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知乎也不哪裡看過一個故事,新來的同事在老闆面前出風頭顯得老員工不幹活,後來調走了,求全文!
這種事情出現也不少。小說中經常有這種段子
2、我不是說類風濕會轉成癌症 ,而是會再得癌症這個病嗎
會的,類風濕疾病並不能免疫癌症。這2種疾病不存在沖突,確實有同時患有2種疾病的患者的。不能說得了類風濕疾病就不會再得癌症。
如果以上回答能幫到您,請點滿意回答
3、用知乎的答案做論文有查重的風險嗎
肯定不行,網上資料一樣是進入資料庫的
本科用萬方,碩士用知網,專科用paperpass.
基本要求是30%以下,嚴格的重點的211工程重點大學是20%以下,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知網相關抽查規定:
有規定的,可以進行第一次修改,修改之後通過就可以答辯,如果第二次不通過就算結業,在之後4個月內還要交論文或者設計的。這個是在抄襲30%的基礎上的。 如果抄襲50%以上的話,直接結業 在之後4個月內還要交論文或者設計的。1.被認定為抄襲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包括與他人已有論文、著作重復總字數比例在30%至50%(含50%)之間的,需經本人修改。修改後經過再次檢測合格後,方可參加學院答辯。再次檢測後仍不合格的,按結業處理。須在3 個月後提交改寫完成的畢業設計(論文),檢測合格後再參加答辯。2.被認定為抄襲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且與他人已有論文、著作重復總字數比例超過50%的,直接按結業處理。須在4 個月後提交改寫的畢業設計(論文),檢測合格後再參加答辯。
知網系統計算標准詳細說明:
1.看了一下這個系統的介紹,有個疑問,這套系統對於文字復制鑒別還是不錯的,但對於其他方面的內容呢,比如數據,圖表,能檢出來嗎?檢不出來的話不還是沒什麼用嗎?
學術不端的各種行為中,文字復制是最為普遍和嚴重的,目前本檢測系統對文字復制的檢測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對於圖表、公式、數據的抄襲和篡改等行為的檢測,目前正在研發當中,且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歡迎各位繼續關注本檢測系統的進展並多提批評性及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2.按照這個系統39%以下的都是顯示黃色,那麼是否意味著在可容忍的限度內呢?最近看到對上海大學某教師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發表的兩篇論文有抄襲行為,分別佔到25%和30%. 請明示超過多少算是警戒線?
百分比只是描述檢測文獻中重合文字所佔的比例大小程度,並不是指該文獻的抄襲嚴重程度。只能這么說,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數越多,存在抄襲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屬於抄襲及抄襲的嚴重程度需由專家審查後決定。
3.如何防止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成為個人報復的平台?
這也是我們在認真考慮的事情,目前這套檢測系統還只是在機構一級用戶使用。我們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流程。同時,在技術上,我們也採取了多種手段來最大可能的防止惡意行為,包括一系列嚴格的身份認證,日誌記錄等。
4.最小檢測單位是句子,那麼在每句話里改動一兩個字就檢測不出來了么?
我們對句子也有相應的處理,有一個句子相似性的演算法。並不是句子完全一樣才判斷為相同。句子有句子級的相似演算法,段落有段落級的相似演算法,計算一篇文獻,一段話是否與其他文獻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礎上綜合得出的。
5.如果是從相關書籍上摘下來的原話,但是此話已經被資料庫中的相關文獻也抄了進去,也就是說前面的文章也從相關書籍上摘了相同的話,但是我的論文中標注的這段話來自相關的書籍,這個算不算學術抄襲?
