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是手腳疼痛也會腫疼動不了疼得難受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有統一的標准:1 早起關節僵硬至少一小時(>=6周) 2 三個以上關節腫脹(>=6周) 3 手指關節或掌指關節一或近端指關節腫脹(>=6周) 4對稱性腫脹 5 手的X線改變。6皮下結節 7 類風濕因子陽性。如具備4項以上指標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3、怎麼判斷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1.骨關節炎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2.銀屑病關節炎
銀屑病關節炎的多關節炎型和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但本病患者有特徵性銀屑疹或指甲病變,或伴有銀屑病家族史。常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多為非對稱性分布,血清類風濕因子等抗體為陰性。
3.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以青年男性多發,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雖有外周關節病變,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並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患者類風濕因子陰性,並且多為HLA-B27抗原陽性。本病有更為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
4.系統性紅斑狼瘡
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現雙手或腕關節的關節炎表現,但患者常伴有發熱、疲乏、口腔潰瘍、皮疹、血細胞減少、蛋白尿或抗核抗體陽性等狼瘡特異性、多系統表現,而關節炎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程度輕,不出現關節畸形。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多種自身抗體。
5.反應性關節炎
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4、什麼是風濕性肌纖維炎?
(1)問:風濕病是什麼病?
答:現代醫學風濕病是指:與免疫、代謝、感染、遺傳、退行性病變有關的骨關節、肌肉以痛為主的疾病,其范圍相當廣泛,在我國危害最大的是風濕四病。
(2)問:什麼是「風濕四病」?
答:即四種不同病名的風濕病,第一種:最常見的,風濕寒性肌肉關節痛;第二種:風濕性關節炎;第三種:類風濕性關節炎;第四種;強直性脊柱炎。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女性為多數,兒童型類風濕病也很多,強直性脊柱炎以中年男性為多數。
(3)問:常見的風濕類疾病還有哪些種病呢?
答:①痛風;②系統性紅斑狼瘡;⑧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④系統性硬皮病;⑤白塞氏病,是以細小血管炎為主,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炎症性疾病;⑥乾燥綜合症,是以淋巴細胞浸潤為病理,以外分泌腺病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4)問:常見的風濕寒病有哪些種呢?
答:有十種;①風寒頭痛,②吊線風,面神經麻疹,(歪嘴子);⑧上熱下寒症;④風濕侵犯心脈症,如風濕心臟病;⑤風寒犯肺症;⑥胃寒;⑦腸寒;⑧婦女子宮寒症;⑨男士腎寒症;⑩多發性風濕寒病。
(5)問:常見的受風寒濕引起的軟組織疾病有哪幾種?
答:有①肩關節周圍炎,即肩周炎;②頸部肌纖維炎,即頸椎病,③腰部肌纖維炎,即腰肌勞損症,④膝關節滑膜炎,關節紅腫有積水。
(6)問;常見的骨關節病有哪幾種?
答:有頸椎關節綜合症、急性頸臀部神經痛,腰間盤脫出症、增生性關節炎、增生性脊柱炎、臏骨軟化症。
(7)問:常見的與風濕病有關的血管病有哪幾種?
答:大致有六種:①結節性多動脈炎,②惡性風濕性關節炎;③多發性大動脈炎;④雷諾氏現象和雷諾氏病,即動脈陣發性痙攣所致的缺血性表現的一種病;⑤結節性血管炎;⑥動脈栓塞。
(8)問:風濕病包括這么多種不同病名的病,治療上應該採取什麼辦法?
答:首先要明確診斷,其次是抓住共性的發病病因。風濕寒外邪因素,但是內在因素各自不同,必須對症治療,方能奏效。
(9)問:什麼是風濕類疾病?
答:風濕類疾病是—組病因復雜、病理表現多樣、治療難易不同的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病。這組疾病中,風濕寒性關節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這四種病害最大,發病率最高。這四種病是比較多見的,也是我們東北寒冷地區多發的一組疾病。
(10)問:風濕類疾病發病原因是什麼?
答:祖國醫學早在內經《素問·痹論》中指出:是受風寒濕的外在因素所致。後世醫學不斷豐富深化提出:內傷致病的因素有:遺傳、感染、代謝障礙、自身免疫及血液性因素,形成了風濕類疾病的發病基因。
(11)問:風濕類疾病的概念是什麼?
