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葯物研究報告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葯物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2020-04-17 05:40:54

1、類風濕關節炎葯物治療怎樣好

俺老媽是類風濕,關節痛熱,還好發燒,葯沒少吃,見效的不多
後來在網上買了款GS骨 研素 給她, 用著用著 效果越來越明顯了,,真

開心 因為媽媽不像以前那樣疼痛厲害了。他們的膏葯還不錯。

服務態度也很好。 如果可以 別忘了給我懸賞啊。哈哈。

2、類風濕關節炎發作怎麼進行緩解

得到持續的照顧。每次你向醫生報告你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時,都要安排隨訪。持續不斷的醫療護理是確保你能減少炎症和改善症狀的關鍵。它也將幫助你預防並發症如關節或器官損傷或骨質疏鬆症。為了更好的了解你的狀態,你要向醫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數據,以便他們能做出最明智的選擇,並為你提供最好的護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有關節炎發作或復發的跡象,請盡早咨詢你的醫生。只有醫生能確定你是否需要改變葯物,增加你的劑量,或者採取其他的糾正措施來避免復發。越早和醫生進行溝通,你就越快能控制住病情。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堅持服葯。類風濕關節炎的葯物治療通常是你的第一道防線。如果你停止葯物治療,你的症狀可能會復發。如果是有副作用的葯物,咨詢醫生,他會調整你的劑量或者提供另外一種替代葯物。不要以為你的症狀消失了,你就可以放棄用葯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切換到交替使用生物葯物。如若感到不適,這可能是你自身免疫與葯物產生了抗體。定期咨詢醫生,這樣做可以減少風險。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手術。 在某些情況下,手術可以減輕疼痛,增加關節功能。你的手術取決於你的類風濕關節炎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你的醫生會根據你的整體健康和病史確定手術是否可行。手術應該被視為管理你的類風濕關節炎的最後手段。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改變飲食。研究表明,改變腸道內的細菌可能會限制復發的可能性。抗炎飲食可以幫助改善病情。你應該得到更多的食物包括魚、穀物、大豆、健康的油(如紅花油、鱷梨油、核桃油),含有花青素的水果(特別是櫻桃,覆盆子和藍莓)、花椰菜、綠茶、柑橘類水果(如橘子、酸橙和檸檬)。你應該限制或避免食用包括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麵包、精製麵食)、味精這些食品。

步驟閱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7

定期鍛煉。如果你超重,你會給你的關節帶來額外的壓力,尤其是膝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保持運動。醫生建議每周至少鍛煉2.5小時。如果你不能達到這個標准,還有其他的方法來保持運動。如果你不能把體育活動納入你的日常計劃中去。例如,走樓梯而不是乘自動扶梯。步行去商店而不是坐公共汽車。運動還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睡眠,改善你的情緒。同時,避免過度運動。

3、關節炎用什麼葯?

葯物治療
依據關節炎的種類、症狀的特點、伴發疾病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葯物。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下:
(1)非甾體類抗炎葯 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能緩解頭痛、肌肉痛,包括骨關節炎伴隨的關節疼痛,這類葯物起效快,在體內代謝較快,一旦代謝完畢疼痛馬上又開始,維持時間很短。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青黴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軟骨保護劑 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能促進軟骨的合成、抑制關節軟骨的分解,同時還具有抗炎作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中富含的硫酸根本身也是合成軟骨基質的必需成分之一。此類葯物能夠緩解疼痛症狀,改善關節功能,長期服用(2年以上)還能夠遲滯關節結構的破壞。硫酸氨基葡萄糖起效較慢,但葯物安全性佳,適合作為基礎治療用葯長期服用。
(3)慢作用抗風濕葯 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製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黴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4)細胞毒葯物 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製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葯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5)腎上腺皮質激素 是抗炎、抗過敏葯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若長期使用可加劇關節軟骨的損害以及骨關節炎的症狀。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6)抗生素等 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葯物,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積極有效的抗結核或抗真菌葯物治療。
(7)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 包括急性期的葯物治療包括大劑量非甾體類抗炎葯或者秋水仙鹼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降尿酸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的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泄類的苯溴馬隆。
參考網路供參考!

