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熱最嚴重的表現

風濕熱最嚴重的表現

發布時間:2020-04-09 00:54:59

1、風濕熱有怎樣的臨床表現?

(1)臨床表現:

1.發熱: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出汗,疲乏無力。

2.關節炎: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

3.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

4.皮膚表現: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

5.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2、風濕熱臨床表現

風濕熱(rheumatic fever)是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關節、心臟、皮膚等多系統。其中導致的關節病變過去稱為「風濕性關節炎」,以多發性、大關節、遊走性關節炎為典型特徵。主要發生在青少年。在居室擁擠、經濟差、醫葯缺乏的地區,易構成本病流行。

臨床表現:1、舞蹈病舞蹈病:風濕熱發生率小於10%,是風濕炎症累及基底節和尾核的結果,通常發生在鏈球菌感染後3個月或更長時間,因此,舞蹈病可能是風濕熱的臨床表現的一種,可作為風濕熱的診斷依據。表現為隨意肌無目的、不自主及不協調的運動等。一般1~2周,或更長時間可自行恢復。

2、皮膚病變:環形紅斑為少見表現(<5 %),主要分布於軀乾和近側肢體,是一種短暫的斑點樣的皮疹。皮下結節也少見(約3%),多分布於肘、膝和腕關節的伸面,以及後枕部、脊突上面。

3、風濕性心臟炎:與體溫不相稱的心動過速;心臟輕、中度擴大,心搏減弱;第一心音低鈍,病理性S.或S.奔馬律;心尖區或主動脈瓣區常有Ⅱ級以上全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心尖區短促舒張中期雜音。心包炎見於重症病人,很少導致縮窄性心包炎。嚴重心肌炎或瓣膜關閉不全可導致心力衰竭,甚或死亡。

4、遊走性多關節炎:發生率>75%,其特點為非對稱性、多發性和遊走性,多侵犯四肢大關節,很少累及手、腳的小關節和髖關節,伴有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和觸痛,不遺留關節畸形。關節炎未經治療者可持續2~3周,對水楊酸治療有顯著效果。

5、其他病變:可累及肺、胸膜、腹膜、腎及大、中型動脈等,導致相應的臨床表現。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的學習有幫助,謝謝採納。

3、患風濕熱有哪些症狀?

風濕熱是一種與溶血性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以心臟和關節受累顯著。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

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copy出汗,疲乏無力;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可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zd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風濕熱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無心臟炎者卧床2~3周;有心臟炎者,應卧床4~6周;有心衰者應絕對卧床至心力衰竭完全糾正,然後逐漸起床活動。

4、風濕熱患者常見哪些體征

1.[b]感染[/b]因素:很多風濕病與感染有關。如風濕病的發病與A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關,強直性脊柱炎與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有關。 遺傳因素: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風濕病與遺傳因素有關。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均有遺傳傾向,痛風、風濕熱與遺傳因素也有密切關系。 2.[b]免疫[/b]因素:免疫異常在風濕病的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風濕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異常引起的。如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3.[b]內分泌[/b]因素:可刺激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 4.其他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環境因素、機體素質等也均是重要的誘發因素 [b]疼痛與風濕病 [/b] 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臨床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 什麼是[b]類風濕關節炎[/b]?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症性病變為主要表現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常以手足小關節對稱性起病,可累及多個關節,主要病理變化為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細胞侵潤,滑膜翳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的侵蝕,導致關節結構的破壞,關節畸形,功能喪失。 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哪些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可累及全身能活動的關節,以四肢關節,尤其是雙手和雙足小關節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間或趾間關節和掌指或庶跖趾關節,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鎖、髖、寰樞椎關節也可被累及。 [b]晨僵[/b]是怎麼回事? [b]晨僵[/b]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共有的體征,也是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診斷依據之一。其臨床表現為:病人早晨起床或睡醒之後,出現關節僵硬,活動受限,同時可伴有 肢端發涼、麻木等現象,嚴重時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症狀會緩解或消除。[/

5、風濕熱有哪些症狀表現?

風濕熱是一種與溶血性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以心臟和關節受累顯著。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

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出汗,疲乏無力;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可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風濕熱急性期應卧床休息,無心臟炎者卧床2~3周;有心臟炎者,應卧床4~6周;有心衰者應絕對卧床至心力衰竭完全糾正,然後逐漸起床活動。

6、風濕熱有哪些症狀?

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出汗,疲乏無力;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可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7、風濕熱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你好,風濕熱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結締組織炎症。風濕熱是反應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結締組織中的膠原纖維和基質,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典型的表現是發熱、厭食、倦怠和關節疼痛。

8、風濕熱的表現 成人風濕熱病發會有什麼表現

The whole upper abdomen will swell the chest

9、風濕熱有哪些臨床表現?

風濕熱是一種與溶血性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以心臟和關節受累顯著。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

臨床表現:1發熱:多數病人有不規則的輕度和中度發熱,伴大量出汗,疲乏無力。

2.關節炎:典型者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累及肩、腕、髂、膝、踝等大關節。關節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

3.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出現心前區不適,心悸,心動過速,心率常在100~140次/分之間,與體溫不成比例。心臟增大,第一心音減弱,常伴有舒張期奔馬律,甚至出現心力衰竭。

4.皮膚表現:皮膚受損時可出現環形紅斑,多見於四肢內側和軀干,時隱時現,或出現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質硬、不痛,多附著於筋膜或腱鞘)。

5.舞蹈症:多見於5~12歲兒童,尤以女童多見。表現為肢體和軀干不自主無目的不協調的動作,常伴有肌肉軟弱和行為異常。

與風濕熱最嚴重的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