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風濕 > 類風濕關節炎如何保健和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如何保健和治療

發布時間:2020-04-02 19:00:48

1、類風濕關節炎怎麼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關節炎症反應,抑制病變發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降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治療原則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療、聯合用葯、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功能鍛煉。
1.患者教育
使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信心和耐心,能夠與醫生配合治療。
2.一般治療
關節腫痛明顯者應強調休息及關節制動,而在關節腫痛緩解後應注意早期開始關節的功能鍛煉僵直。此外,理療、外用葯等輔助治療可快速緩解關節症狀。
3.葯物治療
方案應個體化,葯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制劑、免疫和生物制劑及植物葯等。
(1)非甾類抗炎葯有抗炎、止痛、解熱作用,是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中最為常用的葯物,適用於活動期等各個時期的患者。常用的葯物包括雙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
(2)抗風濕葯(DMARDs)又被稱為二線葯物或慢作用抗風濕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靜注;柳氮磺吡啶,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以及羥氯喹、來氟米特、環孢素、金諾芬、白芍總苷等。
(3)雲克即鍀[99Tc]亞甲基二磷酸鹽注射液,是一種非激發狀態的同位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緩解症狀的起效快,不良反應較小。靜脈用葯,10天為一療程。
(4)糖皮質激素激素不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首選葯物。但在下述四種情況可選用激素:①伴隨類風濕血管炎包括多發性單神經炎、類風濕肺及漿膜炎、虹膜炎等。②過渡治療在重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緩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應首先減少或緩慢停用激素。③經正規慢作用抗風濕葯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劑量激素。④局部應用如關節腔內注射可有效緩解關節的炎症。總原則為短期小劑量(10mg/d以下)應用。
(5)生物制劑目前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上,已經有幾種生物制劑被批准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在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種生物制劑在類風濕關節炎中的應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單抗)也稱TNF-α嵌合性單克隆抗體,臨床試驗已證明對甲氨蝶呤等治療無效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滿意療效。近年來強調早期應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靜點,3mg/kg,分別於0,2,6周注射一次,以後每8周靜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為1個療程。需與MTX聯合應用,抑制抗抗體的產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組TNF受體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和AS療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國內有恩利及益塞普兩種商品劑型。③adalimumab(阿達木單抗)是針對TNF-的全人源化的單克隆抗體,推薦的治療劑量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單抗),IL-6受體拮抗劑,主要用於中重度RA,對TNF-α拮抗劑反應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薦的用法是4~10mg/kg,靜脈輸注,每4周給葯1次。⑤抗CD20單抗Rituximab(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Rituximab也可與環磷醯胺或甲氨蝶呤聯合用葯。
(6)植物葯目前,已有多種用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植物葯,如雷公藤、白芍總甙、青藤鹼等。部分葯物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作用機制需進一步研究。
4.免疫凈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大量循環免疫復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葯物治療外,可選用免疫凈化療法,可快速去除血漿中的免疫復合物和過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體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細胞過多,還可採用單個核細胞清除療法,從而改善T,B細胞及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同時提高葯物治療的療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凈化療法包括血漿置換、免疫吸附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去除術。被置換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細胞、粒細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等。應用此方法時需配合葯物治療。
5.功能鍛煉
必須強調,功能鍛煉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說來,在關節腫痛明顯的急性期,應適當限制關節活動。但是,一旦腫痛改善,應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進行功能活動。對無明顯關節腫痛,但伴有可逆性關節活動受限者,應鼓勵其進行正規的功能鍛煉。在有條件的醫院,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6.外科治療
經內科治療不能控制及嚴重關節功能障礙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科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外科治療的范圍從腕管綜合征的松解術、肌腱撕裂後修補術至滑膜切除及關節置換術。

2、類風濕關節炎怎麼辦?

可以用蠟療調理,蠟療的作用是活血、消炎、祛風、除濕。對於疏通人體的經絡,使人體體內的風寒濕邪能夠排除體外,對於頑固性疾病效果最好。蠟療具有非常大的方便性,而且可以隨意地貼敷身體的任何部位,療效比較肯定,見效也很快,主要適用於治療肌肉、韌帶挫傷,以及手術後的粘連瘢痕,還有燒傷、凍傷的後遺症,常見於治療滑膜炎、神經痛,還有肌肉的炎症、胃腸道的炎症,各種類型的關節炎、慢性的胃腸炎、胃潰瘍以及皮膚粗糙、精神萎靡、慢性疲勞症狀,都可以通過蠟療進行調整和治療。

3、怎樣用生物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急慢性炎症,是一種與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本病可因外感風寒濕邪,合而為病入絡,流注關節阻遏氣血,風邪水濕乘虛而入,侵犯郁於筋脈,留於關節而成,或因少年氣盛,內有蘊熱,復感風寒濕邪而引起,它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以成人為多見,受累關節以大關節為主。開始侵及下肢關節,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
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遊走性、對稱性、復發性。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關節,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關節功能多因腫痛而活動受限,有時關節腔伴有滲出液。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受累。
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有急性風濕性關節炎或不典型的風濕熱病史。主要表現:關節多為酸痛,呈遊走性竄痛或限於一兩個關節輕度腫痛,關節功能因疼痛輕度受限。如累及膝關節則行走、上下樓及蹲站時困難。呈反復發作,遇天氣變化(刮風、下雨、陰天)時加重。
治療可用黃花鐵線蓮搗爛外敷於患處20分鍾對風濕關節炎效果明顯
不懂可咨詢我們。

