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痛風跟風濕是一樣的嗎?
你好,痛風和風濕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痛風是尿酸代謝障礙引起的,而風濕屬於結締組織疾病。可能都會表現為局部的,關節腫脹疼痛。痛風主要表現為血尿酸增高。而風濕類檢查是陰性的,風濕性疾病表現為抗O風濕因子,以及風濕抗體陽性。我建議您最好檢查血尿酸以及風濕全套檢查看看。
2、風濕病分為哪幾類?
目前對風濕性疾病的分類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風濕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就屬此類)、內分泌—代謝性風濕病(如痛風)、感染性風濕病(如結核性關節炎)、退行性風濕病(如骨質增生性關節灸)、遺傳性風濕病(如褐黃病)以及其他以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風濕病涉及的范圍很廣,與臨床各科幾乎都有關系,如內科、骨科、皮膚科、口腔科、眼科、放射科等,同時還是臨床免疫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風濕病與基礎醫學中的免疫學的關系最為密切。現在對風濕病的研究手段除經典的方法外,病因及發病機制研究中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手段已較廣泛應用,基因水平的研究工作已經開展,這些預示著風濕病中某些疑難問題將會有某些突破
3、爸爸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直用葯,怎麼在前胸兩側和胳膊後側起了些紅色的斑點怎
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從總體上說,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外界因素促發的一類疾病,現無根治的方法。所謂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癒疾病,而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談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認為類風濕關節炎與遺傳因素有關,此外,類風濕關節炎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異常的抗原抗體反應相關,免疫抑制劑只能抑制抗原抗體反應,使它們維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因關節畸形、強直,生活不能自理,顧慮很重,這是不必要的。只要醫患之間積極配合,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且持之以恆,一般都能控制病情進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葯對類風濕關節炎有一定的療效,如雷公藤可控制關節炎症,緩解疼痛,但並不能阻止關節病變的進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風濕葯的副作用,僅服用中葯治療,最終出現關節破壞、畸形就是例證。因此,對類風濕關節炎可以採用中西葯聯合治療,不要因服中葯而停用療效已肯定的抗風濕葯,切忌亂投醫,以免延誤病情,失去治療時機。
4、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有哪些 詳細
雖然患上這種疾病的人很多,但是說到它的發病機制,並不是每個患者都了解的。專家將從專業角度來為我們講解。 據榕樺醫院的專家所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分子模擬 分子模擬假說認為,病原體的某些成分與自身抗原有相似的抗原表位,由此產生的針對病原體的免疫應答可能會對自身成分產生反應,從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傷。 表位擴展 表位擴展是指T 細胞或B 細胞在免疫應答早期對個別表位的應答擴展到對其他表位的應答。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的極早期階段,體內可能僅檢測到少數的抗體,隨著自身免疫反應的進展,逐漸出現多種自身抗體。 模糊識別 研究發現,HLA 和抗原的結合在結構特異性上並不嚴格。同一種抗原可被多個HLA 表型識別,而同一種HLA 分子可分別結合不同抗原,這種現象成為模糊識 別。 本文轉自:福州榕樺醫院
5、重症肌無力?
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由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和易疲勞,活動後症狀加重,經休息後症狀減輕。患病率為77~150/100萬,年發病率為4~11/100萬。女性患病率大於男性,約3:2,各年齡段均有發病,兒童1~5歲居多。
是否醫保
是
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
危害
影響運動系統,可累及心臟功能。
治癒性
本病預後較好,小部分患者經治療後完全緩解。
指導建議
本病發病原因分兩大類,一類是先天遺傳性,極少見;另一類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見。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與感染、葯物、環境因素有關。同時重症肌無力患者中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發胸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