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絡酒治風濕性關節痛 [用料] 絲瓜絡50克,白酒500克。
[制用法]將絲瓜絡放入白酒里浸泡一星期,去渣服用。每次飲15克,能飲酒者飲30~90克,每天2次,對關節痛有療效。
[功效]通經活絡。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痛。
蒼術牛膝湯治風濕性膝腿腫痛 [用料] 蒼術12克,牛膝15克,白術12克。
[制用法]共研細末。上為3次量,黃酒調服。
[功效]可治療風濕性膝、腿腫痛。 獼猴桃治風濕關節痛 [用料]獼猴桃根30克,五加皮15克,威靈仙10克。
[制用法]水煎,分2~3次服,每天1劑,連服3~5天。
[功效]可治療風濕關節痛。
土牛膝治風濕性關節炎 [用料]土牛膝10克,威靈仙9克,五加皮2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劑。
[功效]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以下肢為甚者。
忍冬藤治風濕性關節炎 [用料]忍冬藤30克,威靈仙10克,生石膏8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功效]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患處有紅腫熱痛者。
八角楓治風濕性關節炎 [用料]八角楓100克,白酒300毫升。
[制用法]將八角楓切碎,放入酒內浸泡20天(經常搖動),每次10毫升,每天服2~3次。
[功效]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蠶沙治風濕關節痛 [用料]蠶沙30克,黃酒30毫升。
[制用法]將蠶沙用紗布包好,水煎,去渣,加入白酒,分3次服。另用蠶沙100克,炒熱,裝入布袋內,熱敷患處。
[功效]可治療風濕關節痛。
泡桐治風濕性關節炎 [用料]泡桐根(去粗皮)20克、稀薟草15克,威靈仙9克。
[制用法] 水煎去渣,加酒少許,分2次服,每天1劑,連服3~5天。
[功效]風濕性關節炎。
生薑外擦治療關節痛 [用料]生薑適量。
[制用法]用擦菜板擦成細碎片,放入小布袋中,在盆中注滿熱水,將小布袋在水中來回搖盪,薑汁就會滲透柱水中,再以毛巾浸入姜水中絞於,貼於疼痛的部位,涼了就換,如此反復數次。
[功效]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
螞蟻酒治療關節痛 [用料]螞蟻60克,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將螞蟻浸白酒,密封15天後飲酒。每天早晚飲1次,每次15~30毫升。
[功效]可治療風濕痹痛、手足麻木。
秦艽治療風濕性關節痛 [用料] 秦艽9克(體壯者可用15克)。
[制用法]水煎2次,兩次煎汁混合分2次服。
[功效]除風祛濕。治療風濕痹症,骨節酸痛,筋脈拘攣不遂。
忍冬藤治療風濕性關節痛 [用料]鮮忍冬藤(金銀花之藤莖)90克。
[制用法]水煎,分3次服。體弱者每次用30克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可治療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腫、熱痛。
小茴香治療寒濕疼痛 [用料]食鹽1斤,小茴香120克。
[制用法]共入鍋內炒熱,用布包熨痛處,涼了再換,往復數次。
[功效]祛風理氣,散寒止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痛。
桑葚酒治療關節痛 [用料]干桑葚500克,白酒1500毫升。
[制用法]將桑葚浸泡於白酒中,密封1個月後飲酒。每天2次,每次服20~25毫升。
[功效]可治療風濕骨痛、關節炎、肩周炎、下肢浮腫。
狗骨散治療關節痛 [用料]狗骨250克。
[制用法]洗凈焙乾,研末。每天服3次,每次10~15克,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
[功效]可治療風濕痛,腰腿無力,四肢麻木。
三白草根莖燉豬蹄治療關節痛 [用料]鮮三白草根莖100克,豬前蹄1隻,米酒60毫升。
[制用法]將豬蹄切成小塊,注入米酒和清水300毫升,大火燒開,撇去浮沫,用小火燉至酥爛。下精鹽、味精,調勻。分1~2次乘熱食豬蹄喝湯。
[功效]清熱利尿,消腫。可治療關節炎腫痛。
當歸玫瑰花治療關節炎 [用料]玫瑰花20克,當歸15克,紅花10克。
[制用法]將上葯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煎半小時,兩次混合,分2次乘熱用黃酒送服。
[功效]活血化淤、止痛。可治療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2、白鷺街的!中年人治療風濕shi性關節炎的偏方有不呢?我的姑媽有這個的啊,咋辦?
