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多樣,主要分關節症狀和關節外多系統受累表現。
(一)關節:主要是滑膜炎和關節結構破壞表現,表現為晨僵、腕掌指關節等痛、關節腫脹、關節畸形、關節功能障礙;
(二)關節外表現
1.類風濕結節
2.類風濕血管炎
3.肺受累表現:肺間質病變、肺結節、胸膜炎等
4.心臟受累:最常見是心包炎
5.胃腸道、腎、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等都可以出現症狀
2、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出現哪些症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累及其他臟器,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胸膜炎,還可並發血管炎以及末梢神經損害等。
本病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和關節外症狀。
關節症狀的早期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梭形腫脹,掌指(跖趾)、腕、膝、肘、踝甚至顳頜關節等腫痛。晨起關節僵硬,午後逐漸減輕,為本病重要特徵。中、晚期表現為:隨著病情進展轉為慢性、遷延性,關節滑膜滲出發展為增殖、肉芽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繼而侵蝕骨、軟骨,引起關節面移位及脫臼,加上韌帶、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組織破壞,致使關節變形。
3、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症狀
開始是由於發燒,一直反反復復的發作,就是打針吃葯,過一段時間好了,又復發,過了一段時間,手關節開始紅腫,疼痛,晨僵,我也認為可能是太勞累了,就隨便去葯店買了些塗的葯抹上,感覺好點,後來晨僵越來越厲害,僵硬的時間越來越長,疼痛加劇,一到刮風陰雨天氣,疼痛就更加厲害,手關節紅腫。根本沒有辦法正常的工作去醫院看骨科,做了一些檢查,檢查結果是我的血液中內風濕因子比常人多了四倍,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
4、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症狀表現有哪些?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關節類疾病,早期主要表現是小關節腫脹疼痛,有些病人會出現晨僵,這是類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早期表現。另外一些病人會出現乏力、發熱,甚至嚴重的會引起內臟系統的受損。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5、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症狀有些什麼?
病人如果出現一個或者多個關節的腫痛,或者是遊走性的對稱性的關節的腫痛,另外就是病人如果有晨僵現象,也應該警惕早期的類風濕關節炎,晨講僵就是早上起來的時候,手指頭感覺有黏著感,膠著感,活動活動就會減輕,那麼這種情況在早晨時候比較重,這個晨僵的時間大致超過一個小時,那麼往往提示你有關節的炎症,那麼這個時候要警惕,類風濕關節炎這個疾病。
6、類風濕關節炎症狀?
1
7、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有哪些?
這個因人而異,初期症狀一般是晨僵,就是早晨起床後感覺關節僵硬,活動受限,一般一小時後就會好一些,有的人還會有關節的腫痛,變形,發現這個疾病後一定要及時服用抗風濕病葯物益腎蠲痹丸,可以標本兼治,益腎壯督治本,蠲痹通絡治標,,對症見發熱,關節疼痛、腫大、紅腫熱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頑痹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8、類風濕關節炎症狀有什麼?
1.晨僵,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症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出現多關節受累、關節畸形、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
[其他症狀]
1.一般表現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及淋巴結腫大。 2.心臟受、呼吸系統受累。 3.腎臟表現 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澱粉樣變和繼發於葯物治療的腎損害。 4.貧血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
[診斷依據]
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RA分類標准,如下≥4條並排除其他關節炎可以確診RA。 1.晨僵至少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 3.手關節(腕、MCP或PIP關節)受累(≥6周)。 3.對稱性關節炎(≥6周)。 4.有類風濕皮下結節。 5.X線片改變。 6.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
9、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關於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給您說下這種病臨床表現比較復雜出關節症狀外尚可累及多個臟器且可發生於兒童的任何年齡5歲以前略多見起病急驟以發熱、皮疹、關節痛或關節炎伴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為其特徵部分患兒可有胸膜炎、心包炎、神經系統蹭容易侵犯多個關節首先是大關節後逐漸累及小關節以上是關於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