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視廣告說的刁矮子膏葯一個周期多少錢?制風濕骨病管用嗎
不靠譜,我有幾種治療風濕病痛的葯油,可要?
2、通過什麼來控制風濕的病情
因此,風濕的護理看起來是比較繁瑣的,但是其實都是以患者的身體為本,一方面要避免加重病情的誘因,另一方面要積極的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這些措施的存在都使得風濕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
3、如何製作風濕病葯膏
材料和做法:鮮生薑一斤洗干凈,一斤麵粉,花椒粉半斤,胡椒跟粉2斤,每次可按這樣的比例根據自己膝蓋大小,先取生薑搗成薑汁,花椒粉,麵粉,胡椒跟粉混在一起,用加熱的黃酒調成糊狀用棉布包起敷在膝蓋處過夜,連續敷7天歇3天
這是在健康來了一期節目中一專家講到的,希望幫到
4、長春那個醫院有生物制劑葯物,制風濕的
您好,我是
虹橋程柏鈞
風濕關節炎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5、麥飯石能制風濕古病嗎?
您好,風濕疾病 對人的身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
上海 虹橋 醫院治風濕病的醫生,,建議您早日去醫院治療。
6、怎樣使用激素控制風濕活動?
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能改變機體反應,抑制炎症滲出,減輕病理改變,對控制風濕活動,尤其是對心臟病的療效,較水楊酸制劑為佳。但是否能防止發生慢性心瓣膜病變,尚無肯定的證據。
(1)潑尼松。成人每日30 ~ 60mg,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1 ~ 2mg,分3 ~ 4 次口服。用葯至症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後,每隔5 ~ 7 天遞減5 ~ 10mg,維持量為每日5 ~ 10mg。
(2)地塞米松。0.75 ~ 1.mg。嚴重患者5 ~ 10mg,每日3 ~ 4 次,肌內注射。待症狀控制後改為口服。
(3) 氫化可的松。用於嚴重心肌炎患者, 成人每日200 ~ 300mg,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4 ~ 8mg,緩慢靜脈滴注。
以上葯物,根據病情輕重,顯效遲早,一般4 ~ 6 周後開始減量,於12 周內停用。如風濕仍未控制,可用2 ~ 3 療程。
糖皮質激素副作用較多。主要的副作用有肥胖、多毛、痤瘡、水腫、高血壓、糖尿病、低鉀血症、誘發或加重潰瘍病、頭痛、失眠、激動等。
用葯時間越長,副作用越明顯。在用葯過程中應適當補充鉀鹽。氯化鉀每日1 ~ 3g 口服。注意合並其他繼發感染的可能性。有潰瘍病、糖尿病或高血壓者應慎用。
在停用激素後,少數患者可出現低熱、關節酸痛及血沉增快等「反跳現象」。為防止或減少反跳現象,可在停葯前加用水楊酸制劑,或在停葯前3 周滴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每周1 次,每次25 單位,或停葯後肌內注射25 單位,連續3 天。
7、用酒泡製風濕和關節痛的葯物。
注意:最好去請教中醫師,看看那種葯酒才適合你。
用中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如果把具有抗風濕作用的葯物配成葯酒,則可增加這些葯物活血益氣,暢通經絡的作用。並且,服用葯酒治病,簡單方便。現介紹幾種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葯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關節疼痛麻木
原料:獨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風20克、細辛10克、川斷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烏15克、當歸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減半。
功效:活血祛風,舒筋通絡,祛寒除痹。此方主治關節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釋:此方是獨活寄生湯減去人參、杜仲,加入川烏而成。獨活寄生湯原本就是治療痹症的有效方劑,再加入川烏,則增強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烏頭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關節痛
原料:制川烏20克、黃芪60克、桂枝30克、芍葯46克、穿山龍60克、青風藤60克、鑽地風60克、僵蠶60克、烏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此方適用於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關節疼痛。
注釋:方中川烏,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過多而引起的表虛症;桂枝、烏梢蛇、地龍、穿山龍、青風藤等均有祛風除濕,溫經通絡的作用。
③三痹酒——主治風寒濕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斷、桂心、細辛、秦艽(音交)、獨活、防風各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裝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壯筋骨、祛風濕、通經絡。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濕痹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體無力,關節伸屈不便等病症。
注釋:本方的特點是:扶正與祛邪並重。方中人參、黃芪、生地、杜仲、川斷、當歸、甘草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獨活、防風、細辛、牛膝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溫經酒——主治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黃芪60克、當歸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蒼術75克、巴戟肉120克、防風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閉)薢(音謝)30克、獨活30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溫經絡、祛風濕、強筋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關節疼痛。
注釋:本方的功效重在補氣血、祛風濕。方中的牛膝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獨活、防風等葯具有抗風濕的作用。
⑤祛風活血行氣酒——主治上肢關節疼痛
原料:羌活、防風、桂枝、荊芥、青皮、茴香各9克,陳皮18克,威靈仙14克,當歸18克,甘草14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此方治療由風寒濕邪外襲所致的上肢關節疼痛,療效顯著。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當歸、威靈仙、狗脊、牛膝、海風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參各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3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風祛寒、活絡止痛。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等病症。
注釋:方中的木瓜、威靈仙、海風藤等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川烏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白酒有引葯歸經的作用。諸葯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獨活(去頭蘆)18克、羌活(去頭蘆)18克。
製法:把上葯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葯的紗布袋放於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後,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風勝濕、止痛。主治風濕性上下肢關節炎。
注釋:羌活與獨活均是祛風濕的主要葯物。但羌活的葯性燥烈,偏於發散,善治上半身的風濕症。獨活的葯性緩和,其發散的作用不及羌活,善治下半身的風濕症。用白酒浸泡此兩味抗風濕葯可增強「二活」祛風止痛的功效。
病人在服用上述葯酒時應注意兩點:①川烏的毒性較強,但制川烏的毒性相對較弱。如在使用制川烏時,配上有解毒作用的甘草,其毒性會更弱。但因每個人對葯物的反應各異,若病人服用上述葯酒後,出現唇舌發麻、手足麻木、惡心、心慌、脈遲等中毒症狀時,則應減小制川烏的劑量或暫停服葯。②大多數祛風濕葯的葯性均辛熱。這些葯可使人體的血流加速,血壓上升。因此,嚴重高血壓患者、處於妊娠期或經期的婦女應禁用葯酒。
8、白酒炒麥夫子制風濕
你有風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