4、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降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葯、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和耐心,能夠與醫生配合治療。
2.一般治療
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此外,理療、外用葯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症狀。
3.葯物治療
方案應個體化,葯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制劑及植物葯等。
(1)非甾類抗炎葯有抗炎、止痛、解熱作用,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葯物,適用於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常用的葯物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
(2)抗風濕葯(DMARDs)又被稱為二線葯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靜注;柳氮磺吡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以及羥氯喹、來氟米特、環孢素、金諾芬、白芍總苷等。
(3)雲克即鍀[99Tc]亞甲基二磷酸鹽注射液,是一種非激發狀態的同位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緩解症狀的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小。靜脈用葯,10天為一療程。
(4)糖皮質激素激素不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物。但在下述四種情況可選用激素:①伴隨類風濕血管炎包括多發性單神經炎、類風濕肺及漿膜炎、虹膜炎等。②過渡治療在重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③經正規慢作用抗風濕葯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④局部應用如關節腔內注射可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總原則為短期小劑量(10mg/d以下)應用。
(5)生物制劑目前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已經有幾種生物制劑被批准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在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種生物制劑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單抗)也稱TNF-α嵌合性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已證明對甲氨蝶呤等治療無效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滿意療效。近年來強調早期應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靜點,3mg/kg,分別於0,2,6周注射一次,以後每8周靜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為1個療程。需與MTX聯合應用,抑制抗抗體的產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AS療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國內有恩利及益塞普兩種商品劑型。③adalimumab(阿達木單抗)是針對TNF-的全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推薦的治療劑量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單抗),IL-6受體拮抗劑,主要用於中重度RA,對TNF-α拮抗劑反應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薦的用法是4~10mg/kg,靜脈輸注,每4周給葯1次。⑤抗CD20單抗Rituximab(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Rituximab也可與環磷醯胺或甲氨蝶呤聯合用葯。
(6)植物葯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葯,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部分葯物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4.免疫凈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復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葯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葯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葯物治療。
5.功能鍛煉
必須強調,功能鍛煉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煉。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6.外科治療
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范圍從腕管綜合征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5、類風濕性關節炎葯物治療有哪些什麼優勢?

臨床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葯物治療還有手術治療,葯物治療比起手術治療來說,簡單方便起效快,回患者的依從性較好。特別是一些中成葯,比如益腎蠲痹丸在祛邪的同時,益腎固本,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標本兼治效果很好。答

6、類風濕性關節炎吃什麼葯好?

對於類風濕關節炎可採用中西醫結合綜合保守治療、通痹解痙阻滯法、TLG液體刀等。目前通過系統的治療在國內是最完備而且具有領先性的,包括了葯物的治療,儀器治療,免疫治療三個方面。治療的方案就需要結合病因和病情的不同,以及患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於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這是因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選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增高,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潞留。
另外,茶葉、咖啡、柑橘、奶製品也可能會使類風濕病人的症狀加重者的身體情況。安排最適合、最有針對性、最完美的方案,每個人病情不同,身體情況不同,治療方案一定要有針對性。

7、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如下幾種:1、發病急性期關節劇烈明顯,患者需制動,保證休息和營養,可適當進行理療。2、患者可進行葯物治療,包括非甾體消炎鎮痛葯、慢作用抗類風濕性葯物、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綜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3、非急性期患者建議進行功能訓練,包括肌力鍛煉,一般狀況鍛煉,免負重鍛煉,心肺功能鍛煉等。4、如內科治療無法控制病情,需進行外科介入治療,包括切除滑膜、修補韌帶等。晚期患者的關節功能破壞嚴重,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治療。

8、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西葯?

(1)非激素性抗炎葯物

這類葯物通常稱一線葯物。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這類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細胞內的cAMP 增加,溶酶體膜穩定性增加,減少酶的釋放。但這類葯物雖然能減輕症狀,卻對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反應不發生根本影響,因此不能控制病情發展,只能改善症狀。

①吲哚美辛。開始劑量為每日75mg,分3 次飯後口服,其後逐漸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婦、潰瘍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時1 次。

③吡羅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飯後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線葯物不主張聯合使用,應用某一種葯物3 周仍無效者,可更換另一種葯。經半年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應用二線葯物。

(2)緩解性葯物

這類葯物又稱二線葯物。其共同特點是作用慢,可影響疾病的免疫反應病理過程。

①金鹽。可改善體液和細胞免疫,減少骨質的侵蝕、破壞,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鹽制劑,靜脈注射療效較好。包括硫代蘋果酸金鈉和金諾芬。口服金諾芬6mg,每日1 次。持續15 年,類風濕因子可有37% 轉陰。