答:這是現代醫學中提出的指一組疾病。它是指與免疫、代謝、感染、遺傳、退行性病變有關的骨關節、肌肉疼痛為主的疾病,其范圍相當廣泛。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四種病。1、風濕寒性(肌肉)關節痛;2、風濕性關節炎;3、類風濕性關節炎;4、強直性脊柱炎。
(12)問:風濕類疾病有哪些病變表現?
答:根據目前全國風濕類疾病專業委員會專家們研討統一的認識,對風濕病的新概念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統,如:關節、肌肉、韌帶、肌腱、滑囊等組織的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無論發病原因如何,均屬風濕病。因此,風濕病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有以下四類疾病:
1、侵犯關節和肌肉的疾病。
2、侵犯肌肉、骨骼系統,也侵犯其它器官的疾病。
3、肌肉痛、關節痛、全身性疾病以痛為主。
4、侵犯骨骼肌肉系統、皮膚及內部器官的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
從以上4方面認識風濕病,目前被世界公認的,風濕病原因內的疾病已達100餘種。
(13)問:什麼是關節炎?
答:談到關節炎,人們常想到陰天下雨關節痛,這就是關節炎,這是習慣的看法。關節炎,是指以關節的炎症為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既包括哪些病變只限於關節局部的疾病,如關節外傷後引起的創傷性關節炎,也包括某些以關節炎症為臨床表現之一的全身性疾病,或系統性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血友病、痛風等。《關節病大全》一書中,列舉的關節炎病達213種。
(14)問:風濕病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是什麼?
答:正因為風濕病的范圍廣泛,其中不少種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關節炎症的發病率又很高,所以給社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美國,關節炎病人有2000萬以上,其中500萬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200萬為骨性關節炎。關節炎和風濕病在美國是慢性病殘的最主要原因,患病在家休養的病人中,關節炎患者佔1/5,每年因此病損失的勞動日在2700萬天以上,經濟損失18.6億美元。我們東北地區以大興安嶺地區的調查統計,患風濕病者占人口中的75%,不同程度的患有風濕病,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勞動。
(15)問:風濕類疾病與免疫功能有什麼關系?
答:風濕類疾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風濕病,風濕類疾病指不同的病因引起的一組疾病,即免疫性、代謝性、退行性、遺傳性引起,累及骨、關節、肌肉等肌肉骨骼系統,以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疾病。根據1983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分類方案,風濕病所包括的疾病達上百種,而這些疾病的發病原因都存在與自身免疫功能有關。對風濕病檢查抗O和類風濕因子,他同多種結締組織疾病患者同樣反映出來類風濕因於的陽性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類風濕因於陽性率為70—80%,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硬皮病約為40%,乾燥綜合症幾乎接近100%,明顯高於正常人4%,所以說,從免疫學檢驗中也充分說明風濕病的發病與自身肌體的免疫防護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一些風濕病的發病存在免疫功能降低而發病。
(16)問:風濕類疾病與血管病有什麼關系?
答:風濕病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合並有血管炎。有些血管病常見於風濕病患者,發生動脈閉塞性疾病。風濕病引起的,類風濕性血管炎、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栓塞脫落所致動脈栓塞、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血管炎、雷諾氏現象及雷諾氏病、結節性動脈炎等。所以說:風濕病可以發生一系列血管病。血管病與風濕病有著同一的血源關系。
(17)問:風濕病常並發哪些血管疾病?
答:風濕病如: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系統性紅斑狼瘡,都會廣泛地發生血管炎性的病理改變。這些病變不僅是產生關節炎的直接原因,而且形成風濕病的特徵性臨床表現。如環形紅斑、蝶形紅斑等。另一方面,血管病如:多發性大動脈炎,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廣泛地出現關節炎症狀。風濕病可見到動脈血栓塞如:風濕關節炎同時存在風濕性心瓣膜病。由於血液動力失常,常於心房中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造成微循環的栓塞。
(18)問:風濕類疾病常發生哪些血管病變?
答:大致有四種血管病變。1、血管炎也稱為脈管炎;2、動脈栓塞(即風濕心臟病);3、微循環障礙;4、血流變有改變,血漿粘度增高,血沉增快。
(19)問:風濕類疾病常見血管炎有哪幾種類型?
