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風濕相關抗體

風濕相關抗體

發布時間:2020-04-05 03:27:15

1、查類風濕需要體檢哪些項目

一般檢查血、尿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RF-IgM)、抗環狀瓜氨酸(CCP)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2、風濕病抗體檢測試劑有哪些項目

抗核抗體譜(ENA)聯檢試劑盒(微陣列晶元法)
同時檢測血清中的Sm/nRNP、Sm、SSA、SSB、Scl-70、PM-Scl、Jo-1、CENP-B、PCNA、dsDNA、核小體、組蛋白、核糖體P蛋白、AMA-M2的IgG抗體

3、風濕可以治癒嗎?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關節病,人們對它的認識可追溯到18世紀。但是,直到1858年才由Garrod首次使用「類風濕關節炎」描述一組不同於 「風濕」的畸形性關節炎。之後,類風濕關節炎一詞逐漸被人們採用。 本病分布於世界各地,所有人種均可以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為22-60/10萬,而在北美印第安人的Pima, Chippewa及Yakima部落的患病率高達5%。在芬蘭,類風濕關節炎的患病率達2%。中國的患病率還沒有確切的數字。目前對如此不同的發病率並無滿意的解釋。 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都是進展性的。除了造成患者關節疼痛、腫脹、關節畸形、骨質疏鬆以外,還會出現心臟、肺和血液系統損害。以前,因為其治療困難,病人痛苦,被廣大患者稱為「不死的癌症」。 類風濕關節炎真的不能治癒嗎?回答是否定的。縱觀類風濕關節炎診療的發展不難看出,近20年來,該病的研究已經有了歷史性的改變。診療理念已經由診斷疾病、緩解症狀、減輕病人痛苦,發展到早期診斷、抑制病情發展、完全治癒疾病。 實驗室檢查中,除傳統的類風濕因子外,近年來又發現了多種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乃至病因研究均有意義的自身抗體。抗環狀胍氨酸多肽抗體是新發現的一種對類風濕關節炎有診斷意義的抗體。其特異性達到96%,敏感性76%。其特異性顯著高於類風濕因子,可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有可能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標記性抗體。 抗角蛋白抗體是以大鼠食管上皮為底物,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到的一種抗體。抗角蛋白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的敏感性33%,特異性87%~95%。抗角蛋白抗體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活動及嚴重程度有關,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甚至臨床表現之前即可出現。對抗體陽性的「健康人」隨診,幾乎均發展為典型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它對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及預後判斷很有意義。若能早期診斷、正規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治癒。

4、北京協和醫院驗風濕抗體幾天出結果

這個一般你去做檢查的時候檢驗人員會告訴你的,要是不記得了可以問9 9 8 陪 診。

5、免疫全項+風濕抗體.

你好
血鉀低,而且伴心律失常,首先應該是補鉀,使鉀維持在3.5~5.5。
免疫球蛋白G明顯偏高,抗核抗體陽性,抗ro52弱陽性,考慮結締組織病如狼瘡、類風濕。建議詳細查下抗核抗體譜(包括抗DNA抗體、抗SSA抗體等),以明確診斷。

