度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

4、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禁忌什麼

一、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百
二、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三、注意勞逸結合度
四、合理用葯,中西醫結合,恢復期使用痹痛酊辯證治療。
急性期炎症控制後專,即應開始積極進行關節功能鍛煉和體育鍛煉。鍛煉遵守的原則:屬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5、怎麼診斷為類風濕,但症狀較典型,現要做其它檢查嗎?注意些什麼

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准。1、晨僵: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至少持續1h(病程≥6周);2、3個或3個以上區域的關節炎:醫生觀察到下列14個區域(左側或右側的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膝、踝及跖趾關節)中累及3個,且同時軟組織腫脹或積液(不是單純骨隆起)(病程≥6周);3、手關節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炎中,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病程≥6周);4、對稱性關節炎:兩側關節同時受累(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跖趾關節受累時,不一定絕對對稱)(病程≥6周);5、類風濕結節:醫生觀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6、類風濕因子陽性:任何檢測方法證明血清類風濕因子含量異常,而該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小於5%;7、放射學改變:在手和腕的後前位相上有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放射學改變,必須包括骨質侵蝕或受累關節及其鄰近部位有明確的骨質脫鈣。 以上7條滿足4條或4條以上,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診斷RA。
根據以上診斷標准,你父親符合2,3,4三條,所以說症狀較典型。(不知道有否晨僵症狀,有的話就滿足4條了。)但檢查結果顯示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均在正常范圍,不支持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抗O,dsDNA正常,基本可排除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性關節炎。尿酸偏高,但該結果受食物影響較大。故建議可復查以上項目,作手關節X片檢查。另有些葯物也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類似的症狀,可考慮。

6、風濕類風濕生活要注意些什麼呢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波動與緩解都與其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應該要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精神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加重病情,因此病人應該要保持樂觀和開朗,千萬不要憂慮恐懼或是悲觀失望。要學會自我剋制和自我調節,要心胸寬廣和豁達大度,給自己樹立一個戰勝疾病的信念。
應該要穿舒適、輕巧和易穿脫的衣服。90%的患者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陰天、下雨、寒冷和潮濕時,關節腫脹和疼痛均會加重,因此換季時(秋冬之交、春夏之交)尤其要注意防寒和防濕,以防風吹受寒或者雨淋受濕。夏季應該要穿長袖和長褲睡覺,不宜用竹席和竹床。冬季衣服要暖和,但不宜太重。天陰或是下雨時,應少外出活動,不要迎風而卧或睡中以電扇取涼。鞋的大小要合適,應該選擇輕便柔軟的硬底軟幫鞋,鞋帶最好用松緊帶代替。還要注意用護套保護好關節部位以免直接吹風受涼。

最好在病情穩定期並且要停用有關的葯物至少半年才能懷孕。懷孕的前3個月及妊娠後期必須嚴格限制對非甾類抗炎葯的使用,必要時在孕中期和哺乳期可以使用半衰期短的非甾類抗炎葯,如布洛芬等,妊娠期間要禁止使用細胞毒葯物,如甲氨喋呤、環磷醯胺和愛若華等,而金制劑、青黴胺和雷公藤等葯物最好不用。
在以下的情況中應注意休息:急性發作或反復發作間,有發熱現象、血沉明顯增快和白細胞增高者;受累關節明顯腫脹,關節腔有積液者;頸椎或者下肢負重關節病變明顯者;並發血管炎或是心肺病變者。卧床休息以2-3周為宜,待急性症狀或是全身症狀以及關節炎消失,關節疼痛減輕時,便可以下床活動。如果長期卧床休息會造成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萎縮和骨質脆性增加等的危險。鍛煉應該要循序漸進,運動前要進行熱敷,常變換鍛煉方式。

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葯物見效較慢,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也會不一樣,醫生需要了解病人對葯物的療效和副反應等等,並對葯物進行調整。有些病人服用一段時間的葯物後覺得關節不痛了,就以為就根治了,不再繼續吃葯,也不再來復診,最終復發了,又要重新開始治療。這樣反復停葯,然後又反復復發,病情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會失去治療的最好時機。有些病人長期服葯物卻不進行化驗檢查,最好血象異常、肝功能損害也不知道,到發現時就晚了。

7、類風濕病人應注意哪些防範?

001.預防:

00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目前並無根治方法只能控制暫時病況,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就要特別注意保健,以下幾點就是針對飲食和運動來作些建議:

001)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

002)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選擇。

003)盡可能的減少脂肪的攝取,熱量來源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若是體重超過標准,要逐漸減輕體重。

004)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005)若有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飯後才能服葯,因為此葯容易對胃造成傷害,並且容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

006)適當補足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組免疫力及預防組織氧化或貧血。

007)若有服用類固醇容易造成食慾大增、鈉滯留和骨質疏鬆症,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攝取,以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品盡量減少食用,多攝取含鈣食物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008)減少長時間卧床時間,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卧床進行運動。若采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續五秒鍾後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

009)冬季清晨起床時要注意保溫,可以做些暖身運動。動作如下: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後作伸展劃水的動作,或者將雙手舉高至臉部,掌心朝向臉部,吸氣後,雙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後再緩緩放下。

0010)寒冷的冬天,要注意保暖,關節疼痛時可以試試熱水浴,減輕疼痛。

0011)切勿任意進行推拿、按摩、拔罐等傳統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或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0012)要有耐心地配合醫師進行長期的治療,定時服葯、定期回診,並接受指定專業的復健師進行正確的復健治療,若有任何的不舒服情況發生時,應立即告知醫生。

002.術前准備:

001)做好個人衛生,可大大減少術後感染。無傷口者可用沐浴露、肥皂水清洗術肢皮膚,包括大腿根部、陰部和臀部,特別是腹股溝等皺折地方,多有「老泥」聚積,清洗過程動作要輕柔,以不損傷皮膚為度。

002)加強與醫護人員的溝通,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家屬要配合做好心理護理,要關心、理解患者,多給患者鼓勵和精神支持,讓病人以最佳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手術,有利於疾病康復。

003)練習床上使用便盆解大小便。患者術後須在床上解大小便,為避免不習慣引起便秘和尿瀦留(不能自解小便),術前患者可以自行在床上練習使用便盆解大小便。

004)控制體重和均衡飲食。體胖者要控制體重,因為體重過重對術後的新關節產生較大壓力,不利於術後康復;但身體過於瘦弱也同樣不利於術後康復。因此,均衡的營養飲食對保持健康十分重要,可適當攝入含蛋白高的食物和蔬果,如:牛奶、雞蛋、魚、青菜、蘋果等,骨質疏鬆者應適當補鈣及維生素D。另外,還要戒煙戒酒。

005)術前功能訓練。術前訓練是預防並發症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促進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患者可在床上做擴胸運動,練習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練習股四頭肌等長舒縮及踝關節主動屈伸、足趾屈伸鍛煉等。

003.其他注意事項:

001)肺炎:由於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並肺炎。

002)泌尿系統感染: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後,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003)柯興氏綜合征: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並發柯興氏綜合征。常見症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004)口腔潰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後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005)傳染病:患者由於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與檢查類風濕前應注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