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進展分期(亦即放射診斷分期):
①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伴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
②關節間隙變窄,模糊,骨質疏鬆明顯;
③除骨質疏鬆外,尚有明顯的軟骨和骨質的破壞,關節畸形如半脫位,尺側偏斜;
④同第3期加骨性強直。
2、什麼是類風濕?
1.好發人群
女性好發,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高發年齡為40~60歲。
2.症狀體征
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
(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①多關節受累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②關節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腘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①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②心臟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③呼吸系統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④腎臟表現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⑤神經系統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症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葯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⑥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⑦消化系統可因RA血管炎、並發症或葯物治療所致。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乾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
(4)Felty綜合征1%的RA患者可有脾大、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計數減少),常有嚴重的關節病變、高滴度的RF及ANA陽性,屬於一種嚴重型RA。
(5)緩解性血清陰性、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RS3PE)男性多見,常於55歲以後發病,呈急性發病,有對稱性腕關節、屈肌腱鞘及手小關節的炎症,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腫。晨僵時間長(0.5~1天),但RF陰性,X線多沒有骨破壞。有56%的患者為HLA-B7陽性。治療上對單用NSAIDs葯物反應差,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效顯著。常於1年後自發緩解,預後好。
(6)成人Still病(AOSD)以高熱、關節炎、皮疹等的急性發作與緩解交替出現的一種少見的RA類型。因臨床表現類似於全身起病型幼年類風濕關節炎(Still病)而得名。部分患者經過數次發作轉變為典型的RA。
(7)老年發病的RA常>65歲起病,性別差異小,多呈急性發病,發展較快(部分以OA為最初表現,幾年後出現典型的RA表現)。以手足水腫、腕管和跗管綜合征及多肌痛為突出表現,晨僵明顯,60%~70%RF陽性,但滴度多較低。X線以骨質疏鬆為主,很少侵襲性改變。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腎功能受損等合並症而死亡。選用NSAIDs要慎重,可應用小劑量激素,對慢作用抗風濕葯(SAARD)反應較好。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2)自身抗體RA患者自身抗體的檢出,是RA有別於其他炎性關節炎,如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的標志之一。目前臨床常用的自身抗體包括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此外,還包括抗RA33抗體、抗葡萄糖-6-磷酸異構酶(GPI)抗體,抗P68抗體等。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2..影像學檢查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及病情進展後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X線分期:①Ⅰ期正常或骨質疏鬆;②Ⅱ期骨質疏鬆,有輕度關節面下骨質侵襲或破壞,關節間隙輕度狹窄;③Ⅲ期關節面下明顯的骨質侵襲和破壞,關節間隙明顯狹窄,關節半脫位畸形;④Ⅳ期上述改變合並有關節纖維性或骨性強直。胸部X線片可見肺間質病變、胸腔積液等。
(2)CT檢查胸部CT可進一步提示肺部病變,尤其高分辨CT對肺間質病變更敏感。
(3)MRI檢查手關節及腕關節的MRI檢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變,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破壞很有幫助。
(4)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於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研究認為其與MRI有較好的一致性。
3.特殊檢查
(1)關節穿刺術對於有關節腔積液的關節,關節液的檢查包括:關節液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抗CCP抗體檢測、抗核抗體等,並做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RA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很有價值,對於單關節難治性的RA有輔助的治療作用。
3、類風濕關節炎分期 我到底該怎麼辦?
反正首先要把心態搞好一點哦。最適合試試豬腎粥,用法:取豬腎1對洗凈切片,人參6克核桃肉10克與粳米200克加適量水共煮成粥,隨意服用,每日1劑。功效:祛風除濕,補益腎氣。主治樓主此症狀日本的繽漮是目前來說比較有校的一種解決方式,受到廣泛肯定,重要的是,價格偏高。希望可以幫助你!祝你好運
4、如何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臨床分期?
