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類風濕引起血小板低怎麼治
血小板低可以用復方紅衣,裡面含花生紅衣可以有效改善血小板質量的。
2、類風濕因子高,嗜酸細胞百分率高,血小板偏高是什麼病
您好:1類風濕因子可存在於正常人體內,滴數高於正常值,一般見於:風濕性疾病、硬皮病、皮肌炎等結締組織病,也可見於細菌或病毒感染後。
2.嗜酸細胞百分率升高,可見於變態反應性疾病(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等)、寄生蟲感染、某些皮膚病(濕疹、銀屑病、剝脫性皮炎等)、血液病(慢粒白血病、霍奇金病...)等
3.血小板升高可見生理性增高,高原地區人們、正常人在運動後、月經後血小板都會升高,一般不會超過400*10^9/L。反應性增高,可見急慢性炎症,缺鐵性貧血及癌症患者,此類增多一般不超過500×109/L,經治療後情況改善,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原發性血小板增高症,為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徵為出血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續明顯增多,功能失常,繼發性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
4.上述檢查結果具體數值不詳,單純憑檢查結果也不能確診疾病,需要結合臨床症狀等確診疾病。患者需要重視病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詳細檢查,確診病情。
3、我18歲 最近四肢末端有點發麻 去醫院檢查 驗血後發現抗o和血小板偏高 醫生讓我去類風濕科 我有時
病情分析:
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見的原因是出血,組織炎症與壞死,惡性腫瘤,缺鐵,脾切除術後,川琦病等。
指導意見:
建議查骨髓細胞學,Jak2基因有無突變,還要密切監測血常規變化,確診後,對症治療
4、血沉血小板偏高,類風濕因子正常 究竟是什麼病
建議查ASO、RF、心臟彩超,注意是否風濕性關節炎。
5、類風濕因子52 血沉32 血小板45萬 是不是風濕病
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沉增快,但是都不能作為類風濕診斷標準的,診斷類風濕病有專門的標準的,這個是美國類風濕學會制定的
(1)晨僵。
(2)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有壓痛。
(3)至少一個關節腫脹(軟組織肥厚或積液而非骨質增生,為醫生所看到)。
(4)至少另一個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兩個關節受累所間隔的時間應不超過3個月)。
(5)對稱性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同時侵犯機體兩側的同一個關節(如果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趾關節時不需要完全對稱),遠側指間關節的累及不能滿足此項標准。
(6)骨隆起部或關節附近伸側的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7)標準的X線片所見(除骨質增生外,必須有受累關節附近的骨質疏鬆存在)。
(8)類風濕因子陽性。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
(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學改變中的三個或更多:明顯的絨毛增生;表層滑膜細胞增生及呈柵欄狀;明顯的慢性炎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及形成淋巴結的趨勢;表層或間質內緻密的纖維素沉積;灶性壞死。
(11)皮下結節中的組織學改變應顯示中心區細胞壞死灶,圍繞著柵欄狀增生的巨噬細胞及最外層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
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標准需上述項目中的7項。在(1)—(5)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周。肯定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5項。在(1)—(5)項中,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周。
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上述項目中的3項,(1)—(5)項中至少有1項。其關節症狀至少必須持續6周。
可疑類風濕性關節炎:其診斷需下列各項中的2項,而且關節症狀的持續時間應不少於3周:
①晨僵。
②壓痛及活動時痛(為醫生所看到),間歇或持續至少3周。
③關節腫脹的歷史或所見。
④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⑤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
⑥虹膜炎(除非在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否則價值可疑)。
6、血小板計數450 跟類風濕有關嗎? 應該多吃什麼比較好?_類風濕關節炎
如果類風濕診斷明確,血小板增高提示存在病情活動,與進食無關,建議控制原發病。
7、類風濕時血小板為什麼會增高
你好,當血小板>400時為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惡性腫瘤、感染、缺氧、創傷、骨折等。
指導意見:
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很多,需要一一排查的。還需做檢查:1.行骨髓象穿刺檢查:2.腹部B超(看肝、脾);3.復查血小板。等等
8、手指關節處腫脹疼痛血小板偏高是怎麼回事
很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非化膿性炎症為主的人身性疾病,常伴關節外病症狀,故稱類風濕病。關節腔滑膜炎症、滲液、細胞增殖、肉芽腫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破壞,最後關節強直及功能障礙。多侵犯小關節,如手、足及腕關節等,常為對稱性,呈慢性經過,可有暫時性緩解,由於多系統損害,血清中可查到自身抗體,故認為本病是自身性疾病。發病年齡多在20~40歲。女性多於男性。 進入關節炎專題 什麼原因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病病因不明。與發病有關的因素有: ① 感染:病灶與本病發病有關。 ② 遺傳:本病病人HLA-DRwu抗原檢出率明顯升高,提示發病與遺傳有關。 ③免疫機能紊亂:目前大量實驗資料支持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炎症反應性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症狀 起病緩慢,多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症狀。 一、關節症狀: (一)晨僵:關節的第一個症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後減輕。 (二)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二、關節外表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並發症。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一)類風濕結節:見於15~20%的患者,多見於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於骨膜的橡皮樣小結。血清類風濕因子強陽性者皮下類風濕結節更常見。 (二)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皮膚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睾丸等。 (三)類風濕性心臟病: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四)類風濕性肺病: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五)腎臟損害。 (六)眼部表現:葡萄膜炎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病變,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角膜炎。 (七)Felty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脾臟腫大,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高,抗核抗體陽性。 (八)乾燥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導致腺體破壞和分泌減少或缺乏,臨床表現以眼和口腔粘膜為主的乾燥症群。 (九)消化道損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做哪些檢查 血象: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淋巴細胞及血小板增多為活動期表現。血沉加快。嗜酸細胞增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伴嚴重全身性並發症的象徵。 高粘滯綜合征:類風濕因子IgM和IgG復合物均可形成粘性聚集物,引起高粘滯綜合征。 類風濕因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滑膜中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能產生大量的類風濕因子,有IgM、IgG和IgA類風濕因子 X線檢查:關節X線片可見到關節面模糊,有侵蝕性損害。在疾病早期近關節處骨質疏鬆,軟組織腫脹,骨質有侵蝕現象。晚期關節軟骨壞死可使關節間隙變狹窄及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