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

發布時間:2020-04-06 07:48:17

1、如何對類風濕關節炎進行臨床分期?

國內有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五期,這樣分期有利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綜合治療。

(1)急性期(類風濕早期)。臨床上起病急,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局部溫度增高,壓痛,可有關節積液徵象,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晨僵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或因疼痛而不表現晨僵。病程在2 ~ 6 個月至1 年之內,或已確診的類風濕患者新發病的關節腫痛在1 ~ 6 周。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關節X 線見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及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表現為急性滑膜炎。經有效治療後關節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腫痛完全消失,或僅留關節微痛或酸困不適,可完全控制1 ~ 3 年以上或治癒。因此,此期是爭取完全控制或治癒的關鍵時期,必須及早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但若治療不當或不徹底,大多數患者在3 ~ 6 個月之內又急性發作,加重或惡化,逐漸轉入亞急性期。

(2)亞急性期(類風濕中期)。臨床上,多關節腫痛,緩解與惡化呈波浪式反復發作和交替進行;晨僵在1 ~ 6 小時;病程在1 ~ 3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持續性增快,類風濕因子多陽性;X 線檢查,出現局灶性骨質破壞,明顯的骨質疏鬆或囊性變,骨膜反應,關節間隙輕度狹窄。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為急性滑膜炎進展,出現血管炎和肉芽組織,血管翳開始形成。此期離不開抗風濕止痛葯,當量小或間隔時間較長(6 小時以上)時,不能有效止痛和緩解僵硬症狀;一旦停葯,關節與全身症狀迅速加重或惡化,血沉回升,類風濕因子轉陽性。

但此期經有效而合理地治療後,可控制3 個月至3 年。

(3)慢性期(類風濕晚期)。臨床上,多由亞急性期轉變而來。

多關節腫痛相繼發作,幾乎沒有緩解期,但關節腫痛的程度可比較輕,不知不覺地逐漸發生關節脫位、變形和強直,形成典型的類風濕手或類風濕足。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全身情況不良,多有消瘦、貧血或嚴重內臟損害及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晨僵在6 小時以上。

病程一般在3 年以上,可持續十多年或數十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或正常,類風濕因子持續陽性。X 線檢查見骨質疏鬆廣泛。骨質破壞明顯,且為多關節、關節面侵蝕、融合,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消失,關節脫位、變形、增生、強直。

此期在病理學上,見血管翳侵入軟骨及骨,軟骨和骨組織嚴重破壞,纖維性和骨性增殖。此期治療較困難。離不開治療,一般抗風濕葯的效果多半不穩定,但經過強有力而合理地治療,骨破壞可以修復。此期應強調綜合治療,以延緩和控制病變的進展。

(4)緩解期。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經過有效而合理的治療,多數能進入緩解期。進入緩解期的患者,關節腫脹消退,疼痛顯著減輕,可有輕微壓痛,肌肉萎縮與關節活動受限好轉,晨僵小於30分鍾;血沉等實驗檢查指標降低或明顯好轉;關節X 線檢查有所改善。

此期在病理學上呈靜止或緩慢進展狀態。臨床上仍需要小劑量或間斷性治療。

(5)穩定期。急性和亞急性期的患者,經有效而合理的治療,病變可穩定3 個月至3 年,部分患者可以痊癒。穩定期患者,關節腫疼完全消失,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顯著好轉或消失;晨僵偶有或無;血沉等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關節X 線表現同慢性期,但骨質破壞基本靜止,出現修復和增生或完全恢復正常。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呈靜止狀態或正常,臨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2、請問類風濕性關節炎平時應該如何保養?

治療原則
抗風濕治療應盡早、聯合用葯。
治療方針
抗風濕治療應盡早合理、聯合用葯。根治鏈球菌感染,首選青黴素。中醫葯治療可緩解症狀,急性期祛風清熱化濕,慢性期祛風散寒化濕。
葯物治療
1.抗風濕治療,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葯。常用的抗風濕病葯物如下:
(1)水楊酸制劑 是治療急性風濕熱的最常用葯物,療效確切。以阿司匹林為首選葯物,用葯後可解熱、減輕炎症,使關節症狀好轉,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並症。
水楊酸制劑常可引起惡心、嘔吐、食慾減退等胃部刺激症狀,可服用氫氧化鋁緩解,不能耐受水楊酸制劑者,可選用氯芬那酸。
(2)腎上腺皮質激素 皮質激素不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必要葯物。只有在關節炎患者伴有心臟炎的證據,且水楊酸制劑效果不佳時,才考慮使用。
2.抗鏈球菌感染,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首選葯物為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或乙醯螺旋黴素。
3.中醫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痹症范疇,急性期宜祛風清熱化濕,慢性期宜祛風散寒化濕,能對症狀的緩解起到輔助作用。