國內有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將類風濕性關節炎分為五期,這樣分期有利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綜合治療。
(1)急性期(類風濕早期)。臨床上起病急,關節明顯腫痛,伴有關節周圍組織輕度水腫,局部溫度增高,壓痛,可有關節積液徵象,關節活動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動。晨僵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或因疼痛而不表現晨僵。病程在2 ~ 6 個月至1 年之內,或已確診的類風濕患者新發病的關節腫痛在1 ~ 6 周。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關節X 線見關節腫脹,關節間隙增寬及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表現為急性滑膜炎。經有效治療後關節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腫痛完全消失,或僅留關節微痛或酸困不適,可完全控制1 ~ 3 年以上或治癒。因此,此期是爭取完全控制或治癒的關鍵時期,必須及早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但若治療不當或不徹底,大多數患者在3 ~ 6 個月之內又急性發作,加重或惡化,逐漸轉入亞急性期。
(2)亞急性期(類風濕中期)。臨床上,多關節腫痛,緩解與惡化呈波浪式反復發作和交替進行;晨僵在1 ~ 6 小時;病程在1 ~ 3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持續性增快,類風濕因子多陽性;X 線檢查,出現局灶性骨質破壞,明顯的骨質疏鬆或囊性變,骨膜反應,關節間隙輕度狹窄。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為急性滑膜炎進展,出現血管炎和肉芽組織,血管翳開始形成。此期離不開抗風濕止痛葯,當量小或間隔時間較長(6 小時以上)時,不能有效止痛和緩解僵硬症狀;一旦停葯,關節與全身症狀迅速加重或惡化,血沉回升,類風濕因子轉陽性。
但此期經有效而合理地治療後,可控制3 個月至3 年。
(3)慢性期(類風濕晚期)。臨床上,多由亞急性期轉變而來。
多關節腫痛相繼發作,幾乎沒有緩解期,但關節腫痛的程度可比較輕,不知不覺地逐漸發生關節脫位、變形和強直,形成典型的類風濕手或類風濕足。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全身情況不良,多有消瘦、貧血或嚴重內臟損害及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晨僵在6 小時以上。
病程一般在3 年以上,可持續十多年或數十年。實驗室檢查見血沉增快或正常,類風濕因子持續陽性。X 線檢查見骨質疏鬆廣泛。骨質破壞明顯,且為多關節、關節面侵蝕、融合,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消失,關節脫位、變形、增生、強直。
此期在病理學上,見血管翳侵入軟骨及骨,軟骨和骨組織嚴重破壞,纖維性和骨性增殖。此期治療較困難。離不開治療,一般抗風濕葯的效果多半不穩定,但經過強有力而合理地治療,骨破壞可以修復。此期應強調綜合治療,以延緩和控制病變的進展。
(4)緩解期。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患者經過有效而合理的治療,多數能進入緩解期。進入緩解期的患者,關節腫脹消退,疼痛顯著減輕,可有輕微壓痛,肌肉萎縮與關節活動受限好轉,晨僵小於30分鍾;血沉等實驗檢查指標降低或明顯好轉;關節X 線檢查有所改善。
此期在病理學上呈靜止或緩慢進展狀態。臨床上仍需要小劑量或間斷性治療。
(5)穩定期。急性和亞急性期的患者,經有效而合理的治療,病變可穩定3 個月至3 年,部分患者可以痊癒。穩定期患者,關節腫疼完全消失,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顯著好轉或消失;晨僵偶有或無;血沉等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關節X 線表現同慢性期,但骨質破壞基本靜止,出現修復和增生或完全恢復正常。
此期的病理學改變呈靜止狀態或正常,臨床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5、國家規定的大病種類主要有哪些?