1、新鮮桑葚:為平補肝腎之品。用鮮桑葚,鮮桑枝2厘米長段,浸酒密封30天。搖百勻,每日飲20毫升~50毫升。有祛風濕、補肝腎、利血脈等作用。
2、蓮子:味甘澀,性平,拒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度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可鮮食,也可乾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這也是風知濕關節炎治療偏方。
3、大棗:拒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道、緩和葯性的作用。可作為零食或燉湯食用。常用於類風濕關節炎人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4、山楂樹根(皮):用山楂樹根(或皮),煎湯服內用,亦可食用山楂果。容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療類風濕痹症。
5、橄欖:先取鮮橄欖根或皮,然後洗凈煎水內服,也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症,手足麻木等。
3、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好的偏方
風濕患者要注意應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品。
意見建義:類風濕病患者的飲食要根據病情來定,一般情況下都要求患者的飲食要清淡,而且最好是進食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要均衡
4、可有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葯方或偏方
關節炎、肩周炎(包括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食用細鹽1斤,放鍋內炒熱,再加蔥須,生薑各3錢,一起用布包好,趁熱敷患處至鹽涼;一日一次,連用一星期,有追風祛濕之功效。
求採納
5、農村治療風濕的土方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害是很大的,為防止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佳時間是越早越好,避免錯過疾病佳的治療時間,威脅健康,一旦有症狀,一定及時去正規風濕免疫科或正規專業醫院進行系統化治療,避免病情發展,保護關節。
6、類風濕關節炎偏方能不能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慢性炎症性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有關節外的系統損害。其病理為關節的滑膜炎,當累及軟骨和骨質時出現關節畸形。
本病屬於中醫學「痹症」、「厲節風」范疇。
【診斷要點】1.症狀:關節炎的特徵表現有晨僵:指病變的關節在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的僵硬,是觀察本病活動性的指標之一。關節痛伴有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至少6周;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
2.體征:有皮下結節。
3.理化檢查:早期關節X線攝片無特殊改變,僅有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以後可見骨質稀疏和關節間隙的狹窄。晚期可見兩骨端關節面融合而關節腔消失,有時可見關節半脫位畸形,關節鄰近骨骼骨質疏鬆、脫鈣明顯。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
【方一】辣椒豬肉羹【來源】民間【組成】瘦豬肉100克,辣椒根90克【功用】強筋壯骨,散寒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共煮湯,調味後服食。每日1次,連服7~10天,【按】豬肉強筋壯骨,辣椒根溫里散寒止痛。
【方二】老蔥鳳爪【來源】民間【組成】雞腳5對,老蔥頭100克,生薑100克【功用】祛風散寒,強筋壯骨。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水10碗煮成2碗,早晚飯前分服。
【按】老蔥頭、生薑祛風散寒,雞腳強筋壯骨。
【方三】蛇膽酒【來源】民間【組成】蛇膽1個【功用】祛風濕,止痹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取膽汁沖熱酒1杯飲。
【方四】絲瓜藤散【來源】民間【組成】絲瓜藤連根500克【功用】通絡止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洗凈烘乾,研成細末,每服6克,米酒送服。
【方五】黃蟻酒【來源】民間【組成】黃螞蟻60克,薏苡仁30克,白酒1500毫升【功用】通絡止痹痛。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用法】選用夏季收集的黃螞蟻,晾乾與薏苡仁同放入酒壇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個月,過濾去渣即成。每日取20毫升飲用。
【方六】木瓜茶【來源】民間【組成】仙靈脾15克,川木瓜12克,甘草9克【功用】舒筋通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痹痛,四肢麻木。
【用法】共加水適量,煎湯即成。或將上三味制粗末,入熱水瓶內,開水泡透。每日1劑,代茶常飲。
【方七】薏苡仁粥【來源】民間【組成】薏苡仁30克,澱粉少許,紅糖、桂花各適量【功用】健脾祛濕止痹。
【主治】濕熱型類風濕關節炎。
【用法】先將薏苡仁加水適量煮粥,粥成加入澱粉、紅糖、桂花即成。每日1劑,作早餐食用。
【方八】羌活槐子茶【來源】民間【組成】細茶葉15克,羌活6克,槐子15克,芝麻15克,核桃肉15克【功用】祛風通絡,強壯筋骨。
【主治】類風濕關節炎。
【用法】共放瓷罐內,加水兩碗,熬至1碗即成。每日1劑,趁溫熱服食。
7、類風濕有什麼植物偏方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8、治療風 寒 濕 痹有哪些偏方?
