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祛風濕熱中葯

祛風濕熱中葯

發布時間:2020-04-09 12:00:57

1、、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中成葯有哪些

?

2、清熱燥濕的中葯都有哪些?

黃連

[性味]苦、寒。

[功用](1)清心火:用於心火亢盛之煩躁、失眠及高熱神昏譫語,常配梔子等。(2)清熱燥濕:用於濕熱下痢,常配木香(香連丸),或單味使用。兼發熱者,配葛根、黃芩。用於胃熱嘔吐,配代赭石;反酸灼心,配吳茱萸。(3)解熱毒:用於癰腫疔毒、口舌生瘡、目赤腫痛,常配銀花、蒲公英等。

[用法]2~10克。

黃芩

[性味]苦、寒。

[功用](1)清瀉肺火:用於痰黃粘稠之肺熱咳嗽,常配桑白皮、魚腥草。

(2)清大腸濕熱:用於急性痢疾,配白芍;用於急性胃腸炎,常配葛根、黃連。(3)清熱解毒:用於癰腫、疔毒及毒熱上攻之頭痛、目赤、口苦、咽痛或其他熱性病。配菊花、夏枯草可用於肝陽亢盛之高血壓病。(4)清熱安胎:用於胎熱引起的胎動不安,配白術。

[用法]3~10克。

黃柏

[性味]苦、寒。

[功用](1)清濕熱:用於濕熱引起的痢疾、黃疸、帶下、泌尿系感染、痔出血及皮膚濕疹等。治療痢疾常配白頭翁、黃連;治黃疸常配梔子、茵陳。(2)清虛火:用於腎陰不足,虛火偏旺之潮熱、盜汗、遺精等證,常配知母。(3)解瘡毒:用於熱毒瘡癰。

[用法]3~10克。

木瓜

[性味]酸、溫。

[功用](1)舒筋活絡:用於風濕痛、腓腸肌痙。攣治風濕痛,常配威靈仙、防己。治急性胃腸炎吐瀉所致的腓腸肌痙攣,配蠶砂、吳茱萸。(2)祛濕和胃:用於濕盛之嘔吐、腹瀉、消化不良,常配草蔻。

[用法]6~12克。

威靈仙

[性味]辛、溫。

[功用](1)祛風濕止痛:用於風濕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經絡,故對全身遊走性風濕痛尤為適宜。(2)消魚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湯緩咽,治魚骨哽喉。

[用法]5~10克。

秦艽

[性味]苦、辛、平。

[功用](1)祛風濕:用於全身性風濕痛,常配羌活、防風。(2)退虛熱:用於陰虛發熱,常配鱉甲、地骨皮。

[用法]5~10克。

絡石藤

[性味]苦、微寒。

[功用]祛風濕,通經絡:用於關節肌肉風濕痛、筋脈拘攣,常配獨活、薏苡仁、威靈仙。

[用法]6~15克。

海風藤

[性味]辛、苦、微溫。

[功用]祛風濕,通經絡:用於關節肌肉風濕痛,常配威靈仙、桂枝、秦艽。

[用法]5~10克。

豨薟草

[性味]苦、寒。

[功用](1)祛風濕:用於風濕痛,常配威靈仙、防己。(2)清肝,安神:用於肝陽上亢之頭痛、目眩及失眠。

[用法]10~15克。

千年健

[性味]苦、辛、溫。

[功用]祛風濕,壯筋骨:用於風濕痛,手足拘攣、麻木及老年筋骨不利。壯筋骨,可配枸杞子、懷牛膝。

[用法]6~15克。

3、祛風除濕的中成葯有哪些 (原創)

。鴻茅葯酒始創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歷代傳承至今已有270年歷史,是一個在全國擁有廣泛市場基礎和消費者影響力的馳名葯酒品牌。鴻茅葯酒根據祖傳秘方炮製,內含67味龐大中葯組方,葯用價值極高,對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有明顯功效。自道光皇帝開始,鴻茅葯酒成為被指定的御用葯酒,歷代進貢。若病人肌肉筋骨關節腫痛,而無局部冷熱與皮色異常,亦無喜暖或怕冷等全身症狀,則多屬感受風濕之邪。則可選擇以下中成葯:散風活絡丸、舒筋活血片、活絡丹、天麻丸、風濕關節炎片、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正清風痛寧等,並可外用追風膏、傷濕止痛膏。對於患者難以治癒的腳痛,最好給以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這是解除病痛的有效渠道。最好的治療原則是通過「通、排、調、補、修、活」,促進關節功能修復。[已過濾文章中的超鏈接]

4、活血,祛風濕的中葯方

祛風活血散
【葯物組成】當歸1兩,川芎1兩,白芍葯1兩,地百黃1兩,赤芍葯1兩,連翹1兩,防風1兩,川椒1兩,小茴香7兩,肥皂角14個(重揉,度水濾凈,將前葯浸入水內1日後,取出濾去水,焙乾)。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一一一。
【方劑主治】大風問癩,眉落鼻塌。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答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蘇木、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5、求一活血、化瘀、清熱、去風、除濕的中葯方

不知你詳細症狀如何。你還是親自到中醫師那裡開方子好

6、中葯里祛風濕葯,化濕葯,利水滲濕葯的區別是什麼?

化濕具有造熱的作用
利水具有清熱並具有下瀉作用

7、徵求風濕的中葯方

作為個醫生,我真的很想幫助你,
但是現實中,在網上這樣是幫不了你的,
因為我無法為你媽辨證啊
你就敢下確診是風濕?
到中醫院來吧,
先掛個號不用幾塊錢,
否則,
錢花了又看不好病
那不白花了?
如果在東莞的話
我可以免費幫你這個忙

8、治風濕的中草葯有哪些

用於治療風濕常用中草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為以下幾類: 1、疏散風邪類:獨活、羌活、防風、麻黃。 2、溫經散寒類:桂枝、川烏、草烏、熟附子、細辛。 3、除濕蠲痹類: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蒼術、蠶砂、豬苓、澤瀉、滑石。 4、清熱通痹類:忍冬藤、銀花、連翹、黃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藍根。 5、通經活絡類:豨薟草、清風藤、威靈仙、絡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節、木瓜、海楓藤、千年健、透骨草、雞血藤、穿山甲、姜黃。 6、搜風剔絡類:全蠍、蜈蚣、地龍、蘄蛇、烏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蠶、蜂房。 7、活血化淤類: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乳香、沒葯、五靈脂。 8、化痰散結類:半夏、茯苓、陳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貝。 9、益氣養血類: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雞血藤。 10、補腎壯骨類:熟地、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狗脊、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仙靈脾、鹿茸、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9、求一活血化瘀,清熱祛風除濕的葯方

朋友,中醫講究的是辯證施治,對待不同的患者,一個同樣的疾病可能開完全不同的方,所以還是建議你去正規的中醫院看看,不要自己隨便亂找方,中葯亂吃也是會出事的

與祛風濕熱中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