相關葯品
乙醯螺旋黴素片
預後情況
若不及時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最終發展成為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從而使一些患者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怎樣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臟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還可並發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經損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和關節外症狀。

關節症狀的早期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中、晚期表現為: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關節外症狀表現在皮膚、眼部和骨胳肌內系統。部分患者出現皮下結節,多發於受壓和受摩擦的部位。結節可呈移動性或固定性,無痛或稍有壓痛,圓形或橢圓形,質地堅韌如橡皮,直徑1~3厘米大小不等,一般有結節的患者,多示病情活動,預後較差。患者常見鞏膜或角膜周圍深層血管充血,視物模糊,表現為慢性結膜炎、鞏膜炎、虹膜炎、脈絡膜炎、角膜結膜炎等。還可出現肌炎、腱鞘炎、骨質疏鬆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

本病患者嚴禁風寒、潮濕等誘發因素,出汗後不可當風。根據身體狀況,適當活動,可減輕症狀,有利於康復。要保持情志暢達,避免消極情緒。

4、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怎樣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非化膿性多關節炎為主的全身性常見病,主要累及四肢大、小關節(以指關節為常見)。關節損害的特點是多發性、進行性和對稱性。早期症狀為受累及關節的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長期不愈則可轉變為關節僵直、關節畸形等。

5、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鑒別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侵犯關節、組織還有滑囊這一類的組織。所以,這類疾病很多,但最常見的有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還有銀屑病關節炎。特別是強直性脊柱炎,它主要侵犯中樞環節,類風濕性關節炎侵犯四肢小關節。臨床上強直性脊柱炎男性比較多見,所以在臨床上不難鑒別。還有個鑒別點是銀屑病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分五種類型,有一個是外周關節為主的,也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在臨床中有病史,所以不難鑒別。骨關節炎不侵犯指間關節、掌根關節,在臨床中它的類風濕因子檢查是陰性的,血沉也不快,年齡都偏大,臨床也不難鑒別。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也會引起關節的紅、腫、熱、痛,也會有類風濕因子陽性,但系統性紅斑狼瘡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不會變形,不會導致骨質的破壞,類風濕會出現這種情況,在臨床中也不難鑒別。

6、怎樣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因為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當前並無徹底治好辦法只能控制暫時病情,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就要特別注意保健,以下幾點即是對於飲食和運動來作些主張:
(一)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辦法應以清淡爽口為准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凍的食物。
(二)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特別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效果,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同煮都是極好的選擇。
(三)盡可能的減少脂肪的吸取,熱量來源要以糖類和蛋白質為主,貴陽中醫風濕病表示如果體重超過規范,要逐步減輕體重。
(四)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吸取量不宜過多。
貧血。
(六)恰當補足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免疫力及防止組織氧化或貧血。
(七)若服用類固醇葯物容易形成胃口大增、鈉停留和骨質疏鬆症,因而控制控制食物的吸取,避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物盡量減少食用,多吸取含鈣食物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八)減少長時間卧床,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卧床進行運動。若采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三十公分以上,繼續五秒鍾後放下,左腳也以一樣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回,以能負荷為准則。
(九)冬季清晨起床時要注意保溫,可以做些暖身運動。動作如下: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後作擴展劃水的動作,或者將雙手抬高至臉部,掌心朝向臉部,吸氣後,雙手向上、向外擴展,然後再慢慢放下。
(十)冰冷的冬季,要注意保暖,關節痛苦時可以試試熱水浴,減輕痛苦。
(十一)切勿恣意進行按摩、按摩、拔罐等傳統關節痛苦的醫治辦法,避免形成病情加劇,形成無法彌補的損傷或延誤醫治的黃金機遇。

7、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預防

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

一、要避免誘發的環境因素
長時間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就會讓大量的病原菌生長,所以一定要注意衛生,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做好防潮保暖的工作,另外也要避免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和紫外線,因為會給身體產生免疫作用,從而導致了關節炎的發生。

二、合理的飲食
營養缺乏會加重關節炎,肥胖、營養過剩就會加重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所以一定要科學的合理飲食,減少動物內臟以及豆類禽肉海鮮食物的攝入量,減少吸煙和喝酒。
三、適當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遠離疾病,同時也要調節好心情。保持積極樂觀以及穩定的心態,這樣可以防止因為自身免疫病而導致關節炎。

四、要保護好關節
不能讓膝關節長時間保持固定的姿勢,不然會加重膝關節的壓力,讓關節處於超負荷狀態,從而導致膝關節炎。對於中老年人患者來說,外出鍛煉的時候可以選擇護具,千萬不能在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讓關節受涼,不然會引起關節炎。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密度也會降低,骨骼的承載力弱,一定要避免讓關節長時間處於磨損和負重狀態,多做一些舒緩的保健操。

