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性關節炎食療

風濕性關節炎食療

發布時間:2020-04-09 17:45:58

1、風濕關節炎的飲食要注意哪些

2、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食療方有哪些?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治療用葯的同時,配合飲食療法,有相得益彰之功。現將幾種食療方介紹如下。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 只,生薑100 ~ 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 天內吃完,可隔1 周或半月吃1 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 只,鹿茸3 ~ 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 周或半月吃1 次。

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 次,連服1 周,能清熱除痹。

(6)木瓜湯。木瓜4 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kg 煉凈。

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 ~ 2 匙飲用。

能通痹止痛。

(7)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薑粥。粳米50g,生薑5 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後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烏粥。生川烏頭3 ~ 5g,粳米30g,薑汁10 滴,蜂蜜適量。

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g,雌雞1 只約500g,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11)豬腳伸筋湯。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紗布包好,與豬腳1 ~ 2 只,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

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

3、風濕性關節炎的食療方法有什麼

<

4、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益的食療方有哪些?

(1)薏苡紅zd棗蛇肉羹

[配方]當歸15克,黃芪25克,薏苡仁50克,紅棗(去核)6枚,蛇肉200克。

[操作]將當歸、黃芪、薏苡仁、紅棗分別洗凈。蛇肉洗凈,切成小塊。把全部用料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飲湯吃蛇肉,每天1料。

[療效]補氣益血、祛濕除痹。用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之關節疼痛、活動不便者。

(2)生薑雞

[配方]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克。

[操作]公雞肉、生薑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內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容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

[療效]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3)老桑枝煲雞

[配方]老桑枝60克,雌雞1隻約500克。

[操作]老桑枝、雌雞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

[療效]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5、中醫食療里怎樣利用食療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

