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下蹲

類風濕下蹲

發布時間:2020-04-07 11:22:21

1、本人經常四肢酸痛 特別是晨起時 感覺就象做過劇烈運動一樣 就連下蹲時都要慢慢的 請教大家不知是什麼原因?

何謂類風濕關節炎
定義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多個關節慢性、非化膿性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小關節起病,多為對稱性,先影響關節滑膜,隨後侵蝕關節軟骨和骨組織,導致關節結構的破壞,關節畸形、功能喪失,同時還可損害心、肺、腎、神經等內臟器官,導致多系統損害,故有「致殘關節炎」和「不死的癌症」之說。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無類風關。我國類風關的患病率在0.5%左右,農村高於城市,漢族高於其他民族,女性病人為男性病人的2- 3倍。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發病率一般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婦女的發病率高峰在40-49歲及60-69歲兩個年齡階段。據粗略估計,我國大約有600 多萬類風關的病人。類風關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現認為本病和遺傳因素、感染因素、性激素水平以及體內糖皮質激素的基礎分泌量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受涼、潮濕、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症狀 類風關發病多隱漸,常有全身不適、食慾減退、體重減輕、手足盜汗和關節酸痛等前期症狀,大多數為對稱性的多關節炎,最常侵犯四肢小關節,特別是手部掌指關節及近側指間關節。早晨起床時手指關節僵硬,不能緊緊握拳,然後向上侵犯大關節。
預後 早期關節開始有疼痛和僵硬,漸出現腫脹、積液和局部溫度升高,局部有明顯的壓痛和肌肉痙攣,逐漸發生肌肉萎縮和肌肉攣縮。至晚期由於關節軟骨破壞消失,韌帶肌腱鬆弛,肌力不平衡,可出現關節的半脫位和手指的尺側偏斜,最後發生關節強直。類風關有自發性緩解和復發的特點,關節症狀可持續數月至數十年之久,多數病人將程度不同地喪失部分關節功能。類風關的關節外表現有皮下結節、皮疹、心臟病、眼病等,但較為少見。化驗檢查常有白細胞計數增高、繼發性貧血、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呈陽性。X線檢查,全身骨骼均有程度不等的骨質疏鬆和萎縮。

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准
(1)晨僵至少1小時;(2)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3)腕、掌指關節或近端關節腫;(4)對稱性關節腫。以上4條均須持續6周或6周以上。(5)類風濕結節;(6)手X線改變;(7)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以上7條標准中只要具備4條或4條以上,即可診斷為類風關。經過我國有關專家觀察,我國病人的晨僵和關節腫脹的持續時間較短,對這方面應加以注意。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治療原則:葯物治療、手術治療、輔助治療(略)

類風關飲食
日常注意事項 治療類風關的葯物可產生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胃出血、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害、皮疹、生殖系統損害等,長期應用還可出現視網膜病變,肺、肝纖維化等,盡量不用或少用激素。
飲食注意事項 類風關屬於免疫性疾病的一種,極有可能因食物過敏而加重病情,常見的過敏食物包括奶類、麥類、龍葵科植物及加工肉類等。
可能過敏的食物有:奶類,包括牛奶、乳酪、奶油等;麥類,包括黑麥、小麥、燕麥等,患者最好以米代替;龍葵科類植物,如茄子、辣椒、馬鈴薯等;加工肉類,如香腸及腌製品要盡量避免,因為這類食物易引發炎症性疾病。
比較刺激性的食物有:咖啡、茶、辣椒都應盡量避免,甜食攝取也要節制並要禁止吸煙。
有益的食物  1、含β胡蘿卜素食物:杏、桃、芒果、木瓜、南瓜、菠菜、紅薯、綠色蒿苣。2、含維生素C食物:橙子、葡萄柚、香瓜、番茄、青椒、芥蘭。3、含維生素E食物:麥芽、葵花子、杏仁、核桃、腰果、花生、植物油。4、含葉酸食物:綠葉蔬菜、釀造酵母。5、含硒食物:大蒜、洋蔥、海產類。6、含鋅食物:肉類、海產品、大豆、花生。7、含鐵食物:肝、肉類、蛋、豆類、乾燥水果、深綠色蔬菜、菠菜。8、含鉀食物:瘦肉、鍔梨、香蕉、乾果、豌豆。9、含磷食物:瘦肉、內臟、魚、家禽、蛋、脫脂牛奶、低脂酸奶、黃豆、花生醬。

