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母乳喂養

類風濕母乳喂養

發布時間:2020-04-10 14:25:33

1、很多人說「六個月母乳就沒營養了」,這種說法靠譜嗎?

第一,6個月後,奶不是沒有營養,而是沒有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增強了孩子的免疫力,所以孩子從6個月以後就會感冒。

但6個月後,母乳也有營養。母乳的營養價值仍然沒有被任何食物所取代。只有寶寶需要逐漸接受其他食物,所以慢慢地,寶寶會吃從糊狀到塊狀的食物。與成年人相似的食物通常在2歲左右。母乳逐漸從原來的主食轉變為補充食物,變成嬰兒的最後一頓飯。

大量的研究表明,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鈣和維他命、氨基酸,尤其是對兒童健康至關重要的免疫因子。

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統只有六歲左右,才開始完成。在此之前,長期母乳喂養相當於建立一個天然免疫屏障的兒童,可以有效地防止許多疾病,如耳道,胃腸道和呼吸道。兒童常見感染,以及嚴重疾病,如兒童糖尿病和類風濕關節炎

第二,長期母乳喂養是完全滿足幼兒心理和情感需求的。擴大母乳喂養有助於加強母子親密關系,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當你的孩子感到疲倦、害怕、煩躁或悲傷時,吮吸母乳可以給孩子最及時、最溫暖的安慰,這樣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他可以從人那裡得到幫助,而不是物品(奶嘴、零食等)。

第三,沒有醫生在媽媽有母乳的時候就敢推薦配方奶。正是基於母乳不同階段的分析,才有奶粉的配方,但母乳中的許多營養成分仍然未知,無法配置。

製作配方奶粉的專家會告訴你,最好的配方奶粉最接近母乳。所以,如果你的母乳足夠,不要給寶寶添加奶粉。當然,如果必須工作或有其他原因,可以添加奶粉,但很多工作的媽媽也可以堅持要母乳。所以母乳喂養,哪怕是6個月以後依然是有營養的。

2、產後風濕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之一:產後風濕必須在百日內治療

目前提倡母乳喂養,分娩後百日女性在哺乳期,服用內服葯後會進入血液,通過母乳喂給孩子。治療產後風濕的葯物一般都會有補氣補血或補陽補陰的中葯,同時會加用活血化瘀的葯,嬰兒的身體不一定需要這些物質,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孩子為「純陽之體」,可損其陽不可損其陰,產後風濕的患者多是陽虛,服用後不免對孩子產生影響。目前中葯成分不能定性,如果症狀不重,建議可以用常用中葯做葯膳(指同時可以當葯物又可以是食物的中葯服用)或使用外用葯治療。產後風濕可以在患者停止哺乳後治療,從臨床看不會有太大差別。

誤區之二:產後風濕可以採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產後風濕多系感受風寒濕邪氣導致,中醫治療外感病的一種方法就是採用發汗的方法,驅除外邪。但前提首先是患者的體質較好,否則在使用發汗葯的同時加用補氣、補血葯。產後風濕之所以會發生,其根本原因是患者正氣不足,氣血虧虛,再感受外邪導致,如果只是一味地發汗,會更加損傷陽氣。

有些患者使用大量的發汗葯,全身大汗,甚至不能停止,有的能把被子濕透,這樣更加不可取,很多患者大汗後關節不能活動,生活不能自理。中醫認為汗為陽氣所化,大汗後會亡陽,陽在外為守,會導致持續流汗不止。

誤區之三:產後風濕一定要多穿衣服

很多患者來就診時,穿很厚的衣服,即使是在夏天,這樣不可取。產後風濕的患者陰陽不相協調,容易出現自汗,如果過分地穿衣服,大量的出汗,會導致身體更加虛弱。因此建議患者適當的穿衣,只要不覺得冷就可以。同時帶上一件外衣,冷時穿上,運動和熱時脫去;最好帶上1 ~ 2 條干毛巾,如果出汗,把汗擦乾,因為人體在出汗的時候,毛孔是打發的,風寒濕邪會隨之進入,同時出汗後內衣會是濕的,用身體捂乾衣服會更冷,導致病情加重。

誤區之四:產後風濕一定要卧床休息

產後風濕的患者需要適當運動,提高體質。中醫里有句話「久卧傷氣」。人體需要運動,加強新陳代謝,一般可以採取少量多次的運動方法,每次活動不要太長。同時運動方式不限,慢跑,快走等都可以,一般運動後晚上正常睡眠第二天體能恢復80%為合適,如果比較疲勞,就降低運動量,反之增加運動量。