在風濕熱時出現關節炎症狀,稱為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的症狀是對稱性、遊走性和多發性的關節疼痛,可反復發作,並常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急性期過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並不遺留任何關節畸形或運動障礙,但常可同時出現心臟損害。發炎的關節,在發作期出現紅、腫、疼痛。甚至不能活動。
發病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檢查時常見血沉增快、抗「O」增高、血漿粘蛋白增多等。一般採取抗風濕治療。
[飲食原則]1.進食清淡而具涼性、能清熱的食物,如芹菜、薺菜、菊花腦、枸杞頭、草頭、馬蘭頭等。
2.多吃水果及果汁,如西瓜、甘蔗汁、梨汁、荸薺汁等。
3.忌食溫燥傷陰、辛辣刺激食品,如姜、椒、蒜、桂之類。
[食療驗方]1.鹿茸5克,豹骨20克,枸杞20克,白酒1000毫升。製法:將鹿茸、豹骨和枸杞放入白酒中,浸泡1周,密閉保存。用法:每次1盅(25~40毫升),日飲1次。半個月為1療程。本方有舒筋活絡,散寒祛風功效,用治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及肥大性脊柱炎等病症。
2.虎筋100克,母雞1隻。製法:虎筋水中浸泡1宿,和母雞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煨至虎筋極爛,酌加蔥、姜、五味調料即可。用法:分頓隨量食用,日3次。半個月為1療程。本品有強身舒筋功效,用治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筋骨攣痛拘急,關節不利等症。
3.象皮2克,蜂蜜50毫升。製法:取乾燥生象皮研為細末,和蜂蜜混合,加水150毫升,製成pH<5的混合液備用。用法:將上葯塗抹於發炎關節的表皮,白天每2小時1次,連用1~2周。用葯時,患處禁止過多活動,禁入冷水。本品消腫定痛,用治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而見關節紅、腫、熱、痛者。
4.烏雌雞1隻。製法:宰殺黑色母雞,去毛及內臟,洗凈,加水適量煮熟。酌加豉汁、蔥、姜、椒、鹽、醬少許調味。用法:分頓隨量趁熱食用,不拘次數。本品有補虛弱,祛風濕,壯筋骨的作用,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骨節疼痛拘急,足不任地,下肢酸楚,陰天病情加劇者。
5.駝脂油1匙,白酒1盅。製法:取駝脂熬煉為油,濾出冷卻。用法:每次用駝脂油1食匙和白酒1盅,溫化熱飲,日1次。駝脂酒有溫經散寒、祛風活血的功用,適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6.雪豬油30克,雪豬骨50克,白酒1000毫升。製法:將雪豬脂熬煉成油和雪豬骨一同放入白酒中,浸泡1周。用法:每次熱飲1盅(約25毫升),日1次,半個月為1療程。雪豬油和雪豬骨均為良好的祛風濕葯,主治風濕痹痛。浸酒熱飲,有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的功用。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以及筋骨攣痛拘急者。
7.谷稈(稈草)燒灰熏烤關節疼痛處,並以熱灰敷患處,每晚1次,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8.向日葵盤(開花時採下)適量,加水煎成膏狀,外敷。治療30餘例無名腫毒,風濕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均有一定效果。
9.醋:治療關節炎,選新磚數塊,好陳醋每次300毫升左右(能使磚吸足即可)。取磚放在爐內燒紅,取出放在醋內浸透,趁熱放在關節下煙薰(在煙薰時先把紗布一塊放在醋內,取出放在關節處),然後用被子包住,防止散熱過快和醋味走失(在磚下放一些不易燒著的物品墊著,以免熱磚薰壞東西),在煙薰時,病人以不燙之距離逐漸向墊磚靠近,但要稍熱些。隔日1次,待磚冷即止。年久者3~4次,一般者2~3次可愈。
10.蜂毒: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用蜂毒治病,原始方法是捕捉蜜蜂直接螫刺皮膚表面,俟其毒囊中的毒液排出後(約3~5分鍾),再拔除螫刺。近代的蜂毒療法系採用預先制備的蜂毒水劑或油劑,行皮內注射。
11.治關節風濕痛。鮮萍菜60克,水煎服。
12.風濕性關節痛、腰痛、坐骨神經痛,均可用青梅酒搽患部。青梅酒製法:取未熟之青梅浸酒。酒應浸沒梅子並高出3~6厘米,密封1個月後可用,愈陳愈好。
13.海蜇皮:治膝髕風濕。白皮子(即海蜇皮)貼之。
14.蜂乳:治慢性期風濕性關節炎,每日服王漿400毫克,連服3~6個月。
15.辣椒:治療風寒、風濕引起之關節痛、跌打損傷,可內服或外搽辣椒酒。方法:辣椒12克,泡酒500克,半個月後可用,內服每次15克或初服5克,漸增至15克,不得超過15克,日服2次。
16.香蔥:治關節炎。細香蔥頭120克,老薑30克,搗爛外敷(紅腫加酒炒,夏天不炒)。
17.櫻桃:櫻桃50克,泡酒500克,半個月後可飲用,每次服10毫升,日飲2次,可治風濕腰腿疼痛。
18.虎骨酒:酥制虎骨60克,黃羊角屑60克,芍葯片60克,白酒100克。葯物裝入紗布袋內泡白酒內10天。每日空腹服食1次,每次1小盅。適於腎氣不充,風侵筋骨而引起的臀、脛疼痛等症。
19.白花蛇酒:金錢白花蛇1條。研碎,用白酒500克浸15天。每服15毫升,晚上服。
20.薏苡米酒:薏苡米60克,白酒500克。製法:將薏苡米淘凈,裝入紗布袋內,扎緊袋口。白酒、紗布葯袋,放入酒瓶內,蓋好蓋,封固浸泡7日即成。每晚臨睡前飲1小盅。
21.竹葉酒:竹葉500克。加水煎取汁,糯米1千克蒸煮成飯,加竹葉汁和酒麴拌勻釀酒。每服50毫升,1日2次。
23.清燉烏蛇:烏蛇1條,蔥、姜、黃酒、鹽各適量。將烏蛇去皮及內臟,洗凈,切成5厘米長的段備用。將烏蛇段放入沙鍋內,加蔥,姜,黃酒、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熟透,再加鹽即成。
24.炒蛇片:烏蛇1條,植物油、鹽、胡椒粉、黃酒、蔥、姜、各適量。將烏蛇去皮、內臟,洗凈,切成薄片。姜切成片。蔥切成節備用。燒熱鍋,放植物油,燒至油七成熱時,將蛇片倒入鍋反復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時,加鹽、黃酒、蔥、姜,繼續翻炒至熟透即成。
25.牛膝蹄筋:牛膝10克,蹄筋100克,雞肉500克,火腿肉50克,蘑菇25克,胡椒5克,味精5克,黃酒30克,蔥10克,姜10克,鹽5克。將牛膝洗凈後,切成斜刀片,蹄筋放入大碗內,加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蒸至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凈。火腿肉洗凈後切成絲,蘑菇水發後切成絲。蔥、姜洗凈後,切成蔥段、薑片。蹄筋脹發後,切成長節。雞肉切成2厘米見方的塊。將蹄筋、雞肉放入碗內,再把牛膝片擺放在雞肉之上,火腿絲、蘑菇絲拌勻後撒在周圍,蔥段、薑片放入碗中,再用胡椒粉、味精、黃酒、鹽、清湯,調好湯味倒入盛雞的碗內,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酥爛後即可出籠,揀去蔥、姜,再調准口味即成。
24.胡椒根燉蛇肉:胡椒樹根100克蛇肉250克,黃酒、蔥、姜、花椒、鹽各適量。將胡椒根洗凈,切成3厘米長的段。蛇肉剖腹,除去內臟洗凈,切成2厘米長的段。蛇肉、胡椒根放入鍋內,加蔥、姜、鹽、黃酒、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熬至蛇肉熟透即成。
27.薏苡米粥:苡仁粉30克,加入陳倉米(即陳粳米)50克,同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每日早晚餐頓服,10天為1療程。