答:可分為四種類型:
1、結節性多動脈炎類的系統壞死性血管炎,包括典型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皮膚型結節性多動脈炎和重疊綜合症。
2、巨型胞動脈類血管炎,包括巨細胞動脈炎,大動脈炎綜合症和風濕性多肌痛。
3、結締組織疾病伴發的血管炎,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綜合症、皮肌炎、硬皮病和風濕熱的膠原血管病。
4、結節型皮膚血管炎,為一類血管炎綜合症,包括結節性血管炎等10種疾病。
(20)問:風濕類疾病與風濕寒病有什麼關系?
答:風濕類疾病是指風濕病。而風濕寒病是指風濕寒邪侵入人體後引起的各種疾病。症侯群包括臟腑器官的癥候群,如上熱下寒見有風寒頭痛,吊線風(歪咀子),上熱下寒,由風濕侵犯心脈、風寒犯肺、胃寒、腸寒、宮寒、腎寒、多發性風濕寒病有10種之多。風濕症中的很多人並發不同的風濕寒病症狀,而風濕寒病可發展成風濕病,是同一類風濕病,但又存在著不同的體症,所以,把風濕寒邪侵犯人體後引起的各種慢性病統稱為風濕寒病。而風濕類疾病是以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關節痛、強直性脊柱炎為主要病症的風濕病,同風濕寒病有同一屬性的風濕病,又有體症表現不同的個性區分,便於對症區別治療。
(21)問:風濕寒病都有哪些症狀?
答:有如下幾種:
1、上熱下寒:有頭暈、失眠多夢、記憶減退、煩躁、呆板、口乾、眼澀、兩足小腿發涼、關節不利等。
2、風濕侵犯心脈:心悸、心煩、胸悶、憋氣。
3、胃寒:胃痛、上腹脹滿、吞酸。
4、腸寒:腹痛、腹脹、腸嗚、腹瀉,一日數次。
5、宮寒:月紅不調、痛經、白帶多。
6、腎寒:陰囊潮濕,睾丸涼痛,小腹抽痛,排尿不利,陽萎等。
(22)問:風濕寒病的特點是什麼?
答:主要兩點:①風濕寒病多屬於功能性的,沒有器質性改變。無論作什麼化驗檢查均正常,但本人感到渾身難受。②風濕寒病另一個特點是:遇寒冷天氣變化時,遇刮風、陰天、雨雪時病情加重。
(23)問:怎樣預防風濕寒病?
答:要防患風濕寒病:①保持精神愉快,②堅持鍛練身體,增強抗病能力;③改善生活環境,預防風濕寒侵襲;④在工作生活中時刻預防感冒、防止風濕寒邪侵襲;⑤有病早治,無病早防。
(24)問:什麼是風濕寒性關節痛?
答:風濕寒性關節痛是指:人體感受風寒濕邪引起的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突出特點是,疼痛,關節局部沒有紅腫熱的炎症表現,化驗抗O,類風濕因子均為正常,少數血沉稍快。遇寒冷天氣變化病情力口重。骨關節疼痛、酸麻、沉重、伸屈不利、反復發作,以某部肌肉或一、兩個關節為重。多數疼痛部位:膝、髖、肘、腰、背部,累及到全身肌肉、大小關節、無紅腫性疼痛,活動受限,甚至是癱瘓狀態。
(25)問:風濕寒性關節痛分幾種類型?
答:中醫辯證分型是為了對症施治,所以分為風重、濕重、寒重、風濕、寒濕五種類型。
風重型關節痛:是以風邪侵犯人體偏重所致。風為陽邪,「其善行而數變」,主症:全身各關節、肌肉遊走竄痛。
濕重型關節痛:是濕邪侵犯人體偏重所致。濕為陰邪其性粘重濁,主症:患病局部沉重,酸楚或麻木不仁,關節伸屈不利,活動時多有軟骨磨擦音。
寒重型關節痛:是寒邪侵犯人體偏重所致,寒為陰邪其性凝滯,主症:患病局部肌肉、關節皮膚發涼,固定性劇痛或攣縮構急。
風濕型關節痛:是寒,濕相兼侵犯人體所致。主症:患病局部發涼(出冷汗),固定性劇痛、沉重發板,活動困難,最重者失去勞動能力,甚至癱瘓狀態。
(26)問:什麼是風濕性關節炎?
