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病人c反應蛋白高

類風濕病人c反應蛋白高

發布時間:2020-04-11 16:08:35

1、血沉,ccp,c反應蛋白這三項高可以說明是類風濕嗎?

不能只看檢查指標 還得結合臨床症狀
(一)診斷標准: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准。 1、晨僵: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至少持續1h(病程≥6周); 2、3個或3個以上區域的關節炎:醫生觀察到下列14個區域(左側或右側的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膝、踝及跖趾關節)中累及3個,且同時軟組織腫脹或積液(不是單純骨隆起)(病程≥6周); 3、手關節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炎中,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病程≥6周); 4、對稱性關節炎:兩側關節同時受累(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跖趾關節受累時,不一定絕對對稱)(病程≥6周); 5、類風濕結節:醫生觀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陽性:任何檢測方法證明血清類風濕因子含量異常,而該方法在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小於5%; 7、放射學改變:在手和腕的後前位相上有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放射學改變,必須包括骨質侵蝕或受累關節及其鄰近部位有明確的骨質脫鈣。 以上7條滿足4條或4條以上,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即可診斷RA。gbys878813

2、抗O和C反應蛋白高,類風濕因子正常,請問是否是風濕病。

這種是風濕病,我也得了風濕,抗O和C反應蛋白也超過了正常值,類風濕因子正常,類風濕因子正常,只能說明你沒有得類風濕。平時只要注意保養,不要受涼問題就不大。最好去醫院讓大夫給你開點葯,打一打針,當時大夫讓我打的是青黴素,說是這個最對症了,可是因為我對它過敏,所以就沒打,現在也不錯,只要平時不怎麼弄涼水,不碰涼的東西,就沒事。祝你健康!

3、類風濕因子和C反應蛋白過高,應該吃什麼要

如果確診為類風濕要合理膳食。要注意進食高蛋白、高纖維、中脂肪、中熱能、低糖、低鹽,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調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類。、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2:1為合適。多用植物油,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籽油、豆油、菜籽油等。植、動物油比例2:1為宜。飲食熱能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下午餐10%、晚餐20%為合適。水果應根據個人飲食習慣和病情決定。以素食為主,飯後宜食用水果100克左右。蔬菜選用綠葉菜、西紅柿。蘿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黃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帶、黑木耳、洋蔥等。動物肉類選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魚肉等,適量多食動物血、蛋、愈、蝦等。膳食營養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應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乾酪、巧克力、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少食甜食,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
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所幫助,施博士醫療團隊祝你早日康復。

4、類風濕因子高,C反應蛋白高,血沉高是什麼

病情分析:您好,根據您描述的情況,屬於類風濕因子陽性、C反應蛋白和血沉增高的問題。指導意見:類風濕因子陽性一般提示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情況,C反應蛋白和血沉的增高一般提示是病情處於活動期,建議在風濕免疫專科診治,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用葯控制病情。

5、化驗血沉高,C反應蛋白高,回事什麼病

風濕四項檢查中,抗鏈O (ASO)、類風濕因子(RF)、C反應蛋白(CRP)、血沉(ESR))四項檢查中,RF,陰性, 1.抗鏈球菌溶血素—— 抗鏈球菌溶血素「O」,簡稱抗「O」或ASO。 正常參考值:成人<500U,兒童<250U。正常值因年齡、季節、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尤其地區而有所差別。 類風濕的ASO分為四種血清類型: 抗鏈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陰性時,見於風濕病; 凝集型:ASO正常、RF陽性時,表示預後不良;混合型:ASO升高,RF陽性,見於類風濕;正常型:ASO陰性、RF陰性,可排除類風濕。 2.類風濕因子(RF)—— 由於細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一種抗體)為抗原的一種自身抗體。正常值 陰性(<20kU/L) 陰性 (乳膠凝集試驗) 陽性:類風濕性關節炎,sjogren綜合征,waldenstro-m綜合征,結節病,sle等。偶爾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3. C反應蛋白(CRP)—— 丙種反應性蛋白是一種急性時相(期)蛋白,亦稱C反應蛋白(CRP)。 正常參考值≤10mg/L 類風濕早期和急性風濕時,血清中可達50mg/L,其陽性率為80%~90%。 CRP陽性,亦可見於肺炎、腎炎、惡性腫瘤及急性感染、外傷和組織壞死、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膽石症、肝炎、痢疾、風濕熱、PM、PSS、結節性多動脈炎、SLE、結核和菌苗接種等。但病毒感染時通常為陰性或弱陽性,故可作為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指標。 4.血沉[ESR]——
指紅細胞在一定條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簡稱血沉。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臨床意義 貧血或血液被稀釋血沉增快,是紅細胞下降逆阻力減低,並不是紅細胞聚集增強而增快。通過紅細胞比積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貧血或血液稀釋對血沉的影響。K值高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增強。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於紅細胞比積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風濕病典型診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遊走性大關節疼痛伴晨僵+風濕因子陽性

6、血沉類風濕因子和c反應蛋白都高,是不是風濕病感謝醫

只能說可能,診斷類風濕主要看臨床症狀,順便說一句,類風濕和抗O沒關系

與類風濕病人c反應蛋白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