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關節炎能長期服此要嗎70歲

類風濕關節炎能長期服此要嗎70歲

發布時間:2020-04-10 17:00:52

1、長期患有關節炎的老人能換人工關節手術嗎【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雙腿不能走路】

這種情況正是做膝關節置換的適應症,但是,您母親長期服用激素,常年不走路,手術風險比較大,手術鍛煉比較困難,需要醫生小心。
我上周剛剛做了一個膝關節完全伸直強直的關節置換,現在已經能彎道60°了,膝關節置換的效果是很好的。

(張文濤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內風濕關節炎能去海口長待生活嗎?家裡的老人83歲了

不是內風濕關節炎,而是叫做類風濕性關節炎,本病屬於自身免疫疾病,與潮濕環境並沒有絕對的關系,非常乾燥的地區也一樣高發,所以只要治療護理得當,在海口生活沒有問題。是否合並其它問題,另當別論。

3、老人類風濕關節炎用什麼葯效果最好?

風濕性疾病多為慢性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疾病癒後,保持其關節,臟器的功能,解除有關症狀,治療的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奈普生,阿斯匹林,布洛芬,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也可以配合中醫理療.

4、我老婆五十歲人有類風濕關節炎十幾年現在半邊身體痛疼吃止痛葯沒用請問有什麼法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常用什麼方法?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尚無特異療法,治療的目的是保持關節活動和協調功能,在不同的病期採用不同的療法,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方案。治療原則是:①抗炎止痛,減輕症狀;②控制和減輕病情活動,防止或減少骨關節破壞;③最大限度保持關節功能;④盡量維持病人正常生活和勞動能力。
一、一般治療
在急性期由於關節明顯腫痛,必需卧床休息。症狀基本控制後才能逐漸適度活動。但在急性期後,為了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應逐漸增加活動鍛煉,包括主動和被動活動,並與理療相結合。飲食應含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增加營養。
二、西葯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方法有哪些?葯物治療包括二類葯,一類為非特異性的對症治療,另一類為改變病情的抗風濕葯。
(1)消炎鎮痛類葯物:這類葯物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起到解除急性期疼痛和炎症。小劑量只有止痛作用,大劑量則有抗炎作用。必需指出,這類葯圍量目前國內的教科書上甚至葯典上所規定的劑量都偏小,起不到抗炎作用,近年來國內大多數風濕病專家都主張採用大劑量,個體化。非甾體消炎鎮痛葯種類很多,實際上大同小異,可根據自己的經驗選用。消炎鎮痛葯長期使用並不能改變病情進展,徒然增加副作用,因此不應長期使用。
①消炎痛:具有消炎、鎮痛及解熱作用,其作用較阿司匹林、保泰松強。常用量為25mg/次,2~3次/日,必要時可增加到100~150mg/日,於進餐時、飯後服,其主要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痛、皮疹、粒細胞減少,少數人可以肝功有影響,長期服對腎臟有損害,使用中應密切觀察。
②布洛芬及優布芬:能消除僵硬及疼痛,改善握力和關節屈伸,用量為0.2~0.4g/次,3次/日,飯後服、副作用較小。優布芬作用與布洛芬相同,但作用較強,副作用更少,用量為50mg/次,3次/日。
③炎痛喜康:為目前較好的長效抗風濕葯,療效略強於消炎痛,用量小,作用迅速而持久,用量為20mg/日,1次服,副作用少。
(2)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此類葯物用於治療RA在控制症狀方面有顯著療效,但同樣不能改變病情進展,因此不是病因治療,因此,對多數病例,它不是首選葯,且長期使用副作用多,應嚴格控制適應證。下列情況為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適應證:①嚴重活動的RA伴發熱等全身症狀;②嚴重血管炎、心臟損害、肺胸膜急性損害及眼部並發症;③嚴重關節炎用其他葯物無效;④作為用免疫抑制劑過渡使用。此類葯物使用多主張小劑量,以強的松每日2次,每次5~10mg。
(3)改變病情的抗風濕葯:
