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問診

類風濕問診

發布時間:2020-04-09 16:18:19

1、請問類風濕性心臟病應該如何治療,日常應注意哪些?有沒有食療方法?

類風濕性心臟病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一般是由急性風濕熱引起
可以是細個的時候有一次喉嚨痛,發燒
鏈球菌進入血管跟隨流至心臟,對心瓣造成損害
就引起以後的風濕性心臟病
呢個病主要是對心瓣的損傷,造成血液運行不順暢
分兩種: stenosis (狹窄)同埋 regurgitation(倒流)/ incompetence (關閉不全)
人有四個心瓣 (A/P/T/M)
所以有八種: AS/AR/PS/PR/TS/TR/MS/MR
呢八種裡面可以有任何的配搭

開頭可以是無徵狀
發展下去個心可以有雜音 (murmur) ,在體檢的時候俾醫生發現
再下去,可以有心力衰竭的跡象(累,氣喘,水腫,心口痛,心悸)
以致死亡

醫生會幫你做心電圖
其實最重要的確診是 ECHO (心臟超聲波)
很多時做胸腔外 (transthroracic) 心臟超聲波就可以

輕微的話,未必要食葯
稍為嚴重的可以食阿士匹靈 (aspirin) 或薄血丸 (warfarin)
再嚴重的,可以考慮心瓣修補或置換手術

食薄血丸是一種天大的學問!!
因為
1唔同人食的份量是不同的,醫生會幫你較葯,較葯的途中會日日抽血
2有很多野可以影響凝血指數
3出血的話,後果可大可小

作為食薄血丸的病人,你的責任是
1維持一定的綠色蔬菜(以及維他命k豐富的食物)攝取量
由較葯的時候開始,每日都要食同一個份量的綠色蔬菜
多或者少並不重要,但每一日都要一樣的份量
2不要食中葯,又或者每一日都食同一個份量的中葯
如果你想開始食中葯,有可能要重新較你的薄血丸
3定時食薄血丸,記得食薄血丸,不要自己加或者減葯
(有時醫生會叫一d病了好多年的糖尿病人自己較葯,但薄血丸唔好試)
4留意住自己有無任何出血的情況
如果發生,打電話俾你的醫生,嚴重的話有可能要急症入院
如果你有d傷風感冒喉嚨痛,傷口發炎,醫生又開了抗生素俾你,你要加倍留意
抗生素可以影響你的凝血指數
5定期覆診,就算你是一個乖的病人遵守以上的規則,你的凝血指數都可以隨時間改變
6平日有d小病睇其他醫生的時候,要同醫生講你有食薄血丸

看到你補充的問題我建議你還是要到正規醫院作個仔細的檢查,估計還有其它的並發症,這種情況很復雜,最好有心電圖等資料才可以下結論,不過無論如果你最好不要放棄,類風濕性心臟病並不是不可治癒,國內醫學水平現在也不低,等會兒我幫你打聽一下那些醫院這方面是專長。

2、成都那邊哪家風濕治療醫院問診風濕症狀挺好

風濕病會引起骨關節,肌肉疼痛的疾病,要及時去治療,日常要防寒保暖,適當鍛煉,不要勞累,注意休息

3、問診的要領是什麼?

明代醫家張景岳為了使得問診更有條理,編寫了一首《十問歌》,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可以作為問診的重要參考,其內容是:「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葯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一)問寒熱

寒與熱是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是辨別病邪性質和機體陰陽盛衰的重要依據。問寒熱是指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熱的感覺。

1.惡寒發熱惡寒是指病人有怕冷的表現,惡寒發熱是惡寒與發熱同時出現,多見於外感病的表證階段。古人有「有一分惡寒,便有一分表證」的說法,因此,惡寒發熱是診斷表證的重要依據。

(1)惡寒重發熱輕:病人感覺惡寒明顯,並有輕微的發熱,是外感風寒的特徵,為風寒表證。

(2)發熱重惡寒輕:病人發熱較重,惡寒較輕,是外感風熱的特徵,為風熱表證。

(3)發熱輕而惡風:病人感覺有輕微的發熱,並有遇風覺冷,避風可緩的現象,是因外感風邪所致,為傷風證。

2.但寒不熱但寒不熱是指病人只有怕冷的感覺,不覺發熱,多屬實寒或虛寒證。對於病人的怕冷有畏寒與惡寒之分,「畏寒」是指病人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緩解;「惡寒」是指病人怕冷,雖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能緩解。陽氣內虛,不能溫煦機體,可出現畏寒不發熱的虛寒證;感受寒邪較重,陽氣被郁遏,皮毛失於溫煦,可出現只惡寒不覺發熱的實寒證。