答: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應反應性疾病。它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根據文獻記載,成人風濕熱,關節受累者佔9l.7%,兒童則為55.7%。關節炎的形成是由於風濕活動反復發作,除引起關節腫痛外,最重的侵犯心臟,並發心肌炎和風濕心臟病。
(27)問: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表現?
答:有急性和慢性風濕性關節炎之分。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前l—3周有咽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全身表現:乏力、煩燥、有高熱、出汗。關節表現:疼痛有遊走性、對稱性、反復性的關節炎,關節外表現:有心臟病變、皮膚病變。慢性風濕性關節為多有急性病史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一般無高溫、少數有低熱。關節酸痛,呈遊走竄痛,關節輕度腫痛,活動輕度受限。
(28)問: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答: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被稱為不死人的「癌症」,其意是:「難治之症」。也就是患此病容易致殘。本病發病率很高,據國外統計,患此病約佔全人口的2.5%,比較重的患者約占患者中的1%。美國有5—6百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我國10億人口中,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lOOO萬之多。
此病是全身性疾病,表現在骨關節滑膜,其次是渠膜、心、肺、皮膚、眼、血等廣泛的炎症,造成關節各種組織如:軟骨、韌帶、肌腱、骨骼及多臟器損害,所以此病恰當的名稱是類風濕病。類似風濕,本質上區別於風濕,以關節病變為主,所以稱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29)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與發病機理是什麼?
答: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基因和持續發展與自身免疫有關。有以下幾種因素:①免疫因素;②遺傳因素;③感染因素;④風濕寒邪劇巳機體因素。
(30)問: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症狀?
答:早期症狀不典型,尤其是骨質改變以前的表現小關節疼痛,對稱性的痛點,全身乏力,關節腫痛、時而消失、反復發作。起病形式是由個人的免疫狀況,精神狀態及營養因素不同,臨床表現各異。
(一)是隱匿發病:有70%初發病患者是隱匿發病。表現有倦怠、乏力、食慾減退,低熱,體重減輕等前兆症狀,最初會有關節輕度酸痛和僵硬,受累關節以四肢小關節為主,交替的發作和緩解,逐漸地加重,侵犯到各關節痛。
(二)是急性發病,有20%患者起病急,突發性的多關節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
(三)是中間型發病,有15—20%。介於上述二者之間,全身症狀比較明顯突出,貧血症明顯。
總之,此病全身表現倦怠乏力,食慾減退、發熱或低熱、體重減輕、肌肉酸痛及貧血等。
(31)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表現有哪些症狀?
答:關節炎的主要症狀:①是晨僵:早晨患病關節有僵直感,即僵硬、伸屈不利、活動受限、紅腫發熱的關節持續僵直,逐漸加重。②疼痛:此病突出的症狀是疼痛。初期指:膝、踝的小關節遊走性疼痛,一旦關節腫脹,則痛而固定,呈對稱性,而且發展到肩、膝、髖、頸椎關節,面額關節痛,會出現張口時痛,張不開嘴,③腫脹:由於關節腔內滲液增多,滑膜增生,軟組織炎症造成關節腫大,以小關節,手指近端指間關節梭形腫脹,多發生在中指,也出現在掌指關節及腕關節腫脹。④活動障礙:由於患病的關節炎症,疼痛腫脹,炎性滲出使關節周圍肌肉萎縮,滑膜絨毛狀增生的肉芽組織壓迫和消飲軟骨後,使關節間隙變窄而產生關節活動障礙。⑤關節畸形,由於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變得破壞,使關節產生某種特殊的畸形。
(32)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外有哪些表現?
答:有以下四方面表現:
(一)皮下結節:約有20病人出現皮下結節,多出現關節隆突部位,呈圓型或橢圓型。
(二)類風濕性血管炎:主要是血管的炎性改變,管腔狹窄,血栓形成,血管閉塞。
(三)類風濕性心臟炎:發病占患者的38.8%,心臟受到損害。主要表現為: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和全心炎四種。
(四)全身性並發症:肺的損害產生胸膜炎,稱慢性肺間質纖維化,塵肺等。眼部表現:鞏膜炎。角膜結膜炎、穿孔性鞏膜軟化。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多臟器發生病變。
(33)問:什麼是強直性脊柱炎?