①金制劑:金制劑治療RA的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為干擾細胞的生化反應,對RA的關節疼痛及晨僵有明顯的改善,血沉、類風濕因子及C反應蛋白有下降,有效率70%~80%,而完全緩解率僅20%~30%。由於見效較慢,目前多主張作為維持治療,常用的金制劑為硫代萍果酸金鈉及硫代葡萄糖酸金,劑量為最初2~3次為每次10~25mg,以後每次50mg,皆為每周注射1次,直至發生療效(一般總量達到1.0g左右),以後改為維持量50mg,每月1次。總劑量達1.0g仍無進步者可不必使用。副作用主要為皮疹,甚至剝脫炎皮炎、口炎、蛋白尿、血尿、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最近有口服金劑,商品名瑞得(ridaura),每日6mg/次,效果與針劑大致相同,但副作用較少。
②青黴胺:治療RA的機理有:1)離解19S IgM 和67SIgG 相結合的類風濕因子;2)抑制免疫反應,穩定溶酶體膜;3)阻斷可溶性膠原纖維形成不溶性膠原纖維。一般認為該葯療效比金劑為高,但需1~3月才能見效,所以該葯應與控制症狀的葯合用。目前主張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療效不減低而副作用減少。開始為125mg/次,每日2次,每月增加125mg/日,直至每日總量達到500~750mg,以6個月為一個療效。其副作用有皮疹、骨髓抑制、腎臟損害,特別注意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及膜性腎病。
(4)免疫調節劑:這類葯中常用的有環磷醯胺、苯丁酸氮芥、氨甲喋呤、硫唑嘌呤、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劑及胸腺素、轉移因子等免疫促進劑。
①氨甲喋呤:亦屬細胞毒葯、對此葯評價不一,國外近年來應用較環磷醯胺廣泛,認為見效較快(4~6周),副作用並不比環磷醯胺高,而遠期無致癌作用。一般用量為7.5~15mg,每周1次,口服或肌注皆可。副作用有惡心、嘔吐、口腔炎、脫發、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等,長期使用要注意肺纖維化、肝壞死可能。
②環磷醯胺:此葯除通過烷基化不同細胞起作用外,對免疫系統各階段都有影響,減少輔助性T細胞,對B細胞有抑製作用,因而使體液免疫降低,亦有報告認為對抑制性T細胞有抑製作用而使細胞免疫增強,此葯國內使用較多,劑量為100mg每日1次口服或隔日靜注0.2g,總劑量為4~6g。主要副作用有白細胞減少、脫發、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因此用葯時應保持尿量1500ml/日以上,否則尿中濃度過高對尿路粘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③雷公藤多甙:為草葯雷公藤的半提純品,據體外試驗,該葯有抑制單核細胞產生前列腺素E的作用,這可能是其具有抗炎作用的機理。對病人及體外試驗都能抑制單核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及類風濕因子,常用量為20mg/次,3次/日。對生殖系統有抑製作用。主要副作用有胃痛、腹瀉、皮疹、白細胞及血小板降低,本葯對骨髓有抑製作用,我們統計137用雷公藤多甙病例,經骨穿證實6例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但停葯後逐漸恢復。然而由於此葯毒性大大、RA患者最好不用此葯,可用其他葯物(中葯代替)或作為第四類葯物選用。
(5)其他:其他一些細胞毒葯亦可用於RA治療,較常用的有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氯奎以及環孢黴素A、這些葯未必比前述葯療效好,且副作用亦很高,故使用不多。細胞毒葯均有較多副作用,使用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①有嚴重的關節外表現,如血管炎、肺纖維化及多發性類風濕結節。②常用葯物無效而多關節炎症狀明顯。③伴高丙球血症、抗核抗體陽性及類風濕因子強陽性。④類固醇激素撤葯困難,此類葯一般見效均較慢,約2~3周後才能見效,故主張與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且選擇毒性低、價格低的葯物。
(6)免疫調節劑:這類葯主要促進細胞免疫、糾正免疫紊亂、單獨應用療效不肯定,一般與其他抗風濕葯聯合用,常用的葯物有左旋咪唑、胸腺素、轉移因子等。

5、類風濕關節炎要一直吃葯嗎

出發點應該放在預防上面…如果是膝關節內部因為摩擦或者半月板等其他因素導致的無菌性炎症患者可出現關節攣曲、不穩定、關節明顯腫脹並伴有積液產生,關節持續性疼痛,若不及時進行有效的台遼,關節將逐步骨化、鈣化、最終喪失其正常功能。

你需要的是知道如何循序漸進鍛煉,而不是什麼健身方式可以讓你實現目標。還要接合要物,尋丨谷丨楓幫你實現

6、類風濕,關節炎,全身痛!

到醫院打封閉針

7、免疫系統疾病會否隔代遺傳。我外婆在70歲(現80歲)患有類風濕關節炎,我哥哥在20歲(現31歲)患

廣義來講,都屬於風濕類疾病。是和免疫相關的疾病。 遺傳似乎不是,但是毫無疑問家族史有關系。遺傳是必然得,而家族史是提高得的概率而已。

與類風濕關節炎能長期服此要嗎70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