3.但熱不寒但熱不寒是指病人只覺發熱,不覺寒冷,或反惡熱。多屬里熱證。

(1)壯熱:是指病人高熱不退,不惡寒反惡熱。多見於風寒入里化熱,或風熱內傳的里實證,常兼有多汗、煩渴等症。正盛邪實,里熱熾盛,蒸達於外,所以熱勢鴟張而見壯熱。

(2)潮熱:是指發熱定時如潮,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發熱或者發熱更甚。

①陰虛潮熱:每當午後或入夜即發熱,屬於「陰虛生內熱」,並以五心煩熱為特徵,甚至有熱自深層向外透發的感覺,所以又稱其為「骨蒸潮熱」。常兼有盜汗、顴紅、口乾咽燥、舌紅少津等。

②濕溫潮熱:午後熱甚,身熱不揚。其病多在脾胃,因濕遏熱伏,難於透達,所以身熱不揚,初捫之不覺很熱,稍久則覺灼手。

③陽明潮熱:是指常在日晡時(下午3~5時)熱甚。多由於胃腸燥熱內結所致。常兼有腹滿痛拒按、大便燥結等。

(3)微熱:是指發熱不高,或僅自覺發熱。多見於久病之人的氣虛發熱,常伴有面色■白、食少乏力、短氣懶言等。

4.寒熱往來寒熱往來是指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是正邪交爭於人體半表半里的表現,多見於少陽病或瘧疾。少陽病的寒熱往來發無定時,瘧疾的寒熱往來發有定時。

(二)問汗

汗為心液,是陽氣蒸化津液而成。詢問汗出的情況,首先應注意有汗或無汗,進而再了解汗出的其他情況。

1.表證汗出人體感受外邪初期常出現惡寒發熱等表證。表證無汗,多屬外感寒邪,如傷寒表實證;表證有汗,多屬外感風邪,如太陽中風證或外感風熱證等。

2.自汗人在安靜時不因活動或其他因素而汗自出叫做自汗,多因氣虛衛外不固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

3.盜汗盜汗是指入睡汗出,醒後則汗止,多因陰虛陽亢,蒸發陰津外泄而致,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顴紅、口燥咽乾等。

4.大汗汗出量多,津液大泄。汗出蒸蒸,並有高熱不已,煩渴飲冷,脈洪大,多是陽熱內盛的實熱證;大汗淋漓,伴有呼吸喘促,神疲氣弱,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為陽氣將絕,元氣欲脫的危候。

5.戰汗多見於溫熱病,先有全身戰栗,幾經掙扎,繼而汗出。這是邪正相爭的表現。

若戰汗後熱退身涼,神安脈靜,是邪氣去,正氣復的表現;若戰汗後煩躁不安,脈來疾急,是邪勝正衰的危重表現。

6.局部汗出(1)頭汗:頭汗是指僅見頭部或頭頂部汗出,又稱為「但頭汗出」。其多由於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鬱蒸所致。大病之後頭額汗出,多為虛證。重病出現頭汗,是屬虛陽上越,陰虛不能斂陽,陰津隨氣而脫之象。

(2)半身出汗:半身汗是指身體左側或右側汗出,或者身體上半或下半汗出。其皆由於風痰或風濕邪氣阻滯於人體的經脈,或營衛不調,或氣血不和等使氣血運行不利而致。

(3)手足心出汗:病人手足心出汗較多,多與脾胃有關。脾胃有病,運化失常,津液旁達於四肢,手足心汗出。

(三)問疼痛

疼痛是病人的一種自覺症狀,是常見的臨床癥候之一。它可以發生在人體的許多部位。

導致疼痛的原因有虛實寒熱的不同。臨床見到主訴疼痛的病人首先要弄清疼痛的部位,然後根據疼痛的性質來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一般情況下,脹痛多為氣滯;刺痛而且疼痛部位不移,多為血瘀;疼痛劇烈而且拒按,多為實證;綿綿而痛、喜按多為虛證;疼痛部位不確定,呈遊走性,多為風濕。