6、風濕性關節炎多吃什麼食物有益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飲食上可適當選擇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蘿卜、豆芽、紫菜、洋蔥及草莓、烏梅、香蕉,以及含水楊酸的西紅柿、柑橘、黃瓜等等。還應該少吃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的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症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容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疏鬆與關節破壞。還要少吃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還要忌辛辣和油炸、油膩的食物。穩定之後,應該適當多吃動物的血、雞蛋、魚、蝦、豆類製品、土豆、牛肉、雞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等等。

7、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注意事項有:1、少吃或不吃肥甘、厚膩之物,以免助長濕氣,加重病情。海鮮可能加重關節腫痛,也應盡量避免;2、不過飽過食,避免損傷脾胃,導致體質下降;3、根據患者具體體質,選用合適對症食物。比如以風邪入侵為主時,常有關節遊走性疼痛,可吃生薑、蔥等辛溫發散的葯食同源之物。以濕邪為主時,可多吃薏米、黑豆、紅豆等祛濕之品。偏於寒證時,可飲食姜、胡椒等溫性食物。肝腎虧虛時,也可適量飲食枸杞,但其它證型,或在急性期時,則不能隨便服用枸杞,以免加重副作用。

8、風濕性的關節炎怎樣膳食

方1 松葉粳米粥

組成:松葉3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將松葉切細先煎,去渣取汁,後人粳米煮粥,空腹食用,每日1劑。
功效:祛風通絡。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腫脹,小關節變形,屈伸不利。
來源:韓冰.中國分科食療大全.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182

方2 金針菜根湯

組成:鮮金針菜根30克。
用法:水煎去渣,沖人適量黃酒溫服。
功效:祛風除濕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灼熱紅腫,活動不利,發熱口渴,煩悶不舒,舌紅、苔黃燥者。
來源:張天安.蔬菜的食療與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1,197

方3 紅燒鱔魚段

組成:鱔魚750克,火腿50克,調料適量。
用法:炒鍋加油,放入蔥姜爆香,放人鱔魚段,煸至鱔魚起泡時,放人火腿片,調料,加適量清水(以剛好浸沒鱔魚為宜),燒開,轉文火,燜至汁濃,撒上胡椒粉,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祛風濕,強筋骨。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腰膝疼痛。
來源:趙淑金.健身食品製作.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134

方4 芡實薏米三蛇湯

組成:芡實、薏米、淮山葯各50克,老薑1片,三蛇一副(即金腳帶、飯鏟頭、過樹榕或三索線,亦可用過山風或其他蛇)。
用法:蛇洗凈放人滾水中煮5~10分鍾,取起洗凈。水10杯煲滾,放人所有材料煲滾,慢火煲4小時,下鹽調味即成。
功效:祛風濕,治血行氣,舒筋活絡。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腫脹,活動不利,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小關節變形。
來源:周文棟.清熱解毒湯譜.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151

方5 山楂菊花茶

組成:生山楂片20克,菊花3克,草決明15克。
用法:上三味人保溫瓶,沸水泡半小時,頻頻當茶飲用,連服1個月。
功效:活血祛瘀,祛風通痹。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且感心悸,胸悶不舒,頭目眩暈,唇甲青紫,舌淡紅有瘀點、苔膩,脈虛大無力。

http://www.qm120.com/yinshi/yssl/neike/2005102413272.htm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忌口

http://www.2137c.com/ysbk/6/2/2005/06/2518233190.htm

風濕性關節炎食療方
http://www.mifang.org/yssl/waike/wk016.html
http://www.qqmfw.com/bbsxp/Print.asp?ThreadID=307

與風濕性關節炎食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