答:本病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率9:1—14:1之間。它以脊柱關節炎症為主症,進而侵犯骨頭和頸椎的炎症。關節活動受限而後強直,一般骶髂關節,其後由於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胸、頸椎而出現骨質疏鬆,韌帶骨化,使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甚至喪失勞動能力。我國10億人口患此病有100萬之多。本病名稱,我國也曾有不同名稱,50年代方先之對本病曾命名中樞型類風濕。當前國內外均稱為強直性脊柱炎,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屬於痹症范疇,即風濕類疾病危害人類健康比較嚴重的一種疾病。
(34)問:發生強直性脊柱炎的因素是什麼?
答:患本病基因因素是:家族遺傳,有感染因素、風濕寒邪侵犯是外在因素;其它病因包括外傷、局部化濃性感染等。總之,可能是由於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引起,此外,還與生殖器泌尿感染和腸道的疾病有關。
(35)問: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特點和症狀表現哪些方面?
答:本病特點是以男性病人為絕大多數,而發病年齡16—25歲之間的青壯年。主要症狀:①下腰疼痛及腰僵,②臀部或髖部疼痛及髖關節活動受限,③胸部疼痛及胸廓活動受限;④頸部疼痛及頸椎活動受限,⑤膝、踝關節腫脹及疼痛:⑥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痛;⑦大轉子,坐骨結節,跟骨關節,恥骨聯合處疼痛;⑧駝背畸形:髖、膝、踝關節畸形及強直,⑨復發性眼痛及視力減退。
(36)問:強直性脊柱炎的體征有哪些表現?
答: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脊柱僵硬及姿勢改變。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畸形。輕者為平腰、重者駝背畸形。二是胸廓呼吸運動減少,即胸廓呼吸運動減少。三是骶髖關節形成關節炎,進而形成股骨頭受侵而壞死,活動受限。四是脊柱外骨關節侵犯,即脊柱關節侵犯肩、髖、膝、坐骨結節、恥骨結合和跟骨結節處引起炎症。五是關節外合並症、如:復發性虹膜炎、心臟疾病引起主動脈閉鎖不全,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可發生病理性中樞椎半脫位。
(37)問:其它常見的風濕類疾病還有哪幾種病?
答:其它常見的風濕類疾病,也是頑症,有如下幾種:①系統性紅斑狼瘡;②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③系統性硬皮病;④白塞氏病;⑤乾燥綜合症;⑥痛風等。上述六種疾病均為
風濕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痛或關節炎,出現骨、軟骨、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連動系統疼痛症狀,即中醫痹症,是風濕而發的疾病。
(38)問:什麼是系統性紅斑痕瘡?
答:本病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遍及全身,以皮膚和腎臟尤為突出。檢驗血清中存在多種自身抗體,特別是抗核抗體,是本病特徵標志。
(39)問:祖國醫學對紅斑狼瘡是怎樣認識?
答:祖國醫學對本病是以臨床為診斷看法,以發熱、紅斑為主要表現。患者歸屬為:「陰陽毒」、「蝴蝶丹」、「日曬瘡」,以關節痛、雷諾氏現象為主症者屑「瘡症」;以狼瘡性腎病表現為主者屬「水腫」范疇;病初發病急性期為標實症,病久多虛,按「虛勞」辯症。
(40)問:紅斑狼瘡有哪些方面的臨床表現?
答:此病變化多端,分為急性、惡急性和隱匿性三種。無論那一種,早期症狀均有乏力、發燒、關節痛、皮疹。主要病變表現在以下10個方面:①發燒:90%患者在發病中都發熱。②皮膚:有80%患者受到損害。皮膚受損部位,先發生面頰和鼻樑部位蝶形紅斑,色鮮紅或紫紅,略高出皮膚,表面光滑,有時可見鱗屑、水泡。消退留有棕黑色素沉著。③關節、肌肉:有80%患者腫脹疼痛,這是首先之症,進而會產生某關節無菌性壞死。④漿膜:有50%以上患者有雙側或單側性胸膜炎,有的發生縮窄性心包炎,或由心包積液引起心包填塞,腹腔積液引起腹膜血管炎和腸壁漿膜炎。⑤腎臟幾乎所有患此病者,在病程中均有腎損害發生的腎炎,形成狼瘡性腎炎。⑥心臟:可引起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⑦肺;約有10%患者有狼瘡性肺炎,其特點高燒、呼吸急促、缺氧、咯血。⑧消化道:約20%患者有惡心、嘔吐、食慾減退或腹痛。⑨中樞神經:最常見的表現為癲癇樣發作或器質性腦病,腦血管炎。⑩其它方面,可出現鞏膜炎、淋巴結腫大、兒童有明顯的淋巴結腫大、腮腺腫大、眼乾燥症狀等。
(41)問:什麼是皮肌炎與多發性皮肌炎?
