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痹疼

風濕痹疼

發布時間:2020-04-06 05:57:32

1、風濕熱痹用什麼葯好?

A.黃柏、蠶砂

B.木通、防己

C.獨活、威靈仙

D.白鮮皮、薏苡仁

E.忍冬藤、絡石藤

威靈仙

性味 性溫,味辛、咸。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哽咽喉。

氣味:(根)苦、溫、無毒。

主治:

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干凈,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干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獨活

【性味歸經】辛、咸,溫。歸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用法用量】 6~9g .獨活:性味 性微溫,味辛、苦。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

威靈仙,獨活性味都偏溫,不適合治療風濕熱痹。

2、風濕痹阻引起腳疼,用什麼方法最見效

風濕、類風濕治療
痹症是中醫內科學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以關節疼痛為主的一組全身性病變癥候群。其臨床表現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主要是風寒濕侵及人體,留注關節,阻遏經脈,致使氣血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急,侵及大關節,反復發作。多與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有關,發病年齡多為青少年,血清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質酸酶均陽性。以多發性、遊走性、大關節紅腫熱痛為特徵,活動期過後,受累關節不遺留病理性損害,如治療失宜,可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慢,首侵小關節或脊柱,可造成關節變形,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病情纏綿,病程遷延,反復發作。可伴有消瘦、貧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狀。後期因關節變形僵硬,身體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張仲景金貴要略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3、獨活 威靈仙 桑寄生 蘄蛇治療風濕痹痛各有何特點

風濕、痛風治療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量尿酸和尿酸鹽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4、什麼是風濕痹症

其主要病機是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濡養所致。中醫將痹症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行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酸楚,其疼痛呈遊走性,不局限於一處,關節屈伸不便,多見於上肢、肩、背。 2.痛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劇烈,甚則如刀割針扎,逢寒則加劇,得熱則痛緩,痛處較為固定,日輕夜重,關節不可屈伸,痛處不紅不熱,常有冷感。 3.著痹:症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痛處較為固定,且有明顯的重著感,肌肉麻木不仁,或患處表現為腫脹,行動不靈便,得熱得按則痛可稍緩。 4.熱痹:症見肢體關節疼痛,痛處灼紅灼熱,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於下床活動,日輕夜重。患者多兼有發熱、口渴、心煩、喜冷惡熱等症狀。 5.頑痹:症見痹症歷時較長,反復發作,骨節僵硬變形,關節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劇烈,停著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關節或紅腫疼痛,兼見發熱而渴,尿短赤;或關節冰涼,遇氣交之變、寒冷季節而痛劇,得熱而安。 6.氣血虛痹:症見痹症日久不愈,骨節酸痛,時輕時重,而以屈伸時為甚,或筋肉時有驚掣跳動。面黃少華,心跳乏力,短氣,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 7.陽虛痹:症見痹症日久不愈,骨節疼痛,關節僵硬變形,冷感明顯,筋肉萎縮;面色淡白無華,形寒肢冷,彎腰馱背,腰膝酸軟,尿多便溏,或五更瀉。 8.陰虛痹:症見日久不愈,骨節疼痛,筋脈拘急牽引,往往在運動時加劇;形疲無力,煩躁,盜汗,頭暈耳鳴,面赤火升,或持續低燒,日晡潮熱,腰酸膝軟無力,關節或見紅腫灼熱,或變形,不可屈伸,日輕夜重。口乾心煩。 以上所列的風濕痹症與西醫的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骨質增生性疾病等相類同。在預防上首先應注意防寒防潮。還要適當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對外邪的抗禦能力。

5、風濕痹症引起腳腕痛疼怎麼辦

 風濕痹的診療規范

一、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入侵,閉阻經絡關節,氣血運行不暢,以全身關節呈遊走性紅、腫、重著、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常指風濕性關節炎。
二、診斷依據
1.以四肢大關節走竄疼痛為主,伴重著、酸楚、麻木、關節屈伸不利。多有惡寒、發熱等症。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濕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低熱,四肢環形紅斑,或結節性紅斑。常可心臟受累。
4.血沉增快,抗鏈球菌溶血素「O」大於500單位。
5.病變相關部位的骨關節X線和CT等影像學檢查,了解骨關節疾病的病變部位和損傷程度。
三、證候分類及治則和代表方
1.行痹(風邪偏勝):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遊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見惡風發熱等。舌苔薄白,脈浮。
治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代表方:防風湯加減。
2.痛痹(寒邪偏勝):肢體關節疼痛較劇,遇寒加重,得熱痛減,晝輕夜重,關節不能屈伸,痛處不紅,觸之不熱。苔白滑,脈弦緊。
代表方:烏頭湯。
3.著痹(濕邪偏勝):肢體關節重著酸痛,痛處固定,下肢為甚,或有腫脹,肌膚麻木,天氣陰雨加重。舌苔白膩,脈濡緩。
代表方:薏苡仁湯。
4.熱痹(熱邪偏勝):起病急驟,關節疼痛,局部紅腫灼熱,痛不可觸,屈伸不利,得冷稍舒。多有發熱惡風,多汗,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滑數。
5.虛痹(氣血兩虛):病程日久,反復不愈,關節疼痛,時輕時重。面色無華,心悸自汗,頭暈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
痹證,應針推各法,綜合治療。腰痛的治療除辨證用葯外,還應根據病情選用針灸、推拿、拔罐、理療、葯物外敷、穴位注射、牽拉手法等綜合治療措施,以提高內服中葯的療效。

6、風濕寒痹 風寒濕痹 風濕痹痛 的區別

風濕是西醫的說法,西醫把風濕分為兩大類:1風濕性關節炎,2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在西醫中屬於免疫性疾病,它主要是人體中免疫球蛋白和纖維蛋白的沉積,本病主要侵犯結締組織,使結締組織具有粘液樣水腫,纖維蛋白樣變性以及壞死性血管炎的基本病變,故又稱結締組織病變,現代醫學認為以病毒.細菌.遺傳.等有相關.中醫屬於痹症的范疇,中醫認為本病是由風.寒.濕.熱.諸多因素引起的,風侵犯滑膜,軟骨,關節,肌肉,韌帶,肌健等,以疼痛為主要表現,且可侵犯多個系統的全身性疾病,不管發病的原因是怎樣,都是中醫痹症的范疇,人體機體經絡,骨,受到外界風,寒,濕邪的侵襲後,使人體體內地氣,血不能正常運行,導致筋骨,肌肉,關節,等處疼痛,酸痛,重著,麻木,關節紅腫,屈伸不利,等病症,一般中醫把痹症分為行痹,著痹,痛痹,三種.行痹:疼痛無定處,以遊走性為多見.寒氣凝澀,使氣血凝滯不通,疼痛而劇烈而成痛痹,濕性粘滯故使肌膚,關節麻木,重著,痛有定處而成著痹,感受外邪之後易從熱化,或因風寒濕痹日久不愈,邪留經絡關節,郁而化熱,以致出現關節紅腫疼痛發熱即熱痹

7、風濕痹痛丸

好像是麻塘醫院的葯丸,可以到武漢麻塘中醫院購買,最好是按醫囑使用。

8、什麼是風濕病?

與風濕痹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