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去風濕外用葯

去風濕外用葯

發布時間:2020-04-07 11:18:46

1、外敷治療風濕的中葯

你好,給你幾個方子:
外敷療法:本法是將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散寒祛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鹽500g,同炒熱,布包,燙患處。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2)石蒜、生薑、蔥適量搗爛,外敷患處。適用於關節疼痛,怕風畏寒者。
(3)新鮮骨碎補3~5根搗爛敷患處。適用於關節冷痛者。每次5~10分鍾即可見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細末,用適量蛋清調成糊狀,外敷關節痛處,3~4小時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黃膏塗患處,用紗布蓋好,每日換1次。適用於關節紅腫者。
(6)仙人掌適量搗成泥狀,塗敷患處。
(7)鮮紫花地丁適量,搗爛敷患處。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葯液,用毛巾浸透,濕敷患處。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綠豆粉和雞蛋清調敷患處。
以上6~10療法,均適用於關節紅腫灼熱、疼痛劇烈、得冷則舒、屈伸不利者。有較好的清熱、消腫、止痛作用。

2、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外用膏葯有哪些?

(1)火龍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生薑250g(取汁),乳香為末、沒葯為末各15g,麝香3g,真牛皮廣膠60g。先將薑汁並廣膠溶化,方下乳香、沒葯調勻,待少溫,下麝香成膏。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通經活絡,宣痹止痛。

主治:風寒濕毒所襲,筋骨攣痛及濕痰流注,經絡壅痛,不能行步。

並治歷節風、鶴膝風。

用法:攤貼患處。

(2)神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牛皮膠6g(水溶代膏),芸薹子、安息香、川椒(生用)、生附子各15g。上為細末,入膠中和成膏,備用。

功效:除風散寒,溫經通絡,蠲痹止痛。

主治:風邪走注疼痛,上下不定。

用法:攤紙上,隨痛處貼之。

(3)透骨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生地、馬鞭草各250g,吳茱萸、白面各90g, 骨碎補、龜板( 酒炙) 各120g, 鱉甲( 酒炙)3 個, 蒲黃60g。上為細末備用。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主治:一切風濕,走注疼痛。

用法:用米粉、醋調葯末似膏子,火上溫熱,攤於疼處,用紙裹,候冷再烘,於避風處用。

3、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常用外用膏葯有哪些?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入腠理,通經活絡,較服葯更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驅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將皮膚用溫水清洗擦乾,貼於患處,用手掌將膏葯按摩,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者及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關節止痛膏等。

臨床可任選一種使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鸛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

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使用時注意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 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浮腫者忌用。

(4)五虎散(散劑)。功能與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時以白酒調勻,敷於患處。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內服。每次6g,用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4、治風濕的中草葯有哪些

用於治療風濕常用中草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為以下幾類: 1、疏散風邪類:獨活、羌活、防風、麻黃。 2、溫經散寒類:桂枝、川烏、草烏、熟附子、細辛。 3、除濕蠲痹類: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蒼術、蠶砂、豬苓、澤瀉、滑石。 4、清熱通痹類:忍冬藤、銀花、連翹、黃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藍根。 5、通經活絡類:豨薟草、清風藤、威靈仙、絡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節、木瓜、海楓藤、千年健、透骨草、雞血藤、穿山甲、姜黃。 6、搜風剔絡類:全蠍、蜈蚣、地龍、蘄蛇、烏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蠶、蜂房。 7、活血化淤類: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乳香、沒葯、五靈脂。 8、化痰散結類:半夏、茯苓、陳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貝。 9、益氣養血類:黃芪、黨參、當歸、白芍、熟地、雞血藤。 10、補腎壯骨類:熟地、補骨脂、骨碎補、淫羊藿、狗脊、續斷、杜仲、桑寄生、牛膝、仙靈脾、鹿茸、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

5、治療風濕關節痛的外用葯用什麼好,最好是擦的

我就有外用風濕葯效果很好,就是擦的,就是沒辦法讓更多的患者用上,只能我們那一偏的人能用上

6、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常用的外用葯有哪些求答案

風濕性關節炎病在肌肉、關節、經脈,膏葯外貼可使葯性從皮毛而人腠理,通經貫絡,較服葯有更有利的一面。現將常用膏葯及使用方法介紹如下 (1)傷濕止痛膏(橡皮貼膏):功能馭風散寒,除濕通絡,活血止痛。使用時先用溫水將皮膚清洗擦乾,將止痛膏貼於患處,用手掌按摩膏葯,使其粘在皮膚上,凡對橡皮膏過敏,皮膚糜爛有滲液或外傷合並化膿者,不宜貼用。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庸香壯骨膏、青海康香膏、關節止痛膏等,供選用。 (2)狗皮膏(膏葯):功能祛風散寒除濕,舒筋活絡止痛。使用時將膏葯加溫軟化後,貼於患處。 與其功用類似的還有萬靈筋骨膏、追風膏,老鵝草膏等,亦可選用。 (3)武力拔寒散(散劑):功能祛風除濕.通陽活血,止痛消腫,用時取葯適量,以雞蛋清略加溫開水或人乳將葯調成糊狀、分攤在蠟紙上,貼於穴位或患處。用葯期間忌生冷,不可內服。皮膚貼葯處10天內不可用水洗。臍輪、腳心等處不可貼用。兒童、體弱及水腫者忌用。

7、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外用葯

中葯骨痹驅風膏由海風藤、牛膝、烏葯、肉桂、細辛、五加皮、川烏、蘇木、當歸、蜈蚣、天麻、威靈仙等多味名貴中葯材精細配伍而成,按照傳統熬制方法,熬制的黑葯膏,用於貼在病痛處,直接針對病痛,它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散寒並益腎調肝,以全面調理之功效而治癒關節炎。

與去風濕外用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