2、腿關節下蹲時很疼,怎麼治療

那你要去檢查啊,如抗\"O\",類風濕因子,血沉等,最好還拍個片看看關節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勞損而引起風氣,寒氣,濕氣阻在關節致的風寒濕性關節炎啊,西醫將是退化性關節炎.要注意不要受涼,適當補鈣或維生素AD,葯可以吃點諾福丁加維生素B1加大活絡丸或其他活血的葯就會好的,也可以吃中葯調理,效果很不錯的

關節疼常見的病因有這幾種情況:關節周圍韌帶損傷、軟骨損傷主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關節滑膜炎、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等。所以還是到醫院檢查才能知道。

骨性關節炎的葯物治療可有效地緩解疼痛等症狀,暫時改善關節功能,但不能阻斷OA的進展,也不能改善關節軟骨等組織的病理狀態,加之這些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因此一般不建議長期持續應用。此外,疼痛本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它能提醒患者對受累關節「控制使用」,因此,經休息可緩解症狀的患者更不應濫用葯物。
1、關節腔注射
透明質酸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也見於關節軟骨基質的蛋白聚糖連接處。使用透明質酸注射液關節腔內注射(即粘彈性補充療法),有利於恢復滑液流變學特性——粘彈性,使之保持對關節的屏障保護及潤滑減震等作用,同時抑制滑膜炎症,降低痛覺敏感性,從而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2、中葯熏蒸
葯物組成與方法:荊芥20g、防風20g、公英15g、地丁15g、苦參15g、艾葉20g、紅花25g、川椒25g、海桐皮20g、五加皮 20g、透骨草20g、細辛15g、牛膝20g、甘草10g。上葯加水2000ml,煎為1500ml,以不燙為度,趁勢熏洗患處,每劑葯可連用3天,兩周為一個療程,每日熏洗2次,每次約20~30分鍾.治療期間可適當減少活動
還可配合針灸、小刀針、按摩、理療進行局部治療、關節鏡下中葯灌洗治療。
注意事項:
一、嚴重的膝關節骨質增生會造成關節的功能障礙,當活動量過大時,還可誘發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在做膝關節鍛煉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可做半小時的室外散步或游泳等。。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連續30-50下,每天2-3次。
(5)切忌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二、家庭事務不宜做蹲下擦地或洗衣。
三、減輕體重:如過胖的人宜減輕體重,減低膝關節壓力。
四、行走有疼痛時可用拐杖或助行器輔助,減輕疼痛。

3、老年人膝關節為什麼變大?

老年人膝蓋疼痛非常常見,在公園坐著一群老人家,可能十個有六、七個會說膝蓋疼痛,特別是老年女性,60歲以上很多會出現膝蓋疼痛。上樓梯、下樓梯疼痛或者上樓梯沒力或者上廁所沒法下蹲或者蹲下去起不來,這是非常常見的症狀。因為60來歲女性絕經之後骨質疏鬆導致膝關節退變,像開摩托車、開汽車時間長了,磨損一樣,等同於關節軟骨磨損,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退變,不是一種疾病。出現這種情況要減少負重,盡量不要去爬山、爬樓梯、不要搬重東西;注意膝蓋保暖,可以緩解疼痛。如果膝關節疼痛比較厲害,可以吃非甾體類消炎葯,嚴重的可以找醫生就診,拍個X光片看一下。

與類風濕下蹲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