6、怎樣看有關風濕病的化驗單(2):抗核抗體

1.抗核抗體陽性提示患者結締組織病的可能,但仍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標准.2.結締組織病的易感人群一般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體的滴度會升高,但一般為低水平.3.抗核抗體為一大類自身抗體的總稱,ANA陽性進一步分型為針對多種核抗原成份特異性的自身抗體,根據間接免疫熒光的熒光模型(抗原底物為HEP-2和肝片)可區分不同的熒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鑒別意義,如SLE多為均質型.MCTD多為顆粒型4.不同的結締組織病可出現特徵性抗體:如SLE相關的自身抗體有sm 抗體,ds-DNA 抗體, 皮肌炎相關的JO-1抗體, MCTD相關的u1RNP抗體等等,5.先了解不同結締組織病的自身抗體譜,進一步結合臨床表現的診斷價值更大.一般超過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數值定義為ANA陽性,對大多數實驗室而言,通常認為IFANA滴度1:100為陽性。(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檢測,參考值不同)1.ANA(+)半定量一般分為(-)、(+1:100)、(++1:320)、(+++1:1000)、(++++1:3200)、(+++++1:10000),臨床上如果ANA(+)滴度≥1:1000肯定可以考慮為結締組織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體是哪一種疾病,要結合其他臨床病史、症狀體征和實驗室結果綜合考慮來下結論。2.如果 對初發患者ANA(+)≤1:320不能肯定,但也不能排除結締組織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也要結合臨床病史、症狀體征和實驗室結果綜合考慮來下結論。一般ANA=(+1:100)時,臨床意義也不大。因為除對標本稀釋處理之外,實驗室在對Hep細胞和肝片質控板免疫熒光吸收值是以1:100為定標。3.關鍵的是要對臨床免疫性疾病自己要有一定的臨床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其中對患者病史的問診和查體非常重要。根據臨床病史、症狀體征和實驗室結果,關鍵是自己能否想到或考慮到的問題。ANA陽性可見於多種臨床情況,除了自身免疫性風濕病,還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腫瘤以及少數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正常人種通常IFANA滴度較低。ANA陽性的意義需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ANA陽性並不能確立某種臨床診斷,反之,ANA陰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通常,大多數ANA滴度的高低並非與疾病的活動性平行,所以抗核抗體滴度高未必提示疾病活動,也不一定是治療的指征。ANA陽性的臨床意義主要有下列多種情況:1.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期95-100%非活動期80-100%2.葯物性狼瘡95-100% 慢性活動性肝炎3.混合性結締組織病95-100% 重症肌無力4.硬皮病70-90% 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5.乾燥綜合征60-80% 10. 正常人5-10%6.多發性肌炎/皮肌炎40-60%7.類風濕關節炎30-50%8.幼年型風濕關節炎20-40%9.非結締組織病10-20%

7、類風濕抗體化驗結果

中醫怎樣診斷風濕類風濕病?
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一些患者,他們認為檢查結果陽性就是類風濕病,結果陰性就否認類風濕病其實這樣的認為是大錯特錯。

類風濕的化驗指標只是作為診斷類風濕病的一個參考值,在類風濕病的早期、活動期陽性率較高,最高有的指標達80%,也就是說有20%的指標可呈陰性。再者受服葯影響和在類風濕病的靜止期,其檢查結果可以是陰性。所以在類風濕病的診斷上,我認為輔助檢查結果只是一個輔助參考值,不能只憑檢查結果陽性或陰性來確診類風濕病與否?

診斷類風濕病在中醫學主要是依靠臨床表現:症狀和體征結合脈象,最後參考輔助檢查來確診疾病;有的患者手關節對稱性腫痛、變形、晨僵等類風濕明顯的臨床表現,但它的檢查結果卻是陰性,難道說它就不是類風濕疾病?所以診斷類風濕病,輔助檢查結果陽性更能支持診斷,如遇到檢查結果陰性類風濕疾病的診斷也不能排除。

綜上所述類風濕病的診斷是根據症狀和體征來確診,不能只憑檢查結果來判斷。希望類風濕患者讀到這篇文章,應該根據自己的表現來判斷自己的病情。

8、懷疑風濕怎麼辦

(一)自身抗體 在風濕性疾病的范圍內應用於臨床的自身抗體分以下四類:抗核抗譜、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對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體譜。
2、類風濕因子 除出現在類風濕關節炎外,尚見於其他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以常人中性粒細胞為底物按所見熒光的圖型,分為C-ANCA(胞漿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為胞漿內的絲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本抗體對血管炎的診斷極有幫助,且不同的ANCA抗原提示不同的血管炎,如C-ANCA主要出現在Wegener肉芽腫、Churg-Strauss綜合症,P-ANCA則見於顯微鏡下結節性多動脈炎,新月形腎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4、抗磷脂抗體 臨床上應用的有抗磷脂抗體和狼瘡抗凝物兩種測定方法。本抗體出現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多種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綜合症是指臨床表現有動脈或靜脈栓塞、血小板減少、習慣性流產並伴有抗心磷脂抗體和(或)狼瘡抗凝物者,除繼發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外也可以是原發性的。
(二)滑液檢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節滑膜炎症。特別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鹽結晶或滑膜細菌培養陽性則分別有助於痛風或化膿性關節炎的確診。
(三)關節影像檢查 X線檢查有助於關節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亦能隨訪了解關節病變的演變。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其他尚有關節CT、MRI、同位素等檢查。
(四)病理 活組織檢查所見的病理改變如狼瘡帶對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結節對類風濕關節炎、唇腺炎對乾燥綜症、關節滑膜病變對不同病因所致的關節炎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與風濕相關抗體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