4、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如下幾種:1、發病急性期關節劇烈明顯,患者需制動,保證休息和營養,可適當進行理療。2、患者可進行葯物治療,包括非甾體消炎鎮痛葯、慢作用抗類風濕性葯物、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綜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3、非急性期患者建議進行功能訓練,包括肌力鍛煉,一般狀況鍛煉,免負重鍛煉,心肺功能鍛煉等。4、如內科治療無法控制病情,需進行外科介入治療,包括切除滑膜、修補韌帶等。晚期患者的關節功能破壞嚴重,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治療。

5、類風濕關節炎怎麼治?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以葯物治療最為重要。常用的葯物有以下幾種。

一、非甾體類抗炎葯,這類葯物主要是改善關節炎的症狀,但是不能控制病情的進展。

第二是抗風濕改善病情葯,這類葯物可以明顯的改善和延緩病情的進展,但是發揮作用比較慢,一般需要四到六周的時間才開始逐漸起效。

第三是糖皮質激素,目前不主張長期大量的全身應用,可以局部的應用或者小劑量的。短期應用。

第四是生物制劑,目前應用比較廣泛,效果也比較好但是價格比較昂貴。

除了葯物治療以外,如果患者滑膜炎症狀比較重,可以選擇外科手術治療,包括關節鏡下清除增生的滑膜,或者對晚期的患者可以行關節置換術,一般治療是患者在關節炎急性期要制動注意休息,也可以採用物理療法輔助治療。

6、類風濕關節炎如何進行針刺治療?

(一)體針康復療法

[主穴]病變局部阿是穴、大椎、肩髃、曲池、合谷、風市、足三里、三陰交、絕骨、身柱、腰陽關。

[配穴]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腎俞、關元;著痹:足三里、商丘;熱痹:曲池、大椎;下頜關節取下關、聽宮、翳風;指關節取八邪、四縫;腕關節取陽池、大陵、陽溪、腕骨;肘關節取天井、曲澤;肩關節取肩貞、肩外俞;脊椎關節取相應夾脊穴、命門;骶髂關節取小腸俞、膀胱俞;髖關節取環跳、居髎;膝關節取膝眼、鶴頂、陽陵泉、陰陵泉;踝關節取昆侖、解溪、丘墟、太溪;跖趾關節取八風、上八風、公孫、束骨、陽輔、商丘。

[針刺手法]痛痹、著痹、頑痹用補法;熱痹用瀉法;行痹用平補平瀉的手法。

(二)電針療法

[取穴]關節鄰近穴位為主。

[方法]一般選用疏密波或變頻連續波,刺激強度中等,時間一般應在30min以上,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結束,間歇5~7d,根據病情決定是否繼續電針。可在毫針針刺的基礎上使用。

類風濕關節炎濕熱型的治療宜加用電針,電針能起到清熱消炎鎮痛作用,通過針刺和電刺激,增強針感,使氣至病所、效應於病變關節,加速炎症的吸收,是解決關節紅腫熱痛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三)刺絡拔罐

用皮膚針重叩脊柱兩側或關節局部,使叩處出血少許,並加拔火罐。本法適用於熱痹關節腫痛。

7、類風濕關節炎如何進行推拿治療?

推拿用於治療痹證已有數千年歷史,它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消除肌肉疲勞、滑利關節等作用,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可以預防肌萎縮,改善肌力,防止關節僵硬、畸形及骨質疏鬆。治療時嚴防手法粗暴,以免發生骨折。如局部紅腫、炎症正在進行,則不宜應用。

常用手法:一指禪、推、、按、揉、摩、擦、捏法和被動運動手法。

1.一指禪推法

用拇指的羅紋面或指端著力,運用前臂的擺動帶動拇指關節做伸屈運動的手法稱為一指禪推法,又稱為一指禪功。主要作用於經絡穴位,常用穴位:中脘、氣海、關元、膏育、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腎俞、肩俞、曲池、外關、大陵、環跳、居髎、風市、委中、承山、足三里、陽陵泉、昆侖、申脈等,每穴2~3min,可以疏通經絡,調暢氣血。

2.關節局部手法

在一指禪功法後,運用推、按、揉、摩、捏等手法,在病變關節周圍由上至下、由近心端至遠心端依次治療,每個關節做3~5min,尤其是畸形的關節周圍均可觸及結節狀粘連或攣縮的結締組織可以重點施術,以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活血止痛。

3.關節被動手法

在關節局部手法治療後,運用、揉、推、拿、拔伸、環搖等手法對關節及相應的肌肉進行被動運動治療,運動的力量由弱至強,幅度由小至大,尤其是已經發生攣縮、畸形、僵直的關節,更要動作輕柔、循序漸進,防止骨折和肌肉拉傷。每日進行1~2次。

4.關節主動運動手法

關節被動手法治療之後,術者將關節周圍的肌肉用搓、摩的手法活動後,固定近心端,令病人做主動運動,進行肌力增強訓練,為增加肌力,術者可以適當給予阻力,進行徒手抗阻力訓練。每次10~15min。

8、怎樣治類風濕關節炎好啊?

類風濕關節炎是世界公認的疑難雜症,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沒有完全的明確,所以在臨床上沒有根治和預防的有效措施。那麼怎樣治類風濕關節炎呢?在臨床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目的主要是減輕關節的症狀,延緩病情的進展,防止和減少關節的破壞,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強調的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所以你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腰痛寧膠囊可以的,其特點是重用馬錢子,此葯為風濕要葯,有助於減輕關節僵硬疼痛、延緩疾病進展。

與類風濕關節炎如何保健和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