五、平時可多吃以下食物預防風濕性關節炎:
1.富含ω-3的食物
許多研究證實,ω-3脂肪酸可預防和治療體內各種炎症,也可預防關節疼痛。這類食物包括:深海魚類,比如:三文魚、沙丁魚、金槍魚、馬鮫魚; 一些植物產品,比如:亞麻籽、奇亞籽、核桃和鱷梨。蝦粉、螃蟹粉、海洋魚低聚肽粉、牡蠣粉、鮭魚粉、大蒜粉、菠蘿蛋白酶組成的成分。

2.黑豆
黑豆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合成酶(COX-2)的抑制劑,且具有抗炎的作用。同時,黑豆還有另一種保護關節的抗氧化劑,那就是錳。黑豆中的錳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

3.蘋果
蘋果富含槲皮素。槲皮素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其具有抗炎的作用,有助於產生和修復膠原蛋白。康奈爾大學的學者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尚未煮熟或加工的蘋果比加工過的蘋果保留更多的槲皮素。研究還發現,槲皮素濃縮在蘋果皮中,蘋果顏色越深,槲皮素含量越高。

4、活力捷蝦蟹輔食營養補充品 :主要是由乳清蛋白粉、蝦蟹粉、魚骨粉、牡蠣粉、鮭魚粉、大蒜粉、菠蘿蛋白酶等營養成分。每日2次,每次次1280mg/片,飯後食用。

tips: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8、風濕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有什麼區別

一、發病情況不同:
風濕關節炎是風濕熱的一種表現,其初發年齡以9-17歲多見,男女比例相當。類風濕關節痛則屬自身免疫性疾病,雖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通常類風濕關節痛以20-50歲的女性最為多見。

二、受累關節不同:
風濕關節炎的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而類風濕關節痛的症狀多從手指等小關節開始,例如手指、手掌、腳趾等。
三、臨床表現不同:
風濕關節炎的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常見疼痛由一個大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關節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患者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患者僅有關節無其它症狀表現,急性期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治癒後不會反復發作。
類風濕關節痛早期症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復發作,症狀多從手指等小關節開始。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不同程度的關節強直和畸形。
四、實驗室檢查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抗O高,類風濕關節炎往往類風濕因子高,CCP、AKA會出現陽性。
五、其他合並症及預後不同:
風濕關節炎的朋友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在急性期多有風濕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痛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關節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鋸峰齒鮫軟骨粉對於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可以起到消炎止痛、抑制有害新生血管,保護關節軟骨不受襲擊的作用,幫助您早日實現關節健康!

9、怎樣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

1.個人中心點的評估加拿大作業治療的評價表格,從自理方面生產活動和閑暇娛樂三大方面與病人交談,找出病人最重要的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點

2.功能評估①日常活動問卷的評估(EDAQ),此評估包括102項,共分為11個領域,一個星期內完成此項檢查,多是在患者家中完成②功能狀況指數測量③Backman評價表,此評價表格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但對治療計劃有很大的幫助④家庭中ADL的評估,包括別人的介助量家庭和社區方面的環境

3.疼痛評定可以用簡式McGill疼痛問卷調查了解疼痛的性質,用目測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了解疼痛的程度(表11-1-1)

表11-1-1簡式McGill疼痛問卷

(1)視覺模擬評分法:在白紙上畫一條10cm長的粗直線,在線的一端寫上「無痛」,另一端寫上「最劇烈的疼痛」患者根據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線上某一點作一記號,以表示疼痛的強度及心理上的沖擊,從起點至記號處的距離長度也就是疼痛的量使用前治療師需要對其作詳細的解釋工作,讓患者理解方法的概念,以及此法測痛和真正疼痛的關系,然後讓患者在直線上標出自己的相應位置目前多使用正面有在0和10之間游動的標尺,背面有0到10數字的視覺模擬評分尺,如果患者移動標尺,在自己疼痛的位置時,治療師能夠立即在標尺的背面看到具體數字,可以精確到毫米

視覺模擬評分法,亦可用於評定疼痛的緩解情況,在線的一端標上「疼痛無緩解」,而另一端標上「疼痛完全緩解」,疼痛的緩解也就是初次疼痛評分減去治療後的疼痛評分,此方法稱為疼痛緩解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P)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的疼痛強度相比,VAP更具優勢,如所有患者的基線相同,且和原來的疼痛程度無關

視覺模擬評分法具有以下優點:①能有效測定疼痛強度視覺模擬評分法與其他疼痛強度監測法之間的相關性良好②大多數患者認為視覺模擬評分法易於理解和使用,甚至少兒(≥5歲)亦能夠使用③評分分布均勻④評分可隨時重復進行⑤與疼痛口述評分法相比,採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疼痛治療效果更為滿意⑥能對疼痛疾患的晝夜變化疼痛疾患間的區別及治療作用的時間過程提供滿意的結果