雞蛋皮治四肢麻木 [用料]雞蛋皮120克,黃酒適量。
[制用法]將蛋皮炒黃,搗碎,研為細末。每服6克,黃酒沖服。
[功效]活血,止痙。可治療四肢麻木、手足抽搐。
威靈仙治四肢麻痹疼痛 [用料]威靈仙10克,桂枝15克,八角楓16克,牛漆20克。
[制用法]水煎分次服。
[功效]四肢麻痹疼痛。
松子四味湯主治風痹 [用料]松子10~15克,當歸、桂枝、羌活各6克,黃酒適量。
[制用法]松子及三味中葯加水和黃酒等量共煎。每天2次分服。
[功效]活血,通絡,祛風。治風濕性關節痛。
煙葉松香粉治風濕痛 [用料]鮮煙葉、松香粉、高粱酒各適量。
[制用法]鮮煙葉撕爛絞汁,和松香粉,曬干,以高粱酒調勻。塗於布上,貼患處,每天一換。
[功效]驅風定痛。可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龜板杜仲酒常飲祛風濕 [用料]龜板(烏龜的腹甲)、杜仲各適量。
[制用法]將上兩味浸入白酒內,40天後可服用。
[功效]祛濕宣痹。治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
醋熏法治療關節炎 [用料]陳醋300毫升,新磚數塊。
[制用法]磚放在爐內燒紅,取出放在醋內浸透,趁熱放在關節下煙熏(熏前把紗布一塊放於醋內浸濕,然後包在關節處),為了防止煙熏散熱過快和醋昧走失,可用被子遮蓋,並根據磚的熱度逐漸向磚貼近,以稍熱些為好,磚涼即停止,隔日1次。
[功效]散淤消腫。可治療關節炎。
鮮芝麻葉驅風散寒 [用料]鮮芝麻葉(或鮮芝麻秸)60克。
[制用法]水煎。每天2次。
[功效]治風濕性關節炎。
醋蔥治療急性關節炎 [用料]陳醋1000克,蔥白50克。
[制用法]先煎醋剩至一半時,加入切細的蔥白,再煮兩沸,過濾。以布浸醋液並乘熱裹於患處,每天2次。
[功效]通竅。發散。可治療急性關節炎腫痛。
桑枝雞湯治風濕性關節炎 [用料]桑枝(取老枝用)60克,老母雞1隻,鹽少許。
[制用法]將母雞去乇及內臟。老桑枝刷洗干凈,切成小段,加水與雞共煮至雞爛湯濃,用時加鹽調昧。飲湯吃雞肉。
[功效]益精髓,祛風濕,利關節。治風濕性關節炎、四肢發麻、頸背酸痛、腰肌勞損等。
狗骨酒治痹證 [用料]狗骨、白酒各適量。
[制用法]將狗骨洗凈打碎,浸入白酒內,15天後即可飲服。每服15~25毫升,每天2次。
[功效]益血脈,暖腰膝。可治療風濕痹症,腰腿疼痛,肌肉萎縮等。
川烏粥治痹證 [用料]生川烏頭5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蜂蜜適量。
[制用法]先將川烏水煎3小時,去渣,再入生薑、粳米煮粥,熟後調入蜂蜜即成。每天1劑,2次分服。
[功效]祛風勝濕,溫經止痛。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以雙膝關節和雙肘關節疼痛為主,症見酸楚、麻木、重著、活動障礙等,發作時疼痛劇烈,局部有灼熱或自覺灼熱而捫之不熱。
丁香油方治痹證 [用料]丁香油適量。
[制用法]用潔凈棉花蘸丁香油塗擦關節肌肉疼痛處。
[功效]散寒除邪。可治療關節冷痛。
獨活湯治痹證 [用料]獨活2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
[功效]祛風除濕,止痛。可治療風濕痹阻所致的腰膝酸重,兩足疼痛而沉重者。
防風寄生湯治痹證 [用料]防風9克,桑寄生19克,羌活、獨活各6克,赤芍9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2次分服。
[功效]祛風散寒,利濕通痹。可治療風寒溫痹,症見肢體關節酸痛,關節廂伸不利,或痛無定處,歷節走注;或疼痛劇烈,並有定處,遇寒則劇,遇熱則舒,或關節痛重,並有腫脹,麻木不仁。
生地湯治痹證 [用料]生地60~9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3次分服。
[功效]清熱除痹。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症見四肢關節疼痛、紅腫、無法屈伸等。
蔥姜辣椒面治痹證 [用料]生薑、大蔥、辣椒各9克,而條適量。
[制用法]將上葯共煮熟,調味,趁熱食下,以出汗為度。每天2劑,連服10日。
[功效]散寒祛濕。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9、哪些偏方治風濕類風濕
風濕、類風濕治療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