答:此兩病均是原發性肌炎,主要累及模紋肌,呈非感染性彌漫性炎症,表現為肌無力、肌痛與肌萎縮。有皮膚損害者稱為「皮肌炎」,無皮膚損害者稱「多發性肌炎」。1—80歲均有此病發生。多發病年齡為5—15歲和45—60歲之間。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屬痿症。《素問·生氣通天篇》說:大軟短、小馳張、軟短為構,馳張為痿。這種痿症與臟腑關系密切。
(42)問:皮肌炎與多發性肌炎的肌肉、皮膚有哪些表現?
答:肌肉的症狀表現為,肌無力:進行性、對稱性四肢近端肌肉無力,尤其是骨盆帶和大腿的肌肉最為顯著。肌痛:表現自發痛,肌肉萎縮,腱反射基本正常。
皮膚表現:有特徵性皮疹、在眼瞼、鼻樑、兩頰、前額和指甲周圍皮膚出現暗紫色紅斑、指關節背面對稱性伴有脫屑紅斑。此外,上胸部、四肢的關節背面等處也可見類似的紅斑,不同程度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甚至皮膚萎縮。皮疹有頑固性搔癢。
(43)問:什麼是硬皮病?
答:硬皮病分為兩大類,即:局限性頑皮病和進行性系統性硬皮病。系統性硬皮病是以血管炎為病理基礎,導致皮膚、內臟,彌漫性纖維化的一種全身性結締組織病。依據其臨床表現,屬祖國醫學「皮痹疽」是由腎陽虛,衛外晃固,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凝於肌膚,營衛不和,脈絡瘀阻所致。
(44)問:什麼是白塞氏病?
答:本病以小血管炎為病理基礎,口、眼、生殖器、皮膚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炎症的疾病。病程中多數有節炎和結節性紅斑。
(45)問:白塞氏病都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表現於全身:①口腔損害,主要是潰瘍,②眼部症狀,各組織均可受累,如角膜炎、角膜潰瘍、瘡疹性結膜炎、胸膜炎、脈絡膜炎等;③生殖器,主要損害是潰瘍;④皮膚症狀多見於結節性紅斑、多形紅斑,或發生膿瘡、毛囊炎、病腫、潰瘍;⑤關節表現為關節炎;⑥心血管表現有心肌損害瓣膜病變,心包炎等;⑦消化道、口腔至肛門主要表現潰瘍病變;⑧神經系統受損廣泛,大腦、中腦、腦干、小腦、脊髓、腦膜、腦神,經、脊髓神經均可受損。
(46)問:什麼是乾燥綜合症?
答:本病是以淋巴細胞浸潤為病理基礎,以外分泌腺病變為主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47)問:乾燥綜合症有哪些臨床表現?
答:①眼部:由於淚腺萎縮、淚液分泌減少而發生乾燥性角膜結膜炎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②口腔:有不同程度的 口腔乾燥;③關節:有炎症,可合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④其它外分泌腺受侵損害:呼吸道、胃腸道、肝臟、胰腺、腎臟等。
(48)問:什麼叫痛風?
答: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一組疾病。其特點是伴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發作,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形成。本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者,病因除少數由於酶缺陷引起外,大多尚未明確。繼發性者由腎臟病、血液病等多種因素引起。
(49)問: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特點?
答:臨床特點:多數在夜間發作,單一關節明顯紅腫熱痛,第一腳趾關節,是趾關節發病較多,關節炎發作的第一天最重。伴有全身症狀:發熱、頭痛、血沉增快、外周血白細胞增多,病情持續兩周左右,反復發作。
(50)問:慢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有哪些特點?