,特點是需列舉一些詞語,讓患者從中選擇形容自身疼痛程度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易於被患者理解,故該法能被醫患接受口述描繪評分法包括4級評分5級評分6級評分12級評分15級評分,這些詞通常按從疼痛最輕到最強的順序排列,最輕程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評定為0分,以後每級增加1分,因此每個形容疼痛的形容詞都有相應的評分,以便於定量分析疼痛這樣,患者的總疼痛程度評分就是最合適其疼痛水平有關的形容詞所代表的數字

4級評分:包括無痛,輕度痛,中度痛,嚴重痛

5級評分:包括無痛,輕度痛,中度痛,嚴重痛,劇烈痛

6級評分:包括,無痛,輕度痛,中度痛,嚴重痛,劇烈痛,難以忍受的痛

12級評分:包括不引人注意的痛,剛剛注意到的疼痛,很弱的痛,弱痛,輕度痛,中度痛,強痛,劇烈痛,很強烈的痛,嚴重痛,極劇烈痛,難以忍受的痛

15級評分:包括無痛,極弱的痛,剛剛注意到的痛,很弱的痛,弱痛,輕度痛,中度痛,不適性痛,強痛,劇烈痛,很強烈的痛,極劇烈的痛,很劇烈的痛,不可忍受的痛,難以忍受的痛

應用口述描述評分法進行疼痛評定具有許多優點:易於管理和評分;結果可靠和有效;評分結果與疼痛的強度密切相關,但與影響疼痛主觀因素的相關性差;對疼痛病情的變化十分敏感;能較好地反映疼痛的多方面特性目前,口述描繪評分法已成為定量測定疼痛感覺最為流行的方法口述描繪評分法同樣也可用於疼痛緩解的評分法

4.工作的評估工作評估問卷表包括:工作前的准備交通路線工作的建立和中斷工作活動工作者之間的聯系

5.閑暇活動包括過去感興趣的活動和現在的娛樂方式,以及尋找能夠給患者提供適合患者的新的娛樂方式的領域

6.上肢功能的評估簡易上肢功能檢查(STEF),主要檢查上肢及手粗大及精細動作,協調性靈巧性和速度的檢查,此檢查共包括10個項目,為了減少誤差,盡量是同一個治療師在同一個治療桌上給同一個病人進行檢查,並給予詳細的記錄

7.腳的評估提出簡單的足部護理建議和有關聯性的需要,觀察患者的足部情況及行走情況

8.關節的防護支具和日常生活活動中的緊急保護措施的評估包括關節防護支具及措施,幫助人們識別需要改變的降低關節壓力的移動方式和評價教育結果

9.心理的評估通常通過非正式的方式完成

10.關節活動度的測量測量工具為量角器電子角度計皮尺X線片攝像機拍攝等,其中量角器及電子角度計較常用如果是疾病的活動期,只檢查主動的ROM如果關節有變形,測量關節活動度時應記錄開始時的肢位及角度,且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應以日常生活動作訓練為基礎

11.肌力和耐力的評估通常用0~5級徒手肌力評定法

(1)握力:由於手指畸形一般握力計難以准確顯示,目前普遍採用血壓計預先充氣測定,其方法是將水銀血壓計的袖帶卷褶充氣,使水銀汞柱保持於4kPa處,讓患者用力握充氣之袖帶,握測2~3次,取其平均值也可以採用等速肌力測試儀檢測,前者臨床廣泛應用,後者需要特殊的設備

(2)捏力:主要測試拇指對指的肌力,約為握力的30%測量工具為標准捏力計

分為掌捏側捏和三指捏

12.ADL的評價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移動能力進行評價,有助於治療師制定出具體的康復計劃當患者在做某些活動有困難時,為了更全面更准確地了解患者的障礙情況,應進行活動分析,弄清在什麼情況下活動時的哪個具體動作有困難,以明確患者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幫助,有針對性地提供生活輔助工具主要使用Barthel指數

10、類風濕性關節炎怎樣預防?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約為0.1%~0.3%,中年患者多見於病程的中、晚期,由於病程較長,故肢體功能障礙往往比較明顯。本病癒後欠佳,致殘率高達60%~70%,其中10%的患者在數年內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危害廣大中年人的身體健康。本病女性多於男性,屬我國傳統醫學「痹證」、「歷節」的范疇。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①加強身體鍛煉,不斷增強體質。

②保持精神愉快,遇事要防止過於激動、憂郁、要善於自製。

③日常應防風寒,隨時增減衣被。

④炎熱季節不宜席地而卧,尤其是水泥地及磚石之地,防止濕邪入內。

⑤應避免長期在潮濕環境中工作與居住。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