檢測系統不下結論,是不是抄襲最後還有人工審查這一關,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這種情況,專家會有相應判斷。我們的系統只是提供各種線索和依據,讓人能夠快速掌握檢測文獻的信息。
6.知網檢測系統的權威性?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並不下結論,即檢測系統並不對檢測文獻定性,只是將檢測文獻中與其他已發表文獻中的雷同部分陳列出來,列出客觀事實,而這篇檢測文獻是否屬於學術不端,需專家做最後的審查確認。
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復率會比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寫的大神),可以採用萬方、papertest去檢測,然後逐句修改。這個系統是逐句檢測的,也就是說你抄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被檢測出來。這種檢測演算法比較嚴格,從程序的角度分析這種演算法比較簡單。因而網上賣的都很便宜,我測的是3萬字,感覺還是物美價廉的。(注意:1 這個庫不包含你上一屆研究生師兄的大論文,修改一定注意. 2 個人建議如果學校是用萬方檢測,就不要去檢測維普之類的
先把論文電子版復制一份,保存一份。看檢測結果,其中一份復制的備份論文,把檢測出重復的部分能刪了先刪了,把不能刪的,15字以內改一改,最好是加減字元,不要改順序,改順序沒太大用,參考文獻刪掉一部分,不能刪的話,先改下,英文文獻可以15個字元換一個詞。把修改過的上交,重新過系統檢查。保存的原論文稍做改動上交紙質版。那個系統很麻煩的,很多沒看過沒應用過的文獻都能給你加上,可見中國人抄襲的功夫,都是互相抄,但是為了保證論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准確性,不要隨意改動,上交的紙質版,一定要斟酌,一般檢查完就不會再過檢測系統了,所以紙質版的不用擔心。
第二步:經過修改後,重復率大幅下降了。這時你可以用知網查了,知網查重系統是逐段檢測的,比較智能。檢測後再做局部修改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我最後在網上用知網查是4%,簡單修改後,在學校查是1.5%。
注意:記住,最忌諱的是為了查重,把論文語句改得語句不通、毫無邏輯,這樣是逃不過老師的,哈哈,大家加油!
4、為什麼古風圈的大多高學歷 知乎
不一定啊,也不是學歷高,大多都是古風的書和詩句看多了慢慢積累的
5、知乎 中國風 京劇 戲 為什麼 反感
世上凡物,都是看不懂才反感,看懂的人樂此不疲。
6、為什麼保險不能保投機風險 知乎
需要了解一下保險公司能夠承保的風險類型:
保險公司可承保的風險,大都是純粹風險,即有損失可能而無獲利可能的風險,一般是靜態風險而非動態風險,即在社會經濟結構條件不變情況下可能發生的風險。之所以可保風險不能是投機風險、動態風險,在於投機風險、動態風險的運動不規則,重復性差,規律性不強,難以適用大數法則准確預測估量,而且有些投機風險還為國家法律所禁止,不為社會道德公允。據此,火災、爆炸等風險為可保風險,而股票炒買炒賣、賭博等投機風險,不可能成為可保風險。保險公司承保的風險不能涉及違法問題,不能與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價值觀念或道德觀念相沖突。
7、一個被媒體炒作出來的京城四少,有什麼春風可得意 知乎
你看不過眼,還管他們幹嘛?
附贈一段話,與君共勉:
「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台,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清代孔尚任《桃花扇》。
8、知乎的風氣是什麼時候開始轉向的
明明有些答主的回答非常切合題意,十分客觀,也沒有任何的攻擊性,但是偏偏會引來一些人在評論里無論對錯,先噴為敬
9、類風濕有哪些治癒辦法
1.1其實類風濕的概念很大,病因,表現千奇百怪,也因年齡段不同,據我知,13歲前發病者,多集中在免疫系統問題,症狀表現也是炎症,低高燒為主,主要關節有問題的反而不多。而中老年則不同
1.2我知道知乎黑中醫的很多,但這個世界真真是病友見真情,我只想告訴各位,病急投醫,中醫不失為一種備選
1.3無論哪個年齡段,激素類葯物慎用。我知道你們的葯單裡面有,但我還是要說,謹慎!如果說是葯三分毒,激素就是九分毒。
2.治療思路(以少年患者為主)
知者多言,無知者不言。我是10歲患此病,14歲最後一次復發,自認為對少年患者有點了解,來說一說,老年患者我不清楚,留給大牛回答.
