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病處方單

風濕病處方單

發布時間:2020-04-05 14:51:52

1、廣西南寧醫科大一附院掛一個號能看兩種病嗎?中醫科的,比如風濕病和胃病能同時開兩個葯處方嗎?

網上查了一下,廣西南寧醫科大一附院有相對比較齊全的科室,流程也比較正規,所以掛一個號看兩種病是不現實的,建議掛兩個號,避免浪費時間。

2、醫治風濕熱痹有什麼處方?

(1)黃柏威靈仙湯

[主治]清熱除濕、活血通絡。

[處方]黃柏6克,威靈仙6克,蒼術10克,陳皮6克,芍葯3克,甘草10克,羌活6克。

[用法]共為末服,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蒼術赤虎湯

[主治]清熱降濁,涼血活血。

[處方]蒼術9克,野赤豆15克,虎杖15克,獨活9克,桑寄生12克,紫丹參12克,臭梧桐12克,漢防己12克,黃柏9克,晚蠶砂12克,冰球子12克,土茯苓30克,絲瓜絡6克,生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加減四妙丸

[主治]清熱利濕,散瘀通絡。

[處方]蒼術1克,黃柏10克,絡石藤10克,沒葯10克,當歸尾15克,吞砂15克,六一散10克,車前草10克,忍冬藤30克,蒲公英3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風濕重要處方,求翻譯,謝謝!

1、當歸12 2、防風15 3、黃芩15 4、葛根12 5、蒼術12 6、白術?12 7、苦參15 8、知母12 9、?15 10、續斷15 11、桑寄生15 12、薏苡仁15 13、羌活12 14、獨活12 15、海桐皮10
兩個不確定,字跡實在潦草,看看其他能人吧!

4、治風濕處方「生白術130克、意仁110克、芡實80克,」劑量似大了,按正常應該多少克?

不知道你這葯是做什麼劑型的?是丸劑?還是湯劑?或者是散劑?如果是湯劑,劑量是比較大,但如果是醫生的醫囑,那你可以放心的服用,如果是自己找來的方子那就需要謹慎了。因為醫生通過辨證給出的劑量,是對證的,不至於會有什麼副作用。一般白術的用量在6到12克,芡實在10到30克,薏仁在15到60克,做湯劑用量是比較大的。
做丸劑和散劑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丸劑和散劑的劑量是決定於你服用的量而不是整體的量,你一次服多少才是你的使用劑量。

5、體內風濕益豆引處方

體內引管有很多種,如頭部引流管、膀胱造瘺管、胱造瘺管、TT管、胃腸減壓管、胸腔閉式引管等,具體分手術費用在不同的醫院價格也是有差異的,對於你曾做過腦內囊積液 曾做過體外引流,你就知道當時是什麼樣的費用,所以只有在醫生的指導下,需要用到什麼樣的才知道具體會什麼治療手術費用的,你也有職工醫保已經很好了,只要在可以報的材料費用中即可報賬。請不要擔心,請咨詢主治你的醫生,相信他會告訴你的並幫助你早日康復的,希望我的回復能幫到你。

6、治療風濕病的處方有哪些?

風濕病也稱風濕熱,可能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全身變態反應,主要影響關節和心臟,其次是皮膚、漿膜、血管和腦部組織。全身症狀為低熱或中度發熱,並伴有心率增快、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疲勞等。

關節症狀在急性期有紅、腫、痛等,常呈遊走和多發性,一般發生在大關節。

心臟受累,出現心肌炎和心包炎。

【處方1】

組成:蘆薈葉1.3克,蘋果1個。

製作與用法:蘆薈葉1.3克與蘋果1個同榨汁,加砂糖調勻飲用。

主治:風濕病。

【處方2】

組成:豬膀胱,槐花米。

製作與用法:豬膀胱、槐花米一同煲湯飲。

主治:冷水下得太多、風濕痛。

【處方3】

組成: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酒麴適量。

製作與用法:五加皮洗凈加水適量泡透,煎煮兩遍,取汁去渣,然後加糯米共煮成干飯,飯冷後加酒麴適量拌勻,發酵成酒釀。隨量佐餐食用。

主治:關節炎

【處方4】

組成:薏苡仁適量,粳米100克。

製作與用法:生薏苡仁洗凈曬干,碾成細粉,每次取30~60克,同粳米煮粥。早、晚餐溫熱服。

主治:關節炎。

【處方5】

組成:松針5克,綠茶1克。

製作與用法:干松針撕碎,佐綠茶沸水沖泡加蓋,悶5分鍾。飲用。

主治:關節炎。

【處方6】

組成:桑枝60克,母雞1隻(500克重)。

製作與用法:老桑枝和母雞一同加水煲湯,並加食鹽少許調味。飲湯食雞。

主治:關節炎。

【處方7】

組成:母雞1隻(1000克),積果。

製作與用法:母雞洗凈後切成塊,入油鍋翻炒5分鍾後,加黃酒燜燒8分鍾,至燒出香味時,盛入大砂鍋內,加冷水再燒,開後再用小火慢燉1小時,至鴨塊酥爛離火。喝湯吃雞肉及積〓果,每日2~3次,每次1碗。