1、惡性腫瘤:局部有腫塊,疼痛,潰瘍,出血,梗阻等症狀
2、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3、腦中風後遺症:腦中風主要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
4、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
5、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手術的方法是通過使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動脈或靜脈血管,給狹窄的冠狀動脈血管的遠端供血。
6、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終末期腎臟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指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的終末階段,與尿毒症的概念類似,只是診斷標准有所差異。
7、多個肢體缺失。
8、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急重肝)相當於國外報道的暴發性肝炎或暴發性肝功衰竭。
9、良性腦腫瘤:腦部腫瘤是指生長在顱腔的新生物,又稱顱內腫瘤、腦癌,可起源於腦、腦膜、神經、血管及腦附件,或由身體的其他組織或臟器轉移侵入顱內而形成,大都可產生頭痛、顱內高壓及局灶性症狀。
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償期: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指肝細胞受到廣泛、嚴重損害,機體代謝功能發生嚴重紊亂而出現的臨床綜合征。
11、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指腦實質受病原體侵襲導致的炎症性病變。
12、深度昏迷:病人的睜眼,語言和自發性運動均已喪失,對外界各種刺激均無反應,對強烈的疼痛刺激或可出現防禦反射,眼球無運動,角膜反射減弱,瞳孔對光反射遲鈍,呼吸減慢或增快,可見到周期性呼吸,大小便瀦留或失禁。
13、雙耳失聰。
14、雙目失明。
15、癱瘓:是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是神經系統常見的症狀,是神經、神經肌肉接頭或肌肉疾病所致。應針對導致隨意運動障礙的原發病進行治療,同時給予康復治療。
16、心臟瓣膜手術:瓣膜成形術,即對損害的瓣膜進行修理。瓣膜成形術通常用於病變輕微的二尖瓣或三尖瓣,而對於於嚴重的心臟瓣膜病變,特別是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多選擇瓣膜置換術。
17、嚴重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
18、嚴重腦損傷:腦損傷是指暴力作用於頭部造成腦組織器質性損傷。根據傷後腦組織與外界相同與否分為開放性及閉合性腦損傷。根據暴力作用於頭部時是否立即發生腦損傷,分為原發性腦損傷和繼發性腦損傷。
19、嚴重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
20、嚴重Ⅲ度燒傷:嚴重三度燒傷是指表面積的20%或者20%以上,臨床表現皮膚壞死、脫水,無水炮。
21、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指肺小動脈原發增生性病變所致的閉塞性肺動脈高壓,其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先天性的肺小動脈病變是其中之一。
22、嚴重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干運動神經元、皮層錐體細胞及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神經變性疾病。
23、語言能力喪失。
24、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一組由多種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綜合征,以骨髓造血細胞增生減低和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徵,臨床以貧血、出血和感染為主要表現。
25、主動脈手術:是一種以人工瓣膜替換原有病變或者異常心臟瓣膜的胸心血管外科手術,以主動脈瓣狹窄和主動脈瓣反流為適應證。
26、多發性硬化症:是最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本病急性活動期中樞神經白質有多發性炎性脫髓鞘斑,陳舊病變則由於膠質纖維增生而形成鈣化斑,以多發病灶、緩解、復發病程為特點,好發於視神經、脊髓和腦干,多發病於青、中年,女性較男性多見。
27、經輸血導致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
28、植物人:植物人(PVS)是與植物生存狀態相似的特殊的人體狀態。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經反射和進行物質及能量的代謝能力外,認知能力(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知力)已完全喪失,無任何主動活動。
29、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發於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臟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結締組織病,早期、輕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漸增多。
30、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原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也可發生於各種年齡。起病比較急劇,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必須用胰島素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療效,否則將危及生命。
31、原發性心肌病:是一組發病緩慢、病因未明、以心臟增大為特點、最後發展為心力衰竭的心臟病。最初可無自覺不適,以後可在勞累時或輕度勞動時出現氣急、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32、重症肌無力:是一種由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和易疲勞,活動後症狀加重,經休息後症狀減輕。
33、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系由急性水腫型胰腺炎病變繼續發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片壞死,胰腺組織水腫,體積增大,廣泛性出血壞死。腹膜後間隙大量血性滲出液。網膜、系膜組織被滲出的胰酶所消化。此型胰腺炎病情篤重,且發展急劇,並發症多,死亡率很高。
34、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廣泛而迅速的皮下組織和筋膜壞死為特徵的軟組織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本病是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化膿性鏈球菌和金黃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本病感染只損害皮下組織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組織是其重要特徵。
35、終末期肺病。
36、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6、河南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進展分期???
病情進展分期(亦即放射診斷分期):
①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伴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
②關節間隙變窄,模糊,骨質疏鬆明顯;
③除骨質疏鬆外,尚有明顯的軟骨和骨質的破壞,關節畸形如半脫位,尺側偏斜;
④同第3期加骨性強直。
7、河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情進展分期?
①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伴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鬆;
②關節間隙變窄,模糊,骨質疏鬆明顯;
③除骨質疏鬆外,尚有明顯的軟骨和骨質的破壞,關節畸形如半脫位,尺側偏斜;
④同第3期加骨性強直。
8、風濕病的基本病變分期中,哪一期是特徵性病變?
增生期或肉芽腫期是風濕病證性病變,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