2.1小孩得病,初期症狀以低燒不退為主,到中期後主要關節會出現問題,如水腫、形變。此時送到醫院,一般是送內分泌科,住院時間不一而足,一個月左右看效果。
2.2治療方案的話,有很多葯物,針對炎症等一些普適症狀,腎皮質激素是其中一個亮點。我初期(08年以前)用強的松,後來改換地塞米松。醫生當時的叮囑我記憶猶新:強的松減到一天X粒時,我就可以出院了。
我艹!自從用了強的松,我終於明白了,是葯三分毒根本就是謠言,七分毒!八分毒才是真相=.=
2.2.1所以這里有個悲傷的消息告訴各位爸爸媽媽們,西醫正規的解決方案大概如此(10年以前),如果需要用激素類葯物,就用吧,但不良後果是代價,一分葯一分毒,和死神的公平交易。
2.2.2不過,減葯真的這么容易?十分困難,我最經常發生的事,就是上周是每天Y粒,這周減半粒,馬上症狀就起來,然後再恢復,正常後再減,再恢復,不停地折騰。
這個折騰的過程,折騰小孩,也折騰大人。
2.3後來,病久了就會考慮中醫,這是很多中國人的備選,我的父母也在嘗試找,後來(07年左右)在附近的一個縣里找了一個老中醫,開了方子,煎葯。又給了一個方案,在三伏天那段時間(我們都默認為盛夏),整個大木桶,泡葯澡。
2.3.1與我們家同去的還有一個病友,小我四年吧。比較奇特的是,他病發比我重,但中醫療效很好,尤其是那個木桶泡澡。弄了兩個夏天後,平安無事了。
2.3.2我則沒那麼幸運,在此之後又折騰了兩三年,莫名其妙沒有再發。初步估計,應該是我青春期到了,身體抵抗力,機能都在上漲,於是把病克下去了,不好說是西醫或者中醫的功勞。
3.總結
3.1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小孩難治歸難治,但回歸正常的可能性很高,因為孩子總會長大的。。
3.2關於好的辦法,如果不信中醫,請遵醫囑,但不要抱太大願景,老人家能保證不太影響生活,也就很好。我去的醫院也算有那麼些個,個中還有家母的朋友幫忙咨詢,如果有特別見效的方案,我們也不至於奔波勞碌。
10、建築的風格 派別為什麼跟在 文學 繪畫 屁股後面 知乎
前段時間看熱點看到知乎上一個人的觀點說的和我想的不一樣就說了說自己的看法結果就被說沒有版權意識然後我說什麼觀點什麼現象,他就開始把矛頭指到我身上,說我怎麼怎麼樣,把我扣到那種現象里也不去理解我的立場,把我的觀點扭曲後告訴我說的不對我不知道是不是辯論需要這樣感覺自己好後悔為什麼當初要回復他還把我的一條長評刪了告訴我:不小心把你的一條評論刪了,你可以在發一遍,省的說我是故意的瞬間感覺很心累不小心刪了,告訴我可以重發和你是不是故意的有什麼關系了嗎我全程沒有一處在懟人,結果對方一直在懟我,說我哪哪不好我覺得知乎上有大神,有很認真的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也有很偏激的,太注重說話的技巧,很裝逼的雙方辯起來,嚴重了簡直就是在撕逼思維上沒有固定的答案和科普一個人一個想法罷了就在這方面接觸過知乎,印象不是很好有些人看似一長篇下來,很有條理其實在我看來完全是生拉硬套,沒有內容不知道他是怎麼扯除了那麼多字你覺得難受,可能是自己的觀點或者是潛意識中的看法,跟你看的知乎上說的不一樣,或者被否認了百度知道有很多情感問題知乎更學術性一點吧感覺自己不屬於知乎,再也不想看了純屬個人看法,不喜勿噴