主治:關節炎。

【處方8】

組成:北芪50克,南蝦肉200克,生薑3片。

製作與用法:上料加水煲湯,油、鹽調味。飲湯食蝦肉。

主治:關節炎。

【處方9】

組成:木瓜10克,生薏苡仁30克。

製作與用法:木瓜、生薏苡仁洗凈後置小鍋內,加冷水1大碗。小火慢燉至薏苡仁酥爛時,加白糖1匙,再烘烤片刻離火。當點心食用。

主治:關節炎。

【處方10】

組成:白葡萄根60~90克,豬蹄1隻。

製作與用法:將白葡萄根洗凈、切碎,和豬蹄加水(或加水和酒)煮。食用。

主治:關節疼痛。

【處方11】

組成:絲瓜絡150克,白酒500毫升。

製作與用法:絲瓜絡浸在白酒中7天,去渣飲酒。每次50毫升,日服2次,陰雨天每次可服70~80毫升。

主治:關節疼痛。

【處方12】

組成:鮮黃花菜根30克。

製作與用法:黃花菜根水煎去渣。沖入適量黃酒溫服。

主治:關節疼痛。

【處方13】

組成:絲瓜藤,黃酒。

製作與用法:取近絲瓜根部的瓜藤1節,焙乾研末。每日2次,每次3~5克,以黃酒送服。

主治:腰膝癰腫。

【處方14】

組成:鰱魚。

製作與用法:取1條約0.5千克重的鰱魚,破肚去內臟,不用清水洗,只用干布把鰱魚體外的膠潺及內臟的血污抹乾,用500毫升左右的米酒代水(不可用鹽、油)慢火煲之,煮到米酒剩1碗左右即可。飲酒,用鹽、油調味食,魚肉連服數次。

主治:風濕痛。

【處方15】

組成:牛肉500克,烏豆150克,橘皮1小塊,黃酒、精鹽適量。

製作與用法:烏豆洗凈瀝水,先干炒至熟,再加適量水,放入切好的牛肉塊和黃酒,用小火燜至酥爛,然後加入颳去內層白衣的橘皮及精鹽,用中火煨至湯濃即可食用。

主治:風濕性關節痛、病後陰虛盜汗。

【處方16】

組成:蔥65克,生薑16克,花椒3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加水煎服。

主治:風濕痛、四肢麻木。

【處方17】

組成:鮮橄欖根40~60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洗凈,水煎服。

主治:手足麻木、風濕腰腿酸痛。

【處方18】

組成:眼鏡蛇500克,灰鼠蛇500克,銀環蛇500克,千年健根皮500克,米酒20千克。

製作與用法:將蛇去頭除內臟,刮鱗後與千年健根皮一起投入酒缸中,浸泡6個月後過濾,加適量蜂蜜。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2次。

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

【處方19】

組成:絲瓜絡。

製作與用法:絲瓜絡配合肉類煲湯食用。煲火要足3個小時。

主治:外感發燒或風濕引起的全身骨頭痛。

【處方20】

組成:薏苡仁酒,草莓汁或蘋果汁,蜂蜜。

製作與用法:用薏米粉625克,放入瓶內注入甜酒360毫升,蓋緊瓶蓋,將瓶多加搖動使薏米粉均勻分布於酒中即成。取薏苡仁酒20毫升,草莓或蘋果汁90毫升,蜂蜜10毫升放在杯里調勻。睡前服。

主治:風濕性神經痛。

【處方21】

組成:童子鱔魚0.5千克,白酒(55~65度)1千克。

製作與用法:童子鱔魚入白酒浸泡月余。每日飲酒2次,每次一匙,連續服2個月為1療程,停半個月再服第2個療程。

功效:舒筋活血,祛風除濕,補虛。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22】

組成:狗、羊肉腿肉連骨2千克,植物油、蔥白、生薑各少許,橘皮干、橘皮各10克,紅辣椒1隻,花椒少量,黃酒、細鹽各適量。

製作與用法:上料和狗、羊肉放在一起(冬季再加麻黃,附子、黃芪、芍葯各10克)用微火將狗、羊肉燒酥爛。佐膳。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23】

組成:烏梢蛇,眼鏡蛇,蝮蛇,白酒。

製作與用法:上料等份共浸泡在白酒1500毫升中,10天後即可。每次服30~50毫升,每日2次。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24】

組成:枳500克,白香鴨肉1千克,植物油1匙,黃酒3匙。

製作與用法:上料共燉,鴨至酥爛時即可。上為3日量,喝湯吃肉及果。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處方25】

組成:松節300克,黃酒250毫升,黑大豆1千克。

製作與用法:上料同用小火煮至黑大豆酥爛,收水曬干即可。每天3次,每次50粒,隨時嚼食。

功效:補脾胃,壯筋骨,治血崩,去骨寒。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7、風濕性肩周炎中葯處方

你好,肩周炎如果治療不當或是拖延不治,就會引起風濕性肩周炎的,所以出現肩周炎一定得及時治療,不然症狀加重或是轉變成風濕性的,治療難度會增加不少,因為前年我爺爺就是風濕肩周炎,以前肩周炎的時候,沒當回事引起的,
後來用的中葯處方媌廴#父#廴養生#廴#貼局部外敷調理後症狀消失的,雖然過去快2年了,也沒在疼過,這個怎麼說呢,還是得看中葯的。

與風濕病處方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