答:本病多關節受累發作較頻,甚至發作後關節疼痛也不緩解,可有痛風石形成。關節可出現活動受限,X光檢查,關節處骨緣有破壞,關節面不規則,關節間隙變窄。病變發作時則軟骨下骨內及骨髓內均可見痛風石沉澱。
5、怎樣判斷是不是得了風濕
類風濕一般表現有什麼
1、類風濕一般表現有什麼之發熱
風濕病的常見症狀,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
2、類風濕一般表現有什麼之疼痛
風濕病的主要症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關節痛、頸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風濕病的主要表現,有時還伴有關節的腫脹。類風濕性關節炎常有對稱性的關節腫痛,手指關節、腕關節尤為明顯;強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時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紅眼;風濕性多肌痛有頸肩背痛、肢帶肌的疼痛及肌無力。
3、類風濕一般表現有什麼之皮膚黏膜症狀
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乾燥綜合征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部症狀、網狀青紫、皮膚潰瘍等。
4、類風濕一般表現有什麼之雷諾氏征
指(趾)端遇冷或情緒激動時出現發白,然後發紫、發紅或伴有指(趾)端的麻木、疼痛,嚴重的可有皮膚潰破,可見於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
5、類風濕一般表現有什麼之僵硬感
不少常見風濕病,病人在晨起時、開始活動時或機體在較長時間處於某一姿勢後變為另一姿勢時,常感到關節、肢體、腰部等受累部位僵硬及疼痛,活動一段時間後,這種僵硬及疼痛可以減輕甚至消失。
6、類風濕一般表現有什麼之腫脹
這種腫脹不是指手指壓迫後出現凹陷性水腫,而是指手指壓迫後不出現凹陷的水腫。可以因為骨質增生、關織增生、肥厚及關節積液、積血引起。
TIPS:可多吃活力捷等預防類風濕。
6、風濕關節炎用什麼葯好
類風濕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具體方法有: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氣療法及石蠟療法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症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並以增強葯物對局部的作用.葯物治療,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首選葯物.以及皮質激素,青黴胺,雷公藤,金制劑,免疫抑制劑等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7、風濕三項臨床意義
「風濕」一般認為風濕病就是關節炎,這是不正確的,其實「風濕」並不是指一種病,風濕是以骨、關節、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疼痛為主要表現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我國最常見的且危害性最大的風濕病有:急性風濕病(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骨性關節炎、痛風等。祖國醫學認為,風濕就是風寒濕氣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致使氣血遠行不暢引起的肌肉關節麻木疼痛,區伸不利或腫大。 風濕病的病因有哪些? 1 、免疫功能紊亂; 2 、環境因素,如風、寒、濕等; 3 、感染; 4 、創傷與勞損; 5 、退行性改變(老化); 6 、遺傳因素; 7 、代謝障礙。 風濕病的常見臨床症狀有哪些? 1 、疼痛 2 、壓痛 3 、僵硬感 4 、腫脹 5 、活動障礙。 什麼是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簡稱風關炎)是一種與 A 組溶血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典型表現為遊走性多關節炎,常不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恢復正常,不留關節強直與畸形。 如何診斷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准) 1 、病前多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 2 、症狀。四肢大關節(腕、肘、肩、踝、膝、髖)遊走竄痛或腫痛。 3 、體征。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或腫痛,活動功能受限,部分病例可兼有低熱、結節性紅斑或環形紅斑或心臟病變等。 4 、實驗室檢查。活動期血沉( ESR )一般多增快,非活動期正常,活動期抗 O ( ASO )多陽性( 1:600 單位以上)如抗 O ( ASO )陰性者( 1 : 400 單位以下)必須見有環形紅斑或結節形紅斑,否則不能診為風關炎。 5 、 X 線檢查。受累關節僅見軟組織腫脹,無骨質改變。 6 、預後。緩解期或治癒後受累關節不留畸形。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強直性脊柱炎,屬中醫痹證范疇,俗有骨痹、歷節風之稱。是一種以慢性多關節炎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關節起病,常呈對稱性,早期症狀為受累關節的疼痛、腫脹、活動困難及發僵,長久不愈的晚期症狀則為關節畸形。