中醫認為形成疼痛的主要機理是氣血不流通、郁滯所致,《黃帝內經舉痛論》說:「帝曰:願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1.疼痛部位(1)頭痛:能夠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無論是外感六淫,還是內傷於七情,無論是邪氣實,還是正氣虛,均可導致頭痛。通過了解頭痛的性質、部位、兼證,可以正確地做出分析、判斷。

從頭痛的部位判斷:前額部連眉棱骨痛,屬陽明經頭痛;兩太陽穴附近痛,屬少陽經頭痛;頭後連項部痛,屬太陽經頭痛;巔頂部痛為厥陰經頭痛。

從頭痛的性質判斷:頭痛較劇,痛無休止,且發病急,病程短者,多為外感頭痛,屬實證;痛有間歇,每帶眩暈,多為內傷頭痛;頭痛綿綿,過勞則甚,屬氣虛頭痛;病人頭腦空痛,腰膝酸軟者,屬腎虛頭痛;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者,屬風濕頭痛。

(2)胸痛:胸為心肺所居之處,心肺的病變可引起胸部的不適和疼痛。如胸痛咳吐膿血,多見於肺癰;胸痛喘促,伴有發熱,咳吐鐵銹色痰,多屬肺熱;胸痛潮熱,盜汗,痰中帶血,多屬肺癆;胸痛徹背,背痛徹胸,多屬心陽不振,痰濁阻滯的胸痹;胸前悶痛,痛如針刺刀絞,甚則面色灰滯,冷汗淋漓,為「真心痛」;胸痛痞滿,多為痰飲;胸脹痛而走串,噯氣痛減,多為氣滯。

(3)脅痛:脅是肝膽之經所過之處,所以如肝氣不疏、肝火郁滯、肝膽濕熱、血瘀氣滯等病變都可引起脅痛。

(4)脘痛:「脘」又稱「胃脘」,是指上腹部。胃脘部疼痛喜按多為虛證,拒按多為實證;胃脘冷痛較劇,得熱痛減,屬寒邪犯胃;胃脘灼熱疼痛,消谷善飢,口臭便秘者,屬胃火熾盛;胃脘脹痛,噯氣,屬肝氣犯胃,氣滯不舒;胃脘刺痛,痛有定處,屬胃腑血瘀;胃脘隱痛,喜暖喜按,嘔吐清水者,屬胃陽不足。

(5)腹痛:臍以上稱為大腹,屬脾胃;臍以下至恥骨毛際以上稱為小腹,屬腎、膀胱、大小腸、胞宮;小腹兩側為少腹,是足厥陰肝經的所過之處。大腹隱痛,喜暖喜按,便溏,為脾胃虛寒;小腹脹痛,小便不利,為癃閉;少腹冷痛,牽引陰部,是寒凝肝脈;繞臍痛,起包塊,按之可移者,多為蟲積。腹痛劇烈,拒按,多為實證;腹痛徐緩,喜按者,多為虛證。

(6)腰痛:腰為腎之府,腰部綿綿作痛,酸軟無力者,屬腎虛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陰雨天加劇者,屬寒濕腰痛;腰痛如刺,痛處固定,多屬跌仆閃挫,瘀血內停腰痛。

(7)四肢痛:四肢疼痛或在關節、或在肌肉、或在經絡,多由於風寒濕邪侵襲,阻滯氣血運行所致,屬實證;也有由於脾胃損傷,水谷精氣不運,四肢失養所致,屬虛證;疼痛獨見於足跟,甚至及於腰背,多屬腎虛所致。

2.疼痛性質(1)脹痛:脹與痛並見者,稱為「脹痛」,其病機變化多為氣滯,如中焦寒凝氣滯的胃脘脹痛、肝鬱氣滯的胸脅脹痛等。頭部脹痛多見於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證。

