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痹症能治好嗎
能治好,痹症多是因為風寒濕合而為病,治療起來麻煩,在治療期間盡量別讓自己感冒哦!
2、什麼葯治風濕麻木比較有效
僅供參考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3、風濕是怎麼引起的啊?
風濕在醫學上是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風濕性疾病則指一大類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為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
4、風濕病的治療用哪種方法好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5、什麼是自痹症?
性格內向,不願意和外界溝通交流,自我封閉——自閉症的主要表現。
6、得了肩膀風濕痛怎麼辦
你好,肩膀風濕可以使用葯物來進行控制量,比如說鹽酸氨基葡萄糖片,與洛芬待因片呢,建議不要打封閉,這個還是有比較大的副作用的。一定需要注意保暖的,注意增強體質,而且注意不要提重物,避免劇烈運動的,平時可以熱敷按摩。
7、痹症是什麼?
痹症分很多種的,痹症的一種,痹症有濕痹,風痹,寒痹等,就是現代的關節炎,如風濕性關節炎等,說寒痹主要是病因及發病條件是受寒邪而引起的,血虛血瘀導致的痹症當然要治血養血,寒濕阻絡就要通經絡,氣滯血淤就是活血化淤了,豈能一概而論?
有一本書你可以買一下《當代中醫臨症精華》其中舊有「痹證」專集。
中葯處方(一)
【辨證】實熱痹阻。
【治法】清熱解毒,社濕宣痹。
【方名】退熱通絡湯1號。
【組成】雙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龍膽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蟬蛻15克,炙水蛭15克,烏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張愛國方。
中葯處方(二)
【辨證】寒濕風邪阻於筋骨。
【治法】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名】加減風靈湯。
【組成】海風藤15克,威靈仙9克,吊子風12克,苡仁15克,防風12克,豹皮樟9克,布渣葉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江世英方。
中葯處方(三)
【辨證】風寒濕侵襲,流注經絡,氣血運行失暢。
【治法】活血祛風,散寒除濕。
【方名】三痹湯。
【組成】防風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當歸12克,制川草烏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保朝方。
中葯處方(四)
【辨證】寒濕之邪侵襲,流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治法】祛風行濕,清化郁熱。
【方名】加味桂枝芍葯知母湯。
【組成】桂枝9克,麻黃9克,防風9克,附片9克,白術15克,蒼術15克,甘草15克,生薑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黃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唐祖宣方
8、類風濕這病好地了么?會死么?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關節組織慢性炎症性病變為特點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本病屬中醫學「痹症」范疇,早期發作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病人不僅要忍受無止盡的痛苦,還極易致殘。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廣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除關節部位的炎症病變外,還包括全身的廣泛性病變。 詳細的可咨詢 孔氏驗方館的孔教授,免費咨詢電話:400-621-0517
9、什麼是熱痹症
熱痹症是相對於寒痹症而言的,中醫講的是致病性質,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用溫通血脈的葯物反而越用越痛,臨床上多是風寒濕日久化火所致,治療要用寒涼葯物做葯引才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