②青黴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鍵斷裂,而發生解聚,降低RF水平。劑量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轉後改為每日250mg 維持。

服葯後1.5 ~ 2 個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損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開始劑量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變,視網膜病變者慎用。為減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個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類似青黴胺。可中度改善類風濕症狀,能增強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與一線葯物聯合應用,療效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單日用,雙日停,12 周為1 療程。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一般不首選此類葯。其應用指征如下。

①常規治療無效時,可與一、二線葯物合用。

②嚴重關節外並發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狀體炎等。

使用原則:最小劑量(如潑尼松每日小於10mg)。最短期限(因長期使用易發生無菌性骨壞死)。盡早減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劑

此類葯物又稱三線葯物。凡對一、二線葯物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反應者可應用。

①環孢素。可抑制T 輔助細胞誘導淋巴細胞的激活,或延遲引起過敏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的產生。用量為每日10mg/kg,靜脈注射。

療程60 日,總有效率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過程,並防治有關感染誘因,口服每日2g,症狀嚴重時每日可用3g,療程為兩個月。對晨僵、握力、血沉、C- 反應蛋白均可明顯改善。

③環磷醯胺。對頑固性類風濕有效。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首選。

每次100 ~ 200mg,靜脈滴注或靜脈注射,每周1 ~ 2 次,療程總量為3g。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別嘌呤醇,該葯減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斷細胞的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因而抑制類風濕,達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時口服1 次,連服3 次為宜。療程不超過6 個月。對一、二線葯物無效者作用顯著。孕婦禁用,以免引起胎兒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擾素。應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生產的γ - 干擾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復制,抑制T 細胞增殖,降低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的作用。每次1000 萬單位,肌內注射。7 次為1 療程。

②特異性抗體(McAb)。是通過人腫瘤細胞致敏的某個淋巴細胞單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它具有高純度,特異性強的特點。用鼠的McAb 與蓖麻毒素蛋白A 鏈免疫偶聯的IT(免疫毒素)特異地結合T 細胞亞群上,通過酶樣作用方式重復滅活核糖核酸,破壞和殺傷這些細胞,IT 治療量每日為0.05 ~ 0.33mg/kg,5 ~ 10 天為1 療程。

結果有效率為50%。

(6)其他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結構與青黴胺分子相似,能阻滯緩激肽的釋放,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個月症狀明顯改善,類風濕因子轉陰率67%。

②鋅制劑:硫酸鋅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過700mg,兒童不宜超過每日150mg。一般認為對改善免疫指標優於症狀的改善。

9、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葯物有哪些求答案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今尚無根治措施,一些患者為了緩解臨床症狀,控制炎症發展,防止和減少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通常需要長期使用葯物治療。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葯物主要有以下三類:
1、非甾體抗炎葯(NSAIDS):SAIDS是改善關節炎症狀的常用葯,具有鎮痛消炎作用,但不能阻止類風濕關節炎病變的進展。現在多主張在應用NSAIDS之後,應盡早加用慢作用抗風濕葯,以控制病變進展。常用物有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該類葯物主要不良反應為消化功能紊亂,甚至消化道出血。
2、改變病情抗風濕葯(DMARD):與NSAIDS不同,DMARD一般起效緩慢,疼痛緩解作用較差,但抗炎效果持久,可減緩關節的侵蝕、破壞以及由此而致的功能障礙。臨床多應用DMARD與NSAIDS合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亦可兩種或兩種以上DMARD聯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有較好的效果。常用葯物有甲氨蝶呤、金制劑、青稱胺、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
3、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而迅速改善關節功能,緩解臨床症狀,但不能根治,多數患者停用後復發。主要用於有關節外症狀者、關節炎明顯或急性發作者。常用潑尼鬆口服。

10、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特效葯有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關節疾病,首選葯的治療葯物為非甾類抗炎葯,比如美洛昔康、塞來昔布、布洛芬、雙氯芬酸等,可以有效的緩解症狀。如果患者伴隨類風濕血管炎,首選的葯物為糖皮質激素。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這個是屬於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需要是長期的葯物治療控制穩定,目前一般是使用來氟米特,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或者生物制劑治療。急性期可以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激素控制。這個目前是沒有辦法可以徹底的治癒的。但是用葯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葯物研究報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