(2)重痛:疼痛與沉重並見者,稱為「重痛」,其病機變化多為濕邪阻滯,如濕邪困遏氣血的頭痛沉重、四肢困重疼痛、腰重墜而痛等。

(3)刺痛:疼痛如刺者,稱為「刺痛」,其病機變化多為瘀血,如胸脅、少腹、小腹、胃脘部的刺痛等。

(4)絞痛:疼痛如絞,稱為「絞痛」,其病機變化多為實邪閉阻氣機,如心血瘀阻的真心痛、石淋的小腹痛、蛔蟲上竄的脘腹痛等。

(5)灼痛:疼痛與灼熱並見者,稱為「灼痛」,其病機變化多屬火邪竄絡或陰虛火旺,如火邪傷絡的兩脅痛、胃陰不足的胃脘痛等。

(6)冷痛:痛有冷感稱為「冷痛」,其病機變化多屬寒邪阻絡或陽虛不溫,常見的有頭部、腰部、脘腹部冷痛。

(7)隱痛:疼痛不劇烈,纏綿不休,其病機變化多為氣血不足,陰寒內生,氣血運行澀滯等,如頭部、脘腹部、腰部等虛性疼痛。

(8)掣痛:抽掣或牽引而痛,稱為「掣痛」,其病機變化多為筋脈失養或筋脈阻滯不通。

肝主筋,掣痛多與肝病有關。

(9)空痛:疼痛並有空虛之感,屬「空痛」,其病機變化多是氣血精髓虧虛,如頭部、腹部等的虛性疼痛。

(四)問睡眠

睡眠是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認為衛氣晝行於陽經,夜行於陰經,行於陽則醒,行於陰則睡。睡眠異常情況主要表現為失眠和嗜睡兩個方面。

失眠:病人不易入睡,睡後易醒,或徹夜不眠,是陰或陽虛,陽不入陰,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現;失眠而夜卧不安,兼見脘悶腹脹,舌苔厚膩,是因胃失和降,濁氣上犯,擾動心神所致。

嗜睡:睏倦易睡,兼見頭昏,身重倦怠,屬痰濕困脾;飯後神疲睏倦、易睡,兼見形體衰弱,屬脾氣虛弱。

(五)問飲食口味

飲食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人體氣血的生成均與飲食有關,人體在發生疾病的時候常有飲食口味的改變。

1.食慾與食量食慾是指對進食的要求和對進食的慾望。食量是指實際的進食量。

(1)食慾減退:包括不欲食、納少、納呆。不欲食是指不想進食,或食之無味,食量減少,又稱食慾不振;納少是指進食量減少,常由食慾不振所致;納呆是指無飢餓感和無進食要求,甚至惡食。新病食慾減退,一般是正氣抗邪的一種保護反映;久病食慾減退,兼有神疲倦怠,面色萎黃,舌淡脈虛,多屬脾胃虛弱的表現;食少納呆,頭身困重,脘悶腹脹,舌苔厚膩,多屬濕盛困脾或飲食停滯,脾胃運化不及等。

(2)厭食:厭食是指厭惡食物,或惡聞食味。有屬於食積的厭食,噯氣酸腐,脘腹脹滿等;有屬於脾胃濕熱的厭油膩食物,胸悶惡心,便溏不爽等;有屬於肝膽濕熱的厭油膩厚味,脅肋脹痛灼熱,身熱不揚等。

(3)消谷善飢:是指食慾過盛,食後不久又感飢餓,進食量過多。多屬胃火熾盛,如消谷善飢,形體反見消瘦的消渴病。多食易飢,大便溏瀉,多屬胃強脾弱。

(4)飢不欲食:是指病人雖有飢餓感,但不欲食,或進食不多。多因胃陰不足,虛火內擾。

(5)偏嗜食物: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常見於小兒,多屬寄生蟲病。婦女妊娠偏嗜某種食物,一般不屬病態。

2.口味口味是指口中有異常的味覺或氣味。口淡無味多是脾胃氣虛或寒證;口苦多見於肝膽火旺,膽氣上逆;口甜多是外感濕熱蘊結於脾胃,或因脾虛而致;口酸多見於肝氣橫逆犯胃,肝胃不和,或食滯不化,腐而生酸;口澀多見於燥熱傷津,或臟腑陽熱偏盛,氣火上逆;口咸多與腎虛及寒水上犯有關;口中黏膩不爽多見於濕濁停滯、痰飲食積。

(六)問口渴與不渴

1.口不渴口渴與否反映了體內津液盛衰和輸布的狀況。口不渴不欲飲,為津液未傷,多見於寒證、濕證。

2.口渴欲飲口渴欲飲是津液損傷的表現,多見於燥證、熱證。如口乾渴,並有發熱,微惡風寒,咽喉腫痛等,多見於外感溫熱病;大渴喜冷飲,面赤汗出,脈洪數等,多見於陽明經證;渴喜熱飲,飲水不多,多為痰飲內停或陽氣虛弱,水津不能上承之證;口渴不多飲,身熱不揚,頭身困重,脘悶,舌苔黃膩,多見於濕熱內阻,津液氣化障礙之證;口渴而飲,飲後即吐,為飲停於胃,氣化不利,稱為「水逆」證;邪熱入於營分,也可見口渴飲水不多。