本病在我國人中患病率為 0.3% ,是造成我國人群喪失勞動力與致殘的主要病因之一。本病可見於任何年齡,發病一般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發病的高峰年齡 20-40 ,而女性則在 40-60 歲,類風濕關節炎以女性多發,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 2-3 倍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理變化和病程?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的病理變化是所謂的滑膜炎。正常狀況下,關節腔內面有一層精緻的滑膜,可分泌關節滑液,以潤滑和保護關節。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滑膜產生發炎反應,關節因 發炎細胞的聚積而有紅、腫、熱、痛的現象。這種發炎反應嚴重時甚至侵犯整個關節,破壞軟骨甚至骨骼。若缺乏適當治療,關節將變形、僵直而無法活動。此外,活動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中約有 5%-15% 會出現皮下結節,這是一種發生於皮下面,因發炎作用而變性成纖維組織,分布很廣,但好發於較敏感部位如關節伸側、頭皮等,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有時則會導致感染。如果發生在肋膜、眼睛等,則會導致較嚴重的後果。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必備的條件(診斷標准) 診斷類風濕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自覺症狀)一般是以遠端一個或兩個小關節開始疼痛、腫脹、逐漸發展到多個關節,有的呈對稱性、遊走性、間歇性發作。一半以上病人可出現晨僵(早晨起床時兩手發硬脹),活動後消失。 如何鑒別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受累關節 以四肢大關節(膝、髖、踝、肘、肩、腕)為主 以四肢小關節(手指、掌指、足趾)為主 臨床表現 急性者發病急、高熱、關節紅、腫、熱、痛,慢性者關節遊走竄痛或兼低熱 手足小關節腫痛、晨僵,可侵犯大關節,常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變形。 實驗室與 X線檢查 ASO陽性(1:600以上)若陰性要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現症,血沉多快,類風濕因子陰性 類風濕因子陽性,如中晚期相對穩定,類風濕因子陰性者應以 X線片檢查,具典型類風濕性關節X線所見 其他合並症及預後 四肢皮膚伴有結節性或環形紅斑,以及心臟病變,四肢關節不留畸形 本病系全身性疾病,多數有貧血,失眠,納差,關節可僵直變形,甚至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不可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炎症性
8、類風濕性關節炎會有皮膚病變嗎?
(1)漸進性壞死。類風濕結節,表淺性潰瘍性漸進性壞死。
(2)類風濕血管炎。嚴重者可見指(趾)端梗死或壞疽、皮膚潰瘍伴全身性血管炎;輕度可見指(趾)墊結節;中度可見變應性靜脈炎,甲皺襞毛細血管擴張、持久性隆突性紅斑、節段性透明性血管炎。
(3)下肢潰瘍。壞疽性膿皮病,血管炎性潰瘍。
(4)自身免疫性水皰病。大皰性類天皰瘡、皰疹樣皮炎,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5)其他。透明皮膚、色素過度、黃甲綜合征、掌紅斑、局限性多汗症、多形紅斑、蕁麻疹、結節性紅斑和斑禿。
9、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類型有幾種?
1、急性發作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症狀和全身症狀表現均比較嚴重。由於滑膜和關節周圍組織受累,關節腫脹,而引起嚴重疼痛,患者常需卧床,不敢活動,持續1~2個月,一般不發熱,多需適當治療才能緩解。
2、間歇發作型:關節腫脹,疼痛呈周期性反復發作,每次發作持續數日至數周,自行消退,間歇數日、數周後雙頻繁發作。任何關節均可被侵犯,但以指、趾、踝、膝關節多見。多數可自行終止發作,預後良好,一般不致關節破壞,不留後遺症。
3、隱襲型:首發症狀常在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表現為關節晨僵、腫痛,以近端指間關節尤其中指指間關節最為多見,上肢比下肢常見,多呈對稱性,持續數周,可有間歇性、遊走性表現,常伴低熱、疲乏、無力、周身不適,食慾不振和體重下降等。
4、非典型發作型: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表現不典型,往往先有長期低熱,並有疲乏、易累、倦怠,無固定的關節、肢體酸痛等症狀,持續數月至數年之後,出現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可先有1~2個指關節或跖趾關節腫痛,然後再逐漸波及多關節。
10、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
嚴重類風濕,說明類風濕已經到晚期了,晚期症狀主要表現關節變形,活動受限,更甚者會出現癱瘓,不過還是有治療的必要性的,可以減少疼痛,增加活動范圍,生活可以自理,減少並發症的產生。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