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詞解釋:風濕性疾病
風濕性疾病是以關節痛、畏風寒為主症的一組極其常見的臨床癥候群。風濕病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泛指影響骨、關節、肌肉及其周圍軟組織,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經等一大組疾病。
2、國家規定重大疾病有哪些?
國家規定的重大疾病有:
1、惡性腫瘤:指惡性細胞不受控制的進行性增長和擴散,浸潤和破壞周圍正常組織,可以經血管、淋巴管和體腔擴散轉移到身體其它部位的疾病。
2、急性心肌梗塞:指因冠狀動脈阻塞導致的相應區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壞死。
3、腦中風後遺症:指因腦血管的突發病變引起腦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並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的功能障礙。
4、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重大器官移植術,指因相應器官功能衰竭,已經實施了腎臟、肝臟、心臟或肺臟的異體移植手術。
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指因造血功能損害或造血系統惡性腫瘤,已經實施了造血幹細胞(包括骨髓造血幹細胞、外周血造血幹細胞和臍血造血幹細胞)的異體移植手術。
5、冠狀動脈搭橋術:指為治療嚴重的冠心病,實際實施了開胸進行的冠狀動脈血管旁路移植。
6、終末期腎病:指雙腎功能慢性不可逆性衰竭,達到尿毒症期,經診斷後已經進行了至少90天的規律性透析治療或實施了腎臟移植手術。
7、多個肢體缺失:指因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兩個或兩個以上肢體自腕關節或踝關節近端(靠近軀干端)以上完全性斷離。
(2)風濕活動名詞解釋擴展資料:
重大疾病保險的范圍
從2007年4月3日起開始實施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中規定:保險公司將產品定名為重大疾病保險,且保險期間主要為成年人(十八周歲以上)階段的。
該產品保障的疾病范圍應當包括本規范內的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除此六種疾病外,對於本規范疾病范圍以內的其它疾病種類,保險公司可以選擇使用;同時,上述疾病應當使用本規范的疾病名稱和疾病定義。
3、風濕病名詞解釋。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
4、「風濕小體」的定義?
定義風濕小體即阿孝夫小體,這是風濕熱特徵性的改變,是確診風濕熱 風濕小體的病理學依據,而且被看作是風濕活動的指標。小體中心有類纖維蛋白樣壞死,周圍繞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和風濕細胞。風濕細胞呈圓形、橢圓形或三角形,胞漿豐富呈嗜鹼性,胞核為單核或多核,具有明顯的核仁,有時可出現雙核或多核,形成巨細胞。
5、免疫力是什麼意思?
6、風濕病的名詞解釋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
1. 以關節炎為主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RA),斯惕爾病又分為幼年型和成人型,強直性脊柱炎(AS),銀屑病關節炎。
2. 與感染相關的:如風濕熱,萊姆病,賴特綜合征,反應性關節炎。
3. 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原發性乾燥綜合征(pSS), 系統性硬化症(SSc),多發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血管炎。
7、髕韌帶的名詞解釋
腰肌勞損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見的一種疼痛,以長期反復發作性腰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常常是對沒有器質性改變的慢性腰背痛的總稱。由於急性損傷及慢性勞損導致軟組織無菌性炎症、粘連、攣縮而引起,主要病變在腰背肌纖維、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其特點為:腰背疼痛,時輕時重,或晨起、天氣變化時加重,稍活動後可減輕,勞累後容易復發。除有腰腿酸困以外,多無下肢疼痛症狀。
腰肌纖維炎全名為腰肌筋膜纖維質炎,又稱肌風濕症,肌筋膜炎,肌筋膜綜合征。此種病症病因較多,但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1、損傷:較大、微小損傷均可引發此病。如運動時受傷或勞動時受傷,使肌肉、筋膜組織或骨與關節發生急性損傷,等組織逐漸纖維化後癱痕收縮,可引起廣泛疼痛。2、寒冷與潮濕:冬季或春季發病者多,如夜間睡於潮濕、寒冷的地板上,早晨起來就可能發生腰背痛。3、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可引起腰腿酸痛。4、精神緊張:疼痛使患者精神緊張,後者使肌肉張力增加甚至痙攣,產生疼痛——痙攣——疼痛環,形成惡性循環,使疼痛加重。5、與風濕症有關:風濕病人在風濕熱後出現腰痛,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也有纖維質炎表現。
『治療』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幾種手法治療:
(1)扌袞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纖維走行方向施以扌袞法,手法宜輕柔緩和,連續滾動8分鍾,再於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顯的條索狀改變時,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纖維方向進行彈撥約2分鍾。
(2)掌揉法:醫者以大小魚際著力,在腰痛部位的軟組織上作環形揉動,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壓力,反復揉動7~8分鍾,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鍾,使局部血運改善,達到溫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運法:醫者以前臂的尺側面接觸病人的皮膚,作環形或半環形揉動,此法接觸面積較大,每次可治療5~7分鍾,然後再於局部施以順筋法,自上而下捋順肌肉,約5分鍾。
(4)按壓法:採用雙掌按壓,雙手相疊,用掌根魚際或全掌著力按壓,按壓時動作要持續緩和,按壓到一定深度時,可作旋轉性按壓,每次10分鍾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