3.口渴不欲飲口雖渴但不欲飲水,多為濕邪中阻。

(七)問二便

大小便的排出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有性狀、顏色、氣味、時間、大小便量、排便次數、排便感覺等的異常改變,屬於病理現象。

1.大便(1)便秘:大便乾燥堅硬,排出困難,排便間隔時間長,便次減少,稱為「便秘」。若見熱病日晡潮熱,多屬熱結腸道;老年人便秘多因津虧液少,或氣液兩虧。

(2)泄瀉:大便稀軟不成形,甚至呈水樣,便次增多,間隔時間縮短,稱為「泄瀉」。

大便形狀改變多屬脾失健運,小腸不分清濁,水濕直趨大腸;大便先干後溏,多屬脾胃虛弱;大便時干時溏,多屬肝鬱脾虛,肝脾不和;常在五更時瀉下,下利水谷不化,稱為五更瀉,多屬脾腎陽虛;瀉下黃糜,多屬大腸濕熱;下利酸腐穢臭,多是傷食積滯。

排便感異常包括:大便時肛門灼熱,多是熱迫直腸;大便滑脫不禁,肛門有下墜感甚至脫肛,多見於脾虛下陷;大便時里急後重,多見於痢疾;大便溏瀉不爽,多是肝失疏泄的表現。

2.小便(1)尿量異常:尿清長量多,多屬虛寒證或見於消渴證;小便短少,可見於熱盛津傷,或汗、吐、下太過而損傷津液,或見於肺脾腎功能失常,氣化不利等;小便不暢,點滴而出為「癃」,小便不通,點滴不出為「閉」,一般統稱為「癃閉」,多屬濕熱下注或瘀血結石阻塞,或腎陽不足不能氣化,或腎陰虧損而津液內竭等。

(2)尿次異常:是指小便次數增多,時欲小便。如新病小便頻數,短赤而急,多屬下焦濕熱;小便頻數,量多色清,多屬下焦虛寒,腎氣不固,膀胱失約;尿頻而澀少,常是陰虛內熱;小便次數減少,可見於津液虧耗,化源不足,或見於氣化不利,水濕內停等。

(3)尿感異常:小便時尿道疼痛,並伴有急迫、艱澀、灼熱等,多屬濕熱下注的淋證;小便後自覺空痛,多屬腎氣虛衰;尿後余瀝不盡,多屬腎氣不固;不自主的排尿,或不能控制的小便滴瀝,多屬腎氣不固的「尿失禁」;若伴有神志昏迷,多屬危重證候。

(八)問經帶

婦女有月經、帶下、妊娠、產育的生理特點,因此,對婦女的問診除上述的內容之外,還應該詢問經帶胎產的情況。

1.問月經對婦女病人必須詢問月經情況,包括月經初潮的年齡、月經周期、行經天數、經血顏色以及有無血塊等。

(1)問經期:月經周期一般在28天左右,若月經經期提前八九天以上,為月經先期,多屬邪熱迫血妄行,或氣虛不能攝血,血行無制;若經期錯後八九天以上,為月經後期,多屬寒凝氣滯,血行不暢,或血少任脈不充;若經期錯亂,或前或後,經行無定期,多屬肝氣郁滯,或脾腎虛損,或瘀血積滯,氣血運行無序。

(2)問經量:月經量過多,多屬血熱,或沖任受損,或氣虛不能攝血;月經量過少,多屬血虛生化不足,或寒凝、痰阻等使血運不暢;停經超過三個月,又未妊娠,屬「閉經」,為氣虛血少,或血瘀不通,或血寒凝滯等。因生活環境改變而停經,無明顯不適者,不屬病態。

(3)問色質:正常月經顏色正紅,質地不稀不稠,不夾雜血塊。若血色淡紅質稀,多為血虛不榮,屬虛證;血色深紅質稠,屬血熱內熾,為實證;血紫暗有塊,多為寒凝血滯,或為血瘀。

(4)行經腹痛:行經時腰腹疼痛,甚至劇痛不能忍受,並隨月經周期發作,稱為「痛經」。

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多屬氣滯血瘀;小腹冷痛,遇暖則緩,多屬寒凝;行經或經後小腹隱痛,或腰酸痛,多屬氣血虧虛,胞脈失養。

2.問帶下帶下是指婦女陰道內的一種少量乳白色、無臭的分泌物,具有潤澤陰道的作用。若帶下過多,淋漓不斷,又有色、質的改變或有臭味,屬病理性帶下。如帶下量多色白,質稀如涕,多屬脾腎陽虛,寒濕下注;帶下色黃,質黏臭穢,多屬濕熱下注;帶下赤白,多屬肝經郁熱,或濕熱下注。

4、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專家問診之前需要做哪些檢查

?