誤區之五:產後風濕可以通過生第二胎治癒

在民間常有這種說法,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從理論上說是不太可行,多數患者病情明顯加重,有一位患者特意懷孕5 個月後引產,結果術前本來還可以生活自理,術後卧床不起3 個月。在中醫上,患者之所以出現產後風濕,系患者自身體質虛弱,如果懷孕,孩子的先天之氣會不足,同時身體提供給一個人用尚且不足,再懷一個寶貝,豈不是雪上加霜(可能有第二胎好轉的女性會有異議,醫學上腫瘤也會有自愈,但需要了解它的概率)。

誤區之六:產後風濕後發展成為類風濕關節炎

目前類風濕關節炎從西醫的角度病因不清,同時從流行病學的角度沒有證據支持此觀點。從臨床上看,就診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多無產後風濕的病史。

誤區之七:症狀緩解後馬上停葯

症狀緩解或消失後馬上停葯,這是很多患者復發的原因,其實患者看到的只是表象,產後風濕很多是氣血不足,肝腎不足等所致,需要繼續服葯一段時間。

3、如何堅持母乳喂養?

謠言:

感染乙肝或服葯期間的媽媽是不能哺乳嬰兒的,否則嬰兒會被母乳感染,身體產生副作用。

辟謠:

母乳喂養有悠久的歷史,是母乳喂養對新生命的呵護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和發展。

近幾十年來,看似天經地義的母乳喂養因經濟發展、女性職業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並嚴重沖擊到母乳喂養和下一代的健康。

這些變化也促進了學者們重新用科學的手段來研究母乳喂養對母子雙方的影響,結果太震驚了。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網站公布了這些研究結果。並提出了:

必須的營養改善行動,改善每個母親、新生兒、嬰兒和幼兒的健康和營養」以及對全球的公共政策推薦。

嬰兒應該純母乳喂養6個月,以獲得適宜的生長、發育和健康」。

對每個新生兒來說,獲得母乳喂養是必須的,對每個母親而言,進行母乳喂養也是必須的。

母乳喂養對子代的好處

純母乳喂養4個月以上,在嬰兒期發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會下降72%;

發生中耳炎風險下降23%;

發生新生兒猝死綜合征風險下降36%;

發生青春期和成年期肥胖風險下降15%~20%;

發生1型糖尿病的風險下降30%~50%;

成年期發生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風險下降20%。

母親親授母乳的獲益

50%的母親獲得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保護;

發生乳腺癌的風險下降28%;

發生高膽固醇的風險下降28%;

發生高血壓的風險下降11%;

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降10%;

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下降26%。

母乳喂養震驚大家的這些獲益,源於母乳中我們已知的或未知的生物活性成分,如乳鐵蛋白、-乳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數百種未知蛋白,母乳多種類脂(磷脂、苷脂、固醇等)母乳數百種低聚糖、母乳中數百種酶類。

上述對母乳成分和功能的了解還只是冰山一角。

母乳的成分伴隨著人類進化而進化的母乳,其營養素和比例已經達到最佳。

母乳是自然界唯一的營養全面的食物,能滿足6月齡以內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獲得健康生長;

母乳喂養的孩子不生病:母乳含豐富的免疫物質,母乳喂養能減少嬰兒腹瀉發病率,抵抗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感染,降低中耳炎、壞死性腸炎、菌血症、腦膜炎及尿道感染的發生率;

母乳中含有數量適中的優質的α-乳清蛋白,在滿足嬰兒的需要同時不增加腎臟的負擔,避免配方奶(牛奶或其他來源奶)喂養嬰兒的過敏問題,過度喂養問題,降低兒童期和成年期發生肥胖及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母乳的營養物質和母乳喂養行為的協同作用,可使嬰幼兒智力、心裡和行為得到最佳發育。

此外,哺乳期的乳腺除能分泌出嬰兒需要的乳汁,還是非常重要的生理屏障,能屏蔽一些對嬰兒有害的物質,以保證下一代的健康,這是生物繁衍下一代所共有的天性。

回歸自然,做合格的媽媽,完美的女人,用甘美的乳汁養育自己的寶貝,做盡責的父母。

辟謠專家:蘇宜香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本文由中國營養學會供稿。

4、金剛藤頭和金剛藤頭根哪個治療類風濕

金剛藤膠囊克服了有關過敏體質的禁慎zd要求, 又避免輸液給產婦生活上帶來不便, 影響母乳喂養, 從而影響生殖器官及有關器官組織的恢內復, 杜絕了輸液反應的源頭, 而且金剛藤膠囊能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 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容結的功效, 經...6466

與類風濕母乳喂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