5、風濕病一般在什麼時間段比較疼痛?

這么小就罹患這種疾病 那可得好好尋醫問診 這種病雖然不是什麼大病 但目前還無法根治 生活中多注意天氣冷暖變化 別碰冷水 祝你健康幸福

6、怎樣看有關風濕病的化驗單(2):抗核抗體

1.抗核抗體陽性提示患者結締組織病的可能,但仍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標准.2.結締組織病的易感人群一般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體的滴度會升高,但一般為低水平.3.抗核抗體為一大類自身抗體的總稱,ANA陽性進一步分型為針對多種核抗原成份特異性的自身抗體,根據間接免疫熒光的熒光模型(抗原底物為HEP-2和肝片)可區分不同的熒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鑒別意義,如SLE多為均質型.MCTD多為顆粒型4.不同的結締組織病可出現特徵性抗體:如SLE相關的自身抗體有sm 抗體,ds-DNA 抗體, 皮肌炎相關的JO-1抗體, MCTD相關的u1RNP抗體等等,5.先了解不同結締組織病的自身抗體譜,進一步結合臨床表現的診斷價值更大.一般超過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數值定義為ANA陽性,對大多數實驗室而言,通常認為IFANA滴度1:100為陽性。(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檢測,參考值不同)1.ANA(+)半定量一般分為(-)、(+1:100)、(++1:320)、(+++1:1000)、(++++1:3200)、(+++++1:10000),臨床上如果ANA(+)滴度≥1:1000肯定可以考慮為結締組織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體是哪一種疾病,要結合其他臨床病史、症狀體征和實驗室結果綜合考慮來下結論。2.如果 對初發患者ANA(+)≤1:320不能肯定,但也不能排除結締組織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也要結合臨床病史、症狀體征和實驗室結果綜合考慮來下結論。一般ANA=(+1:100)時,臨床意義也不大。因為除對標本稀釋處理之外,實驗室在對Hep細胞和肝片質控板免疫熒光吸收值是以1:100為定標。3.關鍵的是要對臨床免疫性疾病自己要有一定的臨床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其中對患者病史的問診和查體非常重要。根據臨床病史、症狀體征和實驗室結果,關鍵是自己能否想到或考慮到的問題。ANA陽性可見於多種臨床情況,除了自身免疫性風濕病,還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腫瘤以及少數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正常人種通常IFANA滴度較低。ANA陽性的意義需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ANA陽性並不能確立某種臨床診斷,反之,ANA陰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通常,大多數ANA滴度的高低並非與疾病的活動性平行,所以抗核抗體滴度高未必提示疾病活動,也不一定是治療的指征。ANA陽性的臨床意義主要有下列多種情況:1.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95-100%非活動期80-100%2.葯物性狼瘡95-100% 慢性活動性肝炎3.混合性結締組織病95-100% 重症肌無力4.硬皮病70-90% 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5.乾燥綜合征60-80% 10. 正常人5-10%6.多發性肌炎/皮肌炎40-60%7.類風濕關節炎30-50%8.幼年型風濕關節炎20-40%9.非結締組織病10-20%

7、四川成都這里哪個風濕治療醫院問診風濕較好

風濕疾病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紅腫、疼痛為特徵,要及早治療,多曬太陽,多吃有營養食物,不要勞累

8、風濕免疫科是否是醫院最差的科室?

不是的 風濕免疫科的范圍很廣泛,還包括營養學方面的,防過敏方面的,內分析、通風、關節炎、骨科都涉及的,現在富貴病嚴重,這個科還是比較吃香的,尤其是痛風的發病率高,高尿酸寫=血症多發常見!

9、成都這塊哪家風濕治療醫院問診類風濕蠻好

久病成醫,可以多問問圈裡的人

與類風濕問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